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101节
徐晃:“.”
徐晃讶然看向杨奉,暗忖难道自己此前也像先前不听他言,强要出兵时一样,错看了杨公?
实际上杨公竟是如此大忠大义之人?
“杨公此言可是已有破袁之策?”
他眼神一亮,忙问之曰:
“若有计策,还望杨公不吝教我,哪怕背负骂名,忍辱负重,晃绝不辜负陛下厚望。”
“袁军势大,如何能破?”
杨奉抚须摇头,眼底浮现一抹莫测深意。
“我之计策,非为破袁,实为破曹矣。”
什么!!!
徐晃悚然而惊,几乎拔剑色变。
“杨公所言之忍辱负重,莫不是欲背义投袁,去作那黄金台上客不成?
果然如此,晃必杀汝!”
“非也!
我对天子之忠心,天日昭昭,日月可鉴,为陛下不惜死生以之!
公明何以辱我?
今言破曹,非为袁逆,实为天子也。”
杨奉请徐晃暂且冷静,为他娓娓道来。
“而今你我麾下兵力尽损,天子于洛阳之军力便是折损一半,反观曹纯麾下却保存完好。
此消彼长之下回归洛阳,则天子威势愈衰,曹丞相威势愈盛。
既然梁国必丢已不能守,今何不借袁逆之刀,割曹丞相之肉?
正如先前你欲带兵出征之时,我所言者,此番以你为主帅,只需让曹军折损,而保我军无忧。
那么我等哪怕丢了梁国,回到朝中于诸位大人面前也是有功无过。
何也?袁逆之症于大汉而言,看似重疾,实则缓发。
曹丞相之患,似轻实急!看似天子安居洛阳,实则朝纲尽操于曹丞相之手,病凶症危发于无形。
倘使天子兵马渐损,愈发势弱,而曹丞相兵马强盛,势力愈强,则你所忠心之大汉,为天子耶?为朝堂耶?为曹丞相耶?
反观袁逆,其凶威滔天,多梁国不多,少梁国不少,更有天下诸侯与之制衡。
今为梁国一郡之地,与之拼死,殊为不智。”
徐晃闻言冷笑!
又是这套消耗曹军,好早回朝堂有个交代的言论,杨公果然还是他认识的杨公,一点没变。
大敌当前,安敢坑害盟友?
他倒要看看杨奉此番,又能说出怎样的计策来。
“那依杨公所言,今当何以教我?”
“我听闻袁逆此前于长平大破刘皇叔,而今围困睢阳所用之法,皆是深沟高垒,困敌而歼。
今若伐我,或亦行此法,奉以为可令曹将军率本部兵马出城。
同样深沟高垒结寨而守,同蒙县互为犄角之势,分别占据有利地形,彼此呼应。
袁军若围蒙县则曹军支援,若围曹军则我等与孙轻来救,如此使袁军不能两面兼顾,方能久守。”
徐晃愣住!
本欲讥讽反驳的他,竟觉得杨奉所言很有道理,一时间无言以对。
“杨公所言有理,只是于城外结寨之风险与坚守难度,都远胜城中,只恐曹将军不愿?”
“此之所以我来请公明也!
眼下蒙县只有两支兵马,非曹将军,难道让孙轻去?
他麾下那些溃兵守城已是艰难,让他出城结寨,只怕顷刻被破,我等救援都来不及。
唯有请公明忍辱负重,以主帅之名,只身入曹营为质,与曹将军同往。
如此才能打消曹将军疑虑,以免让他觉得我等是在故意借此消耗曹军兵马。”
徐晃:“.”
可你刚才不是还给我说,你真正的目的就是要借此消耗他们,好削弱曹操的势力吗?
第133章 逆境中的袁绍集团
就在袁术于梁国同联军厮杀的同时,北方坐拥冀、青、幽、并的袁绍也在率军回援之后。
在沮授、田丰、许攸等众谋士的指导下,着手打算将程昱引来针对他的联军逐个击破,一步步缓图占据胜势,逐步收复失地。
当四州生乱,联军肆虐,百万黑山贼如蝗席卷,大业如野火焚烧,一兮倾塌之际。
那个力挽天倾的袁本初回来了,众谋臣几欲热泪盈眶,他们那个英明神武,为天下之表的主公终于又一次振作了。
讲道理,最近这些时日,时不时就听闻南方袁公路又有了怎样英明的政令,又有了如何享誉士林的名声。
再联想到自家主公最近的优柔寡断,众人险些都怀疑这袁家两兄弟是不是调换了身份。
因为往日里从来都是他们自家主公袁本初,时不时有英明举措,为传天下,为士林表率。
搞得南方袁公路麾下群臣,看着自家主公时不时的昏聩之举,对他们这些北方的袁氏臣艳羡非常。
什么时候落到他们北方的,去羡慕南方的了?
所幸至此大业倾颓之际,他们熟悉的英明主公回来了!
他回来的同时还带回了一个消息。
只见邺城宫阙的大殿上,袁绍龙行虎步而来,朗声大笑。
他眸光俯视群臣,嘴角的消息却怎么也压不住。
“你们知道吗?袁术,他称朕了!
真是要笑死我了,在这危急关头,他哪怕搁南方僭越称朕,也要救为兄于危难,不愧是我的好弟弟。”
见群臣面有讶然震惊之色,袁绍笑着将情报给众人传阅。
沮授观后大喜,上前拱手行礼。
“为主公贺!
袁公路在南边违抗圣命,不仅不交玉玺,甚至还临朝称朕,妄言摄政朝野的狂悖言论。
如此昏聩之举,逼得曹操不得不引黑山贼大渠帅孙轻和匈奴左贤王南下,筹备十三万联军欲将他覆灭于梁。
此正是我军转守为攻,反败为胜之机也,主公宜从速决,勿在迟疑。”
要知道张燕虽然号称百万黑山贼,但那是将老幼妇孺全算上,是个人就拉进来当黑山贼才凑出的百万人如蝗席卷,以壮声势。
而这些老幼妇孺显然不可能跟随孙轻跋涉南下赶赴梁国战场。
是以孙轻带去梁国的即便不是十万战兵,那也绝对是能拿得动武器的十万青壮。
而百万黑山贼里,又能有几个十万青壮呢?
此十万人一去,可谓助他们岌岌可危的形式,分摊了一大部分的压力。
只能说袁公路还是那个袁公路,不愧是自家主公的好兄弟,关键时候又昏聩犯糊涂了。
一时间,北方群臣们闻听此讯,一面跟他们主公袁绍一般偷着乐。
一面也为南方袁术麾下的群臣而感到“同情”,真可惜呢,没英明两天,你们家主公又糊涂了。
只希望你们家主公在十三万联军的包围下人没事,能多支撑一段时间。
最好糊涂到直接称帝,把全天下的注意力都引走,也方便他们这里能安稳的解决内忧,再无后患。
果然,随着沮授退下,许攸即刻上前谏言。
“主公,此次曹操派程昱引四路人马一齐生乱,虽则声势浩大,看似我等岌岌可危。
可此番内忧难道无有他程昱来诱,就不存在了吗?
非也!内忧始终存在,只是我等皆为倾吞四州之地,独占天下三分的大汉形势所蒙蔽,自以为纤芥之疾,早晚必除之。
正因为我等此前的轻视,方致今日之祸。”
审配亦顺势言之,“子远所言,亦是我等心声。
此次四州内乱既是祸事,也是好事。”
田丰亦颔首曰:
“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看来诸位所想皆同。
看来我等所想皆不谋而合,此次程昱将这才四州内乱之火点起,看似野火燎原,其势盛烈。
实则若能趁此时机,将之一一扑灭,则内患隐忧尽去,冀青幽并四州将在主公治下,犹如铁桶一般。”
于是群臣皆称:“善!”
满朝齐作揖,“请主公从沮公之言,趁此时机,转守为攻,反败为胜。”
这一刻,就连袁绍都有些泪目,就像群臣看到英明神武的他回来了一样,他袁绍麾下那个群贤毕至,共谋大业的久违场景也回来了。
曾几何时创业维艰,群臣勠力同心,君臣相得益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是当他的家业越来越大的时候;还是麾下势力盘根错节的时候;亦或者是眼看鲸吞冀青幽并,天下三分有其一,诸侯无有抗衡者,而大势在我的时候?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是群臣各自有了心思,背后都代表了各方的利益,偏偏他们又总是各有各的道理。
而他也再难分辨他们口中那些看似有理的计策,到底是真心为了大业,还是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
直到今日,大业倾颓在即,程昱携四州内乱而来,如一把野火要将在座所有人的利益付之一炬。
这些当世智谋之士们,终于又一次和他这位主公一体同心,群臣前所未有的精诚团结!
上一篇: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