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金陵十三钗 第220节
电话那头的木下敏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大声应诺。
多田骏“啪”的一声,将沉重的听筒用力地扣回了电话机上,那巨大的声响让一旁的井本熊男肩膀微微一颤。
看到多田骏挂了电话,井本熊男脸上露出了明显的迟疑和不解。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鼓起勇气,上前一步,微微躬身。
“司令官阁下……恕我直言,”他的语气充满了尊敬,但话语内容却极为锐利,“在我看来,山西的局势已经非常不妙,太原城更是危在旦夕,随时都有沦陷的可能。
您为什么……还要将我们本就宝贵的空中力量,无谓地投入到那个无底洞里去呢?”
多田骏缓缓转过身,看着眼前这位一脸不解、眼神清澈的作战科长,心中的烦躁和怒火也平息了一些。
他从井本熊男的脸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一个纯粹的、只考虑军事胜负的军人。
他叹了口气,竟难得地耐着性子解释道:“井本君,作为一名作战科长,你无疑是称职的。
但你要记住,今后你如果想要在这个位置上更进一步,在考虑作战的时候,就不能只考虑军事上的问题。”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轻轻点在“北平”的位置上。
“你要知道,任何军事,都是不能脱离政治而单独存在。”
多田骏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我虽然身为华北方面军的司令官,但在我的上面,还有支那派遣军总司令部,在总司令部的上面,还有东京的大本营。
一旦太原失守,甚至整个山西的局势发生溃败,我作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自然难辞其咎。
到那个时候,我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会被摆在桌面上,成为上面那些人处理我的证据,你明白吗?”
“哟西……原来是这样啊。”
井本熊男的眼睛瞬间瞪大了,一道电光在他脑中闪过,将所有的迷雾驱散。他立刻就明白了,司令官阁下这道命令的真正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军事上的胜利,而是在为将来不可避免的失败,准备一份政治上的“免责声明”啊!
诚如他所说的,一旦山西局势彻底溃败,他作为方面军司令官固然难辞其咎。
但是,大本营和总司令部在追责时,第一个要看的就是他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
“什么也没做”和“经过努力之后还是不可避免地溃败了”,这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前者是无能、是渎职,是会被直接打发回预备役,在耻辱中度过余生的结局。
而后者,则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依旧为了帝国尽职尽责,虽败犹荣”,处理结果将会是截然不同的。
这一刻,井本熊男低着头,恭敬地站在多田骏的身后,但他的内心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一股冰冷的寒意,顺着他的脊椎骨一路向上攀爬,直冲天灵盖,让他浑身的汗毛都倒竖了起来。
他看着多田骏那并不算高大、甚至因为年老而略显佝偻的背影,却仿佛看到了一尊冰冷无情的石像。
司令官阁下明知道那五十多架飞机派到山西之后,很大的可能会变成一朵朵在半空中徒劳绽放的烟花,变成一团团坠落在黄土地上燃烧的废铁,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增援的命令。
他这么做,不是为了挽救山西的危局,更不是为了拯救筱冢义男和他的第一军。
他只是为了未雨绸缪,为了能在那场几乎注定要到来的失败之后,保住自己的乌纱帽,避免被东京大本营那群更冷酷的家伙清算。
至于那五十多架飞机,以及那一百多名正值青春、对帝国充满了无限忠诚的飞行员和机组人员的性命……
谁会在乎他们呢?
在多田骏这样的高层眼中,他们不过是一些可以随时牺牲的“耗材”而已。
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家庭,在冰冷的政治算计面前,轻如鸿毛。甚至,用那些高层的话来说,能为司令官阁下奉献出自己的性命,能成为阁下政治博弈中的一枚棋子,那已经是他们至高无上的“荣幸”了。
这就是司令官阁下口中所谓的“政治”了。
它不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不是沙盘上的兵棋推演,而是一种更加无形、更加残酷的绞杀。
它以无数鲜活的生命为燃料,驱动着名为“权力”的巨大机器,碾碎一切挡在路上的人和物。
井本熊男的嘴里泛起一阵苦涩。
在此之前他一直以为,自己所投身的,是一场为了帝国荣光的“圣战”。
但直到今天,他才真正窥见了这场战争背后,那肮脏而冰冷的真相。
难怪都说玩政治的人,心都是黑的。
井本熊男离开了,只是走的时候脚步有些虚浮。
多田骏看着他那略显僵硬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带着些许嘲弄的轻笑,他并没有多说一句话。
作为一个在帝国军队这口大染缸里,在仕途上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老油条,他当然明白自己刚才那番话,对井本熊男这样纯粹的军事参谋造成了多大的震撼。
但他不在乎。
如果井本熊男连这点残酷的现实都接受不了,那他也不配得到自己的提携了。
军队,从来就不是一个只讲打仗的地方。
多田骏缓缓转过身,目光投向墙上那副巨大的东亚地图。
他的视线在广袤的中国版图上游移,最终停留在那片代表着“泥沼”的区域。
其实,仗打到现在这个地步,日本国内,东京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很多已经开始后悔了。
他们严重低估了中国人的抵抗决心,也过分高估了“大日本帝国”的实力。
在后世,或许会有人经常拿陆军大臣杉山元那句“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豪言壮语来说事,嘲笑他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可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杉山元说的这话,还真不算吹牛。
当时日本的国力跟积贫积弱的中国相比,那差距,就如同后世的大毛跟二毛一样,是全方位的碾压。
前者认为三个月可以解决战斗,后者又何尝不是这么想的?
都以为是一场摧枯拉朽的闪电战。
只是,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这两者,全都无可避免地陷入了战争的泥沼之中。
第311章 采访
“苏长官,我们可以开始了么?”
“当然。”
苏耀阳望着面前这位身材微胖,面带风霜之色的中年女记者,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示意了一下,侍立一旁的一名勤务兵立刻会意,端着早已备好的茶水,迈着轻盈的步子,分别为两人添上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
一股渺渺的茶香,在简朴却整洁的会客室内弥漫开来。
子兰对勤务兵礼貌地点头致谢,随后将目光重新聚焦在苏耀阳身上。
随后从随身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硬皮笔记本和一支派克钢笔,动作干练而沉稳。
“苏长官,外界对您和您的山西民团充满了好奇与猜测,就连我也不例外。”
子兰没有丝毫拖沓,开门见山地抛出了第一个问题,“说实话,我很好奇,您这样一位数年前只是一名常德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如今却独自创建了山西民团,还成了国内抗战的一面旗帜。
旁人想要走到这一步何其艰难,可您却轻轻松松的办到了。
在您看来,民团能在短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惊人的战果,真正的秘诀是什么?”
苏耀阳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热气氤氲了他的脸庞,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窗外。
指挥部外,训练场上传来士兵们整齐划一的口号声,天上还隐约能听到飞机引擎的轰鸣。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力量的地方,与这个时代大多数地方的暮气沉沉截然不同。
“秘诀?”
苏耀阳收回目光,看着子兰那双写满求知欲的眼睛,缓缓开口,“如果真要说有什么秘诀,我想大概是两个词……‘科学’与‘信念’。”
他将茶杯轻轻放下,发出清脆的声响。
“子兰记者,您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您觉得,我们现在最缺的是什么?是人吗?我们有四万万同胞。
是广阔无垠的土地吗?我认为都不是。”
苏耀阳的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指尖交叉置于桌上,一股无形的压迫感油然而生。
“我们缺的,是科学的制度、科学的训练方法、科学的后勤保障体系,以及……”
他顿了顿,才道,“以及一种必胜的信念。一种坚信我们这个民族绝不会亡,坚信侵略者必将被赶出我们家园的钢铁信念。我的民团,不过是把这两样东西,执行得比别人更彻底一些罢了。”
子兰握着钢笔的手指微微一紧,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苏耀阳的回答超出了她的预料,没有吹嘘战功,也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直指问题的核心。
“苏长官,此次您指挥山西民团联合了八路军、晋绥军对太原发起进攻,可谓是轰动全国。”
子兰的笔尖在笔记本上划过,留下一行行流畅的字迹,她抬起头,目光直视着苏耀阳,“如今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山西,您认为这次作战能成功么?”
“胜利是肯定的,对此我坚信不疑。”
苏耀阳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
子兰点了点头,这个问题在他的意料之中,但下一个问题才是她真正想挖掘的。
“那又是什么促使您发动这次战役呢?要知道,这可是一场牵动数十万兵力的大会战,任何一个微小的决策都可能影响整个华北的战局。”
苏耀阳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自嘲般的弧度,他身体向后靠去,整个人陷入了椅背里,目光坦然地迎向子兰探究的视线。
“说来惭愧,我之所以发动这次战役,是因为日本人对我发动了一次暗杀。愤怒之下的我,这才决心发动一次大规模报复。”
会客室内的空气仿佛在这一瞬间凝固了。
子兰握着派克钢笔的右手猛地一顿,笔尖悬停在笔记本上方,一滴小小的墨水因为停滞太久而晕染开来,在纸上留下一个突兀的黑点。
她甚至忘记了呼吸,一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写满了难以置信。
震撼。
前所未有的震撼。
作为一名资深记者,她采访过无数军政要员。
他们谈及发动战役的理由时,无一不是慷慨激昂,引经据典,将动机包装在“为国为民”、“收复失土”、“民族大义”的光辉外壳之下。
她早已习惯了那些冠冕堂皇的说辞,并擅长从这些话语的缝隙中去寻找真相。
可苏耀阳,他竟然……就这么直白地说了出来?
因为一次暗杀?因为个人的愤怒?
这听起来简直像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的任性之举!
上一篇:被逼出祖宅我带家人大鱼大肉
下一篇:红楼:风华首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