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都是我的!

红楼:都是我的! 第222节

  ------------------

  在王夫人和薛姨妈两个的谋划之下,“金玉良缘”这个说法很快就在荣国府传开了。

  梨香院。

  薛宝钗看着手上那把刻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四个大字的金锁,沉默不语。

  一旁的薛姨妈则是面有得色:“宝丫头,你放心就是。

  这金锁上面的字可是你哥哥专门找了一秀才相公写的,保管能跟宝玉那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对得上。”

  听到这里,薛宝钗再也沉不住气,出声问道:“妈,有必要这样吗?”

  本来她就因为有个杀人犯哥哥不好说亲,若是这金锁一带,她怕不是只能吊死在贾宝玉这棵树上了。

  薛姨妈闻言,面色一僵:“宝丫头,你这是不愿意跟宝玉说亲?”

  薛宝钗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点了点头,将她之前想的讲给薛姨妈听了。

  哪曾想薛姨妈竟是丝毫不放在心上,摆了摆手,反驳道:“不过两个庶出的子弟,等将来荣国府分了家,几千两银子就能打发出去,哪里比得上宝玉的好?”

  被王夫人多次洗脑,薛姨妈这会儿一心只想着将薛宝钗和贾宝玉两个凑成一对,哪里管得了这么多?

  见自家女儿隐隐有反抗的趋势,她竟是抹起眼泪来:“我的儿啊,你听妈的,保管没错,妈还会害你不成?

  宝玉性子温顺,对长辈又恭敬,那么些个丫鬟就没一个说他不好,可见也是个疼爱媳妇的。

  等你嫁给了他,还怕会受委屈?”

  薛宝钗心中苦笑。

  那些个丫鬟一个个都想着到贾宝玉院子里服侍,且贾宝玉还是府里的主子,哪个敢说他的不是?

  但看着潸然泪下的薛姨妈,薛宝钗眼眶微红,终于还是将那金锁给戴上了。

  -----------------

  另一边,应天府县衙。

  贾雨村看着手中的来信,额头隐隐有冷汗流下。

  这是贾政自顺天府寄来的信。

  看着手中书信几乎是将他给骂了个狗血淋头,贾雨村不由得面色苦涩,拍着大腿,懊恼道:“门子误我,门子误我啊!”

  他本来就是打算公事公办,将薛蟠这案子给断了。

  倒也不是贾雨村这人有多正直,而是因为担心牵扯到人命,若是包庇薛蟠,等将来被人检举,怕是落不了好。

  偏生那门子跟他扯什么护官符,害得他提心吊胆,这才胡乱判了此案。

  想到这里,他便是对着身旁的幕僚问道:“明觉今儿进衙门的时候,是哪个脚先踏进来的?”

  明觉就是那门子的名字。

  那门子先前在葫芦庙当一沙弥,法号叫做觉明,还了俗之后,干脆就将法号给倒了过来,叫做明觉。

  那幕僚闻言,顿时沉默不语。

  谁家好人关注这个啊?

  但迎着贾雨村那越来越冷冽的目光,那幕僚还是支支吾吾道:“许,许是右脚?”

  贾雨村闻言,顿时勃然大怒:“好个刁钻狂徒!姓中有明,却又右脚入门,分明是在暗讽我堂堂应天府衙门乃是旁门左道之地!

  公堂乃朝廷威仪所系,律法昭彰之地,岂容他这般放肆!”

  说着,他一拍桌案,对着门外高声喊道:“来人!

  明觉目无王法,藐视公堂,罪无可赦!即刻拖出去重责四十大板,再不许踏入应天府半步!”

第294章 薛家的算计

  等将那门子处理了之后,贾雨村便是继续看起了贾政送来的信件。

  得知贾政要他帮忙寻找甄士隐和封氏夫妇之后,贾雨村不由得大吃一惊。

  贾政远在顺天府,怎么知道甄士隐和封氏的事情?

  莫非是甄英莲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情,告诉了薛家人,薛家人请了贾政来帮忙找人?

  可据那门子所说,甄英莲这会应当是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了才对。

  贾雨村一边纳闷地思索着,一边再次暗骂那门子的不靠谱。

  得亏他早早的把那门子给处理了,不然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将来还不知道要坑自己多少回。

  待将贾政的信件看完之后,贾雨村微微的松了一口气。

  贾政的来信,除了将他骂了一顿,叫他有些纳闷之外,倒也是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薛蟠的案子,不用担心再被人检举出来,影响到他的前途了。

  虽然他原本是在那门子说了那什么护官符之后,想着借此机会巴结贾、王两家,这才胡乱判了此案,将薛蟠整成了“活死人”。

  但毕竟薛蟠这案子牵扯到了人命,这般行径有很大的风险。

  这段时间他都在提心吊胆着。

  将贾政的信件仔细收好之后,贾雨村便是拿来笔墨,在一张空白的纸上书写起来。

  上面是有关于甄士隐和封氏夫妇的消息。

  早在将薛蟠的案子判了之后,他便是派了人去封家,想要将香菱的消息告诉封氏。

  只可惜得到的答复却是自香菱走丢,甄士隐被人渡去出家之后,封氏便是时常带着人去找香菱和甄士隐,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

  封家人虽然觉得她是在做无用功,但看在封氏和她几个丫鬟平常时常常给人家做些针线活,来换取家里的用度的份上,也只得由得她去了。

  哪曾想,等贾雨村派去的人找到封家的时候,竟是被告知封氏竟已经是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未曾回封家。

  当封氏的大致情况写在信件上之后,贾雨村拿了火漆将信封好,但仔细想了想,还是没有直接寄往顺天府,而是叫了幕僚、侍从,一同往封家去了。

  尽管他已经知道封氏的些许情况,但既然贾政都来了信叫他打听消息,怎么也要再去一趟。

  可惜的是,等贾雨村再次来到封家,相询之下,仍是没有封氏的消息,贾雨村无奈,只得叫了人把那封写好了的信送到贾政手上。

  -----------------

  荣国府,贾母的屋里。

  虽然这会贾母已经开始有些不待见薛家人,但老人家就喜欢热热闹闹的,平常时用饭的时候,还是叫了薛宝钗来她屋里,跟迎春几个一起陪她用饭。

  只不过,今天倒是较平常时有些许不同。

  坐在薛宝钗旁边的探春最新发现异常。

  她看着薛宝钗白皙的脖颈之下带着的那把金锁,惊奇道:“宝姐姐,你这金锁倒是新奇。”

  虽然平常时赵驹也会送了些金银首饰给她,但是这么大的金锁,还真是她头一回见到。

  探春这话一出,顿时惹的屋内众人也好奇起来,都往薛宝钗的脖子上看去。

  薛宝钗笑了笑,解释道:“这金锁是先前给我冷香丸药方的老和尚给的,叫我平时带了,有驱恶辟邪之用。

  不过前几天搬家,怕带着会磕到碰到,便是收了起来。”

  众人闻言,便是恍然。

  这年头,家里的小辈带个金啊玉啊什么的装饰品保平安,是再正常不过。

  倒是一旁的惜春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求了薛宝钗把那金锁给她看看。

  薛宝钗想到等会儿会发生的事,先是沉默了一会儿。

  就在惜春以为薛宝钗要出言拒绝她的时候,只见一把金锁被递到了她的跟前。

  惜春小心的接过那把金锁,仔细端详着,而后惊奇道:“这金锁上面还有字呢!”

  说着,便是将那四个字念了出来:“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呀!这怎么瞅着跟宝二哥那块玉上的字像是一对?”

  贾宝玉的那块通灵宝玉,惜春自然是见过,甚至还很是熟悉,上面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四个字。

  这会儿这把金锁和通灵宝玉上刻着的字合起来倒像是一首诗。

  也难为薛蟠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找了人打造了这么副金锁,并且还给配上了字。

  见众人皆是看着她,薛宝钗故作茫然道:“先前只听说过宝兄弟有一块通灵宝玉,却是不知道上面竟也有字?”

  惜春闻言,忙不迭的点了点头:“可不是,宝二哥那块玉上面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四个字。”

  在场众人静静地看着薛宝钗和惜春的对话,神色各异。

  迎春反应较为迟钝,并没有领会到其中个深意,只当是巧合,正一脸惊奇的看着那把金锁。

  探春和林黛玉两个对视一眼,皆是看出了对方眼中的笑意。

  薛宝钗这话,也就骗骗什么都不懂的惜春和性格较为单纯的迎春。

  在贾母的多次吩咐下,贾宝玉那块通灵宝玉,除了洗澡、睡觉、挨打的时候,可一直都是挂在他脖子上的。

  这段时间,贾宝玉得了空就去薛宝钗屋里玩耍,她们可不相信,薛宝钗不知道贾宝玉那块通灵宝玉上面刻有那几个字。

  只不过心中却是有些纳闷。

  莫非宝姐姐是看上了宝二哥,这才想了这法子让两人看起来更般配些?

  尽管两人未曾细想,但多少还是猜了个大概。

  赵驹叫迎春几个一人帮忙管着一间铺子,由于临近中秋,她们最近忙碌得很,倒也没空听院里的婆子八卦最近在荣国府疯传的“金玉良缘“之说。

  不然便是能直接猜到薛宝钗这把金锁出现的原因了。

  正立于贾母身后服侍的王夫人则是低着头,不说话。

  这把金锁,自然就是她和薛姨妈的手笔,目的就是为了将薛宝钗和贾宝玉两个凑成一对。

  等金玉良缘之说闹得人尽皆知,贾宝玉和薛宝钗两个看对了眼,到时候贾母还能不同意他们的亲事?

  这般想着,又暗地里得意的看了一眼林黛玉。

  老太婆再疼爱这个狐媚子又有什么用?

  到底是个父母不在身边的孤女,哪里比得上家里家财万贯,又跟她亲近的宝丫头?

  坐在最上首的贾母身为荣国府的最高执掌者,几乎是瞬间就反应了过来金玉良缘后面代表的意味,苍老的眸子中不由得闪过一丝怒色。

首节 上一节 222/3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