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293节

  愈攻愈退,愈退愈建,愈建愈守,愈守愈坚!

  学得这十六字真言,他恨不得让曹操再来一次,与他重新战过,这一回,必打到曹操绝望。

  朱桓也是恍然大悟,暗忖此计在别处,靡费人力物力甚大,于任何地方都绝难实行。

  唯独在淮南,万众与汉王一心,为护淮南太平,百姓会自发踊跃来挖沟建垒,而淮南物资之充沛富庶,又属九州之最。

  汉王今次将此法公之于众,怕是气急了庐江此战,淮南以人命去堆。

  似乎在汉王眼里,明明咱们砸钱就能赢的事,你们为什么要用命呢?

  而就这样的计策,哪怕汉王明着说出来了,只怕今后天下诸侯,也只会避淮南锋芒,再不敢打此地主意。

  淮南钱粮甲天下,黄巾百姓万众心,在所有人都知道汉王守淮南之十六字真言的情况下,远征到这里来跟汉王拼消耗,那真是嫌命长了。

  众人汗颜无地,羞愧难当。

  而另一边,杨奉等人早已心乱如麻,慌忙请罪。

  “王上,此毛玠之计也!”

  唯有毛玠自知必死,无需再装,遂朗声而笑,“袁贼!汝强令我降于黄金台,安得料想有今日乎?

  恨玠无能,未能相助曹公,攻破庐江,直抵寿春!

  袁贼,汝欺君罔上,枉称汉王,迫人投降,愚弄天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来日丞相奉诏讨贼,攻破寿春,斩汝首级,玠必诛汝于九泉!!!”

  “何必呢?

  于这乱世之中,得以安享一场富贵荣华,难道还是害了你了?”

  袁术眼神漠然,淡淡下令。

  “毛玠、杨奉等人,暗通曹贼,使毒计害我淮南百姓。

  当千刀万剐,以泄万民之恨!”

  杨奉等人急呼!

  “汉王!!!

  此毛玠之计啊”

第277章 老师定量,弟子执衡

  “就是他,使计策命我等拿命来填,听说是个假意投降汉王,心向曹贼的汉奸!”

  “这等败坏我汉国的汉奸,就活该他下地狱,若非他故意坑害,我们来的许多弟兄,根本就不用死的。”

  “幸好汉王来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阴谋,若非汉王,我等险为他所害,还不自知。”

  “汉奸的心都脏,都坏,幸好我等头上有黄天,汉王来了,就是黄天大老爷来了,再不使我等信徒被欺凌。”

  “没错,汉王给出的计策与十六字方针,咱们乡亲们都记下来了。

  下回再有敌来犯,也不用再上战场和那些汉廷蛾贼厮杀,只消动员乡亲们一道挖深沟,建高垒,耗死这些蛾贼,就是在为黄天太平出力。”

  “说的是,咱们今后就按汉王教的来,定教这些伪朝反贼,有来无回!”

  行刑台上,被绑着行刑的毛玠,耳闻这一声声:“汉奸!”;“汉廷蛾贼!”;“伪朝反贼”之语,只觉悲从中来。

  “汉统失辉,人间无道,使妖邪坐宝刹,鬼祟立金銮。

  这世间黑白颠倒,正邪不分,人心沦丧,有至于斯。”

  千刀万剐,血流不止,毛玠的脸色早因痛苦而扭曲,仰天悲呼。

  “玠今死日,以馈曹公知遇之恩,魂归九泉,唯咒袁贼不得好死!!!”

  凄厉一声嘶嚎,他的瞳孔已几近涣散,只口中喃喃。

  “我在下面等着你!

  欺君罔上,大逆不道,篡逆称朕,祸乱天下。

  袁贼!反贼!你的下场会比我更惨,我在下面等.等着”

  随着身上的血肉被一片片活剐,毛玠声音越来越低,终是脖子一歪,再无声息。

  如此一幕只把边上同样被缚的杨奉看的肝胆俱裂,真正的恐惧与绝望不是砍头刀下来那会。

  而是刀还没下来呢,先看了场同伴是怎么死的。

  “袁公!汉王!奉冤枉啊!

  此.此毛玠之计也!”

  然而在群情激奋的百姓面前,他自然难有生路,回应他的只是一颗颗被砸来的石子与污泥。

  在这些坑害大家伙的罪魁祸首,在万民面前惨无人道的折磨至死后,万民无不归心,高呼:黄天大老爷!

  其后,袁术在将士们战死掩埋之地,设为了八公山上的英烈园分园,以祭祀黄天的礼仪,祭祀了英灵。

  命众人携死难者衣冠,与他一同:回家。

  至此,军民无不落泪,感怀于此,而自发跟随在汉王的旗帜之后,同归淮南。

  至于这其中军民吃住如何安排,秩序如何维护,等等一系列麻烦琐事,则都被袁术以考校学生作业的名义,将之安排给了孔明与庞统。

  庞统对此显然十分兴奋,他拉过孔明,谓之曰:

  “此你我彰显能力,以立功业之时!

  这段时日,统常听众人言,于袁营之中想要有所作为,必得互相拉持。

  袁营中人,金银不能动其心,富贵不能改其志,美色不能乱其神。

  唯有这拉一把的功劳,才是此地唯一流通之物!

  今你我当拉众人入伙相帮,以成此间功业。”

  孔明:“.”

  于是乎在庞统的调度下,邢道荣等派兵维持秩序的派兵,蔡瑁等调船增加运力的调船,袁营上下积极办事,忙的不亦乐乎。

  这等掌权者不贪财,为官者不享富,上位者不好美色,所有人忙前忙后,追逐【大中小功】的一幕,看的孔明默然无声,心中之复杂一时竟难以言说。

  恰在此时,袁术不知何时至他背后,缓步而来,谓之曰:

  “孔明以为如何?”

  孔明叹服,“老师此制,神乎其神。”

  “此名之为:量化。

  士农工商,凡为国家出力,皆有其功,分其利弊,以定大小。

  金银?富贵?美色?乃至于官位,名声。

  凡人之所欲,若都可以此功兑得,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好坏功过,皆以量计。

  昔秦皇为世间之物定量衡,朕当为天下人心定度量!

  此老子名之曰:道;孔子兴之曰:礼;墨子倡之曰:爱;韩非宣之曰:法!

  此为人心量衡之标尺,若掌此宝,太平不难。

  不过眼下,此制止于雏形,仅试用于众将之间,若需完善,非孔明不可为也!

  然,人非圣贤,皆有私心。

  朕有生之年,可持此衡,以功为名,称量天下。

  朕死之日,非孔明执公,孰以继之?”

  他说着将手中那柄为人师表的戒尺,递予孔明,叹之曰:

  “孔明,汝可愿为天下苍生执衡,开黄天太平!”

  孔明默然良久。

  他看着眼前将近二十万的军民,在庞统的调度下井井有条。

  那些在汉廷时大多欺压百姓的官员,此时却亲力亲为为了百姓的归途奔忙;

  那些在其他诸侯麾下,烧杀抢掠的士卒,在淮南甚至会搀扶老奶奶过小道,从未有过的军民一家亲。

  这一切皆是因为【功】,从此之后道德准则,行为好坏,都会被量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功】。

  做的好,就奖励功,做的不好,就罚为过。

  孔明不清楚汉王所设想的制度推行,能维持多久,但至少若果如汉王所言,则在他有生之年,天下百姓的日子确实会太平许多,而他所治之地,也会因所有人积极求功,而欣欣向荣。

  很快,他又想到了袁公曾在军中推行的军功爵,想到了他在江淮奖励耕战,奖励工匠发明,以及袁营之中的功劳簿,义子簿体系。

  显然,汉王这是准备借着淮南称王之机,将一切都统合为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他要量化一国!

  然而这其中如何监察,如何计量,如何推行等等,其中问题艰难数不胜数。

  而这显然也是汉王会找到自己的原因。

  看着眼前递来的戒尺,孔明犹豫片刻,终究叹了口气。

  他本来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谁曾想要凭阴阳如反掌以定乾坤?

  他发现淮南这片土地上,好像真有点醉人,怎么清醒如他,也会去相信这场名为黄天太平的大梦了呢?

  他执礼恭敬接过戒尺,答之曰:

  “老师定量,弟子执衡。

  不负初心,万世太平。”

  “大善。”

  此日之后,一师一徒二人行走在淮南的土地上,每过一县,便送那些战死者的衣冠回家。

  同时汉王在当地分善恶,定功过。

  好官得功,贪官得过;豪强行善者功,欺压者为过;百姓种地多者为功,荒芜田产好吃懒做者为过。

  所过之处,万民无不欢呼雀跃,谓之曰:【黄天大老爷!】

首节 上一节 293/3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