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2126节
没有招募民夫,一应干活之人,尽数招募,每月给钱。
联想到朝廷给辽东的十万两银子,你还想不明白朝廷用意?”
刘思镇面露疑惑,眼中满是茫然。
刘彦辰叹息一声,轻声道:
“作为权贵豪强,要远离朝堂政事,但要理解政事。
宫中的意思很明显,拿钱买安稳,
在迁都之争还未落定之前,
北平行都司,辽东都司都不能乱!
要给宫中腾出手来,压制反对迁都的南方势力。
而现在周鹗所做的,恰恰是想要辽东混乱,
而辽东一乱,朝廷就要分出更多的精力关注辽东,
那些反对势力就有机可乘!迁都就有可能失败,你现在想明白了吗?”
刘思镇脸色猛然一变,
放在身侧的拳头紧握,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刘彦辰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终究是能想明白,还不算是无可救药。
“以后刘氏是你当家,
若你认为陛下与太子无法完成迁都一事,
那就尽情地支持周鹗,辽东之地越乱越好,日后的好处也不计其数。
但你若认为陛下能够完成此事,
那就老老实实地支持潘大人修路,努力维持地方秩序,
至少在这两年,辽东不能乱。
思镇,你选择哪一条路?”
刘思镇猛然惊觉,脸色愈发惨白,额头上有冷汗浸润。
凭良心话讲,他是北人,也在北方,
但从他接触的官员来看,无疑不想要去南方温润之地,
所以他认为迁都断然无法成功。
尤其是朝廷上的一些大臣官员,以及像他们这等地方豪强,必然会激烈反对。
而南方的那些地主豪强比刘氏这等土财主,强了百倍不止,
朝廷怎么能成?
不过,其中最大变数就是那位坐镇皇宫的皇帝!
乞丐出身横扫六合,将草原人打得找不着北,
每次濒临失败又力挽狂澜。
若是迁都阵营中没有这位皇帝,
那刘思镇必然会与周鹗一同干了,
辽东越乱越好,他也趁机掌权上位!
但现在,刘思镇有些含糊
屋内安静了许久,清晨的些许微光透过窗棂挤了进来,
光斑打在两人身上,让他们显得愈发深沉。
过了许久,刘思镇缓缓开口:
“父亲,陛下已经老了。”
刘彦辰眼睛微眯,脸上纵横交错的褶皱更深了。
他轻笑一声,坦然回答:“为父也老了。”
刘思镇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恍然!
是啊,父亲也老了,
但即便如此,还牢牢掌握着家中大权,
他完全无法与之抗衡,甚至做些事情也只能小偷小摸。
那宫中的皇帝
刘思镇恍然惊觉,站起身来,躬身一拜:
“父亲,儿子知道了,刘氏不会再参与周大人作乱这种事情。”
刘彦辰的表情没有变化,
但能明显感觉到他身上的阴郁消散了许多,眼神中也多了些满意。
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语气舒缓地说道:
“都司衙门现在十分困难,
你从各地铺子调拨两万两银子出来给衙门送去,
就说是支持修路,算得上是火中送炭,潘大人会记你一个恩情。”
刘思镇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
这次他没有再胡思乱想,而是果断发问:
“父亲,您就算不看好周大人,但潘大人也未必能够功成,
现在送银子,岂不是得罪了周大人。”
刘彦辰摇了摇头,发出了一声轻叹:
“若是什么事情都等到尘埃落定,那还轮得到你吗?
作为商贾,要在诸多不确定中寻找确定,
而现在,最确定的事就是路一定能修成!
这个时候不给钱,难不成等事成了之后你再去给?”
“父亲,儿子觉得,此事未必能成啊,
那可是足足三十万两银子,现在缺口就有二十万!”
“唉”
刘彦辰发出了一声重重叹息,语重心长地说道:
“在大明,事情能否做成取决于是谁在做。
如今修路,看似是潘大人在前方冲锋陷阵,
但实则真正的主导是云逸,
此事若不是他来办,这十万两银子万万不可能送来辽东,朝廷也根本不指望路能修。”
刘思镇脸色古怪:
“父亲,您未免也太看重了他了。”
刘彦辰说道:
“在你年轻的时候我就告诉过你,看人要摒弃偏见,
看他所做的事,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话。
云逸自从登堂入室以来,经他手所做的事儿,有一件失败的吗?”
刘思镇眉头微皱,仔细思索,脸色微变。
刘彦辰继续道:
“远的不说说近的,京中应天商行拔地而起,一年赚几十万两银子,一大票人被他绑在身后,
河南治水一事,那可是上千万两银子的大工程,
朝臣无一赞同,现在不也在修吗?
主持此事的,正是他以前的手下。
女真寇边一事,当时辽阳城内所有人都认为边疆之战必败无疑,
结果呢,女真人十年抬不起头。
大宁修路,唱衰之人不知多少,北平辽东到处都是等着看笑话的人,
现在不也修了快一半了,眼见大宁蒸蒸日上。
你与我说说,这等人说要做大事,
你若是朝廷,若是宫中陛下,你会认为他做不成吗?”
刘思镇脸色微变,听父亲这么一说,
他也恍然惊觉,原来.这小子居然这么厉害。
扪心自问,若他手下有这么一名得力干将,他必然会信任万分,什么事都交给他干。
“修路之事现在的确有些困难,
但我相信,一定还有别的解决办法,
昨日咱们在一起用饭,十万两银子没了九成,你看云逸他着急吗?”
刘思镇茫然地摇了摇头,
想到了陆云逸那超脱物外的淡然模样,越来越觉得古怪。
衙门的潘大人已经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