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皇明

皇明 第464节

  沈炼眉头紧皱。

  王威不过是个游击将军,按朝廷规制,其府邸不得超过三进。

  可眼前这座府邸,朱漆大门高耸,门前还立着两尊石狮子,往里望去,竟能看到层层叠叠的院落,居然有五进之多,怕是占地不下十亩,早已严重逾制!

  更让他意外的是,府邸大门紧闭,墙头站着数十名家丁,手持弓箭与长刀,显然是在负隅顽抗。

  “看来这王威,倒是养了不少忠犬。”

  沈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对着身边的标营百户道:“下令攻府!记住,尽量留活口,府中女眷与仆从,若无反抗,不得伤害。”

  “是!”

  标营百户高声应下,随即下令士卒架起梯子,朝着府邸墙头冲去。

  墙头的家丁虽顽抗,但毕竟没了士气,哪里是标营士卒的对手?

  不过半柱香的功夫,大门便被撞开,家丁们死的死、降的降,很快便被肃清。

  沈炼带着锦衣卫校尉踏入府邸,目光扫过院中精致的亭台楼阁、名贵的花草树木,心中的惊讶更甚。

  这哪里是游击将军的府邸,分明比京城里的大官的府邸还要奢华!

  他没有耽搁,当即下令:“分成两队,一队清查前院库房与书房,一队去后院搜查卧室与偏房,所有财物,无论金银、地契、古玩,一律登记造册,不得遗漏!”

  锦衣卫校尉们领命而去,很快便传来阵阵惊呼声。

  前院库房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木箱,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银锭,还有不少成色极佳的黄金。

  书房的暗格里,藏着数十张地契,涉及蓟州城内外的良田与商铺,粗略一算,竟有上千亩。

  后院的卧室中,梳妆台摆满了珍珠、翡翠、玛瑙等名贵珠宝,衣柜里挂着的绫罗绸缎,比暖香阁的头等姑娘还要奢华。

  更让沈炼震惊的是,后院的厢房里,竟住着数十名女眷。

  有年轻貌美的妻妾,有温顺可人的侍女,还有几个擅长歌舞的乐伎。

  这些女眷穿着华丽的服饰,脸上满是惊恐,却依旧难掩精致的妆容。

  “大人,初步清点完毕!”

  一名锦衣卫校尉拿着账册快步走来,语气中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金银珠宝折合白银约二十万两,地契与商铺估值约十五万两,还有不少古玩字画,保守估计总价在三四十万两!”

  “三四十万两?”

  沈炼接过账册,眼神渐渐变得冰冷。

  他虽是锦衣卫,见惯了官员贪腐,却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竟能搜刮到如此巨额的财富!

  要知道,明朝游击将军的年俸禄不过一百五十两,就算加上各种补贴,一年也超不过三百两。

  三四十万两白银,若是只靠俸禄,不吃不喝也要攒上一千多年!

  这些钱,无疑是王威多年来克扣的军饷、虚报兵额吃的空饷,甚至是私通鞑子、建奴,走私铁骑与火药换来的赃款!

  “这些人,真是把蓟镇的兵血喝了个底朝天啊。”

  沈炼低声自语,脑海中浮现出之前跟随杨涟走访时,那些军户百姓吃野菜粥、穿破烂衣服的模样。

  一边是百姓的饥寒交迫,一边是这些蠹虫的奢华享乐,这般强烈的对比,让他心中积压已久的郁气,渐渐化作了一股难以遏制的怒火。

  他抬手将账册交给身边的校尉,语气严厉:“继续清查,仔细搜查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墙壁与地面,务必找出所有隐藏的赃款!

  另外,将府中所有女眷与仆从集中到前院,一一盘问,看看能不能问出更多东西来!”

  “是!”

  校尉们齐声应下,转身继续忙碌起来。

  沈炼站在院中,望着这座奢华却充满罪恶的府邸,心中的伤痛似乎被这股怒火冲淡了些许。

  他忽然觉得,或许跟随杨涟巡视九边,并非只是为了散心。

  能为这些受苦的百姓,追回一些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能让这些蛀虫付出应有的代价,或许比什么都更有意义。

  儿女情长算得了什么?

  男人,该是要奋斗出人样来!

  到时候,怎样的女人没有?

  当日深夜。

  崔应元与沈炼便将抄家账册呈到杨涟面前。

  沈炼在王威府邸抄得的三四十万两白银,已让杨涟震惊不已,可崔应元从张士显、杜应魁府中带回的账目,更是让他倒吸一口凉气。

  光是现银便有六十五万两,加上地契、商铺、古玩珠宝与囤积的粮草,两人财货合计竟超过一百五十万两!

  “一百五十万两……”

  杨涟声音低沉得几乎听不见。

  大明一年的国库收入不过两千五百万两,而蓟镇三名将领的私产,竟能抵得上全国近一个月的赋税!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多少军户百姓的血泪,是多少边关士卒的饥寒,他不敢深想。

  可五日后,随着刘渠、李鸿基从边关传回的消息,杨涟便彻底明白了这些钱财的来源。

  在这五日时间里面,刘渠与李鸿基带着三屯营的经制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赴石门寨、古北口、喜峰口。

  他们先是控制住各营中张士显、杜应魁、王威的亲信将领,若有反抗便当场拿下,再迅速提拔忠于朝廷的老卒填补空缺,短短三日便稳定了三地军心,牢牢掌控住蓟镇的咽喉要地。

  可当他们开始清点各营的仓库与兵员时,眼前的景象却让刘渠与李鸿基都忍不住怒目圆睁。

  石门寨的军械库中,本该堆满的长枪、弓箭只剩下寥寥数百件,且大多是锈迹斑斑、不堪使用的旧兵器。

  火药库更是空荡荡的,只留下几个装火药的空木桶,墙角还散落着少量受潮变质的火药,根本无法使用。

  负责看管仓库的老卒颤巍巍地说:“总镇,前几年杜参将还在时,每月都会让人运走大批火药与兵器,说是‘送往别处修缮’,可再也没见回来过……”

  这哪里是修缮?

  分明是卖给了那些鞑子、建奴!

  为获钱财,这些人私通外夷,已有取死之道!

  古北口的粮库同样凄惨。

  本该储存足够全营士卒半年食用的粮草,如今只剩下几堆发霉的糙米,粮囤里甚至长出了野草。

  一名老兵含泪说道:“总镇,我们每月领的粮饷只有三成,还都是掺了沙子的糙米,有的兄弟实在饿极了,只能去城外挖野菜……那些当官的,却把粮食偷偷卖了换钱!”

  很显然,张士显他们,吃空饷还不够,还要喝兵血。

  并且,是吃掉了士卒粮饷的大头,只留三分之一给这些兵卒。

  而兵员的缺失,更是触目惊心。

  石门寨编制一万五千人,实际清点下来,能战的士卒不足六千人,剩下的九千多个名额,全被张士显等人虚报冒领,空额的军饷尽数流入他们的腰包。

  喜峰口编制八千,实际兵员只有三千,且大多是老弱病残,连基本的操练都无法完成。

  更可笑的是,有的“士卒”早已去世多年,名字却依旧出现在军籍册上,军饷月月照发,却全被将领们私吞。

  “难怪……难怪他们能抄出这么多财货!难怪他们的府邸堪比王侯!”

  杨涟看着刘渠传回的奏报,双手紧紧攥成拳头,胸口的怒火几乎要冲破胸膛。

  一百万两白银,三四十万两军饷,无数的火药、兵器、粮草……

  这些本应是守护蓟镇、抵御外夷的物资,却被张士显、杜应魁、王威这些蛀虫肆意倒卖、私吞!

  他们住着奢华的府邸,搂着美貌的妻妾,喝着琼浆玉液,而边关的士卒却饿着肚子、拿着残破的兵器守卫疆土。

  他们腰缠万贯,而军户百姓却卖儿鬻女、吃糠咽菜!

  “这些人,死上十次都不为过!”

  杨涟猛地将军报拍在桌案上,声音因愤怒而颤抖。

  他眼前浮现出那些走访时见到的景象。

  满脸皱纹的老丈捧着掺了树皮的野菜粥,泣不成声的妇人诉说着被卖去青楼的女儿,少年郎冻得发紫的嘴唇与眼中的期盼……

  这些画面与账册上的数字、仓库中的空匮重叠在一起,让他心中的愤怒与痛心越发强烈。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激荡的情绪,眼神却变得无比锐利。

  仅仅处死张士显等人还不够,必须彻底清查蓟镇的所有积弊,追回所有被贪墨的财货,将那些隐藏在暗处的蛀虫一一揪出。

  另外

  该是开仓放粮,补足军饷,稳定住蓟镇人心的时候了。

  要想深入改革,没有人心,那是万万做不成的。

  思及此,杨涟当即喊道:

  “来人。”

  “即刻拟写文书,将张士显等人贪腐、私通外夷的罪证,以及蓟镇兵员、物资缺失的情况,详细奏报陛下。

  另外,传令刘渠、李鸿基,继续深挖蓟镇诸将罪证,尤其是私通外夷的线索,务必一网打尽!”

  他要将蓟镇做成九边的示范点,让那些总兵们看看贪墨、渎职、卖国,且不坦白,不服从,不戴罪立功的下场。

  之后,他去巡边的时候,那些人该明白八个字: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如此,他巡视蓟镇,方才能够达成目标!

第350章 鉴古知今,当出重拳

  紫禁城。

  文华殿内,熏香袅袅,暖意融融。

  朱由校身着常服,端坐在御座上,目光扫过阶下躬身侍立的几位大臣与太监。

  他正在听着《天鉴肃贪录》的编撰进度汇报。

  阶下,东阁大学士孙如游为首,礼部左侍郎顾秉谦、少詹事黄立极、翰林院检讨冯铨依次排列,司礼监太监王体乾手持账册,站在最外侧。

首节 上一节 464/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