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都是我的! 第241节
他也不打算再逗她,嘴角噙着一抹笑意,说道:“那咱们这就回去。”
林黛玉轻轻“嗯”了一声,刚要起身,目光却又不自觉地落在了手中的诗词集上,顿时犯了难。
赵驹给她的这本诗词集,与其说是册子,倒不如说是一本装帧精美的书本了。
她今日穿的是一身白底水红领子对襟印花褙子,搭配着水红撒花百褶裙,整个人显得俏皮又灵动。
平日里,在袖子里或者腰间藏个荷包之类的小物件自然不在话下,可若要把这么大一本书带回去,着实有些困难。
这会紫鹃和雪雁两个丫鬟又不在,若是她就这样直接拿在手上回去,路上定会被迎春她们瞧见。
迎春和惜春虽不擅长自己作诗词,可对这类诗词集却情有独钟,尤其是探春,更是跟她一样,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
到时候少不得要跟她争抢。
虽说林黛玉为人豁达大度,并非那种小气的,定不会介意与姐妹们分享这本诗词集。
可怎么说也得等她把这本诗词集细细研读一番之后,再与她们一同探讨吧?
赵驹见林黛玉正一脸为难地盯着手中的册子,略一思索,便猜到了她心中的顾虑,不禁哑然失笑。
他着实没想到,平日里心思细腻、才情出众的林妹妹,竟也有这般纠结又可爱的模样。
赵驹目光落在林黛玉手中那本诗词集上,笑着提议道:“林妹妹不妨先将这册子暂且放在香菱这儿?
等会你回去了,再让她送去就是。”
林黛玉微微垂眸,稍作思索,觉得此法可行,便轻轻点了点头,将手中的册子递给了走上前来的香菱。
香菱双手恭敬地接过那本册子,与晴雯并排跟在赵驹和林黛玉身后。
一路上,她只觉手中这本册子似有千斤重,心里像是有只小猫在挠,痒痒的。
终于,她没忍住心中的好奇,小心翼翼地打开册子翻看起来。
一旁的晴雯见状,柳眉瞬间竖起,快步凑上前去,压低声音提醒道:“侯爷送给林姑娘的东西,你怎么好乱翻?
要是不小心把书给翻皱了、弄破了,可仔细你的皮!”
香菱闻言,原本舒展的面容瞬间皱成了苦瓜,有些不舍地将册子收好。
晴雯见她这副模样,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嘟囔道:“你巴巴地摆出这副样子做什么?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真的看懂了呢!”
连隔壁荣国府的林姑娘见了都要惊叹的诗词集,哪里是香菱这么一个丫鬟能看懂的?
哪曾想,香菱竟是皱了皱鼻子,不服气地反驳道:“看不懂又如何?起码我知道要怎么读,怎么看。
你还是操心一下怎么把自己的名字写好吧!”
“你!”
晴雯没想到自己好心提醒,却反被香菱呛得说不出话来,一张俏脸涨得通红。
走在前边的赵驹和林黛玉自然是听到了晴雯和香菱的争辩声。
二人对视一眼,眼中皆是闪过一丝笑意。
自从香菱进了府,和晴雯之间就没少闹矛盾。
晴雯办事极为利索,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自己忙得像个陀螺,也见不得别人闲着。
而香菱的性子却恰恰与晴雯相反。
她从小被拐,虽说那拐子为了能把她卖个好价钱,将她当作女儿来养。
可那拐子自己都沦落到拐卖孩童为生了,日子能好到哪里去?
所以,香菱被拐的那些年,没少帮那拐子干活。
许是从小干活干怕了,等香菱进了勇毅侯府,竟变得有些懒惰起来。
当然,要说她对府里的事情敷衍了事,倒也不至于。
只是忙完自己的分内之事后,想要再叫她主动去做别的事情,那是万万不可能了。
因此,香菱可没少被晴雯说教。
赵驹深知晴雯伶牙俐齿,怕香菱吃亏,所以平常对她多有维护。
香菱原本还是个老实本分的,可在赵驹的“偏袒”下,竟渐渐开始反抗起晴雯的“压迫”来。
对于这两个丫鬟平日里的这般争辩,赵驹早已见怪不怪了。
林黛玉率先停下脚步,好奇地转过身,对着香菱问道:“你能看懂那本册子上的诗词?”
香菱见赵驹和林黛玉都停了下来,自己也赶忙停住脚步。
听了林黛玉的问话,她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只是认得上边的字,想要真正读懂却是不行。”
说完,她看了一眼身旁正撇着嘴的晴雯,继续道:“虽然读不太懂,但也能看得出这些诗词写得极好。
虽然不知道具体好在哪里,但里面的字词却是搭配得极为精妙。
若是换上一两个字,那便失去了其中个韵味,想来,这便是诗词的精妙之处吧?”
林黛玉微微睁大双眸,眼中满是惊奇,目光在香菱身上流转一圈。
而后她将目光转向赵驹,嘴角噙着一抹笑意,轻声道:“原是我知道的少了,竟不知表哥府里还藏着这么个懂诗的丫鬟。”
她这话,无疑是在肯定香菱方才对于诗词的那番见解。
一行人便又继续朝着凉亭的方向走去。
途中,赵驹侧头看向林黛玉,嘴角勾起一抹笑容,说道:“说起来,香菱不仅与你是同乡,且和你还有着别样的渊源呢。”
林黛玉听闻此言,好奇心瞬间被勾起,一双美目满是探寻地看向赵驹。
赵驹见状,便将贾雨村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她听。
林黛玉听着,眉头渐渐蹙起,带着几分感慨轻声说道:“我自幼被父亲当作男孩子一般教养,时飞先生便是父亲特意请来为我开蒙的先生。
先前听他讲课时,各种名家典故信手拈来,只觉他学识渊博、博学多才。
父亲对他也是极为赏识,常赞他是个有才之人。
却万万没想到,时飞先生入了仕途之后,办起事来竟会如此糊涂。”
赵驹闻言,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并未接话。
原著书中,贾雨村所做的恶事,可远远不止这些:
贾赦看上了石呆子的扇子,贾雨村为了讨好贾赦,竟不择手段,将那石呆子害得家破人亡。
待到后来贾家家道中落,贾雨村已然官至大司马,非但没有念及旧情,反而对贾家落井下石。
他知晓甄家先前曾将一部分家私寄放在贾家,竟亲自举报贾家有窝藏之罪,其行径令人发指,且不解。
不过,这都是尚未发生之事,且与自己并无太大关联,赵驹倒也并未过于放在心上。
等一行人重新回到凉亭这边的时候,迎春几个的行酒令恰巧到了收尾阶段。
林黛玉重新回到桌前,接了几句行令之后,赵驹见着时候也不早了,便是叫了下人套了马车,打算将迎春几个送回荣国府。
与此同时,荣国府内,贾母的屋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忧虑。
贾母平日里大多时候都斜倚在榻上,享受鸳鸯的服侍。
可这会却是没了这个心思。
她端坐在椅子上,目光时不时地望向门外,眼神中满是担忧与焦急。
先前,贾母见林黛玉被赵驹“拐”去了隔壁勇毅侯府,一急之下差点就要去宫里告他的状。
等贾敬几个劝住了她之后,贾母却是转而担心起贾宝玉来。
贾宝玉本就看赵驹不顺眼,平日里没少在背后嘀咕他的不是。
这要是被他知道林黛玉被拐去了隔壁勇毅侯府长达数个时辰,那岂不是得把这荣国府闹得鸡飞狗跳、天翻地覆?
贾母此刻正绞尽脑汁地思索着,该用什么法子拖延时间,好将贾宝玉敷衍过去。
赵驹再怎么大胆,也绝不可能让迎春几个留在他府里过夜。
迎春她们几个向来乖巧懂事,虽然方才跟着赵驹去了他府上,但也不会做出这般叛逆之事。
所以,当下最要紧的,就是稳住贾宝玉,然后等林黛玉和迎春几个回荣国府。
贾母正愁得不知该如何是好时,忽然听到外边传来婆子那略带慌张的通报声:“宝,宝二爷到!”
第309章 哑口无言
贾母原本正轻轻摩挲着手中的佛珠,动作却突然一顿。
她神色间闪过一丝慌乱,下意识地转头朝门口望去。
只见门口缓缓走进一人,身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周身的首饰玉环随着他的步伐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更引人注目的是,此人虽为男儿身,脸上却涂抹着一层厚厚的胭脂水粉,模样着实有些辣眼睛。
整个荣国府里,能将自己打扮得如此花哨张扬且骚包的,除了贾宝玉这货还能有谁?
贾宝玉进了贾母的屋子,见屋内只有贾母和几个丫鬟,不由得有些好奇。
但他并未出声询问,只是走上前去,规规矩矩地给贾母行礼请安。
贾母却不等贾宝玉行完礼,便一把打断,拉着他走到榻上坐下,将他搂进怀里,关切地问道:“宝玉回来了?今儿在族学那边怎么样?”
贾宝玉那原本还带着笑意的脸顿时一僵。
他有些不自然地点了点头,强颜欢笑道:“新来的塾师自然是极好的,孙儿这几天倒是受益匪浅。”
贾政对贾敬请回贾家族学来教书的几个秀才相公极为满意,他哪里敢在贾母面前说人家的坏话?
贾母原本因迎春和林黛玉几人的事情而心情有些阴郁,此刻听到贾宝玉的话,不由得缓和了几分。
她欣慰道:“那就好!咱们家虽说不要你像你敬大伯那样考个举人、进士,但读书最是能叫人明事理、辨是非。
你在那边多读些书,总归是没错的。”
以宝玉这聪明劲,要是真的能静下心来读书,哪里还有贾环什么事?
想到贾政对贾宝玉和贾环两个截然不同的态度,贾母眸中不经意掠过一抹幽冷。
待宝玉在族学里打磨些时日,也该为他寻个更好的进益之所。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