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305节

  “年纪大了,手脚比不上你们年轻人了。”

  贾诩依旧从容不迫,好似不管这屋子里进来几个人,他总能保持一种不快不慢的平均速度,匀速处理。

  这可急坏了庞统,见队友靠不住,只能自己更加卖力,那落笔如飞的架势,手心已经见汗。

  他心底也是越发气恼,自己真是一时不察,中了孔明这个坏人的诡计,进了这个屋子,上了这艘贼船。

  眼下他再怎么也看出来了,这屋子里看似大家合力批公务,实则却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袁营谋臣相竞逐。

  事后今日之结果,必会被汉王关注,臣下之能力高下,也可一目了然。

  可偏偏他庞统虽然内政也不差,但最擅长的却是军略奇谋,不想上了某人的当,被坑进这间屋子里来比内政。

  只能说诸葛孔明,你的心是黑的吧?统今后半年,不.三个月内,都绝不可能再理你了!

  与之相反,边上的贾诩甚至还能悠哉悠哉的亲自去接热水,泡了杯人参枸杞茶,懒洋洋抱着边喝边暖手。

  他眯眼看着谈笑间机锋暗藏的瑜亮,以及卖力到身上都出汗的庞统,不由低声轻叹。

  “年轻真好。

  老了,比不得了.”

  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不知偷闲好,就汉王这几个新政的架势,摆明了【能干你就多干点】。

  要不是到现在都不知道汉王是从哪里了解自己才能的,藏拙太过,免得又要被威胁治个欺君。

  他是真想把机会都留给年轻人,自己窝在醉仙楼里品酒看雪,不亦乐乎?

  一旁听见他这话的庞统,看着他一边泡着茶,一边速度还能追上自己。

  庞统:“.”

  少顷,又见诸葛瑾携步骘联袂而来,见了场中一幕,诸葛瑾自是往孔明处落座,二人兄友弟恭,互相见礼。

  却说庞统眼见这诸葛瑾坐下后,虽然没孔明那般夸张,可处理公务的速度也是一点不慢。

  不由把充满压力的目光,看向了自己这边的最后一人。

  “在下庞统庞士元,兄台.”

  “在下步骘,字子山。”

  “好!子山兄,你现在是我们这最后的希望了。

  此局能否胜过孔明,就看你的了。”

  步骘:“???”

  “汉王只交代了让我来跟几位前辈学习,岂敢言争胜负?”

  庞统闻言,眉头紧锁。

  “子山,不是统说你,你这个思想就不对。

  今日不争,明日不争,凌烟阁星位你争不争?功勋殿奖励你争不争?

  汉王新政,本质就落在一个争字上,身处其间,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争则下。

  汉王也交代了,这趟我等组队理政,功绩结算之时可得加成。

  但这其间,谁出力多,谁出力少,谁功多,谁功少,周围侍者定有记录,皆会报之于汉王,按劳分功。

  子山今日不争,明日亦不争乎?

  明日若争,今日何不争耶?”

  步骘:“.”

  嘶~说的好像很有道理!

  反正早晚要争,那么早争早享受,早卷早立功。

  况且事情到了这一步,重要的已经不是一会的功绩结算,而是众谋臣因此事得以在汉王心中的顺序排位。

  “士元真乃大才,子山受教了。”

  庞统欣慰!

  “你能想通此间道理,自是最好。

  你想我等右边若是做的快,等下一批公务送来,就能多拿一些,我们多拿一些,孔明他们就少拿一些。”

  步骘连连颔首,“士元所言甚是!

  然骘才浅德薄,只恐托付不效,耽误大事”

  “无妨,你一会若遇上难题,切莫浪费时间苦思冥想,只管来问我就是。”

  “如此就多谢士元。”

  二人几句话间商量妥当,也是快马加鞭开始干活。

  可令庞统深感无语的是,这个步骘说得好听,什么来跟前辈学习,什么才浅德薄,托付不效。

  结果真刀真枪干起来,速度虽比自己稍逊一筹,但他处理政务恰似行云流水连绵不绝。

  庞统:“.”

  好好好!这汉王麾下还真是人才济济,如过江之鲫,不可小觑了任何人。

  几日之间,随着阎象回归,这七人政务天团处理之下。

  什么两百万田亩,什么七十万人口,乃至凌烟阁、功勋殿、称王大典、诸王议会等等诸事,一切都干的井井有条。

  凡有上行下不效,把汉王为百姓谋福的政令,偷奸耍滑,阳奉阴违者,一切阴私手段,鬼蜮伎俩。

  在这七人天团面前,只如白雪遇阳春,魑魅照天光!

  凛凛然清正之气,自上而下,浩浩荡阳明之火,烛照万里。

  江东世家租给袁氏的两百万亩田,刚好租给才被两州世家释放的七十万藏奴人口,以及这次大战之后,因功分田之士卒。

  而其间安置人口,提供农具等,急欲立功的各大世家正迫不及待。

  【先脱奴,再分田,汉王来了不愁粮。

  积功业,累爵禄,黄天治世安太平。】

  类似这般的民谣,盛传三州两岸,更有激进着高呼:

  【代汉者,涂高也!

  汉王当即皇帝位,为太平教主显圣道君皇帝!】

  百姓安居乐业,万民乐不思刘。

  称王大典未办,可汉王的名声已自大江之水北上,传至天下九州。

  无数饱受中原战乱的百姓,仰慕黄天太平之治,扶老携幼、拖家带口,顺长江而下,南来汉国。

  诸侯边境之军竟不能止,甚至因南下百姓之中有大量军士父母家眷。

  在他们的呼唤言说凌烟阁等立功制度之下,竟有兵士当场倒戈,护持家人南下。

  而相隔遥远之百姓,则在家中供奉【太平教主显圣道君皇帝】尊位。

  他们遥望汉军北定中原之日,期盼有生之年能看一眼那传说中如梦似幻的黄天太平。

  九州万民,人心潜移默化间更易,洛阳帝都,大火焚城数日仍未熄。

  倘有外邦蛮夷来使,见今日之华夏,谁又分得清,袁汉、刘汉,谁才是汉室正统耶?

  另一边,袁耀书房。

  刘晔、袁胤面面相觑,愁眉不展,一旁小小的袁耀整个人都萎靡了。

  “纳献良田两百万亩?就为了那个区区袁策?那些江东世家是疯了吗?”

  他哭唧唧望向刘晔,“老师,您可一定要帮我啊!”

  刘晔:“.”

  你看我有什么用?你看我像两百万土地吗?

  他幽幽一叹,“为今之计,若要胜袁策,唯有孤注一掷!

  倾良田三百万,或可有一线之机。”

  “三百万亩良田?”

  袁耀的小手紧紧拽了拽袁胤的衣袖,眼巴巴望着他。

  “叔父.您向来对耀最好了。”

  袁胤:“.”

  你别看我啊!我长的也不像几百万良田啊!

  袁胤苦笑答之,“耀儿,非是叔父不爱你,实在是周瑜此计歹毒,我等学之不能。

  我袁家之土地,本就是王上之田亩,今难道还能用王上自己的土地,纳献给他吗?

  至于淮南、汝南之大小世家,早被王上收纳殆尽,若要土地唯有逼向梁、陈、鲁等国中世家。

  然此地皆新附,又毗邻边境,若逼之过甚,只怕别说有功,引来滔天大祸,犹未可知。”

  袁耀被他言语恐吓一番,也吃了一惊,不敢再提,只口中嘟囔着:

  “这可如何是好?

  两百万田亩,三十万人口,整整五个泼天大功,便是阎公,也未莫能及。

  难道我们眼下就只能坐视他袁策盖压群臣,为父王开国第一功?”

  “未必!”

  刘晔出言宽慰之,“此功虽大,却是江东共分。

  如顾家之功推顾雍,朱家之功扶朱桓,陆家之功助陆逊等等。

  各大小家族虽皆会分润一部分功业给袁策,却也不至于将他推至开国第一臣的份上。”

  “便是如此,那也是耀远莫能及的功业。

  今何为哉?”

  不想却在袁耀一筹莫展,手足无措之时,却听袁胤试探着开口。

首节 上一节 305/3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