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2231节
“云逸啊,多亏了你和潘大人咱辽东才有今日,这条路成了,辽东就活了。”
陆云逸笑了笑:
“老太爷客气了,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路修好了,辽东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正说着,潘敬走了过来,面露关切:
“你真要今日就走?不再多留几日看看开工后的进展?”
陆云逸摇了摇头:
“大宁那边还有事,不能再多待了。”
潘敬心里有些不舍:
“你这一走,我这边倒少了个能商量的人,张构那边,不说几句?”
陆云逸看向不远处的张构,
后者独自站在高台下,望着工地出神。
“该说的,之前都跟他说过了。
他是个聪明人,只是太较真,日后或许会想明白。”
众人送着陆云逸到工地门口,
他的随从早已备好马车,千余名军卒站在一旁,透着股肃杀之气。
陆云逸对着众人摆了摆手:
“诸位告辞,路成之日再相聚。”
潘敬等一众官员躬身回礼,
看着陆云逸翻身上马,亲卫们紧随其后,朝着大宁方向走去。
百姓们自发让开一条路,站在路边挥手,
“陆大人一路平安!”
声音伴着马车轱辘声,传了很远。
陆云逸坐在马背上,回头望了望,
众人还站在原地,朝着他的方向挥手。
辽东此行虽有波折,终究没白费。
路通了,商贸活了,离他心中计划又近了一步!
马车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到了离辽阳城五里外的驿站。
刚停下,就见驿站门口站着个人,正是张构!
他依旧穿着那身御史服,头发有些乱,眼窝深陷,
下巴上冒出些胡茬,比往日憔悴了不少。
“大人,是张大人”
他的亲卫巩先之凑近,低声道。
陆云逸眉头微皱:“他怎么会在这儿?”
“没见他的随从,应当不是离开辽阳,是特意来见您的”
巩先之说着,脸色有些古怪。
陆云逸翻身下马,走到张构身前:
“张大人在此等我,是有话要说?”
张构望着眼前的年轻人,愣了片刻,随即躬身一拜:
“下官见过陆大人,下官的确有话要与您说。”
陆云逸无奈摇头:
“走吧,进去说。”
二人走进驿站,伙计见是两位大人,
连忙收拾出一间雅间,端上热茶就退了出去。
雅间里,张构看着陆云逸,沉默半天,才缓缓开口:
“陆大人,我查了这么久,
镇江堡的商行撤了,高丽那边咬死说是女真劫掠,军队调度记录也没异常。
可下官知道,那二十万两银子,还有您去高丽的事,不是假的。”
陆云逸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没说话。
张构继续道:
“下官是都察院御史,查贪官、纠弊政,是本分职责。
您擅自带兵入高丽,取了高丽的银子,又让地方大户掺和朝廷工程,
这些事若上报朝廷,皆是重罪。”
陆云逸抬了抬眼,看向他:
“那你还等什么?”
张构苦笑道:
“不敢欺瞒大人,下官没有确凿证据,
我想不明白,那一万军卒是从哪调来的。
而且,您是地方大员,太子殿下信任您,手里还有兵权。
下官一个四品御史,就算上疏也无能为力,反倒会引火上身。”
他顿了顿,语气软了些:
“潘大人说的没错,路通了,辽东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若是因为下官上报朝廷,耽误了修路,那些百姓的盼头就没了。
下官虽是御史,却也不能不顾百姓死活。”
陆云逸看着他,眼神里多了几分欣赏:
“你倒是个实在人,不过张大人读书是为了明事理,不是钻牛角尖。
朝廷派你来辽东,是为了监督修路,让辽东百姓的日子好一点。
如今路开工了,这就够了。
至于那些所谓的真相,说出来只会引发朝堂纷争。
像你我这般官员,就算罢官回家,还能饿着吗?照样锦衣玉食。
苦的却是因纷争没饭吃的百姓。”
张构沉默了,他的坐师曾说过,
有些事不是非黑即白,比起规矩,实质更重要。
“下官.”
他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
陆云逸站起身,整理了一下披风:
“你之前查我,我不怪你,你是在尽职责,但往后,别再查了。
有些事,不知道,对你、对朝廷、对百姓,都好。”
他走到门口,又道:
“本官该走了,回了京城,若是有人问起辽东的事,
你就说路已开工,一切顺利,
至于其他的.随你便。”
张构看着他的背影,心里百感交集。
他站起身,面露坚定,对着陆云逸的背影躬身一礼,铿锵说道:
“下官是御史,不能不查,此次之事,下官不会放弃。”
陆云逸的步伐没有丝毫停顿,径直推开门,翻身上马。
车队缓缓启动,朝着大宁方向驶去。
张构站在驿站门口,看着马车渐渐消失在官道尽头,长长叹了口气:
“人无信不立,朝廷官员若是没了规矩.迟早会坏了大事。”
车队一路平稳前行,
半月后进入北平行都司地界,抵达营州右屯卫。
右屯卫外五里处,卫指挥使丁朗领着一众军官前来迎接。
隔着老远,就见一队人马缓缓行来,
领头数百军卒的黑甲格外醒目,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绵延的高头大马昂首阔步,比一旁商队多了几分雄浑气势。
“来了!”
丁朗身旁的亲卫有些激动。
丁朗脸上也露出笑意:
“走,上前迎接!”
一行人翻身上马,迎了上去。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