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267节

  朕的汉臣啊!

  汉统失辉,何以继之!

  刘协眼底那抹深入骨髓的无奈,与记忆里那位顿首而拜的先生,别无二致。

  天命更易,孰能改之?

  汉统失辉,谁以继之?

  这便是先生您口中的天命耶?

  剿除国贼,欲要执掌洛阳大权时,群臣仗义死节;被帝党责难,向朕倾诉悲哭时,曹家满门忠烈。

  可及至临阵讨贼,用人之际,犹在争权夺利,蝇营狗苟!

  帝党与曹党争执吵嚷间,只听台上天子,一声悲呼:

  “天命更易,孰能改之?

  汉统失辉,谁以继之?”

  群臣哗然,仰首而望,便见那位龙椅之上的小小人儿,将插在案上的天子剑拔出,面目狰狞。

  “太祖高皇帝有言:立白马之盟,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今丞相不愿奉诏讨贼,诸侯各怀不臣之心。

  袁贼猖狂,天理难容!

  朕当御驾亲征,讨平淮南!”

  群臣无不骇异!

  霎时间,无论帝党、曹党又一次立于统一战线,众口一词,齐呼:“不可!”

  “人君当神器之重,岂可亲身履危?”

  “陛下当以国祚为重!”

  “还请陛下慎思之,兵凶战危,倘有万一,汉室何存?”

  “汉室何存?

  便是朕不御驾亲征,安坐洛阳,汉室就得以存续了吗?

  他称王了!

  今日称王,明日称帝,来日而王天下?

  届时诸公皆有来日!

  朕还有来日吗?

  汉室还有来日吗?”

  “臣等惶恐!”

  “陛下言重。”

  “臣等万死!”

  群臣吵嚷,天子一怒,这时节,只见一人容貌端正,一丝不苟,持笏而出。

  他朗声道曰:

  “狺狺反贼,堂而皇之,发文中枢,奏请封王!

  我大汉幽幽四百载,未受此辱!

  主辱臣死,今天子受辱,尔等不为君而死,更待何时?

  陛下言朝中未有忠直者,臣,少府,孔融,来做这个忠直!

  汉廷四百年正朔,未必遽绝,而仗义死节之士,自臣而始。”

  他回眸目视群臣。

  “汉统失辉,我今殉之。

  我死,汝等毋为不义。“

  言罢,孔融以头触柱,以全臣节。

  虽死,两目犹含血泪,衣冠整肃。

  群臣哑然,鸦雀无声。

  这一刻,天子、群臣、曹党、帝党,无论是谁,都为这突发一幕,默然无声,无不动容。

  “孔北海!”

  刘备挺身而出,他望着孔融头破血流的尸身,泪不能止。

  他一字一顿,拜天子曰:

  “臣,汉,后将军刘备。

  愿奉诏讨贼,为陛下戡平乱世。”

第261章 操:总有忠臣想害我

  “孔北海!”

  刘备跪在天子御阶之前,阶上洒遍滚烫的热血,他眸光望着孔融眼底渐渐熄灭的光彩,泪不能止。

  “当年你我北海初逢,孔北海早已名满天下,为当世大儒。

  备漂泊半生,碌碌无为,乍闻求援之事,惊呼曰:孔北海亦知世间有刘玄德乎?

  当日一幕,备至今犹记,历历在目,不敢或忘。

  不想重逢之日,未及饮酒高歌,已作生死两别。”

  他悲叹一声,一字一顿,拜天子曰:

  “臣,汉,后将军刘备。

  愿奉诏讨贼,为陛下戡平乱世。”

  除刘备外,在场亦多有哭孔融者,他们与孔融为友,相交多年,又哪里想到,这位一代大儒,如此慷慨激烈,一时不察,已是生死两分。

  “天命更易,孰能改之?

  汉统失辉,我今殉之。

  孔北海求仁得仁,却叫我等如何自处?”

  “何至于此!国事也未必就倾颓到了此等地步?”

  “主辱臣死?

  今孔融为国而殉,当名青史,传至千载后世,却叫我等生人好生为难。”

  在场凡有识之士,无有不叹惋而悲者。

  好生为难!

  正是这为难二字。

  【届时诸公皆有来日!

  朕还有来日?

  汉室还有来日吗?】

  天子三句话,将在场诸位汉臣逼上绝路。

  与曹操先前只是怀疑在场之中,有袁营内应不同,天子这番话,几乎是在指着群臣的鼻子问:

  【尔等,还是汉臣吗?】

  而孔融之死,便是对天子这番问话的回应。

  陛下既疑朝中无有忠直者,臣就来做这个忠直!

  以死报君恩,天底下还有比他孔融更忠直的人吗?

  他是在强要【忠直】美谥,他孔北海是要和史册之上那些先秦名士般,名垂青史,流传千古的!

  来日哪怕大汉亡了,袁氏果真有改天换地之能,他孔北海也将被列为有汉以来,最后一位忠直烈士,被新朝传颂。

  求仁得仁!文臣的最高追求是什么?流传千古的芳名就在眼前,他又岂会撒手?

  他孔家上有至圣先师,下有他当世忠直之表率孔融,定可历万朝万代而不倒,虽千秋万世以承嗣。

  这其中道道,旁人看不明白,周围世家出身的其余大汉名士,如何不懂?

  邀名!

  幼时让梨以搏孝悌,临危一死而全忠义!

  忠义孝悌,他孔融全了儒家之名,死后是要列传进孔祠,追随在至圣先师弟子之后的。

  汉末邀名之风盛行,以至于斯,这些名士们终于不再局限于让梨、怀橘,而是一步步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压上了这场邀名盛宴。

  可孔融一死了之,一了百了,落得万世美名,却把他们这群生人,架在火上,好生为难。

  他孔融以死报君,临死前回眸怒视他们:毋为不义。

  这却教众人能怎么办?追随你孔北海血洒大殿吗?

  可先机好处全被你占了,这等邀名之事,向来只有第一个做的才有用。

  偏偏同为名士,自有默契,邀名之举是不能互相拆台,还得互相吹捧的。

  否则来日轮到你自家邀名,别人也来拆台,他们之间的名士游戏,也就玩不下去了。

  这也是当众人看出孔融要做什么,且心存死志之时,没人去拦他的原因。

  求仁得仁,今日阻他孔北海邀名成道,来日便是他孔北海生死大仇。

  而在群臣名士或唏嘘、或叹惋,或为难之时,对自家名声犹为敏感的刘备,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跪在御阶之前。

  悲呼孔北海之名,言说二人北海初见之情,此全朋友之义。

  痛哭汉室衰微之实,言之凿凿,要为陛下临阵讨贼。

首节 上一节 267/3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