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255节

  在他们想来,这汉王白纸黑字写的【丞相功劳簿】,金口玉言之下,怎么可能不认帐呢?

  汉王的信誉、威信,难道都不要了吗?

  可这些生在大汉朝,长在三公九卿制下的文武群臣。

  任你惊才绝艳,韬略满怀,又怎么可能提前预料到,某汉王将来要推行的是三省六部制。

  无论是丞相,还是三公九卿,这些自先秦以来,绵延数百载之高官显贵,只剩这最后一抹余晖。

  到那时节,开天辟地,新朝更易,天地未有之时局。

  丞相?太尉?三公九卿?

  封!都封!

  三省六部治世,宰执天下,尔等前朝的丞相,来管朕要新朝的职权?

  也罢,谁让朕仁义呢?

  天下这么大,到时候全兑现了也不是不行,你是安息丞相,他是贵霜丞相,这是大秦(罗马)丞相。

  昭昭大汉,天俾万国,区区一两个丞相如何够用?

  与此同时,另一边,洛阳城外。

  残阳如血,天边的火烧云将半天天穹染红。

  曹操勒住胯下疲惫的战马,遥遥望着前方那座熟悉又陌生的城郭:洛阳。

  “回来了,终于回来了。”

  身后的曹军稀稀拉拉,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麻木与疲惫。

  人马总计不过三千残众,正是曹操亲自带着大呼:“抓曹贼”,好容易自宛城逃回来的最后曹军。

  反而是身后的【文】字,【刘】字大旗迎风飘扬,军阵俨然。

  正是文聘所部两万荆州兵,与刘备所部三万豫州兵。

  说来也是心酸,倒也不是他曹操心大,非要把这两支外军带回洛阳。

  实则是他麾下不过三千曹军,这一路上走走停停能安稳回到洛阳,都是他绞尽脑汁,借文聘军震慑刘备,又借刘备军震慑文聘。

  如此左右逢源,使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又许下回到洛阳,必使天子加封的重利,这才磕磕绊绊侥幸逃回洛阳。

  这要是半路上一个不答应让他们来洛阳,真个闹将起来,刘备和文聘谁生谁死不知道。

  他曹孟德区区三千甲士,必然第一个出局。

  洛阳啊!

  等到了洛阳,有了提前调回来的曹仁,于禁、李典所部作为依仗,他也就不用这般虚以委蛇,小心翼翼了。

  所幸他计划里,已对文聘、刘备麾下大军的去处有了盘算,一者拒南阳,一者阻颍川,足以作为洛阳门户。

  加之这些天里,他每日都大小饮宴,拉拢不断,总算在文聘方面,颇有进展。

  虽说云长固执,每次饮宴都要带上玄德,恐难听从自己号令。

  但没有关系,只要进了洛阳,把持住天子,以玄德的愚忠,想来必能调走关羽,领他麾下大军,出去镇守关隘。

  这般利用文聘、刘备以挡袁术,自己再图谋发展,静待时机,或可还有机会,一争天下。

  曹操眯起眼,深深凝望远处在暮色中显出模糊轮廓的洛阳城郭,手中缰绳被他攥得发白。

  宛城那夜彻夜不息的火光;

  典韦的临死前舍身堵门的怒吼;

  曹安民被张绣飞枪斩落的呼喊;

  曹昂给自己换马,转身步战迎敌时满是浸染的鲜血。

  ……

  【典某再不能护持左右,为主公奉诏讨贼!

  唯愿主公霸业,千秋万世!】

  【安民再不能随侍叔父左右,侍奉汤药。

  唯愿叔父霸业千秋,天下归心。】

  【骨肉之恩,当以骨肉报之!

  倾孩儿之血,筑万世霸业!】

  一声声呼唤犹在耳畔,一幕幕往事浮光掠影,即便是一生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

  每每想到此番宛城之败,他都不由悲从中来,难以言说。

  “恶来!子脩!安民!

  你们且等着吧,这千秋霸业,定不相负。”

  然而,未等他下令率众回城,便见自远处那洛阳城门内,跑出一骑快马,正急急驰来。

  “丞相慢行。

  荀令君急信!

  荀令君急信,请丞相亲启。”

  曹操讶然,拆开一瞧,只见上面笔迹潦草,显然是荀彧仓促书就。

  【洛阳有变,主公速回。

  切记,不可使大军进城。

  切记!切记!!!】

  三声切记,看的曹操心底疑窦丛生,望着洛阳城目光诡谲。

第254章 朕的丞相回来了?

  暮色中,眼前这座洛阳城如巨兽伏野,那扇幽幽城门,恍如它张开巨口,择人而噬。

  曹操目光幽邃,一点点将手中信件攥紧,神色阴晴不定。

  洛阳有变?

  自己已调了曹仁、李典、于禁回援,中枢又有荀彧主持大局,这还能出什么变故?

  看着手中触目惊心的三声切记,曹操眸光凝重。

  首先不带丝毫兵卒入城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将文聘、刘备的兵马带进去。

  否则一旦出事生乱,文聘、刘备脱离掌控,到时莫说在洛阳把持天子,只怕自己都要性命不保。

  可若是洛阳已经脱离掌控,自己只带三千人进去,未免又可能羊入虎口,届时同样生死难料。

  念及至此,曹操心底已有了主意!

  挟刘、文以图自保!

  他大可以邀请文聘、刘备各带千人,和自己一块入城觐见天子。

  大军则以外军不得进城,恐效董卓旧事为由,留在城外。

  这样大军就在城外,又有文、刘麾下各自心腹操持,一旦城中有变,即刻攻城支援,便是一大威慑。

  有此威慑在手,文聘、刘备也能有所依仗,随自己入朝觐见天子。

  可他二人却是怎么都想不到,现在同本相一同入城,便可以一同分摊风险。

  届时一旦城中生变,自己内可以借助他们麾下如云长之类的猛将,一同固守。

  外可以借用他们在城外的大军作为威慑,与他们共进退,图存亡。

  而倘使城中无事,这城外的五万大军本也不能带进城,可都到这了,也不可能不让文、刘二人见天子。

  不如就此顺其自然,将二人带入城中,届时不论是许以重利收服,还是借天子之势打压,总能找机会把大军调去抵御袁术。

  就是哪怕二人不从,凭他们身边区区千人,又无有防备之下,自己凭借曹仁等人大军,也可强行将之挟持。

  大不了如同挟天子以令诸侯一般,他曹某人今后就多挟持几个,又能如何?

  如此思谋一番,自觉这已经是当下最为稳妥之法。

  曹操也不迟疑,当即便派人去寻了刘备、文聘,将领千人随自己入城觐见天子一事告知。

  刘备大营。

  待送走了曹营使者,张飞已忍不住了,当即开口怒斥。

  “什么意思?

  大军留在城外,只许千人入城?

  这曹操还真以为自己领了个丞相的名头,就能拿着鸡毛当令箭,对大哥呼来喝去?

  他说一千就一千?俺老张就偏要带着三万大军入城,他拦一个试试?

  凭他手底下那区区三千兵马,俺老张一个冲锋,拿不下他项上人头,今后这名字倒过来写!”

  张飞说着,眸光期待望着刘备。

  “大哥,动手吧,剿除国贼,就在今日。

  只要今天让小弟我替你杀了曹操,入了洛阳城,这匡扶汉室的大业,就由大哥来扛。”

  直接出手,趁机灭了曹操,入洛阳城,当场匡扶汉室?

  张飞这话说的,连关羽都动心了,不过想到这些天曹操天天款待自己,态度非常热情

  关羽这倒也不是变了心,他只是觉得老曹人还怪好嘞,这么背刺人家是不是不太地道?

  但又念及大哥的大业,道义与忠义在心中权衡片刻,他就此默不作声。

  一切且听凭大哥抉择,若果真要动手.

  老曹,你是个好人,今后每年的祭日,关某去给你敬酒。

  于是乎,张飞不断撺掇,关羽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

  倒是刘备在帐中踱步两圈,眼底浮现一丝心动,顷刻又消逝。

首节 上一节 255/3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