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291节

  太师府上,刘表一见洛阳火起,一片乱象,情知事情败露,当即急命文聘速召城外大军攻城,以逼迫曹军回援。

  然而传来的消息,简直大快人心!

  不消一时三刻,居然就听闻城外荆州军已经攻入城中。

  听说这个消息,刘表、文聘二人简直面面相觑。

  刘表纳闷,“我荆州之军,勇猛至此乎?”

  文聘不理解但尊重事实的表示,“入城前,聘将大军交于文长。

  此人之武勇,聘生平仅见,只恐不在关云长之下。

  或许”

  这个感觉,刘表熟悉!

  都不用文聘再说下去,他已然拍案而起,朗声而笑曰:

  “原来此人才是我荆州第一大将,攻城拔寨摧枯拉朽,斩将擎旗探囊取物。

  悔不该当初,若早以文长守襄阳,表何至于兵败至此?”

  然而二人讨论之间,怎么也没想到,荆州兵已经杀来了。

  刘表笑而出迎,“此我荆州将士之忠心护主也!

  有大将文长在侧,表何愁不能剿除曹贼,兴复汉室?”

  然而他才出府门,便见刀剑列阵,枪矛竟都对准了自己。

  刘表:“.”

  文聘相随而来,见之勃然色变,怒斥曰:

  “文长何在?

  我待汝甚厚,今何故变心?”

  魏延长叹一声,越众而出。

  “延非背主,乃窃为将军与主公谋之。

  今军士离心,非曹公何以入洛阳?

  汉室衰微,孰曹公谁与挽天倾?

  延,这也是为了将军与主公好。

  非我力保,今日将军与主公,当死无葬身之地矣。”

  “颠倒黑白,巧舌如簧!

  我真是错看了你!”

  然而没等文聘再说,同样感觉眼前这一幕十分熟悉的刘表,抬手制止了他。

  刘表看着被文聘说的涨红了脸的魏延,回忆如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黄忠、邢道荣、孙权、蔡瑁.

  好像只要是自己的麾下,终会投敌,难道这便是我刘表的天命吗?

  他眼底浮现颓然之色,熟练的阻止了文聘最后的反抗,谓之曰:

  “带我去见曹公。”

  另一边,董承府邸。

  当曹操亲自带着刘备来此,此间的战事早已平息。

  被绑缚双手,扣押在地的董承,看着跟随在曹操身后,亦步亦趋,执礼甚恭的刘备,勃然大怒。

  “刘玄德!汝枉为汉室宗亲!

  天子视汝为皇叔,命汝整军于西园,兴先帝未尽之事。

  今汝欲从贼乎?”

  刘备凛然,以目视董承,四目交汇那一刻,董承好似明白了什么,于是他骂的更为激烈,几欲咬牙切齿。

  “奸贼!

  欺君罔上,不当人子,汉室列祖列宗,必咒汝于九泉之下!”

  见董承越骂越难听,曹操十分贴心的解佩剑递予刘备。

  “此贼子不知悔改,犹敢咒玄德!

  今当杀之,以儆效尤,玄德以为呢?”

  刘备握着剑柄的手,指节都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董承见此骂的更加难听,那坚定如仇深似海的眼神,仿佛只在说一句:动手!

  【承今必死,使君还不动手,更待何时!!!】

  “逆贼,不识天数!

  备为我汉室二十四朝先帝,杀你!”

  咬牙发声,剑没至柄,董承死尸倒地,双眸直勾勾盯着刘备,死不瞑目。

  【董公于兴汉之业上,虽未能尽人事,但向汉之心,已尽天命。】

  心底默然哀叹,刘备捧剑还于曹操,“备,幸不辱命。”

  曹操仰天而笑,连道了三声好字。

  亲执刘备手,谓之曰:

  “这一路,踏尽天阶,步九重宫阙,面见天子。

  玄德当与操同行。”

  另一边,皇宫之外。

  徐晃领一万禁军拼死守住宫门,今日一旦董承事败,就会遭到曹军激烈反扑之事,他并非没有料到。

  然而他没料到的是,随着时间推移,皇城外的敌军居然越打越多。

  曹军两万,荆州军两万,西园军一万.

  徐晃:“???”

  不是说好了大家一块起兵举事,剿除曹贼的吗?

  刘备!刘表!

  当时可是大家一块在衣带诏上书名画押的!

  好好好,合着就我孤军奋战是吧?搞半天,结果是你们一块起兵清君侧?

  而在皇宫之中,惊闻噩耗的刘协也紧紧抓住逃亡进来的刘繇,追问之。

  “太傅,好端端的,洛阳局势怎么就这样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刘繇:“.”

  那个,如果我说都是你给我那份衣带诏惹的祸,你信吗?

第276章 汉王楼船下庐江,淮南人心就此收

  在洛阳又双叒叕要浴火重生,势力格局再次洗牌的同时,庐江。

  水光潋滟,碧波万里,一艘艘楼船首尾相接,江面列阵,连帆十余里。

  袁术立于龙舟重楼之上,白袍猎猎作响。

  他望着身侧恭敬侍立的蔡瑁,颔首笑曰:

  “蔡卿此番做的不错,这些舟船省却大军奔波劳碌,可记一大功。”

  蔡瑁拜谢。

  二人说话之间,大船已临江靠岸。

  两岸百姓头戴黄巾,扶老携幼而来,密密麻麻朝着楼船位置,伏拜祷告。

  他们祈求黄天太平,为生者祈福,为亡者哀哭,就像在家中受了委屈的孩子,终于等来了家长。

  袁术看着他们有的人一身是伤,有的人残肢断臂,可见当初庐江一战,守得是何等惨烈。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命庞统去折一根枝条,孔明去打一碗水来。

  未几,庞统打了一条柳枝过来,虽然因为时近年关,枝条已是光秃秃一片。

  袁术只略一皱眉,还是让他持柳枝,命孔明捧净水,跟随在自己身后下了舟船。

  袁术执柳枝蘸水洒向万民,呼之曰:

  “绥万邦,屡丰年。

  悠悠黄天,佑我万民。

  风调雨顺,于以四方,阖家安乐,四海升平。

  朕诏于天,日月鉴之!”

  百姓凡被洒了净水的,无不欢欣鼓舞,跪谢汉王,而没被洒到的,则久久跪在地上,不愿起身。

  汉王也没有半分不耐,这条短短的自庐江渡口,步至城中,快马不过一个时辰的功夫。

  他走走停停,亦如当年之大贤良师般,用双脚丈量这些百姓的苦难,使每一位来此的信徒都得受甘霖,心满意足。

  庞统与孔明也尝私下讨论此事,毕竟再没有比他们更清楚,这不过是寻常不过的柳枝与净水。

  庞统赞之曰:“老师所以名满江淮,并非空穴来风,此得人心之妙方也!”

  孔明则看向汉王的眸光,和以往略有不同。

  “袁老师他,或许只是想让这些百姓过得开心一点?”

首节 上一节 291/3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