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亮剑金陵十三钗

亮剑金陵十三钗 第155节

  当约翰乘坐的指挥坦克冲到距离城门不足八百米的时候,他甚至懒得用机枪去清理城墙上的那些活靶子,直接在无线电里,下达了最简单粗暴的命令。

  “所有坦克!目标城门楼子!三发急速射!给老子把它轰上天!”

  “轰!轰!轰!!”

  十几辆谢尔曼坦克的炮塔,几乎在同一时间,转向了那个可怜的、古旧的城门楼。

  下一秒,十几门75毫米坦克炮,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咆哮!

  十几发高爆榴弹,拖着凄厉的尖啸,如同十几柄无情的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孟县的城门楼上!

  剧烈的爆炸,瞬间将那座还算坚固的砖石结构建筑,炸得四分五裂!碎石、木屑和残缺不全的人体,被巨大的冲击波掀上了十几米的高空,然后如同下雨般,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

  刚才还在尖叫的山田信助中队长,连同他手下那一个分队的士兵,甚至没来得及发出最后的惨叫,就在第一轮炮击中,被直接轰成了漫天飞舞的碎肉。

  城墙上的守军,彻底被这地狱般的景象吓傻了。

  还没等他们从炮击的震撼中回过神来,坦克的炮击,又转向了城墙本身。一发发炮弹,精准地砸在城墙上,将那些试图反抗的机枪阵地,连人带枪,一个个地端掉。

  短短十几分钟的炮击过后,孟县的南城墙,已经变得千疮百孔,再也组织不起任何有效的抵抗。

  “哐当……”

  一辆坦克直接撞开了那扇被炸得摇摇欲坠的城门,率先冲进了城内。

  紧随其后的,是无数端着伽兰德步枪和汤姆森冲锋枪,眼中闪烁着兴奋光芒的山西民团的士兵。

  有日军士兵想要抵抗,但随即而来的便是密集的弹雨。

  更有甚者,有个小分队的日军士兵在军曹长的带领下占领了一座院子,想要依托院子进行抵抗,并对进攻的山西民团士兵造成杀伤。

  只可惜,他们的想法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却出乎人的意料。

  那些中国人压根不跟他们玩对射,而是派出了好几辆坦克,抵近后直接就用坦克炮将整座院子给夷成了平地。

  几发75毫米高爆弹过去后,院子里就再也没有了抵抗的声音。

  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边倒的屠杀。

  这个只有一个中队的日军,和一个营的伪军驻守的小县城,在山西民团那堪称奢侈的、由坦克和自动武器组成的铁拳面前,脆弱得就像一个纸糊的灯笼。

  不到两个小时。

  当苏耀阳的指挥车缓缓驶入孟县县城时,战斗已经彻底结束。

  一面崭新的青天白日旗帜,已经在伪县政府的屋顶上,迎风飘扬。

第243章 雨夜迫降

  1940年3月9日,武汉。

  长江的码头上,风很冷,吹得日军的太阳旗猎猎作响。

  第十一军司令官,人称“智将”的冈村宁次中将,即将离开他经营已久的华中大本营,前往北平,就任更高阶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

  送行场面肃穆而压抑。一排排将佐垂手肃立,没有人说话,只有冰冷的寒风和皮靴踏地的声音。

  冈村宁次穿着笔挺的呢子大衣,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那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扫过前来送行的下属们,目光所及之处,无人敢与之对视。

  他没有发表任何长篇大论的告别演说,只是在坐上黑色轿车前,对前来接替他的、以及留任的幕僚们,留下了一句冰冷刺骨的话。

  “我走之后,第十一军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报复作战。”

  话音落下,他不再看任何人,弯腰钻进了车里。车门“砰”地一声关上,隔绝了内外两个世界。

  车队缓缓启动,扬起一阵尘土,很快便消失在了街道的尽头。

  留下的将佐们,依然在寒风中伫立。

  数日后,南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

  总司令官西尾寿造大将正对着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陷入了沉思。他那粗壮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最终重重地落在了长江中游的一个战略要地上……宜昌。

  “就是这里……”他喃喃自语。

  在他看来,第十一军在去年冬季攻势中的被动和狼狈,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没能给那个盘踞在山城里的重庆政府,造成真正的、致命的威胁。

  他们的拳头虽然硬,但总是打在棉花上。

  而宜昌,就是那把能抵在重庆喉咙上的匕首。只要拿下宜昌,就能切断长江航运,威胁重庆的侧翼,整个战略态势将彻底逆转。

  因此,他下定了决心。就在1940年,就在一个合适的时候,集结重兵,发动宜昌战役!

  3月20日,南京,总司令部一间雅致的会客室。

  刚刚从关东军调来,接任第十一军司令官的园部和一郎中将,正襟危坐,神情紧张。

  他的对面,就是整个中国战场的最高统治者,西尾寿造大将。

  西尾寿造亲自为他倒了一杯茶,动作缓慢而沉稳。

  “园部君。”西尾寿造开口了,声音浑厚,“第十一军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你要好自为之。”

  “哈伊!”园部和一郎猛地一低头。

  “我举荐你来当这个司令官,是遇到了很大阻力的。”

  西尾寿造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很多人认为,你一直在满洲,对付的不过是些土匪和苏联的二流部队,根本不了解和‘支那’中央军作战的复杂性。”

  园部和一郎的额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他知道,这是总司令官在敲打他,也是在点醒他。

  “关东军向来自视甚高,以为自己是帝国陆军的精华。殊不知,这几年关内的战局,情况已经大变!”

  西尾寿造的语气加重了几分,“你从东北来到华中,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夹着尾巴做人!不可锋芒毕露!”

  “哈伊!卑职明白!”

  “第3、第13师团,都是从开战之初就在华中血战的帝国精锐。

  他们的师团长,山协君、田中君,无论是资历还是战功,都在你之上。在他们面前,你不可骄横,更不能摆关东军的臭架子,以免引起下属反感,导致军令不畅!”

  西尾寿造说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小锤子,敲在园部和一郎的心上。

  他这是在教他为将之道,更是为官之道。

  最后,西尾寿造的语气缓和了下来,他站起身,拍了拍园部和一郎的肩膀。

  “帝国正值用人之际,就看你的了。第十一军是个锻炼人的好地方,打过胜仗,也吃过败仗,那里的每一个士兵,都是帝国的瑰宝。

  你不可辜负了他们,更不可辜负了天皇陛下的期望。

  十一军肩负的任务很重,兵力略显不足。

  我已准备从十三军和其他地方抽调部队归你指挥,三名第三飞行团调至武汉,为你助阵。”

  说完,西尾寿造便转身离开了。

  园部和一郎依旧保持着正坐的姿势,全身僵硬。良久,他才缓缓地抬起头,眼中已是热泪盈眶

  4月22日,园部向十一军下达了五月一日开始进攻的命令,因为是新官上任,园部不敢像前任冈村宁次那样在武汉遥控指挥,4月26日,他把自己的指挥所前移到了应山,宜昌随即战役正式开打。

  轰——隆!

  一道惨白的闪电,如同天神的巨斧,猛地将漆黑的夜幕劈成两半。紧接着,震耳欲聋的雷鸣滚滚而来,仿佛要将整个大地都碾碎。

  倾盆大雨,不,应该说是泼天的大雨,如同银河决堤般疯狂地从天穹之上倾泻而下,将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个混沌的、被水淹没的沼泽国度。

  雨点砸在地上,溅起半人高的水花,狂风夹杂着雨水,发出野兽般的咆哮。

  按理说,在这种能见度几乎为零、风切变足以撕裂机翼的极端恶劣天气里,任何机场都应该关闭,任何飞机都应该乖乖地待在机库里。

  但诡异的是,今夜的宜昌机场,却反其道而行之。

  跑道两侧,一排排昏黄的指示灯,顶着狂风暴雨,顽强地亮着,在浓密的水幕中投射出一条模糊而朦胧的光带,如同通往冥府的引路灯。

  就在这片狂暴的天地之间,一个黑点,正摇摇晃晃地从雷云中钻出。

  那是一架道格拉斯DC-2客机。

  这架双引擎的客机在狂暴的气流中,就像一片无助的树叶,机身剧烈地颠簸、摇晃,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它时而被一股巨力猛地向上抬升,时而又被狠狠地拍向地面,仿佛随时都会失控解体。

  飞机对准了那条微弱的光带,以一种近乎自杀式的姿态,摇摇晃晃地俯冲下来。

  “吱嘎——!”

  一声刺耳到令人牙酸的摩擦声响起,飞机的轮胎终于接触到了湿滑的跑道!巨大的水花被轮胎向两侧排开,形成了两道壮观的水墙。

  飞行员显然在与失控的飞机进行着殊死搏斗,飞机在跑道上疯狂地画着“S”形,好几次机翼都几乎要擦到地面,最终在冲出跑道的前一刻,才险之又险地停了下来。

  不等飞机的引擎完全熄火,三辆黑色的福特轿车,就如同早就埋伏好的猎豹,猛地亮起大灯,引擎轰鸣着从停机坪的阴影中冲出,卷起漫天水雾,精准地停在了客机的旁边。

  “咔哒。”

  客机的舱门被从里面推开。

  一个身影出现在了门口。那是一名军人,他穿着一身笔挺的陆军将官服,肩上的三颗将星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雨水瞬间就打湿了他的军帽和肩膀,但他却毫不在意,只是目光如电地扫视了一下下方。

  早已等候在车旁的几名军官立刻拥了上去,撑开雨伞试图为他遮雨。

  “不必了!”

  他只说了三个字,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挥手推开了雨伞,迈开大步,直接走下舷梯,踏入了泥泞的雨水中。

  几名军官不敢多言,立刻簇拥着他,将他护送到了中间那辆轿车的后座。

  车门“砰”地一声关上。

  三辆轿车没有丝毫停留,立刻调转车头,马力全开,扬长而去,很快就消失在了无尽的雨幕和黑夜之中。

  整个过程,从飞机降落到车队离开,不超过三分钟。

  随着车队的离去,宜昌机场跑道上的灯光,也一盏接着一盏地熄灭了。

  这片天地,重新被狂暴的雷雨和无边的黑暗所吞噬,仿佛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从未发生过。

  “吱呀——”

  宜昌城防司令部作战指挥室厚重的木门被猛地推开,带进一股夹杂着雨水和泥土气息的寒风。

  一个身影逆着光走了进来。

  他浑身上下都湿透了,深色的将官制服紧紧地贴在身上,勾勒出结实而硬朗的线条。

  雨水顺着他的帽檐、发梢、下巴不断滴落,在他走过的地面上留下了一串湿漉漉的脚印。

首节 上一节 155/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被逼出祖宅我带家人大鱼大肉

下一篇:红楼:风华首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