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亮剑金陵十三钗

亮剑金陵十三钗 第202节

  这次是咱们和山西民团协同作战,我们代表的是整个八路军的脸面。

  山西民团家大业大,装备精良,我们是去当客人的,更是去当战友的。

  军纪问题,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你那点小心思,可得给收起来,要是敢闹出什么‘顺手牵羊’的事,别说旅长,我第一个就不答应!”

  “去去去……”

  李云龙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嘴里嘟囔着,“俺老李是那种人吗?政委你这秀才,就是心眼多……俺就是琢磨着,

  这苏团长这么大方,咱总不能空着手去吧?到时候多缴获几门小鬼子的九二步兵炮,送他当见面礼,这不叫违反军纪,这叫礼尚往来嘛!”

  听到李云龙要把自己当宝贝疙瘩一样藏着的几门九二步兵炮,当成“见面礼”送给苏耀阳,赵刚那准备好的满肚子大道理瞬间被噎了回去,也差点步了旅长的后尘,被这夯货给气笑了。

  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呢,旁边另一位团长,新二团的孔捷,已经忍不住爆发出一阵洪亮的哈哈大笑。

  “老李……我说老李……我没听错吧?”

  坐在李云龙旁边的孔捷笑得前仰后合,指着李云龙道,“你要把你那几门好不容易缴获来的九二式步兵炮,送给人家苏团长当见面礼?我的天老爷,你这礼送的,可真是……太有分量了!”

  他话锋一转,调侃的意味更浓了:“依我看啊,你还不如把你从鬼子佐官那缴获来的那把破指挥刀送给人家呢。

  人家苏团长那是什么身家?

  你送那几门破炮,人家看得上眼吗?说不定你送把刀,人家一高兴,转手就送你两门105毫米的榴弹炮呢!”

  “哈哈哈哈哈……”

  孔捷这话一出,周围同行的几位团长、政委们全都哄堂大笑起来。

  简陋的会议室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新一团团长丁伟,也强忍着笑意,拍了拍李云龙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老李……老孔说的糙,但理不糙。

  收起你那点花花肠子吧。虽然咱们都没跟这位苏团长打过交道,但从他以往的那些事迹,又是打南京,又是打徐州,再到这次太原,哪一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手笔?

  从这些事来看,这位苏团长绝对是一名恩怨分明、大气豪爽的人。”

  丁伟的眼神里闪烁着光芒:“既然他已经回电,答应了会包圆咱们作战期间所有的弹药消耗,那就断然没有食言的道理。

  所以啊,你大可不必去玩那些没用的小心眼。

  你想要的东西,那些好装备和弹药,不用你说,人家自然会替你准备好一切。

  咱们现在要做的,是拿出真本事,而不是耍小聪明。”

  被老战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挤兑,李云龙那张黑脸涨得通红,他悻悻地挥了挥手,梗着脖子嘴硬道:“去去去……你们一个个知道个屁!

  老子这叫礼数!叫联络感情!哪有你们说的那么龌蹉?我老李是那种占小便宜的人吗?”

  这话一出,换来的是周围更响亮的笑声。

  六月六日,经过两天的急行军,风尘仆仆的386旅终于抵达了五台县的边境。

  当先头部队的战士们,拖着疲惫的脚步,从最后一道崎岖的山梁上走下来,踏上平地的那一刻,整个队伍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一样,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

  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给彻底震住了。

  在他们面前,不再是他们见惯的那些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黄土路。

  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平坦、宽阔、呈现出高级灰色的水泥马路。

  这条路是如此的宽阔,以至于战士们下意识地估算了一下,就算六辆大卡车并排行驶,也绰绰有余。

  路面光滑整洁,在阳光下泛着坚实的光泽,与他们脚下那沾满泥土的布鞋形成了天壤之别。

  而道路的两边,更是一派让他们难以置信的富庶景象。

  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密密麻麻地种满了玉米、马铃薯和高粱。

  庄稼长势喜人,绿油油的一片,充满了勃勃生机。时不时地,就能看到一些穿着干净衣裳、气色红润的农民,正在田间地头悠闲地护理着他们的庄稼,看到他们这支庞大的军队,非但没有露出丝毫惊慌,反而还善意地笑着,远远地挥了挥手。

  整个队伍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和风吹过庄稼的沙沙声。

  “我的老天爷啊!”

  一声标志性的大嗓门打破了这份宁静。李云龙瞪圆了眼睛,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他指着脚下的水泥路,难以置信地喊出声来,“他们……他们居然拿洋灰来修路?

  这也太他娘的败家了吧?

  俺看那地主老财,都没这么个败家法啊!”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的中国,水泥可是非常珍贵的稀缺货。

  别说八路军了,就连日本军队那是用它们来修筑最重要的碉堡和工事的战略物资。

  别说修路,就是盖房子都舍不得用。现在看到苏耀阳竟然用它来铺设一条不知道延伸到多远的康庄大道,这彻底颠覆了李云龙的认知。

  站在他旁边的政委赵刚虽然没有像他一样喊出声来,但那副厚厚的眼镜片后面,双眼中也闪烁着无法掩饰的震惊光芒。

  他扶了扶眼镜,看着眼前这秩序井然、欣欣向荣的景象,内心受到的冲击,比李云龙只多不少。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有钱”能够解释的了,这背后代表的是一种可怕的工业能力和组织能力。

  队伍后方,骑在马上的旅长和王政委也看到了这一幕。

  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惊讶,慢慢转变为深深的感慨和凝重。

  他勒住马缰,对身旁的王政委轻声说道:“看来,这个山西民团,比咱们想象中的……还要富裕得多啊。这已经不是一支普通的民间武装了。”

  “是啊!”

  王政委点了点头:“我们有必要就这件事给总部写一封信,建议总部加大跟山西民团的合作力度,这对于我们的事业是非常有帮助的。”

  “是啊,看来我们都小看了山西民团,小看了这位苏团长了。”也感慨的说。

第290章 进城所闻

  当386旅的整支队伍踏上那条平整宽阔的水泥路,开始向五台县城腹地开进时,他们才真正明白,之前在边境上看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越往里走,带给他们的震惊就越是接连不断。

  宽阔平整的道路上,时不时就有一队长长的卡车车队,满载着粮食、弹药箱和各种物资,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

  那些卡车都是崭新的,车身上漆着山西民团的青天白日徽记,司机们熟练地操控着方向盘,甚至还有闲心冲着这些徒步行军的“友军”按两下喇叭,咧嘴一笑。

  他们甚至在一处岔路口,他们竟然看到十几辆的坦克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履带碾压着水泥路面,从他们面前驶过。

  那些坦克造型流畅而充满力量感,长长的炮管斜指天空,充满了肃杀之气。

  这显然不是什么缴获来的豆丁坦克,而是制式统一、保养精良的主战装备。

  天空中,几架银色的战斗机以极低的姿态掠过,发出撕裂空气的尖啸声,在队伍头顶上盘旋了一圈,做出一个漂亮的侧飞动作,像是在向他们致意,然后才拉高机头,向着远方的机场飞去。

  这陆空一体的立体化、机械化景象仿佛给了他们一个错觉,他们不是来到了华北的一个贫瘠县城,而是闯入了一个存在于传说中的军事强国的腹地。

  “乖乖……这……这他娘的是坦克啊……”

  李云龙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队远去的坦克,口水都快流下来了,“老孔,老丁,你们看见没?那铁王八,比小鬼子的九七式可威风多了!这要是给俺老李一个营……不……一个连,我就能把太原城给捅个对穿!”

  孔捷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只是一个劲儿地咂舌,喃喃道:“这苏团长,到底是把哪路神仙的钱庄给抢了……这手笔,阎老西跟他一比,简直就是个要饭的!”

  丁伟的表情最为凝重,他推了推身边的李云龙和孔捷,压低了声音,眼中闪烁着精光:

  “别光看着眼馋了,你们想过没有,有这么强的家底,他为什么还要拉上咱们?

  这说明太原这块骨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硬!也说明……这位苏团长图谋的,恐怕不仅仅是一个太原啊!”

  就在这铁三角的窃窃私语中,队伍终于抵达了五台县城外。

  城门口,两排穿着笔挺军服、手持冲锋枪的民团士兵站得笔直,气势森严。

  而在城门的正中央,两个人正含笑站立,等待着他们。

  为首的一人,正是苏耀阳。他穿着一身灰色德制36式常服,身姿挺拔,脸上带着自信而热情的微笑。

  站在他身边的,是同样一身戎装,神情略显复杂的白崇禧。

  陈旅长翻身下马,整理了一下军容,快步上前。

  “旅长一路辛苦!”

  随后,苏耀阳侧过身,对参谋长皮若愚下令,让他带领386旅的大部队前往城外已经准备好的营地驻扎,那里有热饭热水和全新的营房等着他们。

  “陈将军,各位同僚,长途跋涉,辛苦了!

  城内已备下薄酒,请各位入城,为诸位接风洗尘!”

  在参谋长皮若愚领着386旅的大部队浩浩荡荡开赴城外营地的同时,苏耀阳和白崇禧则引领着陈赓、李云龙等一众八路军军官,穿过了厚重的城门洞,正式进入了五台县城。

  如果说城外的机械化部队和现代化道路给了他们军事上的震撼,那么城内的景象,则从民生和经济层面上,再次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一进入城内,李云龙等人平常看到的其他县城那种兵荒马乱、百业凋敝的景象完全没有出现。

  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干净的水泥铺就的主街。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人来人往,叫卖声、说笑声、孩童的嬉闹声不绝于耳,一派繁华安定的景象,甚至比战前的一些大城市还要热闹几分。

  更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街道两旁的建筑。

  其他县城那种低矮破旧的茅草屋或是传统的砖瓦房基本上已经很少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崭新而坚固的二层或三层小楼。

  这些建筑的主体结构,赫然是用他们刚刚还在惊叹的水泥砖,甚至是整体浇筑的混凝土建造的。

  墙体平整光滑,窗户宽大明亮,有的甚至还镶嵌着在这个年代堪称奢侈品的玻璃。

  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不少人家门口还摆放着几盆花草,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乖乖隆地洞……”

  李云龙的眼珠子都快不够用了,他扯了扯身边赵刚的袖子,压低了声音,但语气里的震惊却怎么也掩盖不住,“政委,你快看,这些老百姓住的房子,我估摸着比太原、大同那些大城市都阔气,这哪是县城啊,这简直就是天堂!”

  赵刚扶了扶眼镜,他的内心同样波澜壮阔。

  他看到街道上行走的百姓,无论是商人、工人还是普通的居民,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自信和安定的神情,这是在其他战乱地区绝对看不到的。

  他们的衣着虽然朴素,但干净整洁,气色红润,显然生活水平相当不错。

  苏耀阳一边走,一边微笑着为他们介绍道:“五台县地处要冲,但过去也穷得很。我来了之后,也没干别的,就是开了几个小厂子,什么水泥厂、五金厂、火柴厂之类的,规模都不大,勉强能让大家有口饭吃,有点活干。”

  他说的轻描淡写,但听在陈赓等人的耳朵里,却不亚于惊雷。

  在这个时代,开办现代化的工厂,尤其是能批量生产水泥这种战略物资的工厂,其难度不亚于登天。

首节 上一节 202/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被逼出祖宅我带家人大鱼大肉

下一篇:红楼:风华首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