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都是我的!

红楼:都是我的! 第426节

  这暖房用厚实的青砖砌墙,屋顶铺着双层琉璃瓦,瓦缝间塞了浸过桐油的棉絮防风,朝南的一面则嵌着整块的透光云母片,比寻常窗户纸更耐寒,又能让冬日稀薄的阳光尽数洒进来。

  房内沿墙砌着一圈火道,连通着院外的炭炉,值守的仆役每隔一个时辰便添一次上好的无烟炭,让房内始终维持着如春的暖意,连地面都铺着保温的干草垫。

  赵驹站在暖房门口的棉帘旁,隔着云母片往里瞧。

  亲信们正弓着腰,手把手教农户们分辨作物种苗:“这筐带芽眼的是马铃薯,得把块茎切成小块,每块留两个芽眼,埋的时候芽眼朝上,覆土不能太厚;

  那几捆是甘薯藤,剪的时候要选带须根的嫩藤,截成半尺长,斜着插进土里,只露顶端两片叶子就行;

  最里头那排陶盆里的,是从西洋传来的番茄苗,这苗子娇贵,得浅栽在疏松的土囊里,还得离火道远些,千万别被热气烤着了!”

  农户们都是从顺天府周边各村招来的老农,手上满是老茧,却对着这些稀罕作物格外谨慎,捧着马铃薯块茎、捏着甘薯藤的手轻轻颤抖,连碰番茄苗时都只用指尖捻着叶片,生怕一个不小心碰坏了。

  有个老农忍不住问:“军爷,这寒冬腊月的,咱在屋里种这些怪东西,真能结出果子来?”

  领头的亲信还没开口,赵驹已掀帘走了进去,暖融融的气息瞬间裹住了他身上的寒气。

  他指着墙角堆着的陶瓮笑道:“这里面装的是腐熟的粪肥,暖房里温度够、光照足,你们再按着方才教的法子悉心照看,等开春外头还冻着的时候,马铃薯就能结薯,甘薯能爬藤,番茄也能开花挂果了。

  你们好好种,到时候收成了,每户有额外的月俸,种得最好的,本侯做主给五十两银子的赏钱!”

  农户们一听这话,眼睛顿时亮了,手上的动作也利索起来。

  赵驹在暖房里又站了片刻,见农户们已按规矩分好地块,各自蹲在田垄边忙活,才转身掀帘出来。

  赵驹刚从暖房的暖意中出来,门外的寒气便裹着细碎雪粒子扑在脸上。

  他下意识拢了拢锦袍领口,转头对守在棉帘旁的亲信叮嘱道:“夜里暖房的炭火绝不能断,你亲自盯着,每两个时辰去查一次温度。

  要是朝南的云母片上结了冰花,赶紧让人用温毛巾擦干净,别挡了太阳。

  还有农户们的住处那边,灶房得保证随时有热汤热饭,每人再添一床厚棉被,别让他们在夜里冻着。”

  亲信躬身应下:“侯爷放心,都已安排妥当了,属下会亲自盯着,绝出不了差错。”

  赵驹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转身沿着覆雪的石子路朝庄子西侧走去。

  雪落在石子路上,积了薄薄一层,踩上去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偶尔有风吹过,卷起檐角的积雪,落在他的肩头。

  西侧的院落比暖房那边更显规整,院墙足足比别处高了三尺,墙头上还架着带刺的荆棘,寒风掠过荆棘,发出“簌簌”的轻响。

  门口守着两个身着劲装的护卫,手按腰间佩刀,面无表情地立在雪地里,见赵驹走来,才微微侧身,双手抱拳行礼,动作间没有半分多余的声响。

  赵驹穿过两道挂着棉帘的月亮门,一座青砖灰瓦的作坊赫然出现在眼前。

  这作坊看着寻常,窗户却都糊着三层厚纸,连一丝光亮都透不出来,只隐约能听见里面传来铁器碰撞的轻响。

  他走上前,抬手在门板上敲了三下,节奏短促而有规律。

  片刻后,里头传来一声低沉的询问:“谁?”

  “是我。”赵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进屋内。

  门板被悄无声息地拉开一条缝,一股混杂着铁屑、炭火与松脂的热气扑面而来,驱散了他身上的寒气。

  赵驹迈步走进屋,身后的门随即合上,将外面的风雪彻底隔绝。

  作坊里没点多少灯,只在正中央的大桌上悬着一盏琉璃灯,昏黄的灯光笼罩着桌面。

  老张头正带着几个学徒围在桌旁,每人手里都拿着工具,神情专注地盯着桌上的物件。

  桌上摊开着几张画满密密麻麻线条的图纸,旁边铺着一块洁白的绸布,几支拆解开来的燧发枪零件整齐地摆在绸布上,黝黑的枪管、泛着金属光泽的击锤、小巧的火帽座,连最细小的弹簧都用铜盒装着,分类摆放得一丝不苟。

  琉璃灯的昏黄光晕在作坊内铺开,老张头正用镊子夹着枚细小的弹簧凑近灯前细看,听见身后沉稳的脚步声,忙抬眼望去。

  见是赵驹,他立刻放下工具起身,手上还沾着些许铁屑,语气里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侯爷来了!您快瞧瞧这燧发枪!”

  他侧身让出位置,指着桌上摊开的零件,指尖在击锤与火帽座上轻点:“比起咱们神机营常用的火铳,这枪的卡槽卡得更稳。

  火帽一扣、扳机一扳,火药准准落进药池,哪还用像从前那样等火绳烧着?单是点火速度,就快了不止一倍!”

  旁边捧着枪管的学徒见赵驹目光扫来,忙上前半步,声音带着几分拘谨却难掩认真:“侯爷,师父已经量了枪管口径,连膛线的纹路都画了图记。

  只是这弹簧的钢料实在特殊,咱们试过青钢、熟铁,要么天冷一掰就脆断,要么弹力不够撑不起击锤,还得再寻些好料琢磨。”

  赵驹走上前,指尖先触了触冰凉的枪管,又拿起那支尚未组装的燧发枪掂了掂分量,指腹摩挲过木质枪托上的细痕:“伏若望提过,这枪在西洋叫‘燧发滑膛枪’,射程比咱们的火铳远出三十步,装填也省了火绳的麻烦。

  你们不用急着赶工,先把每个零件的尺寸、材质摸透,缺了什么材料就跟本侯说,便是要寻些珍稀的矿石,本侯也能想法子弄来。”

  “哎!”老张头眼里亮得像燃了炭火,用力点头,“属下跟这几个徒弟在神机营摆弄火器快二十年了,只要把零件的门道摸清楚,不出三个月,保管能造出样枪来!

  到时候咱们再试着改改膛线,说不定还能打得更准!”

  赵驹“嗯”了一声,目光扫过桌上叠放的图纸。

  纸上用炭笔标着密密麻麻的尺寸,边角还沾着几滴蜡油,显是几人研究了许久。

  他又叮嘱道:“作坊的动静务必藏好,工匠们的家眷我已让人安置在城郊别院,每月月钱加倍发,要是家里有难处也尽管提。

  这燧发枪是日后军中的利器,半点差错都不能有。”

  说罢,他转身朝门口走去,老张头忙上前掀开厚重的棉帘。

  赵驹踏出作坊时,反手轻轻带上门,将满室的铁屑味、松脂味与炭火的暖意一并关在里头。

  门外的雪不知何时小了,铅灰色的天空撕开一道浅淡的亮缝,风裹着细碎的雪沫子刮过脸颊,却没带来刺骨的冷,反倒将方才在作坊里憋出的燥意,吹得消散了大半。

  他沿着覆雪的石子路往回走,脚步不自觉放缓,指尖在锦袍内袋里摸索片刻,摸出个拳头大小的物件。

  正是早前悄悄从暖房里摘来的番茄。

  那番茄表皮泛着淡橙红,还带着暖房余留的微凉,表层裹着层细薄的霜花,在灰蒙蒙的天光下透着几分鲜活。

  他随意用袖口擦去霜花,张口咬下,“咔嚓”一声脆响,略带韧性的果皮应声破开。

  淡淡的酸甜味在舌尖漫开,只是这口感,与他前世记忆里的番茄相去甚远。

  前世的番茄个头足有现在两个大,通体红得透亮,咬下去时汁水能顺着指缝往下淌,果肉细腻得几乎就是入口即化,籽少得可以忽略不计;

  可眼下这颗,果肉只薄薄裹着一层,嚼起来满是粗糙的纤维感,厚果皮卡在齿间有些费劲,密密麻麻的籽占了大半空间,汁水仅够湿润口腔,那点甜味还没品出便被酸味盖了过去。

  赵驹一边啃着番茄一边往外走,脸上却无半分意外。

  现代那些皮薄汁多、甜润可口的番茄,是经数百年人工选育、一代代改良品种才得来的,如今这番茄本就是未驯化的原始品种,能有这般酸甜味,已算难得。

  而这番茄能在寒冬结果,全靠他新得的“青木令”。

  这几日他反复试验,总算摸清了青木令的底细:每三天可发动一次,核心能力是催生动植物生长,加速成熟进程。

  第一次使用时他浑身脱力、险些栽倒,便是因贪心过甚,一次性催熟了十数盆盆栽,既超出了青木令的承载极限,也耗空了他自身的气力。

  想到这里,他心中难免有些惋惜。

  若这青木令能早来几日,他便能催生出青蒿,也不必让贾兰与大姐儿受那病痛折磨这么久。

  又咬了一口番茄,赵驹的目光不自觉飘向不远处的暖房。

  眼下正是数九寒冬,外面冰天雪地,好在暖房的火道、云母窗都安置妥当,内里温度与光照足以支撑马铃薯、甘薯与番茄生长,倒不必再频繁动用青木令。

  他已盘算好,之后每隔三日来庄子一趟,趁查看暖房与作坊的间隙,用青木令轻轻助推一把作物生长进度便好。

  这样既不会让自己过度耗损,也能让作物早些成熟,等开春后无论是留种还是小规模推广,都能多几分底气。

  啃完最后一口番茄,赵驹将果蒂随手丢进路边雪堆,指尖还残留着淡淡的酸甜气。

  拍了拍手上的碎屑,他加快脚步朝庄门走去,靴底踩在积雪上,发出轻微的“咯吱”声,一路顺着石子路延伸向远处的官道。

  刚走到庄门附近,就见一个亲信快步迎上来,神色带着几分急切,不等他开口便躬身禀道:“侯爷,府里方才派人来传话,说来了位自称马道婆的妇人,执意要见您,说有要事相商。

  属下们问她何事,她只说须等您回府才肯讲,无奈之下,只能先将人安置在偏厅,特来请您回府定夺。”

  “马道婆?”赵驹脚步猛地一顿,眉头微微蹙起,心中忽然一动。

  这马道婆他倒有印象,懂些祈福禳灾的门道,偶尔会去达官贵人家给内眷看些小病小灾,还会使那‘魇魔法’害人。

  他与这马道婆仅在刚回顺天府时见过一面,此后再无交集,今日她突然上门,还说有“要事”,实在蹊跷。

  压下心中的疑虑,赵驹转头对守在庄门的几个亲信吩咐道:“庄子里的事你们多上心,暖房的炭火得盯紧些,夜里每两个时辰查一次温度,别让作物受冻;

  作坊那边也多留意,工匠们缺什么材料及时报上来,切记别让外人靠近。”

  几个亲信连忙躬身应下:“侯爷放心,属下定当尽心值守,绝不出半点差池。”

第467章 道婆登门来报信(各位读者老爷们中秋快乐!)

  赵驹吩咐完亲信,转身走向庄门旁的马厩。

  踏云早已被仆从牵至廊下,一身雪白的鬃毛被打理得顺滑光亮,见赵驹走来,它打了个响鼻,前蹄轻轻刨了刨地面,眼中满是亲昵。

  仆从连忙上前为赵驹牵住缰绳,赵驹翻身上马,动作利落干脆。

  他轻轻一夹马腹,踏云便迈开蹄子,朝着勇毅侯府的方向疾驰而去。

  雪后的官道格外平整,马蹄踏在积雪上,发出“嗒嗒”的声响,卷起的雪沫子溅在马身两侧,很快又被寒风吹散。

  赵驹坐在马背上,冷风迎面吹来,却吹不散他心中的疑惑。

  马道婆平日只在达官贵人家的内眷圈里周旋,与他并无深交,今日突然上门,还说有要事相商,究竟是为了什么?

  难道是与那对僧道有关?

  半个时辰后,勇毅侯府的朱漆大门出现在视线中。

  守门的护卫见是赵驹归来,连忙上前牵住缰绳,恭敬地行礼:“侯爷回来了。”

  赵驹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护卫,沉声道:“那马道婆还在吗?”

  “回侯爷,还在呢,属下一直让人盯着,她没敢随意走动。”护卫连忙回话。

  赵驹点点头,不再多问,径直朝着偏厅走去。

  穿过几座庭院,远远便看到偏厅的窗户纸上透出昏黄的灯光。

  走到门口,守在门外的仆从连忙掀开门帘:“侯爷。”

  赵驹迈步走进偏厅,目光瞬间落在厅内端坐的妇人身上。

  那妇人穿着一身半旧的靛蓝色褙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几分刻意的谦卑,正是马道婆。

  马道婆听到动静,连忙起身,对着赵驹躬身行礼:“老婆子见过侯爷,侯爷安好。”

  赵驹走到主位上坐下,目光平静地打量着马道婆,语气平淡:“马道婆今日登门,说有要事相商,不知是何事?”

  马道婆抬起头,眼神闪烁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说道:“侯爷,老婆子今日来,是有件关于林姑娘的事,想跟侯爷禀报。”

  “关乎林妹妹?”赵驹眉头微挑,心中的疑惑更甚,“何事与她有关?你且仔细说来。”

首节 上一节 426/4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下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