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74节
“今我军兵寡,而袁术势众,他之所以没有仓促进攻而使我们灭亡,是忌惮我们拥有守城之利。
若依孙先生所言,我等出城而战,是以将寡兵微,攻敌十万之众,弃守城之利,伐他结营而守。
如是攻守易形,以短击长,徒损士卒性命而换彼之土丘,填他之沟壑。
这正是袁术所期望的事,大哥慎思之。”
刘备深以为然,“二弟所言甚是,那么何以破敌呢?”
关羽手握春秋半轴,轻抚长髯,一对丹凤双眸轻睨了孙乾一眼。
“某非军师,请孙乾先生试言之。”
刘备:“.”
孙乾:“???”
我没说计策吗?依我所见,那咱们就打呗,越早打越好,否则等袁军深沟高垒建起来,不是瓮中捉鳌,等死而已?
我难得想出一个如此合理的计策,你直接给我否了,现在又要我说?
见众人看向自己,孙乾被堵的好半晌说不出话,这才尝试着开口。
“上次子仲筹措粮草,多有富裕。
我军尚有三月之粮,护城河之水未绝,豫州又多水脉,城中多深井。
今食水未绝,主公,何自乱也?
应之以动,不若镇之以静,任他深沟高垒,我自岿然不动,可保三月无虞。”
刘备:“.”
“敢问先生,三月之后,袁军深沟已成,壁垒已建,而我军粮水尽绝,又当如何?”
孙乾没好气的看了边上从容翻阅春秋的关羽一眼,语气颇为幽怨。
“主公所言,乾岂不知?然关将军所言亦然有理。
此时出城与袁军决死,便是转守为攻,弃坚城之利。
以势弱之军,攻他深沟壁垒,十万之众;用士卒之命,填他土丘壕沟,徒劳无功。
袁术此举实以堂皇大势凌压而来,乾实无解法,孰攻孰守,犹待主公自决。”
刘备闻言深深叹了口气,也感无奈,忽见关羽端坐如常,没事人般读着春秋,不由眼神一亮,笑问之曰。
“二弟熟读春秋,若有破敌之策,还不为兄解惑,何必为难孙先生?”
“大哥说笑了,关某若有破敌之策,岂有私藏不助大哥之理?”
他笑着将手中半轴春秋展开,示以众人,只见其上所书正是!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进谏:“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随之灭亡。
谚语所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存,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这样的关系。”)】
见众人看罢,关羽这才淡然而笑。
“关某虽无破敌之策,陈元龙必有之。
现今我们同吕布,不正是像虞国与虢国这样唇亡齿寒的关系吗?
眼下袁术势大,非一家一力所能敌之,有陈元龙在吕布处谋事,陈公台亦非无谋之辈。
连关某这样的一介武夫,都知晓春秋大义,他们这些当世谋者岂能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一旦我等灭亡,便该轮到他吕布的徐州,直面袁公路之凶威滔天。
再者,此前天子发诏,将豫州许以大哥,乃曹操欲借我等之手同袁术长久抗衡,以谋自身长远。
今若坐视我等猝然败亡,豫州尽归袁术所有,而袁军丝毫无损,曹操所谋岂不尽付空谈?
届时袁军尽得豫州两郡四国之地,再犯兖州,他又如何抵挡?
他袁公路携陈国大势堂皇压来,挖深沟,筑碉堡,步步为营,此用兵之阳谋正道也。
然陈国之大势,袁家之大势,怎敌天下大势?
大哥汉室贵胄,天子称之为皇叔,今奉诏讨逆,举大义,兴义兵,以伐不臣,天下人心熟不归附?
时任豫州牧,朝廷之所赐,诸侯之所望也!
今时今日,袁术一家之大,已为诸侯所忌,只需大哥秉持大义不倒,于豫州举抗袁之大纛飘扬。
近者如吕布、曹操,远者如刘表、袁绍,凡有识之士,孰不助大哥以抗暴袁,相大义以伐无道?”
话音落下,手中《春秋》一合,关羽凤眸微眯,犹自端坐。
“任他深沟高垒,我自岿然不动。
世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说的便是如大哥你这般仁义的君子,与袁术那般无道的乱臣。”
刘备恍然!
他现在这个豫州牧的位置,包括此时此刻与袁术军在此地对峙抗衡,都不是他自己想要的。
而是时势将他推到这么一个位置上。
因为袁术势大,天下诸侯需要一个能秉持大义而抗衡袁术的人。
而这个人非他刘玄德,谁能当之?
于是他就被时势所推,一步步来到了今时今日的地步。
那么无论曹操、吕布亦或者其他诸侯,希望看到的是什么呢?
当然是他刘玄德能同袁公路两败俱伤,再不济也得损耗袁公路实力,拖延其时间。
而袁术显然也是明白这点,才没有像攻伐颍川那般挥师攻城,而是选择了现在这等虽旷日持久,但损失最小的战法。
可这绝不是诸侯想看到的!
唇亡齿寒,如果他刘备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但没有消耗袁术一兵一卒,反而猝然败亡,使袁术鲸吞豫州。
如曹操、吕布者,一定恼怒他刘备怎生这般无用,然后比身陷长平遭受围困的他自己还要着急。
哪有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分明是利益纠缠,诸侯顾惜自身,需要有他刘玄德站出来,顶在抗袁的第一线罢了。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为时势所趋。
一路走来,一十二年功名尘与土,终不过是乱世棋子不由人。
说起来,他刘备还真是有些窝囊。
刘备目光悠远遥望天边龙挂,心中从未有过的迫切渴望。
那位能助他跳出棋盘改变命运,为他落子布局于天下的先生,究竟何时才能找的到呢?
第98章 来都来了
闻听关羽言罢,刘备沉吟良久,这才缓缓言道。
“二弟所言或许有理,然屈身城中,将自身命运寄托于他人,非英雄也。
曹操、吕布之流,或许会为了自身利益亦或天下大势,而援助我等。
可我等自身亦当砥砺奋进,为博一条生路,绝不轻言放弃。
今怎可因袁军势大,面对深沟高垒而畏惧不前,坐以待毙于城中,等待着诸侯可能的救援?”
刘备以目视关羽,眸中那抹坚定不熄的火光,一如初见。
“我意已决,今当从孙先生之言,趁袁军深沟高垒初建,尚未完工之时,率全军决死突围!
二弟可愿助我!”
“关某之躯,便是大哥之躯,关某之命,便是大哥之命。
但有所令?焉敢不从!”
虽则关羽顾惜自家大哥的兵马实力,期望在城中固守以待时机,届时若有援兵相助,再突围脱困,才为稳妥万全。
但也确如刘备所说,诸侯心思不过是他私心猜忖。
万一其中有所变故,三月有余还未等来援军,那他们这四万人必将尽殁于城中,全军覆没。
但要凭借自身之力,突破袁术十万之兵围困,那就决计不能拖延。
眼下趁袁军新至,深沟壁垒挖掘建造不久,还未彻底完善之时,便是唯一的突围之机。
是以也不能说刘备的决断有误,只是选择不同罢了。
现今大哥既有所命,关羽也知,在场之中似也只有他能为之谋事,遂再进言。
“大哥欲趁此突围,若举全军之力攻于一点,看似全力施为,实则袁军必也集全军来守。
以四万而攻十万,袁军还有深沟高垒之利,我军必不得出。
今若突围,唯有分兵四路齐出,走东南西北四门,各领兵五千,以作佯攻。
大哥率余下两万人于城中,以为应变。
届时袁军分兵而守,彼虽十万之众,然绕长平周城而围,兵力分薄之下,我军才有突围之机。
待四路齐攻,大哥于城中总览局势,调度兵马。
寻一有机会突破之处,再倾力而攻,待击破缺口而出,亟命其余三路相随,如此或有一线生机。”
刘备明白他的意思,四路佯攻,等袁军调度分兵之后,他再从防守最为薄弱处,率军两万猝然突围。
如此自己大概率是能走脱的,不过余下所谓的亟唤其余三路相随就未必了。
三路兵马之中的将领、骑士仗着马快,或许能来的及赶上缺口一块突围,可余下的步兵又哪里能走的脱?
完全是被丢下,能否跟着突围各安天命的意思。
上一篇: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