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183节
东暖阁。
朱由校刚踏入殿门,便见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疏,最上方赫然是户部呈报的北直隶灾情折子。
他冷笑一声,拂袖坐下,提笔蘸墨,在折子上重重批下朱批:
“三日之内,若无赈灾良策,户部上下,皆革职问罪!”
笔锋如刀,力透纸背。
殿外,朝阳已升至中天,光芒万丈,却驱不散帝王眉宇间的阴霾。
“陛下,刑部主事洪承畴,已在九卿值房侯诏了。”
魏朝缓步前来通禀。
朱由校闻言,缓缓敛去眉宇间的怒意,将胸中翻涌的雷霆之怒尽数压下。
为君者当如渊渟岳峙,纵使惊涛拍岸亦不可形于颜色。
然而此刻,他却刻意放任怒火灼烧眼底。
那紧攥御笔至骨节发白的力道,那朱批折子时力透纸背的凌厉锋芒,皆化作无声的雷霆。
朱由校指节轻叩御案。
这怒意三分是真,七分却是帝王心术。
朱由校要让那些惯会揣摩圣意的朝臣们看清:朕宁可做暴君之态,也绝不容尔等怠慢民生!
那些跪伏在丹墀下的身影应当明白,当今天子眼中揉不得半粒沙——赈粮敢贪一粒,便等着千刀万剐!
当然
他还有更深层的意思,他要借着六科廊的抄报,借着驿道快马的蹄声,借皇明日报的墨迹,一直传到北直隶的榆树皮都被啃光的荒村里去。
让蜷缩在茅檐下的老妪知道,九重之上的帝王正为她震怒;让沿途跪迎的流民看见,御辇帷幔后那双赤红的眼睛,盛着与他们同样的痛。
这大明江山,终究要靠亿兆生民的喘息才能绵延。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这个道理,朱由校深刻明白。
煤山那棵歪脖子树,可一直看着他呢!
踏踏踏~
殿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最终停在暖阁门外。
洪承畴身着青色官袍,腰悬牙牌,低眉敛目,肃然立于阶下。
他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冠,待内侍通传后,方躬身趋步入内。
“臣,刑部主事洪承畴,叩见陛下。”
洪承畴的声音不卑不亢,却透着几分谨慎。
他伏身叩首,额头轻触金砖,静候天子发话。
朱由校端坐御案之后,目光如刀,自上而下审视着这位年轻官员。
暖阁内静得落针可闻,唯有铜炉中炭火偶尔爆出细微的噼啪声。
半晌,皇帝才缓缓开口:
“平身。”
洪承畴谢恩起身,却仍微低着头,不敢直视天颜。
皇帝春狩之时龙颜大怒,盛怒之下召见,洪承畴更是小心谨慎。
“洪卿。”
朱由校指尖轻叩案面,声音低沉,“朕听闻,你在刑部办事干练,曾三日审结积案十余件?”
洪承畴心头微跳,谨慎答道:“臣不过尽本分,不敢言功。”
“呵。”
朱由校冷笑一声,目光锐利如鹰隼,道:“朕今日召你,不为听这些虚词。”
洪承畴心中一紧,跪姿不自觉端庄了不少。
好在皇帝没有问罪,只是抬手一推,将那本奏疏向前一送,说道:“北直隶灾情汹汹,流民遍地,土地荒芜,无人耕种,而朝廷赈济迟迟未至——户部无能,朕已严斥。但流民灾情不等人,朕要你即刻赴顺天府,协理赈灾事宜。”
洪承畴闻言,猛地抬头,正对上皇帝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
那目光中,既有雷霆之怒,又有殷切之望。
他心头一震,当即跪地叩首:
“臣,万死不辞!”
朱由校微微颔首,冷峻的面容稍稍缓和。
他伸手取过案头一枚令牌,沉声道:“朕擢升你为北直隶赈灾钦差,加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衔,赐尚方宝剑,王命旗牌,代朕巡视灾情,安置流民,督办赈务。”
洪承畴双手接过,只觉令牌沉甸甸的,似有千钧之重。
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应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洪承畴思索片刻,又说道:“赈灾之事,臣恐怕要用到刀兵。”
朱由校当即说道:“京营兵卒,各地卫所,你皆可调动。”
洪承畴跪地磕头,道:“此差事,臣一定办妥当!”
朱由校凝视他片刻,终于挥袖:“去吧,朕等你的好消息。”
洪承畴再拜,而后躬身退出暖阁。
殿外天光正盛,照得他一时目眩。
他握紧令牌,心中已明:此行,不仅关乎万民生死,更关乎天子对朝局的雷霆手段。
北直隶流民遍地,赈灾不是一件好差事。
但是办好了。
绝对是大功一件。
他被皇帝重用,被超拔,如今若是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如何能够继续享用圣恩?
而暖阁内,朱由校目送他离去,眸中怒意渐敛,唯余一片深沉。
本来,他是要启用洪承畴去整顿天津三卫的,但比起整顿天津三卫,北直隶是他的基本盘,此地若是经营不好,他连觉都睡不安稳。
天津三卫、流民问题、土地问题、边地战事、藩王问题.
这大明朝,破事当真是不少!
五月总结、加更规则以及端午快乐!
五月更新图如下:
这个月日万十六日,其他时间更新,大多在八千字左右。
平均一下,基本上可以说是做到了日更万字。
作者君已经是用尽浑身解数在码字了。
白天被本职工作追着跑,会议、报表、琐事堆成山;晚上回家还要强撑精神码字更新,有时候还需要查很多资料,常常熬到凌晨两三点,咖啡喝到反胃,黑眼圈快比熊猫还深。
久坐不动导致腰背僵硬,手指敲键盘都敲到发麻.
可即便如此拼命,订阅涨幅却像蜗牛爬坡心累啊~
——但!
就算数据虐我千百遍,作者君还是老老实实坐在电脑前,一个字一个字地敲。
毕竟故事里的角色在等结局,屏幕前的你们也在等更新呀。
为了督促一下自己,不让自己偷懒,为了形成正反馈,小小的制定一个加更规则:
月票加更:当月月票总数满 200加 1更。
均订加更:均订(平均订阅)每增加 100加 1更。(如今700+)
打赏加更:累计打赏满 10000点币加 1更。
注:
加更绝对保证质量之下加更的,请大家放心。
另外,加更可能会因现实工作安排稍有延迟,但作者君一定会补上,绝不赖账!
总之,六月继续肝吧,只求各位读者老爷们多投月票(求新的一月保底月票),多订阅当精神氮泵(双手合十)!
您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最后小声bb:祝大家粽子节快乐!端午安康,假期愉快!
记得吃甜粽咸粽的时候,分作者君一口电子版的QAQ
第162章 华夷之辩,利锥剖圜
明代中央六部衙署集中分布于承天门以南的千步廊两侧,形成严格的方位规制:东侧为吏部、户部、礼部三大文职衙署,西侧则列置兵部、刑部、工部等实务衙门。
值此之际。
新任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徐光启初履新职,正迈入位于千步廊西侧的兵部衙署。
当他身着崭新绯色官袍、腰悬御赐玉带,首次跨入兵部值房门槛时,署内诸官早已肃立相迎。
众人齐整躬身,声如洪钟:“恭贺徐郎中荣膺新职,总掌火器革新!”
徐光启连忙还礼,神色谦逊:“诸位同僚抬爱,光启愧不敢当。此番全赖陛下圣明,工部匠人协力,方能铸就红夷大炮之威。”
兵部左侍郎张经世上前一步,抚须笑道:“徐郎中过谦了!前几日校场炮震四夷,连蒙古使者都面如土色。此等功绩,实乃我兵部数十年来未有之荣光!”
徐光启身受圣恩,在春狩这种大场面上被皇帝夸赞,朝局的人早已经将徐光启看做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了。
哪怕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兵部郎中,作为如今兵部的二把手,张经世都不敢小瞧了他,在他履职的第一日,让兵部官员前来相迎。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