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2101节
稍作停顿,目光再次扫过台下的人群,神情庄重地说道:
“现在,本官公布去年大宁城生产总值。”
“经过详细核算,去年大宁城修路投入十一万两,
农业与畜牧业产值十一万两,手工业产值六万两,丝织业产值四万两,制糖业产值两万两,冶铁业产值六万两,
商贸往来产值四万两,总计二十二万两银子!”
台下停顿了片刻,而后顿时爆发出一阵惊呼,
不少百姓面面相觑,纷纷感慨大宁城居然这么有钱!
不过,一众旁听官员则皱起了眉头,
他们对于都司的钱财往来有些了解,居然才只有二十二万两?
这个数字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解缙十分严肃地开口:
“诸位,因为这是都司第一次用生产总值的方法来测算都司繁华,
所以其中难免会有所偏差。
在后续一年中,都司会完善计算方法,
采用更加精确的方法来算出准确账目。
当然,这个数字也是参考之用,可以与今年的生产总值两相对比。
还是那句话,万事开头难,
计算生产总值一事只是开始,以后的路还长,
都司会根据这份计算账目,做出具体规划,持续增加投入。
诸位还请用心做工,好好干活,也还请转告亲戚朋友。
今年大宁城的工作岗位,只会比去年更多,更好!”
百姓们听了,纷纷露出期待,
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
虽然听不明白那生产总值是什么,
但上工的地方多了,总是一件好事。
很快,吏员就张贴上了详细的大宁城生产总值,
一行百姓蜂拥着向前查看,
人群熙熙攘攘,一个个瞪大眼睛。
不远处的李贤见到这一幕,眉头略微皱了皱,眼中闪过不可思议。
居然有这么多的百姓关心都司政务,这等盛况他从未见过。
以往在北元,朝廷下发的文书就连一些朝廷官员都视若厕纸,
更不用说那些如行尸走肉一般的百姓了,
几乎看都不会看。
阿速站在一旁,见李贤面露震惊,好奇地发问:
“大人,这是怎么了?”
李贤回过神来,忽然笑了起来:
“有些震惊,看看这些百姓,
能够蜂拥而至地看文书,已经算是一个真正的人了。
这在别处,几乎不可能看到。”
阿速脸色有些古怪,在那些百姓身上连连打量,
不就是看个告示嘛,有这么玄乎?
“大人,是不是有些太太.”
“呵”
李贤嗤笑一声,瞥了他一眼:
“怎么,觉得我夸夸其谈?”
“也不是,这些百姓以往也常常来看告示。”
“关心政事本就是一种明事理,
你去过大明其他地方,他们那里的百姓对于政令告示会这般关注?”
阿速去过京城,他摇了摇头:
“京中百姓也看政令告示,
但更多的还是看府衙发布的悬赏,准备发一笔横财。”
“这不就对了,京畿尚且如此,
那些贫苦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大宁有如此盛况,日后飞黄腾达已经是必然之事。”
李贤斩钉截铁地开口,语气中的坚定让阿速都看了他好几眼,
恍惚间,阿速觉得,身旁的李大人才是真正的明人。
不多时,李贤与阿速等人来到了后堂衙房,见到了正在看礼单的陆云逸。
“拜见大人。”
陆云逸抬起头来,见是他们便笑了起来:
“快坐,上茶。”
他将礼单放下,笑呵呵地看着前面几人:
“怎么样,对于咱们大宁城的生产总值,有何看法?”
众人面面相觑,段正则率先开口,恭敬道:
“大人,此法乃是正本清源之法,
以后大宁城可以根据两两对比,
真正发现一年中的不足,到时候再修修补补起来就容易多了。”
一行人频频点头,以往对于城中的一些缺陷,
他们只能用眼睛去看,去从百姓日子中去体悟,
甚至可以毫不关心,得过且过。
但有了这东西,能看到其中不足。
陆云逸笑着压了压手:
“坐下坐下,生产总值是正视自身的唯一办法,能够落实到纸上,
只要坚持下去,就能看到大宁的发展趋势,
到时候拿着这张纸找朝廷要银子,也好要。”
众人一愣,旋即反应过来,一个个脸色都变得古怪。
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一个节节攀升的都司,若是朝廷再不加以大力支持,那也未免太寒心了。
李贤若有所思,试探着发问:
“大人,这.这生产总值的计算准确吗?
下官怎么觉得,这个数太少了,
毕竟前些日子衙门的现银都有快二十万两。”
陆云逸笑了笑:
“能赚多少钱跟能值多少钱天差地别。”
李贤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陷入了沉思。
“大人,还请解惑?”
陆云逸摆了摆手:
“就像你我,用歪门邪道弄一万两银子很简单,
但弄一个能赚一万两银子的生意却非常难。
其中区别就是,生意可以持续,歪门邪道却总有到头的一日。
都司现在就是一个大商行,每年能赚许多银子,
只要别弄一些天怒人怨的政令,就能一直保持下去,
这种生意的价值可要比它的价格要贵上至少二十倍不止。”
一行人更加疑惑,满脸茫然,
李贤作为北元的工部尚书,听懂了一些,但又不是太懂。
陆云逸眨了眨眼睛,说道:
“应天商行去年赚了六十九万两银子,
想要买下这么一个商行需要多少钱?
总不能六十九万两就把商行买了吧,库房里的银子都不止这么多。”
这么一说,李贤恍然大悟,频频点头:
“大人说得对,的确是这个道理,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