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亮剑金陵十三钗

亮剑金陵十三钗 第199节

  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崭新而坚固的二层或三层小楼。

  这些建筑的主体结构,赫然是用他们刚刚还在惊叹的水泥砖,甚至是整体浇筑的混凝土建造的。

  墙体平整光滑,窗户宽大明亮,有的甚至还镶嵌着在这个年代堪称奢侈品的玻璃。

  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不少人家门口还摆放着几盆花草,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乖乖隆地洞……”

  李云龙的眼珠子都快不够用了,他扯了扯身边赵刚的袖子,压低了声音,但语气里的震惊却怎么也掩盖不住,“政委,你快看,这些老百姓住的房子,我估摸着比太原、大同那些大城市都阔气,这哪是县城啊,这简直就是天堂!”

  赵刚扶了扶眼镜,他的内心同样波澜壮阔。

  他看到街道上行走的百姓,无论是商人、工人还是普通的居民,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自信和安定的神情,这是在其他战乱地区绝对看不到的。

  他们的衣着虽然朴素,但干净整洁,气色红润,显然生活水平相当不错。

  苏耀阳一边走,一边微笑着为他们介绍道:“五台县地处要冲,但过去也穷得很。我来了之后,也没干别的,就是开了几个小厂子,什么水泥厂、五金厂、火柴厂之类的,规模都不大,勉强能让大家有口饭吃,有点活干。”

  他说的轻描淡写,但听在陈赓等人的耳朵里,却不亚于惊雷。

  在这个时代,开办现代化的工厂,尤其是能批量生产水泥这种战略物资的工厂,其难度不亚于登天。

  而苏耀阳口中的“小厂子”,却直接改变了一座县城的面貌,甚至形成了虹吸效应,吸引了周边地区大量的流民和闲散劳动力前来务工,这才造就了眼前的繁华。

  “前些时候,我们还在襄垣、定襄一带发现了一个储量不小的铁矿。”

  苏耀阳像是随口提起一件小事,“我已经让人着手准备,打算建一个炼钢厂。

  以后咱们自己炼钢,造枪造炮,就不用再看洋人的脸色了。”

  这话一出,连一向沉稳的陈赓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自建炼钢厂?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有钱”了,这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自给自足的军工体系。

  这是所有中国人都梦寐以求,却又求之不得的终极目标!

  众人跟在苏耀阳身后,穿过繁华的街道,心中的震撼已经无以复加。

  他们终于明白,他们即将合作的这位山西民团的指挥官,其拥有的实力和抱负,远远超出了他们所有人的想象。

  在苏耀阳那番轻描淡写却又石破天惊的“建炼钢厂”的言论之后,一直沉默观察的政委赵刚,终于忍不住了。

  “苏团长,恕我直言。想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哪怕只是您口中最基础的轻工业工厂,所需要的人才储备、物资调配、技术支持和启动资金,都将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性的工程。

  以如今国内的形势,您……您是从哪里弄来这么多专业人才、生产物资以及这些精密的生产设备的?”

  这个问题一针见血,直指核心。这也是所有八路军将领心中最大的困惑。

  苏耀阳闻言,停下脚步,转过身来,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微笑,仿佛早就料到会有人这么问。

  “人才嘛……”

  他摊了摊手,语气轻松得像是在谈论去菜市场买菜,“自然就是去挖啰。

  太原、大同这些大城市里,总有些怀才不遇的工程师、技术员,只要价钱给到位,没有挖不来的人。

  如果这些地方还不够,那还可以派人去北平、上海嘛,那些地方人才更多。”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副“心疼”的表情,叹了口气。

  “至于设备嘛……那就更直接了,当然也更费钱。”

  他煞有介事地诉苦道,“这些都是我托了洋行的朋友,一套套从美国、英国那些地方花真金白银买回来的。

  哎哟,可别提了,真是花了老鼻子钱了,现在想起来,我这心都还疼呢。”

  听着苏耀阳这番看似诉苦、实则凡尔赛到了极点的炫耀,赵刚感觉自己准备好的一肚子关于经济建设、根据地发展的理论,瞬间被堵得严严实实。

  他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只是默默地揉了揉鼻梁。

  他突然不想继续说话了,跟这厮聊天,实在是太容易被气到了,这人太会装了。

  赵刚偃旗息鼓,他身边的陈旅长却哈哈一笑,接过了话头。

  “苏团长,不得不说,这五台县的变化,实在是让我们这些泥腿子大开眼界啊。”

  陈旅长的笑容十分爽朗,话语中带着真诚的赞叹,“我原本以为,苏团长你只是精于练兵,擅长打仗,是个天生的将才。却没曾想,你在建设民生、发展实业方面,也是如此厉害!佩服,佩服!”

  面对这位未来一手创建哈军工的大佬的夸奖,苏耀阳可不敢全盘照收。他脸上的那丝玩味立刻收敛得干干净净,换上了一副诚恳谦逊的表情,赶紧连连摆手道:

  “陈旅长您可千万别这么说,您这是折煞我了!我这点微末道行,哪敢在您面前班门弄斧。我只是机缘巧合,运气好一点,做了点力所能及的工作而已,实在当不得您如此夸奖!”

第287章 阴谋与反制

  公元1940年7月3日,清晨,山西,太原城外。

  一场震惊华北的大战,在晨曦微露中,轰然打响。

  而发起这第一波攻击的,并不是任何一支地面部队,而是山西民团那浩浩荡荡的空中机群。

  高空中,五十多架包括B-25“米切尔”轰炸机、SBD-2“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在内的庞大机群,如同遮天蔽日的钢铁秃鹫,带着刺耳的引擎轰鸣声,对日军在外围苦心经营的防线发起了地毯式的猛烈轰炸。

  一时间,整个太原城外被火光吞噬,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连绵不绝,仿佛大地都在哀嚎。

  地面如同被无数道硫酸雨泼过一般,原本还算整齐的防御工事、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碉堡以及各种隐藏的暗堡、严密的掩体、深邃的战壕,所有的一切,都在那倾泻而下的弹雨中被无情地碾碎,彻底淹没在了漫天飞舞的硝烟和尘土之中。

  空气中弥漫着焦土、火药和烧焦的血肉混杂在一起的刺鼻气味。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B-25“米切尔”轰炸机,在此次的轰炸中大放异彩。

  作为另一个时空里颇受好评的一款中型轰炸机,它展现出了惊人的多面性。

  它不仅仅能够携带多种弹药执行对地支援任务,进行低空攻击,还能进行精准的水平轰炸,甚至在必要时能执行对舰攻击等各种复杂任务。

  而且它的携弹量也颇为可观,最大2.27吨的载弹量足以将目前已知的所有炸弹类型,无论大小,都一股脑地装进那巨大的弹仓里,然后毫不吝啬地倾泻而下,将地面的一切都化为乌有。

  太原城外的天空,轰鸣声震耳欲聋。一队由六架B-25轰炸机组成的轰炸编队,在完成了一轮精准的投弹后,正有条不紊地在半空中盘旋着,等待着下一轮的攻击指令。

  负责指挥这个轰炸中队的指挥官潘政宇,透过座舱的玻璃,看着地面上不断冒起的浓烟和火光,心里正飞速地盘算着下一波攻击的最佳位置和路线。

  就在这时,座舱内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警报声,伴随着飞行员们紧张的惊呼。

  “所有单位注意……西北方向,高度三千六百米,距离两千……发现日机!”

  那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显然是这群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把他吓了一跳。

  紧接着,一个沉稳而有力的声音,通过公共频道清晰地传达下来,那是此次轰炸机群的总指挥杜立特。

  “我是空中总指挥杜立特!所有轰炸机停止轰炸,立即向我靠拢,立即重新编组,立即重新编组!”

  杜立特的命令简洁而果断,所有的轰炸机飞行员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拉动操纵杆,巨大的机身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迅速朝着杜立特座机所在的方向靠拢,庞大的轰炸机群开始在空中重新排列,形成严密的防御编队。

  机翼下,那原本用于对地攻击的炸弹,此刻仿佛也感受到了空中杀气的降临,在弹仓内微微颤动。

  与此同时,另一个同样熟悉而充满自信的声音,也通过公共频道响彻在所有飞行员的耳边,那是山西民团海盗大队的大队长程如风。

  “所有护航飞机注意,立即对日机进行驱逐,绝不能让他们靠近轰炸机群一步!”

  这些事情说起来似乎很繁琐,但实际上,从发现敌机到命令下达,再到机群开始行动,整个过程仅仅发生在短短的二十多秒钟之内,空中战场瞬息万变,容不得丝毫迟疑。

  很快,三十多架由三菱A6M零式战机和中岛一式战机组成的日机编队,如同乌云一般,出现在了太原外围的空域。

  它们的机翼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螺旋桨高速旋转,发出尖锐的呼啸声,径直朝着山西民团的轰炸机群扑来。

  这个日机群的指挥官,正是日本驻山西的第60飞行战队指挥官——仪峨彻二大佐。

  这位屡败屡战的日军在山西的最高陆航指挥官,没有任何废话,当即通过无线电下达了攻击命令,日机群瞬间加速,如同捕食的鹰隼一般,对山西民团的轰炸机群扑了过去。

  空中,一场惨烈的空中绞杀战,就此拉开序幕。

  太原上空,杀机四伏。

  驾驶着一架零式战机,如同利箭般飞在编队最前面的仪峨彻二大佐,透过座舱玻璃,死死地盯着下方那片由银色金属组成的乌云……那密密麻麻、严整有序的轰炸机群。

  阳光反射在B-25轰炸机光滑的机身上,闪烁着刺眼的光芒,那庞大的机体和井然的队形,无声地宣告着一种绝对的力量感。

  看到这一幕,仪峨彻二的心脏猛地就是一紧,一股熟悉的寒意从脊背升起。

  这一年多来,他和这支被称为“山西民团”的飞行大队交手的次数已经不算少了。

  虽然帝国的宣传机器上总是宣扬着武士道精神的胜利,但他自己心里清楚,战绩是何等的惨淡。

  也正因为如此,他对这支神秘而强大的对手,了解得也愈发的深切和……恐惧。

  山西民团装备的战机,无论是火力、动力还是装甲厚度方面,都足以碾压帝国最新、最引以为傲的零式战机。

  他不知多少次亲眼看到同僚的零战在P-47那八挺12.7毫米重机枪组成的火网下,如同纸片般被瞬间撕碎。

  也曾被F4U海盗战机用“殷麦曼机动”轻松甩开,然后从上方俯冲下来,用绝对的速度优势将他打得狼狈逃窜。

  光是从去年六月到现在,仅仅在山西这一个战场上,帝国航空兵损失的飞机就不下上百架。

  这个数字已经足以让日本感到肉疼了,而且上百架飞机的损失已经占了整个大日本帝国在中国战场飞机损失总数的百分之三十。

  由于此时的日本尚未能全面转入战时经济体系,所以去年日本全国的飞机总产量,也仅仅只有可怜的4768架。

  这区区上百架战机的损失,在那些东京大本营的官僚们看来,或许只是报表上一个不起眼的数字,但只有他们这些一线指挥官才知道,这已经严重削弱了日军在华北的局部制空权,更深刻地影响着帝国在整个中国战场,乃至未来的兵力储备。

  要知道,帝国陆军和海军航空兵,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最严苛的精兵政策。

  培养一名合格的海军航空兵,需要整整三年的时间,他们从十四到十六岁的少年航空兵,或是从军校毕业生中万里挑一,淘汰率高达恐怖的百分之七十。

  而陆军航空兵的训练周期虽然略短,也需要一年半到两年,但同样极端强调飞行时长和残酷的格斗技巧训练。

  在如此严苛的筛选和漫长的培养下,整个日本每年也只能培养出一百到两百名合格的飞行员。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帝国最宝贵的财富。

  而现在,仅仅在山西这一个省份,就在这支“山西民团”的手上,已经折损了七八十名这样宝贵的精英飞行员。

  这对于日本来说,打击不可谓不沉重。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战术失败,而是在战略层面上,对帝国战争潜力的持续放血。

  就在仪峨彻二心神激荡的瞬间,他眼角的余光瞥见了从更高空俯冲而下的数十个黑点——是P-47和F4U!它们来了!

  冰冷的现实将他从沉思中拽回,他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操纵杆,眼神重新变得冷静起来。

  他明白,无论代价多大,他都必须为脚下的帝国陆军撕开一条血路。

  透过无线电,仪峨彻二冰冷而决绝的声音,传入每一位日军飞行员的耳中:

  “帝国的勇士们,准备战斗!

首节 上一节 199/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被逼出祖宅我带家人大鱼大肉

下一篇:红楼:风华首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