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160节

  出兵曹操说的轻巧,眼下四面开战,不对,算上劫掠沿海的那些黄巾,我们已是五面来战,群敌环伺。

  怎么你郭公则是有经天纬地的智谋能再开六面战场的情况下,匡扶主公成就大业吗?

  果真如此,攸自愧弗如,甘拜下风。”

  郭图冷笑反讽,“五面开战?你许子远莫不是忘了,渤海那第五处战场,是因为谁的战败导致的。”

  “笑话!难道没有我许子远,黄巾就不来劫掠沿海了?难道没有我许子远,公孙瓒就不会奇袭渤海?”

  听见他们又在吵吵嚷嚷,互相指责,袁绍只觉一阵头疼。

  “好了,别争了。

  就依沮公所言安排吧,我累了。”

  当幽州因为公孙瓒一手挟奉孝以令曹袁,忽悠来大量物资,把北方大地搅得天翻地覆之时。

  南方,淮南,寿春城的城门处。

  诸葛瑾与鲁肃在短暂的相识相交后,很快便在此地分别,将要踏上各自不同的命运。

  鲁肃被袁术表为新任陈国相,将往陈国辅助纪灵治理地方。

  至于原来那位喜欢替袁公斥之的陈国相,因为跟着陈王被带回了寿春,自然也就无法执行他治理一方的事务。

  而诸葛瑾更要回到他熟悉的荆州,持节长沙,亲手完成他交上的那篇《血染荆襄,鲸吞九郡》的答卷。

  “子瑜兄!”

  “子敬兄!”

  “子瑜兄,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相逢。”

  “子敬兄状元魁首,得任一国之相,当真羡煞旁人,今后历代科考,恐怕都会传为美谈。”

  “我不过于地方混些日子,怎及子瑜兄得袁公召见,耳提面命,授之以大事呢?”

  二人互相紧紧握着对方的手,互叙离别之情。

  然而相逢是短暂的,分别是常有的,尽管二人面上浮现再多的不舍,这段短暂同行的路,已是走到了尽头。

  车辚辚,马潇潇,行人弓箭各在腰,鲁家护卫们此刻已换上了袁营的制式装备,他们将作为国相亲卫,护送鲁肃前往陈国治政。

  鲁大回头忘了几眼,快步走到鲁肃的马车身侧,掀开车帘,谓之曰:

  “看方向,诸葛先生这是往荆州去了,他身边那个童子的身份也调查清楚了,正是孙家二郎,名权,字仲谋。”

  鲁肃略一皱眉沉吟,“持节往荆州吗?还带上了孙家人。

  看来袁公图谋荆州的谋划,就落在子瑜兄身上了,只可惜我于荆州内情,并未有太多了解,这等大功

  罢了,各人有各人的缘法,此去陈国看来还得挣出些功绩来,否则下回寿春相逢,岂不是都要被子瑜兄压过了风头?

  所幸陈国有那位袁公麾下第一大将纪灵在,以他一招伤吕布,三合败关羽的实力,有他相助,立个大功,料也无妨。”

  另一边,诸葛瑾这里的人员就显得极为单薄,仅止书生、童子二人。

  看着身侧沉默不语,恍如小大人般的童子,诸葛瑾笑问之曰:

  “怎么一言不发?见了子敬兄的车马随行,赴任一国之相的风光,可觉得我这冷落了?”

  “机事不密则害成。

  我随先生乃是要为袁公办大事的,荆州乃刘表地界,人员一多,只会坏事。”

  孙权语气平淡,眼底满是不符合他这个年纪的筹谋。

  “比起这些,先生不妨多想想怎么替袁公将此事办好。

  若是在荆州一旦泄露出事,别说风光了,你我怕是都要葬生于长沙。

  届时权不过落叶归根而已,倒是先生免不了要客死异乡。”

  诸葛瑾:“.”

  这死孩子怎么说话的?不会说话你就少说两句。

  可没办法呀,这一路上就两个人,也就眼前这死孩子能陪着说两句话,二人有一搭没一搭聊着,一路风餐露宿赶赴长沙。

  “其实我一开始跟袁公举荐了你大哥,只不知为何”

  然而没等诸葛瑾话音说完,小小的少年居然以一种十分古怪的目光打量着他,那眼神像是他做了一件十分犯蠢的事。

  诸葛瑾讶然,不明其意间,话语不由顿住。

  “袁公是不会放我大哥去的。”

  孙权淡淡瞥了他一眼,摇了摇头,“全袁营的谋士都知道。”

  诸葛瑾:“.”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感觉自己刚才好像被鄙视了,被这个半大的孩子。

  那目光好像在质疑,你真是袁公的谋事?袁公糊涂了吗?怎么会把这样的大事,交给你来办?

  诸葛瑾敏锐的从这些细节中,察觉了袁营内部似乎隐藏了一些他所不知道的隐秘。

  这不是因为他不如其他谋士,完全是因为刚来袁营,还没彻底的融入这里,目下唯一的好友,也就是鲁子敬。

  偏偏鲁子敬也和他一样,是个刚来的,对袁营内部的隐秘一无所知。

  而此时此刻,虽然眼下这死孩子说话难听了点,但作为袁公第一义子孙策的弟弟,久居寿春的孙家二公子,必然深知诸多内情。

  诸葛瑾这会盯着他的眼神都亮了,除了到长沙完成既定任务,一路上这孩子还是个宝。

  家有一小,如有一宝,诸葛瑾忙追问之。

  “我知听说袁公甚爱伯符公子,却不知仲谋此话何意?”

  “甚爱?”

  孙权眼底浮现一抹莫测,只笑着附和。

  “确实!袁公甚爱我大哥,这等孤身入荆州的危险之事,他又怎么舍得让我大哥去呢?”

  “是这样吗?”

  诸葛瑾皱眉,总是隐隐有哪里不对。

  “既然你也知道此行危险莫测,为何”

  少年仰起脸,朝他露出一个天真灿烂的微笑。

  “母亲常言袁公于我孙家有大恩,权便是以死报恩,亦死得其所。

  就是可惜了先生,满腹才情,一朝身死,如一颗石子砸入长江的浪花般,消逝的无声无息。”

  诸葛瑾:“.”

  死孩子你就不能念我点好?

  咱就是说,我们就不能去了之后,一举成功,然后谁都不用死吗?

  二人如此说着话,走走停停,一路上扮作书生书童隐藏身份,是日也,终于来至长沙郡治所,临湘城前。

  一身风尘仆仆,望着近在眼前的城门之上,上书【临湘】二字,诸葛瑾不由感慨良多。

  “一路走来,行程多艰,然大丈夫扬名立万,就在此时。”

  边上少年深以为然的微微颔首,“先生说的是,每一个身死族灭,泯然于众的人,都是跟先生一般想法。”

  诸葛瑾:“.”

  没理会身边这总是莫名悲观的死孩子,他排队到了城门前,打赏了些许银钱,过了守门士卒的盘问,二人总算入得城中。

  此时也不好就这么直接去找长沙太守张羡,诸葛瑾略一犹豫之间,想到袁公临行前的叮嘱,忙问身侧孙权。

  “仲谋可识得桓阶?”

  提起桓阶,少年眼底浮现一抹追忆,语气低沉。

  “自然认得。

  当初爹爹的尸身,便是桓公冒死往刘表处求回。”

  “如此甚好。”

  诸葛瑾一听连孙坚的尸体,都是桓阶不惜性命,亲自找刘表讨要,便知其与孙家关系之密,当即眼神一亮。

  桓家亦是当地大族,诸葛瑾于周围行人询问一番,便带着孙权来至桓府。

  待守门下人上前询问之时,诸葛瑾一指孙权,告之曰:

  “此子,桓公故人之后也,今走投无路,前来投奔。

  还望通禀一二。”

  他说着握着下人的衣袖,暗奉金银。

  下人点了点衣袖里的重量,面有喜色,匆匆往府内而去。

  未几,桓阶出迎,本来不耐的神色,在看见孙权的一刹那,瞬间变了脸色。

  他几次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最终只神色复杂,道了句:

  “速速进来。”

  说着赶忙拉着孙权进府,直到驱散了周围下人,到了一间暗室,这才开口。

  “我听闻袁公收少将军为义子,待之若亲子,今孙家在淮南地位显赫,何来走投无路一说?

  二公子,今所为何来?”

  “非是我等走投无路,而是你桓阶走投无路,犹不自知。”

  没等孙权回话,诸葛瑾便冷声答之,同时他自行囊中取出暗藏的符节、文书,捧起一封诏书,高高在上谓之曰:

  “昔任尚书郎桓阶,今天使驾临,汝还不奉诏接旨!”

  什么!

  天子诏???

  我桓阶有一天也能接到天子诏了?不是,应该说,天子也知桓阶之名?

  桓阶大惊失色,茫然不敢置信,但身体已经本能的跪下。

首节 上一节 160/3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