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10节

  周瑜轻声一叹,感慨良多。

  “名为婚嫁,实为利益分配、合作基础,袁术这里既然相谈甚欢,相对的曲阿城里的刘繇,恐怕要坐立难安。

  真是怪哉,此人步步料我于先,一人压住整个江东大势,袁术背后究竟是谁?”

  曲阿城。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大堂内灯火通明,将刘繇的身影拉得老长。

  他端坐主位,握竹简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外托宗室之名,内行豺虎之实?

  我乃汉室宗亲,朝廷任命扬州刺史,眼下为何困居江东,他袁公路心里没数吗?究竟是谁在窃据州郡?又究竟是谁祸乱天下?

  袁公路,你不当人子!”

  看见袁术这篇檄文,他真给气坏了!明明你占了我的扬州治所寿春,害得我没地方去,现在你还倒打一耙,说我窃据江东?

  天下间岂有这样的道理!你袁公路眼里,还有王法,还有天子吗?

  面对盛怒的刘繇,堂下群臣,默契的出言相劝。

  “使君,袁术自寿春至广陵,一路势如破竹,拜张纮为广陵太守,广陵诸县望风而降。”

  “使君,袁术于吴郡接受许贡投降,拜张昭为吴郡太守,授许贡为平吴中郎将,吴郡诸县无不归附。”

  “使君,今日已经是城中第三拨逃兵,敌军三十万,我军两三万,这是在让士卒白白送命。”

  “你们.你们这是什么意思?”

  刘繇缓缓起身,发白的手指指向堂下一位位重臣,仿佛第一次认识他们。

  顾家顾雍缓步上前,躬身下拜,曰:

  “使君,今夜敌军三十万众,已于城外扎营,将合围曲阿。

  袁术四世三公,名满天下,今兵屯三十余万,猛将如云,谋士如雨,龙骧虎视,平吞江东,各地无不望风而降,我们又怎能抵挡?”

  步家步骘紧随其后,亦拜曰:

  “使君今若降之,可不劳兵革,而身安于泰山。

  昔楚、汉相争,项羽百战百胜,垓下一战,卒至乌江自刎,此成败之故,昭然可见。

  今袁术势大,若与之战,恐有不测之祸。”

  朱家朱桓亦步亦趋,再拜曰:

  “战则必败,败则性命不保,百姓遭殃。

  若能献城请降,袁公必善遇使君,一世富贵,可保无虞。”

  及至顾雍领群臣长揖不起。

  “左将军袁术以天子名义奉旨讨逆,奉诏讨贼,使君与其作战,名不正言不顺,切勿自误!”

  “奉旨讨逆,奉诏讨贼?

  他那是矫诏!私盖传国玉玺的圣旨诏书,也能代表天子吗?”

  刘繇勃然色变,指着台下长拜不起的群臣,怒不可遏。

  “好好好!一战未打,滴血未流,你们江东世家就已经要投降了吗?”

  众皆再拜!

  “三十万大军,谁人敌之?使君莫要糊涂,反误了性命。”

  “我能当之!“

  一个年轻的声音打破沉默,只见白袍小将顶盔着甲大步上前。

  “主辱臣死!

  今主公受辱,兵临城下,诸位大人不为主公排忧解难,何以皆言降尔?

  这岂是为臣之道乎?诸位在此夜劝倒明,明劝到夜,能劝退袁军否?”

  众人见是太史慈,皆笑之。

  “吾等参赞军机,商讨军国大事,哪有你一个小小军侯说话的地方?

  安敢在此乱言?还不速去值守城墙!”

  面对呵斥,太史慈不仅不退,反而挺身上前,朗声而笑!

  “诸位大人见袁术自称拥兵三十余万南下,不复料其虚实,便已惶恐请降。

  今慈夜观其营,虽兵马往来,络绎不绝,然埋锅炊烟,以实校之,彼所部众不过五六万,定是兵马往复,以虚兵恫吓。

  且袁术之众远来疲敝,先下广陵,再克吴郡,及至曲阿,行一千二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今主公屯兵曲阿,以逸待劳,尚有精兵二三万人,夫以疲病之卒攻养精蓄锐之师,众数虽多,何足惧也?”

  言罢,他朝刘繇单膝下拜,高呼:

  “末将愿率一万精兵,趁袁军虚兵往来,立足未稳之际,夜袭敌营,即便不胜只要能烧了粮草,曲阿之围,不攻自破。

  袁术定不料我见他三十万众,还敢袭营,成败之机,在此一搏,主公勿虑也!“

  见他一个小小军侯,在此大放厥词,众人刚要呵斥,刘繇却道了一声:“慢!”

  “众皆言降者,太史慈请战!”

  望着堂下这袭白袍,他眼底半是欣慰,半是担忧。

  “事已至此,唯有殊死一搏!”

  刘繇亲至阶下,扶起太史慈,“子义,我的身家性命,就交托于你。”

  他转身看向堂内群臣,疲惫的声音陡然变得冰冷而漠然。

  “诸位,请与我一同在此,等子义凯旋。

  擅离半步者,死!“

第13章 主公别解释了,我信!我真信了!

  袁军营寨。

  “第三次了,总算能吃上一口热食。”

  如今虽入二月,天气仍然寒冷,满身风雪的孙策,接过周瑜递来饭菜,打量了周围仍未完工的营寨,不由眉尖微蹙。

  “公瑾,你的事务还未做完?也不知袁.义父他什么意思?士卒们不让好好的安营扎寨,偏要分批次领出去,再带回来。

  如此下去,大营怕是天亮了都建不成,届时靠这三十万虚兵,难道还能吓唬的刘繇投降不成?”

  “平时当然不能。”

  周瑜笑着递给他一壶热酒,以解寒意。

  “眼下却是未必,若江东世家心向袁公,众口一词言说兵马三十万众已临城下,而刘繇身边又无有识之士看破点醒,只怕不消几日,便是他献城投降之时。”

  “又是不费一兵一卒?打仗竟能如此轻易?”

  见孙策惊异,周瑜笑着为他解释。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正是此也。”

  然而他眸光一沉,转而轻笑出声,“不过袁术背后那人这次却要失算了,这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岂容他小觑?骄兵者,败也!

  旁人或许看不穿此计,又或者看穿了也不想点醒刘繇,但那曲阿城中,却有一白袍小将,为人忠义,又有胆略,虽不得重用,官只军侯,但有此人在身侧点拨提醒,只怕仅凭恫吓,就想要刘繇投降怕是难了。”

  “刘繇麾下竟还有此等人物?”

  见孙策动了心思,周瑜不失时机,为他介绍。

  “此人复姓太史,名慈,武艺高强,智勇双全,乃不可多得之良将!

  我先前所言兄长需晓以大义,引为羽翼的忠义之士,正是如他这般人物。

  此战攻克曲阿,他若被擒,兄长大可利用袁术义子身份将他保下,让他感念恩义,日后必有所报。”

  “能得公瑾如此称赞,这员小将我倒是要见识一二。”

  “主公有令!好酒好肉管够,诸将士饱食之后,停止一切营寨建造工作,立即集结出营,听凭调度!”

  二人谈话间,却见一队火头军带着热腾腾的酒肉饭食过来给将士们分发,正欲继续说话的孙策,眼底浮现一抹无奈。

  “又来了,这已经是第四次了,看来这大营却是别想.”

  然而他话音顿住,只因见到周瑜竟怔怔盯着那队伙头兵出神。

  “公瑾?”

  “埋锅造饭”

  他口中念念有词,竟快步走到那伙头兵前,“我且问你,将士们这顿饭共升了多少道炊烟?”

  见那伙头兵有所顾忌还不肯说,孙策赶忙逼问,“我乃袁公义子,你敢瞒我?”

  “既是大公子相询,小的不敢隐瞒。”

  见他一五一十都交代了,孙策也是好一阵无言,他是真没想到这第一次打着袁术义子的身份行事,莫名的还挺好使。

  反观周瑜在听闻炊烟的确切数量后,脸色阴沉的吓人,低声喃喃。

  “以他的谋略,又岂会故布虚兵,却不算炊烟数量?

  他这不是要刘繇投降,而是要刘繇的命。”

  他这话没头没尾,听得孙策好一阵着急,“公瑾,究竟如何?你想到什么了?”

  “骄兵者,败也!未曾想骄的不是他,而是我。”

  他苦笑一声,“兄长,还不明白吗?为什么从头到尾就没有一点要建好这座大营的意图?因为这座营寨建来就是为了烧的!

  走吧,去袁公大帐,既然埋完锅造完饭,又命士卒集结,便也该点将下令了。”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传令诸将于大帐议事,孙策携周瑜掀帘而入,见帐内铜炉青烟袅袅,袁术按剑立于上首,诸将侧立左右。

  孙策肩披细雪,衣袂翻飞,躬身行礼。

首节 上一节 10/3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