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第96节

  刘据不是愚夫,知道丰收与否和所谓的心意没有什么关系,纯粹看天意。

  但百姓普遍不这样认为,皇帝是天之子,天怒,即是子之错,丰收不诵你,绝收就骂你。

  尤其是近些年来,天灾人祸增多,诸地欠收之事时有发生,百姓们是怨声载道。

  刘据记得,貌似在他三岁,能在田垄间行走后,他的皇帝父亲就将启耕大典的“重任”交给了他。

  每次地方上报欠收之情,父皇就会狠狠责骂他一番,然后惩罚他一天不能吃饭。

  现在想想,父皇是真的不当人啊。

  自己不愿意背负“上天责罚”,让小小的儿子去顶缸。

  不过。

  攻守易形了。

  刘据亲做朱批,“今父皇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南阳为我大汉朝耕农大郡,请父皇于南阳择地行启耕大典,万望心诚,得天之佑。”

  “心诚”二字,格外厚黑,相信为父皇择地启耕的太常署官员能明白其中深意,为父皇挑选几亩难耕田地,向天示诚。

  二,上巳节将至,宜祓禊。

  即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祛病,将兰草浸水沐浴谓之“兰汤辟邪”,也称为“祓禊”。

  以兰草或柳枝蘸取浸泡兰草的药水清洁身体,以求驱赶邪祟,祈求福祉降临。

  而阳春三月,正值桃花盛放,因此,上巳节亦有桃花节的美名,如此美景也为青年男女提供了遇见爱情的契机,可以说,这是华夏最早的情人节。

  又是上至大汉君主,下至黎民百姓要参与的活动,刘据记得,当初母亲之所以得到父皇宠幸,便是父皇上巳节祓禊后路过平阳侯府才有了故事。

  或许在父皇如今的想法中,已然不是故事,而是事故了。

  刘据会心一笑,把上巳节祓禊定在了渭水河畔,兰汤辟邪后,可以直接到北军中,为代地之战的南北大军将士壮行。

  三,校尉张次公已与南越国王太子赵婴齐进入了南越国境内,不日就将抵达南越国都。

  强弩校尉路博德所率大军和诸侯王太子所率的国府兵也抵达了桂林郡。

  路博德不顾诸侯王太子们的抗议,强行把诸侯王国府兵都编入了大军中,连个护卫都没给王太子们留,失去了兵力的王太子们等同一个吉祥物,被路博德“挂”了起来。

  总之,朝廷既定的南略计划,一切顺利。

  回复的朱批很简单,“依计行事”。

  大事毕,小事了。

  刘据这才稍稍休息了会,再醒来时,午时已过,吃了些蔬果,再次回到了御案前。

  有公孙弘、张汤那么善解人意的臣子,他所做的事情不多,那便是默默推动大汉方方面面的改制,政令是由他颁布的,但制度却不能完全由他所出,这样才能有挽回的余地。

  刘据立志为圣主贤君表率,不能让任何污水溅到身上,是以,大汉新政,大多出自丞相府,未完善的宗室制度,日后则会出于兰台。

  只有武功盛德,冠军侯战河西,卫青计代地,才会在国史中明文所书,由大汉上君点将。

  御座上。

  刘据望着方方面面的汇总。

  第一次变革,是为大汉划出一个总框架,解决的是田制、奴隶制等当务之急。

  效果不错,在土地禁令解除后,短短时间,大汉境内多出十万顷田地。

  意欲脱籍的豪族奴仆,竟达到百万人之多。

  人力、田力,源源不断得到释放,因为父皇大兴土木、连年战争损耗的国力,正在飞快地弥补。

  但刘据十分清楚,弥补的国力,终究不是之前损失的国力,给予万民的伤害,也是无法弥补的。

  接下来的第二次变革,要理顺大汉之民生国计、权力范式、民风民俗等错综复杂的关联,犹如人体之根本调理。

  刘据为二次变革写下了五个大要目标。

  其一,大汉地广人稀,土地荒芜众多,要继续释放民力,甚而是吸收他族民力。

  作为一方帝国,大汉的人口数量、土地面积,都是非常庞大的,但几千万的人口,在几百万平方公里,乃至于略定南越、计定匈奴后,暴增至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却是很微少的。

  哪怕此后不再对外扩张,大汉帝国的理想人口数量,也要是当今的十倍以上。

  况且,有着卫青、霍去病在,大汉没有理由停止征战的脚步。

  大汉需要很多人,很多很多人!

  国内豪族隐匿的人口、奴仆,必须全部录入户簿名册之中。

  然后,让世界领略一下华夏的“动员能力”。

  刘据计划在十年内让大汉人口翻一倍,在二十年内让大汉人口翻三倍,突破亿级大关,直至十亿为止。

  当然,这需要一个适合大汉百姓生活的环境,恶劣的环境,生物会首先减少繁衍。

  而在确立汉家人口优势后,刘据也不介意他族民力,来为大汉帝国添砖加瓦。

  新城那上万被父皇养的膘肥体壮的匈奴降虏,在去到昆明湖挖沙后,表现很是亮眼,以后大汉的基建用得上。

  其二,统一治理全国的官署体制,封国自治、封地自治、朝廷直辖之郡县同时并存,导致民治混乱,国力分散,刘据要建立一个治理国家每一寸土地的权力范式,收回所有官员任命低级官吏的权力,将朝廷权力细分为国、郡、县、乡、亭、里六级,取缔一切封国、封地自治,所有权力集中到中央朝廷。

  其三,移风易俗,时人粗朴脏乱,帝国之内秽物如山,以致黎庶多生疾病,要让所有东西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去到该去的地方。

  同时,规范成婚律法,年满十七便可成婚,独自立户,取缔寒食陋习,脏乱痼疾。

  其四,建立和统一新的度量衡,杜绝商人欺诈与官吏伤农,朝廷铸造法定的斗、尺、称,公开悬于各县府,所有赋税、买卖均与之同。

  朝廷赋税公开透明,农工商百业,公平竞争,诚信经营。

  官吏不能从中刮取民脂民膏,商贾不能从中欺诈百姓血汗。

  其五,建立新军功制。

第147章 权储

  咔嗒!咔嗒!咔嗒!

  火镰砸在燧石上,迸出一连串耀眼的火星,直直扑入干燥的草堆中。

  微弱的火点如雨后蘑菇一般纷纷冒头,令周围的枯叶惊恐地蜷起身。

  与此同时,一股悠长的气息从侧面吹过,火势陡然变旺。

  天色将晚,火光映着霍去病坚毅的脸,用刀把风干牛肉削成薄片,递给了肤色已然黝黑的霍光。

  霍光咀嚼着干肉片,淡淡的牛肉味道、油脂味、盐味,让他在苍茫大漠中的迷失感,顿时消散了许多。

  “大兄,原来这就是战场的感觉吗?”

  “似乎也不错啊。”

  霍光有感而发。

  匈奴右贤王於单为了“绝对安全”,把本部设在了大漠以西,寄希望靠着茫茫大漠,阻挡大汉的进攻。

  在卫青多年打击下,匈奴右翼早就残破了,於单明白,匈奴单于伊稚斜、左贤王乌维也都明白河西走廊迟早为汉军打通。

  伊稚斜、乌维所想,是让右翼多消耗汉军几分力气,打了右翼,就别再打他们了。

  於单也很清楚自己的单于叔父、左贤王堂弟的想法,让与自己不对付的遫濮、折兰、卢侯、浑邪、休屠等右翼部落堵在了祁连山脉的河西走廊上,自己躲到了大漠之西。

  如果前方部落被汉军攻破,他有充足的时间从右翼撤离。

  有人的地方就有内斗,这让少年霍光叹为观止,但更让他震惊的是,大兄没有走河西走廊那条传统战线,而是跨越近千里的阿拉善沙漠,要对匈奴右贤王本部予以直接打击,然后从西向东打通河西走廊,务必把整个匈奴右贤王部留下来。

  作为汉家之人,霍光在大漠之中有强烈不适感,但也为大漠的奇景折服,有美景看,有牛肉干吃,他认为战场似乎没有书中那般残酷。

  霍去病没有吃肉,而是拿过随身携带的皮囊,摇晃了几下,喝了几口带着气泡略有酒劲的马奶酒,望着眼神清澈的兄弟,无奈道:“这还不是战场,以前出征的将士也没有干肉可以吃,马奶酒可以喝。”

  从前哪有这个条件啊。

  如果没有博望侯张骞这么个专业的向导指路,他或许也不会选择贯穿大漠的打法,只会沿着祁连山打通河西走廊,逼走匈奴右贤王本部。

  大漠风景独特,是比河西走廊要好,但危险性也更大,一旦迷失在大漠中,这片神奇的天地就是埋身之处。

  少年霍光显然只看到了风景,却没意识到其中的危险。

  此地仍在大漠里,距离匈奴右贤王本部尚有二十里,说是战场,为时尚早。

  明日,才是大战之日。

  在此之前,少年霍光不过是在大漠观光罢了。

  再说,在陛下执政时期,大汉将领,包括舅舅和他,征战匈奴哪有什么风干牛肉、马奶酒,能有又干又硬的锅盔可以吃、有又苦又涩的谷酒就不错了。

  “大兄,我也想喝。”霍光嗅到那微酸的酒味,不由得道。

  听说这是上君专门为大军准备的饮酒,所有的将士在行军时都能喝,而且,上君对大兄似乎有特殊的嘱咐,领兵作战时,只能喝马奶酒和煮沸的清水。

  大兄更过分,只让他喝煮沸的清水,不让他喝马奶酒,理由是少年不能饮酒,但中原人、草原人哪个不是早早地就沾了酒,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用筷子沾酒喂他,现在他都十多岁了,大兄反而不让他喝酒劲更小的马奶酒。

  “上君说的,你不能喝。”霍去病脸色有几分古怪。

  少年不能喝酒,是上君和他聊河内郡见父亲时,上君突然提及的,就仿佛上君知道他会把异母弟带在身边一样。

  但他也没有多想,只以为上君知道父亲的事情,知道霍光的存在,为避免欢庆之时纵酒的顺口一说。

  霍光立刻像泄了气一样,大口喝起了凉白水,而后忽然想到了什么,隐晦问道:“大兄,你说上君为什么那么急切获得权力呢?”

  在大兄口中,上君是个圣主贤君,但这几近篡权夺位的获得权力方式,让他不太认同这个赞誉。

  在他眼中,上君是个“权储”。

  在他看来,上君本不必如此,现今的皇位继承制不多,基本没有能影响到上君继位的。

  最为正统的“嫡长子继承制”,有了公羊家董仲舒的辩经,“立嫡立长”,上君都是最合适的继承者。

  哪怕是“立贤”,诸皇子中也没人能贤过上君的,以上君的手段,能把其他皇子玩死八百回。

  但上君在权力斗争中,却分毫不退,种种手段、设计,陛下能撑到现在不死,只能说龙体康健。

  “上君说过,他等的了,黎民百姓却等不了。”霍去病说道。

  陛下亲政以来,大汉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再让陛下执政下去,秦末乱景就要重现了。

  “那也不至于连几年都等不了吧?”霍光不认同道。

  孝文帝、孝景帝寿都不高,陛下又能有多长久?

  等一等,等到陛下龙驭归天,上君顺位继承开启新政,既名正言顺,也能让天下人看到了孝道。

首节 上一节 96/1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下一篇:红楼:都是我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