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171节

  “为王虎报仇!

  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杀!!!”

  “公以子待我,我以命报之!

  杀!!!”

  六万余人齐呐喊,杀声震天犹未休!

  此情此景,惊见六万余人血红着双眼,冲杀而来。

  城楼之上,黄忠都看得呆了!

  不是,我我不就射杀你一个喊话小卒吗?这至于吗?

  怎么搞得好像我把你最看中的那个叫孙策的义子射杀了似的?

  望着那一位位悍不畏死,冲杀上来的袁军士卒,这一刻哪怕是黄忠,也感心有余悸。

  人言道哀兵必胜,可袁军这何止是哀兵?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君视六万人为亲子,则子侍君如生父!

  这不仅仅是袁术方才那一番话所致,而是早已酝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袁公发的粮饷从未拖欠,袁公许他们杀敌分田封爵,袁公让他们死后葬于英烈园,家族满门从此都是英雄之后,每年受国祭大礼。

  如此恩遇,纵观古今之国主名将,何至于此?他们又夫复何求?

  死战之心本就深藏将士心底,此刻被袁公一袭缟素,散发鸣鼓而彻底点燃!

  父子君臣勠力同心,这六万江淮子弟兵,试问你黄忠拿什么来挡?

  吕公车、投石车、井阑、攻城弩,以及三百甲斥巨资打造的重甲步卒先登而战!

  我江淮两年来改革治政,寿春重工积累之物资军械,区区临湘小城如何不破?

  喊杀声撼天震地不休,投石车轰鸣如雷似天威罚世,磕着就死,碰着就残!

  攻城弩矢似电闪而鸣,摧城拔寨直贯城楼,所过之处血肉模糊!

  井阑之上,万箭齐发,箭矢如雨而下,大雨之后,滂沱血洼一片!

  三辆吕公车上,径直走下三百重甲步卒,其盔甲俨然,刀剑难伤,手持一盾一刀,于城上齐步而行,挥刀恍如一人,久未经战事的荆州兵卒,又怎么抵挡?

  数十辆冲车前赴后继决死冲锋,哪怕只一辆冲至城前,也是一声声訇然作响,城门几欲中开!

  云梯一架架攀附,宁为玉碎的六万将士,蚁附攀城,如蝗席卷,前死后继,杀之不绝!

  喊杀声、巨石砸落声,弩破惊雷声,箭如雨下声,破门轰砸声,无数的声音交织战场上,一幕幕生死于大地上演,而为之伴奏而鸣的,正是袁公的击鼓声!

  “咚!咚!咚!”

  鼓如雷震,雁阵惊寒,他披头散发,举鼓而歌。

  “我本是豪门贵胄,为一腔肝胆来平乱世!

  想那日北伐亲征,想那日霜角辕门。

  想那日挟剑惊风,想那日横槊凌云。

  帐前旗,腰后玺。

  天子马,白龙服。

  望神州,家国罹难,苍生何辜?

  盼杀我九州臣民,盼杀我天下太平。

  盼杀我淮南孤臣,盼杀我奉诏讨贼!

  石如雷,箭似雨,会挽雕弓如满月!

  亲临阵,忆当年,洛阳花暖,海晏河清!

  六万万人齐呐喊,可怜天下何处是神州!”

  高歌唱罢,袁公将鼓槌置于地上,披重铠,着缟素,亲拔长剑斩红缨!

  他披头散发,在许褚、周泰与一众亲卫的护卫下,挥舞着长剑,高呼:

  “杀贼!

  杀贼!

  杀贼!!!

  朕今日奉诏讨贼,奉旨讨逆,挡我者死!”

  城下之袁军,惊那披头散发,冲阵而来的袁公,只觉涕泪横流,贵人为天下太平不惜甘冒矢石,他们这苍生百姓,淮南子弟,又何惜一战?

  “杀!我淮南子弟,何惜一战!”

  “来来来,请袁公亲看我取敌首级!”

  “杀!岂能让袁公亲染污血?我等之战线,绝不能落于袁公之后!”

  “杀杀杀!”

  连绵不绝的攻势,无穷无尽的敌军,黄忠一生戎马,从未见军心军势,有盛于此者。

  为了那一双双仰望着他,对他充满期待的目光,他在城墙上奔走杀贼,未敢有片刻懈怠。

  然而东城之上,有敌军杀入,他赶赴杀敌,西城之上又有敌军杀上城头,他急命后备兵力去拦,可北城很快又来敌军,他只得命亲兵去挡!

  未几,南城也有敌军杀来,黄忠东奔西走,如同洪水倾泻之下,带着人马拿命去填堤坝一般,举足无措。

  敌势如天地之威,似洪水倾城而下,凡人以血肉之躯又怎么能抵挡?

  按理说他有将近两万人守城,对敌六万之众,足以!

  可正常的敌军攻城,上面滚石落下,士卒要么被砸死,要么四散奔逃,一波攻势也就化解了。

  可这些袁军呢?

  你扔礌石下去,下面的人推开上面被砸死的二三子,继续往上爬。

  你倾金汁下去,下面的人顶着满身金汁,任由身体被烫的皮开肉绽,如地狱恶鬼般攀上城头。

  你砸滚木下去,一排人被滚木砸死,然而后面的人踩着滚木与前人的尸体继续攀城。

  更遑论敌军投石、箭矢、城弩同样杀得城上守军为之胆寒。

  其攻势连绵不绝,如抽刀断水,如何能挡?

  这等煌煌天威倾轧而来的攻势,黄忠闻所未闻,这等视死如归杀意滔天的敌军,黄忠生平仅见。

  这一刻,他真想仰天发笑!

  袁公忌惮我?

  淮南人马,如此雄壮,他袁公路纵横天下莫能与之敌者,又何需忌惮我?

  很快,黄忠连奔忙四面城墙,抱薪救火的机会都没了。

  只因一个绣袍金甲的男儿杀上城头!

  他手持霸王金枪,横眉冷对黄忠,那眼底的平静仿佛压抑着他这一路走来的不甘、心酸与那恨天不公的滔天之怨。

  “黄忠?就是你俘获我弟,害他投降,险些令我孙家举族皆灭?”

  男儿忽得笑了,“正好拿你头颅,献予父亲,全我戴罪之功!”

  言罢,也不待黄忠答话,长枪已霸道扫来,黄忠只得举刀相迎。

  未几,黄盖攀上城头,惊见孙策正与之交战,勃然大怒!

  “你这老贼,定是黄忠,就是你擒了权公子,孙家险些因而血脉断绝。

  今日若不杀你,黄某有何面目于九泉之下再见孙老将军!”

  说着,提刀杀来!

  接着程普、韩当也上得城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当即一齐杀来。

  当时是,曾经的孙策,现在的袁策与孙家三将勠力同心,齐斗黄忠!

第201章 年少万兜鍪,坐断长沙战未休

  在那尚未发生,也终将不会发生的长沙之战时。

  年老的黄忠年逾六旬,尚且能同胯下赤兔马,手持青龙刀的关羽大战150回合,未分胜负。

  何况此刻的黄忠才四十余岁,正是武力巅峰的当打之年。

  其勇力难当,虽独斗四将,然一柄大刀舞的水泼不进,竟只是稍微落下风。

  十合、二十合三十合!

  明明已经拼尽全力,却依旧未曾战胜,孙策、黄盖等四将看着还在他们的攻势下左支右绌,苦苦支撑的黄忠,眼底隐有骇异之色。

  难怪袁公那些书信曾言,黄忠是他于荆州最为忌惮的对手,原来并非全然诓骗这些荆州人。

  这玩意说的居然是真的,能在他们四人围攻之下坚持至今,此等勇力恐怕唯有请大将纪灵回来,才能战而胜之。

  不过虽然黄忠这里拼上一腔血勇,勉力暂且挡住了四将攻势,然而少了他四处救火,这座岌岌可危的城池,又如何能守?

  更何况随着袁术亲身杀来,他随行身侧带上了张羡、桓阶,命他二人登上井阑,众士卒一齐为之呼喝。

  “某家是长沙太守张羡桓家家主桓阶,汝等莫要死战。

  袁公已答应,此战之后汝等可重回我等麾下,饷银待遇等同袁军,战后校场发饷。

  今又何必为荆州而赴死,不若与我等同享富贵,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袁公还许诺,此战之后,无论敌我,皆可持荆州兵首级,寻他累积功勋,封爵赏地!

  二三子,何不随我等反正,共谋富贵?”

  临湘城中有约莫近万士卒,本就是张羡旧部,日前他遭黄忠突袭,匆忙逃窜之下留在城中,后被黄忠以荆州刘表的大义收为己用。

  这些人若是跟随黄忠,能打胜仗,倒也不至于生出异心。

  可眼下局势倾颓,抬眼望袁军好似杀之不绝,临湘眼见终不能守。

首节 上一节 171/3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