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都是我的!

红楼:都是我的! 第115节

  青铜材质在阳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铳口深邃,仿佛随时能喷吐出火焰。

  一旁,几名工匠正专注地对火铳进行调试与打磨,工具与金属碰撞,发出清脆声响。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火药味,地上散落着些许火药残渣。

  赵驹踏入工坊,映入眼帘的便是这般杂乱景象,不禁眉头紧蹙。

  他径直走向老张头,沉声道:“张主事,此前本伯爷已再三严令。

  神机营,特别是工匠处,务必将火药给仔细清扫干净。”

  说着,他手指地上的火药残渣,对老张头道:“如此多残渣,若是哪天不小心走火,后果不堪设想!”

  自从将神机营迁移到破锋军里边之后,赵驹便是做主,给了老张头一个主事的位置,负责管理工匠。

  老张头顺着赵驹所指望去,老脸瞬间涨红。

  他赶忙朝不远处的两个年轻工匠喝道:“你们这两个混小子,叫你们收拾,竟如此敷衍了事?”

  那两名年轻工匠听闻老张头训斥,急忙放下手中活计,小跑过来,低着头,满脸惶恐。

  其中年纪稍小的那个,赶忙解释:“伯爷,张大叔,我方才忙着帮忙制造火药,一时疏忽了。”

  赵驹眉头拧成川字,神色冷峻,目光扫视工坊一圈,高声道:“赶制火药固然要紧,可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这工坊里,哪怕一星半点火星,都可能引发惊天爆炸。

  届时,莫说这些火铳,便是整个神机营,都可能瞬间化为乌有,你们的性命,亦将不保!”

  工坊内其他工匠听闻赵驹这番严厉言辞,纷纷停下手中动作,顿时安静下来,脸上满是紧张之色。

  老张头连忙躬身赔罪:“伯爷教训得是,是我监管不力,往后必定加强管理,绝不再出此类疏忽。”

  赵驹微微颔首,语气稍缓:“张主事,你在神机营多年,经验丰富,这些事情应当不用本伯爷交代才对!

  这些工匠还需你多费心盯着,安全之事,一刻也容不得懈怠,切不可掉以轻心!”

  老张头连声称是,随后转身,对着一众工匠大声道:“都听到伯爷的话了吧!

  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先把工坊打扫干净,再继续干活。

  往后谁若再犯,可别怪我老张头不讲情面!”

  工匠们齐声应诺,旋即动手收拾起来。

  赵驹见众多工匠已然忙碌起来,便拉过老张头,从怀中取出一张图纸,递到他面说道:“张主事,你且看看,这东西咱们可能做得出来?”

  老张头接过图纸,只见上头画着一个木质长柄,连接着一个圆柱体铸铁弹体,弹体表面布满了凹槽。

  长柄尾端是拉环式发火装置,整体设计简洁实用。

  图纸旁边还标注了各个部位所需的材料等物。

  老张头眉头拧成了个疙瘩,在图纸上反复逡巡,好似要把图纸看穿。

  良久,他抬起手,下意识地摩挲着下巴上的胡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良久,老张头方对赵驹说道:“伯爷,依老朽之见,这物件有点像是前朝的震天雷?”

  此世,诸多历程与前世相仿。

  唯宋朝之后、太祖皇帝开创大景朝之前,中原大地为各大异族割据,并无元朝的存在。

  赵驹闻言,眉头轻挑,问道:“前朝竟有这震天雷的图纸留存至今?”

  老张头摇头,应道:“老朽也仅见过些许残图。”

  赵驹眼中闪过一抹兴奋之色,追问道:“张主事,若凭我这图纸,再结合你见过的震天雷残图。

  要想打造此物件,可有几分把握?”

  老张头再度将目光聚焦于手中图纸,细细审视,随后缓缓开口:“伯爷,实不相瞒,这物件看似简易。

  若是想要做出来,可没这么容易。

  您看这木质长柄,需得用坚韧且轻便的木材,还要保证其与铸铁弹体的连接牢固。

  铸铁弹体的铸造也不容易,要保证壁厚均匀,凹槽的深度和分布都得恰到好处,否则爆炸效果不佳。

  还有这发火装置,虽然看着简单,但对拉环、引线以及内部发火机构的制作精度要求极高,稍有差池,就无法正常引爆。”

  赵驹轻抚下颌,问道:“依张主事之见,当如何改进?”

  他本非此道行家,能绘出图纸已属不易。

  老张头答道:“以当下工艺,反倒不如直接沿用前朝的震天雷。”

  赵驹面露无奈,问道:“那张主事可有把握制出震天雷?”

  老张头颔首道:“震天雷这物件,虽名头响亮,制作起来却并不难。

  神机营工匠多出身打铁行当,对铸造工艺颇为精通。

  震天雷的铸铁外壳,虽比寻常兵器小上许多,但工艺上有相通之处。

  只需选好适宜的铸铁材料,依尺寸打造模具,把控火候,浇筑铁水时一气呵成,便能制出合格的外壳。”

  赵驹眼中闪过一丝期许,追问道:“那震天雷的内部装填呢?”

  老张头捻须说道:“内里装填火药即可。

  工坊自制的火药,威力不俗,只需依合适配方比例,将火药装填进震天雷外壳,再密封严实,确保无泄漏。”

  “至于引信,”老张头继续说道,“用平日里制作火铳引信的材料便可,只是需做得更加精细。”

  赵驹听着老张头的讲述,陷入了沉思。

  若能在出征辽东前赶制出一批震天雷,无论是侯孝安守城,还是自己攻打女真各部,都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念及此处,赵驹望向老张头,神色凝重地说道:“张主事,劳烦你这几日暂且搁置手头诸事,先全力赶制一批震天雷出来。”

  老张头向来对赵驹的指令言听计从,当下毫不犹豫,拱手应道:“大人放心,此事包在老朽身上。”

  -----------------

  荣国府后院,贾母的屋子里,碧纱?。

  作为贾宝玉的贴身丫鬟,袭人平时负责照料贾宝玉的生活起居,偶尔天气冷了,还要帮忙‘暖床’。

  所以,袭人不像寻常丫鬟一样住在下人的大通铺,而是就在贾宝玉的碧纱?外间住着。

  彼时,袭人卧于床上,面色惨白如纸,时不时发出几声痛呼,瞧着十分凄惨。

  贾宝玉忍着背后伤痛,手持药瓶,正仔细为袭人敷药。

  他动作极为轻柔,生怕弄疼了袭人,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哽咽:“袭人,都是我不好,连累你受这般折磨。”

  袭人咬着牙,勉强挤出一丝笑意,轻声说道:“二爷,您千万别这么讲,这事儿怎能怪您呢?

  您自己也被老爷责罚了,还顾念着我,快别管我了,您的伤才是最要紧的。”

  贾宝玉轻轻摇头,语气执拗:“我这点伤算得了什么,你都被打成这样了。”

  说着,他缓缓拧开药瓶,小心翼翼地将药粉洒在袭人的伤口上,每洒一下,袭人便忍不住颤抖一下。

  贾宝玉见状,心疼不已,口中喃喃:“忍一忍,马上就好。”

  上好药后,贾宝玉轻轻放下药瓶,又拿起一旁的帕子,仔细为袭人擦拭额上汗珠。

  这时,屋外传来一阵脚步声,麝月端着一盆热水进来了。

  她瞧见屋内情形,微微皱眉道:“二爷,您也该歇歇了,瞧您这脸色,白得像纸一样。

  袭人姐姐这边,交给我照顾便好。”

  贾宝玉却不肯,说道:“我不累,我要守着袭人,你把水放下就出去吧。”

  随后,秋纹也跟着走进来。

  她性子直爽,见此情景,不禁对着贾宝玉抱怨道:“二爷也真是的,屋里这么多丫鬟,怎地就供了袭人姐姐出来?”

  贾宝玉尚未开口,袭人已然出声斥责:“秋纹!怎么跟宝二爷说话呢?”

  秋纹听了,轻轻冷哼一声,旋即自屋内离去。

  见贾宝玉一脸愧疚地看向自己,袭人急忙劝慰道:“宝二爷切莫将秋纹说的话放在心上。

  奴婢口不择言,行事有失,本就该当受罚,与宝二爷毫无干系。”

  话犹未了,王夫人已从外步入,目光落于袭人身上,面上满是欣慰之色,显是听闻了袭人说的话。

  见袭人挣扎着欲起身行礼,王夫人急忙按住她,轻声说道:“你都伤成这般模样,莫要再管这些有的没的了。”

  待宝玉向王夫人行礼问安过后,王夫人一把将他搂入怀中。

  她眼中含泪,满是心疼地说道:“我的儿,你老子实在太过心狠,为娘不过就这么一会儿不在家,他竟这般欺负你!”

  贾宝玉依偎在王夫人怀里,泪水再度潸然而下,委屈地说道:“太太,儿子是倒不打紧,只是连累到了袭人。”

  王夫人轻抚着贾宝玉的后背,转而看向袭人,眼中满是怜惜:“袭人这孩子,素来懂事,此番为了你遭此大难,当真是忠心可嘉。

  等你伤愈,定要好好补偿她。”

  袭人听闻,强忍着伤痛说道:“太太,能伺候二爷,是奴婢的福分,不敢奢求什么补偿。”

  贾宝玉依偎在王夫人怀中,带着几分撒娇的意味说道:“太太,父亲他们硬要逼我去族学读书,连老祖宗都应下了。

  您能不能跟老祖宗他们通融通融,别让我去族学念书了。”

  显然,贾宝玉对于前往族学读书一事,还在做最后的抗争。

  王夫人搂着贾宝玉的手微微一滞,旋即笑道:“不去族学读书就行?”

  贾宝玉用力地点了点头,急切说道:“只要不用去族学读那些个劳什子圣贤书,太太吩咐我做什么,我都依从!”

  王夫人听闻,顿时喜上眉梢,一拍手,对着贾宝玉笑道:“这不巧了!

  你舅舅给你谋来一个国子监读书的名额,明儿咱们就去,不必再去隔壁宁国府了!”

  昨日贾宝玉遭贾政责罚后,王夫人心中认定,此事皆因林黛玉而起。

  想当年贾敏尚未出阁时,她便在这小姑子身上吃了不少亏。

  这会还要看贾宝玉在林黛玉身上吃亏,她自是万万不肯的。

  王夫人本就不愿见贾宝玉被贾环比下去,经此一事,更是铁了心要送贾宝玉去国子监读书。

  于是,一大早她顾不上心疼,忙从自己的私房中取出五千两银子,亲自送到王子腾手上。

首节 上一节 115/3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