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皇明

皇明 第146节

  周嘉谟勃然大怒,猛地站起身,袖袍带翻了青瓷酒壶,琥珀色的酒液顺着桌沿滴滴答答落在地上,像极了午门外未干的血迹。

  他冷冷扫视两个儿子,眼中尽是失望与愤怒:“在家也不得安生,这饭你们去吃吧!”

  两个儿子不知道被谁撺掇了,敢说他这个老子来了。

  刘一燝?

  还是说.

  是陛下?

  “父亲,请父亲三思啊!”

  周嘉谟头也不回的离去,便只剩下坐在椅子上的周家二子,以及在一旁站着侍奉的李氏。

  “我我去劝一劝老爷。”

  李氏有些慌忙的离去。

  周延光与周延禧兄弟不置可否。

  对于这个比他们还要小的后妈,他们并不待见。

  “若父亲执意如此,哎~以陛下的性子,我们完了!”

  “父亲,若你还要我们两个儿子,便要三思而后行。”

  还没转入后厢房,周嘉谟便听到儿子们的喊声,他面目顿时扭曲起来。

  “当真是生了两个不孝子!我周嘉谟光明磊落,怎么会生下如此贪生怕死的子嗣,丢了我老周家列祖列宗的脸了!”

  说完,他转身大步离去。

  妾室李氏慌忙追上去,说道:“老爷,万请息怒。”

  两人一道进了寝房。

  夜风呼啸,窗帘被吹得猎猎作响。

  周嘉谟攥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他望着漆黑如墨的夜色,心中一片冰凉——连亲生骨肉都成了说客,这朝堂,还有何处可容他立足?

  一时之间,周嘉谟只觉得心哀大于死。

  “老爷~”

  李氏有些担忧的担着便得癫狂的周嘉谟,心里已经后悔跟上来了。

  这一声略带恐惧的‘老爷’,顿时让周嘉谟死死的盯着李氏。

  “你以为我疯了不成?”

  周嘉谟步步紧逼。

  李氏一步步后退,颤抖着说道:“妾妾不敢。”

  “不敢?呵呵呵!”

  周嘉谟冷笑一声,说道:“不敢?那便是心中觉得我疯了,我疯了?我快疯了,但我还没疯!”

  这老人恶狠狠的看向自己新纳未久的美妾,心里不知道从哪里生出了征服欲,他大声命令道:“卸甲!”

  李氏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只得怯生生地脱了一件。

  周嘉谟见此,更大声的骂道:“再脱再脱再脱,让你卸甲没听到吗?”

  李氏眼中缀着泪,只得一件一件地脱,最后只剩下了肚兜和衬裤。

  周嘉谟走上去,看着这具青春靓影的肉体,伸手去摸。

  但很快,他便意兴阑珊起来了,周嘉谟不仅没继续动作,反倒转身就走了。

  把李氏一个“晾”在了那里。

  人老了,抱着美妾,却也无能为力。

  重症鸡无力。

  他在朝堂,添为六部天官,看起来风光无限,然而.他也似一个垂垂老朽,抱着吏部这个美妾,无能为力。

  方从哲是傀儡首辅,他周嘉谟,也快是傀儡尚书了。

  翌日。

  窗外仍是黑沉沉的,五更的梆子声远远传来,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冷清。

  周嘉谟睁开眼,只觉得头痛欲裂,昨夜辗转难眠,直到三更才勉强合眼。

  他缓缓坐起身,伸手揉了揉太阳穴,指尖触到额角突突跳动的青筋,不由得长叹一口气。

  “老爷,该起了。”

  老仆周安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进来吧。”

  周嘉谟嗓音沙哑,像是被冷风刮过一般。

  周安推门而入,手里捧着一盏温热的参茶,身后跟着两名小厮,一人端着铜盆热水,另一人捧着官袍和乌纱帽。

  周嘉谟接过参茶,抿了一口,苦涩的滋味在舌尖蔓延,却驱不散他心中的郁结。

  “老爷,今日天寒,多穿些。”周安低声提醒,将一件狐裘披风递了过来。

  周嘉谟点了点头,任由小厮伺候着洗漱更衣。

  铜盆里的热水蒸腾起白雾,映得他面容模糊不清,唯有那双眼睛依旧锐利,却藏着一丝疲惫。

  穿戴整齐后,他站在铜镜前,看着镜中的自己——绯色官袍衬得他面色愈发苍白,眉宇间的皱纹更深了,仿佛一夜之间又老了几岁。

  他伸手整了整乌纱帽,指尖触到帽檐时,微微一顿,似是想起了什么,眼神暗了暗。

  “老爷,轿子已备好了。”周安在身后轻声提醒。

  周嘉谟收回思绪,淡淡道:“走吧。”

  推开房门,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他不由得紧了紧披风。

  庭院里积雪未消,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天边隐约泛起一丝鱼肚白,但夜色仍浓,府中的灯笼在风中摇曳,投下摇曳的光影。

  两个儿子早就在院中等候了,而妾室李氏,则是低头躲避着周嘉谟的目光,不敢与之对视。

  “父亲,到了吏部”

  周嘉谟没心情和两个儿子掰扯,径直走出了庭院。

  轿夫早已候在院外,见他出来,连忙掀开轿帘。

  周嘉谟迈步上轿,坐定后,轿子缓缓抬起,朝着吏部衙门的方向行去。

  轿内昏暗,只有偶尔透进来的灯笼微光。

  周嘉谟靠在轿厢内,闭目养神,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昨夜的争执:儿子的劝诫、刘一燝的警告、皇帝的步步紧逼……一切纷乱如麻,让他胸口发闷。

  “老爷,到吏部了。”

  周安的声音从轿外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周嘉谟睁开眼,深吸一口气,掀开轿帘。

  天色已微微亮起,吏部衙门的朱漆大门在晨光中显得格外肃穆。

  他整了整衣冠,迈步下轿,抬头看了一眼匾额上的“吏部”二字,眼神复杂。

  “今日。”

  他低声喃喃,似是在对自己说,又似是在问天。

  “且看如何吧。”

  说罢,他大步踏入衙门,背影在晨光中拉得修长,却又透着一股孤绝之意。

  才进入吏部没多久,便有人前来告知,各部堂官、通政使、大理寺卿、六科给中事和都察院御史,都已经到午门外东朝房了。

  陛下这是有备而来啊!

  周嘉谟深深叹了一口气,说道:“那便去罢!”

  常规廷推的地方,就是在午门外东朝房。

  如果说廷推六部尚书、总督等,则是要至文华殿或中极殿进行。

  此刻东朝房中,众人济济一堂。

  礼部尚书孙慎行、兵部左侍郎张经世、户部尚书李长庚、刑部尚书黄克瓒、工部尚书王永光。

  通政使曹于汴、大理寺卿李志、都察院河南道御史崔呈秀、六科给中事各一人,此刻皆在东朝房中。

  周嘉谟踏入东朝房中,众人的目光便聚集在他身上。

  “诸位,各自落座罢!”

  东朝房内,炭火微红,却驱不散凝重的寒意。

  周嘉谟端坐主位,指尖轻叩案几,目光扫过列席的九卿,最后落在面前四份履历上:原辽东巡抚袁应泰、太仆寺少卿袁可立、山西巡抚张鹤鸣、辽东经略熊廷弼,四人名讳在烛光下泛着冷意。

  这四个人里面,很明显,有一个是滥竽充数的。

  熊廷弼为辽东经略,陛下属意他镇守辽东,是不可能归朝为兵部侍郎的。

  “诸公既至,便请评议。”周嘉谟声音沉缓,绯袍上的孔雀补子在晨光中泛着暗蓝。

  “既然如此,那我便开个头罢!”

  礼部尚书孙慎行率先开口。

  至于为什么孙慎行由之前的礼部侍郎变成礼部尚书,还是因为孙如游入阁了。

  《大明会典·吏部》规定,尚书入阁即视为“辞部务“,原职自动空缺。

  在孙如游入阁之后,礼部尚书的位置就空出来了。

  孙慎行为礼部侍郎,在不久前廷推上位。

  虽然他在东林党中的名声不好,是幸进之臣,是帝党,是阉人走狗。

首节 上一节 146/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