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19节

  在大臣们的恭贺声之后,坐在大殿上俯视着群臣的慕容英又恢复了在二次出征高句丽之前的雄心壮志。

  若不是这杨巡造反,此刻应该已经接到高句丽王的降书了吧?

  不过下一次,他就没那么好运了

  群臣并不知道慕容英心里已经开始想着三征高句丽了,还在为皇帝道贺。

  朝会结束后,李源与大理寺卿郑言一道走在宫城的廊道之中,两人是儿女亲家。长子李孝俨的妻子就是郑言之女。

  “李兄如今好不得意啊,四郎这小子又立下大功,真是可喜可贺啊。”

  郑言无不羡慕的说道。他之前是见过李家四郎的,对着小子印象一般,在李家这四个小辈里,除了女婿之外,他最看好的其实三郎李玄庆,觉得这小子深沉静渊,有东汉黄宪之风。

  对二郎的印象是,将帅之才。

  四郎也就是寻常纨绔。

  但现在短短数月时间,先是在北邙之战射杀杨熙,挽救败局,现在又截获了杨氏兄弟,这又是一桩大功。

  即便不是生擒,也是一样的。

  历来对这种叛乱,怕的就是死灰复燃。所以对于叛乱的组织者,一定是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若没有李四郎的拦截,很难说杨氏兄弟能不能逃出生天,万一逃了,那可就是祸患无穷。

  所以即便是带回两人的尸体,功劳也不会小于生擒。

  这要是把活的杨巡带回来,反倒是一件麻烦事,当然麻烦的不是皇帝,而是这些大臣和世家大族.

  死的,算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李源闻言,虽然心里很得意,但还是保持着很得体的微笑道:“我家四郎最是不成器的,往日不给我惹祸都是祖宗庇佑,如今有些微薄功勋,侥幸而已。”

  对李源来说,这四郎能这么出息,真就是祖宗显灵啊,去辽东之前,你要说会有这么一出,他是想都不敢想,信更是不敢信的。

  现在想想都是做梦一样,这四郎运气好到这样了?

  知子莫若父,肯定跟实力不沾边

  “四郎今年也有十四了吧,该议亲了啊。”说了几句闲话之后,郑言这才“图穷匕见”。

  李源道:“确实如此,我夫人前年仙逝,内宅之事,还都是老大家的在操持,本来想着四郎的婚事也让老大家的相看相看”

  说到这,李源不说话了。

  郑言却有些不好意思。

  因为之前他的女儿,也就是李孝俨之妻郑媛还跟他说过这事,郑言的兄弟,左将军郑果有个女儿年岁跟李家四郎相当,且都是嫡出

  毕竟这事作为家主的李源自然是不好直接出面商议的,要是有不妥的,被拒绝就很伤和气了。

  结果郑言觉得李家四郎不像是能成器的,还私下埋怨女儿嫁了人胳膊肘超外拐也就婉拒了。如今旧事重提,现在就有些尴尬了。

  毕竟李家四郎现在立下殊功,按照圣人对杨巡恨之入骨的态度来看,给个县侯都不多。

  日后定然是平步青云。

  这样的少年郎君,盯着他婚事的肯定不在少数。

  荥阳郑氏也是高门显第,与陇西李氏门第相当,若是能再结一门姻亲自然是好的。

  谁知道这亲家李源还记得当初那点破事呢

  不过李源也不能让自己的亲家太尴尬,立马就也给出了自己的顾虑。

  “.你我是姻亲,我也不瞒伱说,现在四郎的婚事,我也做不得主了。”

  郑言一听,也反应过来了,宫里也公主适龄啊。

  “四郎年少英才,这些事,自然是不需操心的.”

  两人出了宫门,作别之后各自归家。

  李家此刻已经摆下了接风宴,回到家里梳洗过后,换了一身家居袍服的李源坐在主位上,然后长子长媳带着几个兄弟弟媳行礼拜见,又各自落座。

  一家人也算是其乐融融的吃了一席家宴。

  宴后,李源带着三个嫡子来到了后堂,卧在榻上,略带几分醉意的道:“我本来以为大郎足可持家守业,二郎三郎各有本事可以立身,四郎最是顽劣,日后还要你们几个做兄长的好生照料哈哈哈,却没想到这小子居然有如此运势,真是祖宗保佑啊。”

  李孝俨笑道:“四郎往日虽然顽劣,但近来已经大为改观,自从春日里坠马之后,整日读书求学,且深有所悟.”

  随后李孝俨就将他与李元徽的离开洛阳那日的对话一一阐述的一番。

  听完之后,李源非常迷惑:“这小子居然有如此见识?这坠马还摔开窍了?”

  不过二郎和四郎口里说的话可能有水分,但大郎和三郎的话,那肯定可以确信无疑的。

  一旁的李二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老四是什么情况?不会被什么东西附体了?

  在战场上射一箭能射到人不稀奇,射死敌将也可能是运气好.抓到杨巡也可以说运气非常好。

  但见识这个东西,不是运气好就能有的.

  李二这还诧异呢,就听到大哥直接把话题转到他身上了。

  “二郎,你骁勇果敢,精于骑射,又熟读兵法,通晓韬略,日后为将征战也需要记得,大将不可逞一时之勇.”

  作为兄长,李孝俨在兄弟几个面前还是很有威信的,而且这番话也是关心爱护,即便心里不以为然也不能反驳。

  尤其是当着阿耶的面反驳大哥的话.于是痛快的答应道。

  “是兄长,我记得了.”

  至于听不听的进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李二郎看来,为将者,战前需谋,战时需勇。虽然不可以仅凭匹夫之勇,但主将的身先士卒也能极大激发部下的战意。

  而主将怯懦,部下也不会有勇气与敌人殊死一搏。

  但这些他不会跟父兄争辩,兄长是嫡长子,日后自然是承袭阿耶的名爵。

  而他跟三郎四郎,虽然也能分些家业,但日后如何,更多还是要靠自己努力。

  这是他自幼便知道的道理,所以他才会苦练骑射,通晓兵法,为的就是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而他在大燕的高门子弟之中,一直都算得上出类拔萃。现在居然被那个没正事的四弟比下去了

  羡慕?嫉妒?

  不存在的。

  大丈夫欲建功立业,有弓马韬略,何在一时之争?

  某李二郎,可是要做上将军的!

第29章 天下人不欲多

  大军回程,用了十日才回到洛阳。

  因为是平叛作战,其实并没有很光彩,因此本应该在大型战役胜利之后的献捷和祭告太庙等仪式都取消了。

  诸军各部都驻扎在洛阳周边,而有功将领则奉命入宫见驾。

  其中自然包括李元徽和刘玄机,他们两个是这些功臣之中官职最低的,其余的最少都是个折冲郎将。

  天街的宽度,差不多赶上一个足球场的长度,征东大将军、卫王慕容定的舆车走在最前列,一百二十个身穿明光铠的骑士打着仪仗。

  随后是辅国大将军段义弘,四十多岁段大将军因为正值壮年,所以并没有乘车而是选择了骑马。

  不过他的仪仗比起作为亲王的慕容定,要少二十人。

  随后就是高阳王雍州都督慕容颌、镇东将军青州都督高晃、镇北将军幽州都督尉迟亮

  这些方镇大将,也都有数十人的护卫仪仗。

  最后则是数十个虎贲郎将、折冲郎将、鹰扬郎将,以及校尉李元徽,队正刘玄机。

  一路随着队伍从洛阳的定鼎门入城,走在长长的天街上,刘玄机不断的感叹洛阳城的壮观雄伟,富丽堂皇。

  此时天街两侧都是洛阳百姓,夹道欢迎。

  李元徽倒是对洛阳很熟悉,刘玄机这个边地武人可是第一次进入洛阳城,对他来说简直乱花渐欲迷人眼了。

  “洛阳,大丈夫就应该住在这样的地方啊!”

  刘玄机看着街道两边的楼阁不断的感叹着。

  李元徽却只是笑了笑,时不时的给对方介绍一下路过的建筑和城内景观。

  一直过了洛水,历经皇端门、广天门直入宫城。

  这时候所有仪仗护卫都留在宫城外,慕容定从自己的舆车下来,带着众人步行入宫。

  其实慕容定作为德高望重的天子亲叔,本来是可以享受乘坐肩舆的殊荣,但好像是为了自己没有老,所以选择步行。

  进入宫城之后,别说刘玄机,就是李元徽也有些叹为观止。

  虽然是贵胄子弟,但他可没进过宫城。之前他在很多影视剧之中看到过类似的皇宫场景,但身临其境,又是另一种体验。

  正殿建立在高台上,殿前站立着整齐有序的甲士,走在长长的台阶往上攀爬,只觉得自己分外渺小。

  太大了。

  进入大殿之后,李元徽跟着前面的人一起跪拜行礼,还小声提醒着刘玄机跟着他学就行了。

  这也是世家子弟的必修课,在什么场合下,面对什么样的人,吃什么样的饭,穿什么样的衣服,行什么样的礼节。

  这些是从小的必修课。

  刘玄机则小心翼翼的看着李元徽的步骤,跟着照做,虽然不伦不类的惹得旁边站着官员轻声发笑。但仍旧做的很认真。

  前几日还跟手下说没准还能受到圣人召见,等听到召见的名单有他的时候,他心里是非常兴奋的,有一种我说的话,果然做到了的畅快感。

  而随着进入洛阳城这一路,包括入宫上殿,叩拜天子,心中只觉得有些惶恐和不安,以及兴奋。

  这对他来说太陌生了。

  哪怕是前些年自己作为斥候带着几个兄弟在塞外遭遇数百突厥骑兵都没这么紧张过。

  因为那是他熟悉的战场。

  兴奋则是因为他觉得这个以往梦中都未曾见过的天地,终于是踏进来了。

  他不希望是最后一次.

  参拜之后,慕容英一摆手,内侍开始宣读早就准备好的诏书。

首节 上一节 19/2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