首页 > 军事历史 > 皇明

皇明 第519节

  三千明军骑兵瞬间分成数队,如同锋利的刀锋,朝着建奴阵型的侧翼发起冲锋。

  他们的甲胄锃亮,武器精良,战马也比科尔沁骑兵的更为壮硕,冲锋起来势不可挡。

  此前,科尔沁骑兵因缺乏重甲与制式武器,面对建奴的重甲步兵与骑兵时,始终难以形成有效压制,只能靠着人数优势勉强包围。

  可明军骑兵一加入战场,局势瞬间逆转。

  明军士兵手持长刀与长枪,配合默契,很快便撕开了建奴的侧翼防线,将莽古尔泰的队伍切割成数段。

  “守住阵型!继续突围!”

  莽古尔泰嘶吼着,试图重新组织阵型,却为时已晚。

  明军骑兵如同潮水般涌入缺口,与科尔沁骑兵配合,将建奴骑兵逐一分割包围。

  并且,包围圈越来越小。

  建奴骑兵的惨叫声此起彼伏,原本还能勉强支撑的阵型,渐渐土崩瓦解。

  莽古尔泰看着身边的八旗子弟一个个倒下,眼中闪过一丝绝望。

  恐怕.

  今日已是插翅难飞。

  他心中十分不敢,却也只能挥舞着顺刀,继续斩杀冲上来的敌人,试图在临死前多拉几个垫背的。

  一个时辰后,战场上的厮杀渐渐平息。

  莽古尔泰麾下的两千八旗精锐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数人侥幸逃脱,莽古尔泰本人也力竭被俘,被明军士兵死死按在地上。

  那面象征着大金权力的汗旗,也被明军士兵缴获,扔在雪地里,沾满了血污与尘土。

  陈策勒马站在战场中央,目光扫过遍地的尸体与俘虏,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

  他翻身下马,走到被俘的莽古尔泰面前,厉声问道:“努尔哈赤何在?他不是与你们一同撤退的吗?”

  莽古尔泰抬起头,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哼,你们上当了!父汗早就带着主力撤回赫图阿拉了,让我带着汗旗吸引你们的注意力,你们……被父汗耍了!”

  “哈哈哈!”

  莽古尔泰猖狂大笑。

  “你们抓住我一个小小贝勒又有什么用?等我父汗回到赫图阿拉,到时候,他会替我报仇的!”

  “什么?!”

  陈策脸色骤变,猛地看向刘兴祚与莽古斯。

  刘兴祚与莽古斯也瞬间反应过来。

  他们从始至终都以为,带着汗旗的队伍便是努尔哈赤的主力,却没想到,这只是对方的一个诱饵!

  建奴汗旗虽在,但努尔哈赤却早已金蝉脱壳,朝着赫图阿拉逃去!

  “可恶!”

  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包围了这支队伍,却只抓住了一个莽古尔泰,让真正的目标逃之夭夭。

  陈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看着地上的汗旗,又望向赫图阿拉的方向,语气沉重地说道:

  “看来,咱们还是低估了努尔哈赤的狡诈。传令下去,即刻清点战场,救治伤员,俘虏严加看管!

  等整理完毕,咱们立刻朝着赫图阿拉方向追击,绝不能让努尔哈赤跑回老巢!”

  陈策哪怕知道追击努尔哈赤希望渺茫。

  但他也不愿意放虎归山!

  努尔哈赤的项上人头,他今日一定要砍下来!

  另外一边。

  赫图阿拉方向的白山黑水间,山丘如壑,密林如墨,参天古木的枝桠交错纵横。

  努尔哈赤伏在战马上,身体随着马蹄的颠簸微微晃动,身后的喊杀声早已被密林的寂静吞噬,只剩下战马粗重的喘息与积雪被踩踏的簌簌声。

  他裹紧了身上的貂裘,却依旧挡不住从骨髓里渗出来的寒意。

  努尔哈赤一只手颤抖着伸进怀中,掏出一个小巧的银壶。

  壶中装着研磨成浆的辽参与鹿血的混合物,这是他最后的“续命之物”。

  努尔哈赤仰头将壶中的浆液一饮而尽,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却只在胸口激起片刻的暖意,随即便是更深的虚弱感。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生命力正如同指间的流沙,在急速流逝,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撕裂般的疼痛。

  “但总算是……撤出来了。”

  努尔哈赤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

  只要能回到老巢,他便能完成权力交接,为大金保住最后的基业。

  至于后面的事情.

  就不是他这个将死之人能给管的了。

  相信后人的智慧罢!

  战马继续在密林中穿行,前方的路渐渐变得狭窄,积雪也越来越厚。

  努尔哈赤正想让亲兵加快速度,却见一名斥候策马从前方奔来,脸上满是惊恐,翻身下马后连滚带爬地冲到他面前,声音带着颤抖:

  “大……大汗!前方……前方林道尽头,有明军!好多明军!”

  “什么?!”

  努尔哈赤猛地直起身,胸口的剧痛让他眼前一黑,他死死抓住马鬃,才勉强没有栽倒。

  他不敢置信地盯着斥候,厉声问道:“你看清楚了?真是明军?不是科尔沁部的蒙古人?”

  “是……是明军!”

  斥候咽了口唾沫,语速飞快地说道:“他们穿着明军的甲胄,手持火铳与长矛,在林道尽头列着阵型,看样子……是早就等着咱们了!”

  努尔哈赤闻言,脸上顿时一阵青白变幻。

  “噗~”

  一口鲜血猛地从努尔哈赤口中喷出,溅在身前的雪地上,如同绽放的红梅。

  他以为分路撤退能骗过所有人,以为穿过这片人迹罕至的密林便能安全。

  却没想到,明军仿佛未卜先知一般,提前知晓了他的动作!

  这些明军,是从抚顺飞过来的不成?

  他脸上的苦笑之色,逐渐变成绝望。

  难道

  天真的要亡我努尔哈赤?

  ps:

  7900字!

第377章 末路鏖战,汗王之死

  拦住努尔哈赤去路的明军,并非凭空出现的神兵。

  这支队伍的统帅,正是时任辽东巡抚的孙承宗,麾下皆是他一手整训的辽阳明军精锐。

  早在红河谷战事爆发前,孙承宗便已按照明军的整体部署,从辽阳出发,悄然出抚顺关,攻占了位于赫图阿拉西南的土木河寨。

  这座寨子扼守着通往赫图阿拉的要道,战略意义非凡,孙承宗此举,本是为了牵制努尔哈赤的兵力,与熊廷弼形成夹击之势。

  可彼时的努尔哈赤,正一门心思援救抚顺,竟全然无视了土木河寨的明军。

  在他眼中,这支“偏师”掀不起大浪,远不如抚顺的正面战局重要。

  他从未想过,自己当初嗤之以鼻的“偏师”,会在这个时候,成为将他逼入绝境的“催命符”。

  此刻的密林尽头,孙承宗身披厚重的玄铁鳞甲,手持一柄长剑,立于队伍前方的高坡上。

  他身后的明军早已列成严密的阵型:

  前排是手持长矛与盾牌的重甲步兵,盾墙如同钢铁铸就,将整个林道堵得严严实实。

  中间是架设好的火铳营,士兵们屏息凝神,火铳的枪口对准林道深处,只待一声令下。

  后排则是骑兵预备队,战马打着响鼻,随时准备冲锋,将突围的建奴士兵斩于马下。

  风雪刮人,酷寒难耐,却没有一人动摇。

  这支队伍,早已在孙承宗的训练下,练就了钢铁般的纪律。

  当然

  今日的这个针对努尔哈赤的包围圈,实属意外。

  毕竟。

  按照孙承宗最初的计划,他攻占土木河寨后,本想继续按兵不动,等待熊廷弼的信号。

  可随着红河谷战事胶着,他意识到“被动牵制”已不足以影响战局,便主动出击,率领大军接连攻克了建奴的新寨、汪红木寨、五岭关等据点。

  这些据点皆是赫图阿拉的外围屏障,拿下它们,便等于撕开了建奴老巢的防御圈。

  数日前,孙承宗更是率军直抵赫图阿拉城下,展开围攻。

  只是,赫图阿拉城中,还有阿敏坐镇,加之两千精锐和数千老弱,这些兵力,守住赫图阿拉,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连攻数日,孙承宗打不下赫图阿拉,又担忧建奴主力回师围攻,于是乎便撤军了。

  没想到,这个决策竟让他撞上了“大鱼”。

  撤退途中,孙承宗派出去的游骑突然传回消息:

  在密林东侧的山道上,发现了大股建奴骑兵的踪迹。

  游骑描述,这支建奴队伍人数众多,却队形散乱,士兵们个个面带疲惫,战马也气息奄奄,显然是经历了长时间的奔袭与恶战。

  “定是熊廷弼在红河谷击溃了努尔哈赤!这是建奴的溃兵!”

首节 上一节 519/7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