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124节

  在得知三郎率军赶到街亭之后,宇文涉率军退去,李源又急忙从陇县转向陇西,谁知道大军刚赶到襄武,就听到来迎接的女婿柴荣给他说了个惊天之喜。

  “岳父,萧卷开门献城,二郎已经拿下武威,凉州已经尽入我军之手。”

  李源皱着眉接过女婿递过来的书信,仔细看了起来。

  内容大概就是李二拿下武威之后,又以晚辈的身份去请萧卷出来主持大局,实际上就是出来当个傀儡。

  毕竟李二自己是没资格当什么凉州都督的,所以他把萧卷搬了出来继续充当门面。

  然后让萧卷任命他为护军,并署理凉州都督府事。

  这样一来,李二就等于拥有了名义上参与、管理凉州军务的职权。

  消息传到陇西之后,柴荣也是着实吃了一惊,不过这封信也是刚到的陇西襄武,所以还没来得及发出,李源就率军来援了。

  这就相当于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本来就指望他能多守几天,拖住对方就行了。结果马谡他直接一路打进关中了。这是什么水平?

  兵仙?战神?就离谱。

  李源是知道自家二小子能打,却没想到这么能打。

  除了能打之外,这控制凉州的手腕也很高明。没有直接取萧卷而代之,而是“挟萧公以令凉州”,这让凉州的藩部和大军也好,洛阳朝廷也好,都没得话说。

  李二实际控制了凉州的数万精锐,加上他李源手中的近十万兵马,如此军力已经是能够逐鹿天下的了。

  还有,河西和陇右除了都是产马地之外,还是精兵辈出之所。

  益州呢,天府之国,有盐铁之利,物产丰饶。

  这就等于爷几个手里现在啥都有,向东就能争天下。

  还没算上在江淮风生水起的李四。

  李源甚至已经在想,要是老四再努努力,把荆州和江东打下来,那咱们爷几个就十分天下有其七了。

  这天下恐怕就得跟咱老李家姓了。

  不过这事李源也就敢想想,毕竟这事比二郎拿下凉州都离谱。

  在荆州和江东的夹缝之中生存,能守住地盘就不差啥了。毕竟老四那点本事他也清楚,没有二郎的军略和胆气。

  但是胜在够稳重,应该能够现有地盘守住。

  想到这,还真有点想念几个儿子。这三个嫡子都少说一年没见到人了。

  不过他眼下最想念的还是大郎,如果蜀中有大郎坐镇后方,那才是真正的高枕无忧。

  他就可以放心的在陇右驻防,随时做好出兵关中的准备。

  而眼下,离开成都数月之久,他已经开始担心身后益州的安危。

  思考在打点好陇右之后,要不要返回汉中坐镇,这样成都有什么事就能尽赶快回去。

  至于陇右,有女婿和三郎在,二郎在凉州,这样的安排已经足以应对绝大部分情况。

  不过眼下,还是不能动,他得看看慕容阿保是什么态度,益州军这趟可不是白跑的,驻军陇右是必须的。

  李四还不知道老爹和老哥们已经把蜀中、陇右、河西连成一片,更不清楚老爹对他的期许是拿下东西两魏,不过对于陇右战事的状况,他还是比较乐观的。

  不过到了十一月中,西魏刚退兵不久,蜀中就有消息传来,蛮王赤飞僚勾结南中豪族朱蒙、越隽夷王高戗,趁着益州都督李源出兵陇右之际,杀掉建宁太守向元谭,聚兵反叛。

  而他们打的旗号就是响应西魏龙凤天子曹烜。

  这些人其实都是也想要图谋富贵的野心家,但因为消息的闭塞,还不知道曹烜已经退兵了。

  实际上,李元徽得知这个消息,要比人在陇右的李源还早些。因为消息顺江而下,比翻越秦岭可容易多了。

  李元徽得知之后,立即召集自幼在蜀中生活过的李青莲过来参议。

  两人看着地图研究了半天,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无需担心。

  这些叛军虽然聚众数万,但因为彼此之间并无信义可言,所以各自都是心怀鬼胎,为了利益合作,而成都是大城,李源行事谨慎,也一定会留下足够的兵力守御。

  就算这些人真的敢出兵成都,想要坚守到李源回师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蜀中的形势,其变化还是让众人始料未及。

  李家虽然没有成年的男子留守成都,但谁说李家的女子就不顶事?

  李源和窦夫人唯一的嫡女,柴荣之妻,李大娘子,听说川南叛乱之后,立即命人打开府库,然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在压之以势,将一路跟随官眷入蜀的各家护卫全都征募过来,组成了一只三千人的义勇。

  随后立即出兵,经过十日的连续行军,以迅雷之势突袭了越隽夷王高戗。并生擒之。

  高戗没想到成都方面会突然出兵,更没想到带兵疾行十日,奔袭数百里的还是个女子,当下伏地而拜,表示愿意归顺李家。

  毕竟李家的女子都如此勇烈,那男人回来了还怎么打?早就听说李三郎勇冠三军,李公老谋深算。

  之所以敢叛乱都是因为这两人没在啊。谁成想一介女流居然带着兵,连着赶了十天山路,冒着寒天给他们来了个神兵天降?

  这还有什么不服?

  随后高戗带领两千部曲为前部,作为先锋带着李大娘子的三千义勇,又是翻山越岭,直接杀到了建宁郡。

  建宁郡的豪族孟家、南中豪族李家,原本就在观望。见到朝廷大军来到,立即出兵相助,不到五日就攻破了建宁郡城,擒获了起兵反叛的朱家族长朱蒙和蛮王赤飞僚。

  随后李大娘子的处置,更是让南中豪族和一众蛮族心悦诚服。

  李大娘子会集建宁军民,当中宣布叛贼朱蒙和蛮王赤飞僚,和其左右亲信的罪状,明正典刑,斩首示众。

  随后赦免了朱家族人和赤飞僚之子赤不花的死罪。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命两家各出部曲两千,前往汉中,在大都督军前听命。

  朱蒙之幼子朱亢,和赤不花都跪地伏地而拜,谢大娘子不杀之恩。

  而夷王高戗,和南中豪族李孟两家,全都叹服于李大娘子的杀伐果决,各自派遣子弟率部曲加入其麾下。

  从成都出发到平定叛乱,前后不到三个月。

  此后,李大娘子在南中一代威名,仅次于两百多年前那位诸葛武侯。

第191章 来日方长

  年关将近,洛阳城内又热闹起来。

  每到年前,各地的地方官员,都会派遣心腹来东都洛阳,或是西京长安,给当朝的权贵们进献年礼。

  其中,就属几位宰相和几位大将军,以及六部尚书这些朝廷大员的门前热闹,跟菜市场一样排着队。

  如尚书令高士则,左仆射薛楚,中书令柳壑,大将军段义弘。

  其余的如大将军李神符、娄居士、高晃,侍中慕容惠,这几人的门前就要冷清不少。

  这几位不是赋闲在家,身体不好,就是已经失势。

  侍中、任城王慕容惠就是典型的失势。

  做为宗室出身的宰相,他本就是先帝一手提拔起来,掌管门下,平日里出谋划策,裨补缺漏。

  但因为自己是宗室出身,所以慕容惠不敢结交广泛大臣,也没有举荐过太多人,而眼下宗室凋零,各地的刺史和都督,以及太守、将军,甚少有宗室成员,这也就等于他现在几乎是孤家寡人,在朝中和地方都没有朋党相助。

  另外一点则是大燕虽然是慕容鲜卑,但朝中文官几乎就没有鲜卑人,都是汉人世家出身,所以慕容惠除了先帝的信重之外,就没有自己的根基。

  尚书令高士则,渤海高氏,与博陵崔、清河崔、赵郡李、范阳卢等世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薛楚和柳壑,都是出自河东著姓,二姓与闻喜裴氏、京兆韦氏并称。

  两边几乎就是按照地理划的,前者就是所谓的山东士族,这里的山指的是崤山。

  后者被称之为关西士族,也就是函谷关以西。

  这二者之中,还包括,荥阳郑、陇西李、太原王、兰陵萧、琅琊王等诸多郡望,

  当然,两方并没有那么的泾渭分明,彼此之间相互联姻,联系紧密。虽然有争端,但却斗而不破。

  但是在关中和河东失守之后,形势就变得微妙起来。

  薛楚和柳壑两人倾向于先行收复并州,理由是河东地区进入关中更为容易一些,并且对洛阳的威胁也更大。

  高士则力主直接进攻关中,来个一锤定音。

  至于这其中有没有山东士族的推波助澜,就没人可知了。

  但是攻打并州,就必然要从河北的幽冀二州出兵,这是毋庸置疑的。

  所有有些事情,不用明言,看事情发生了对谁有利,那么大概这些得利者,也就是支持者了。

  高宅,一个身着锦绣袍服的年轻人带着幞头,笑呵呵的将拜帖和放在高家管事的手中。

  高家的管事在看名帖之前还有些倨傲,不过看到拜帖和礼单上的姓名之后立即笑道:“原来是冀州赵都督的兄弟,赵二郎君?快请快请,家主吩咐了,若是赵都督家来人,就直接去见他.”

  “多谢了。”

  外面排着队的人看着这一幕,不由的有些羡慕。

  窃窃私语道:

  “这位是谁啊?那家的郎君,来到直接就进去了?这高令公不是很难请见?”

  “你说刚才进去哪位?那可是天水郡公家的二郎君,冀州赵翊赵都督的兄弟,想必是来禀报军情的吧.”

  “原来如此.”

  赵炯这边则是面带笑意跟着高家的管事进了宅院内,并一路引着他进了主院高士则的居所。

  “小子赵炯,拜见高令公。”

  赵炯进入厅堂之后,立即躬身下拜。

  “不必多礼,入坐吧。”

  “多谢令公。”

  高士则放下手中的书卷,而后问道:“眼下年节将至,九重遣你来洛阳,所为何事。”

  九重是赵大的号,他与高士则从杨巡之乱开始就保持这不错的关系。

  首先高士则是渤海高氏,渤海郡和赵大的老家涿郡不算远,都算燕赵人士,是半个乡党。

  二则双方在杨巡之乱时,算是有共事之谊。

  在先帝慕容英还活着的时候,他们要避嫌,来往不便太多。

  但现在,慕容超可压制不住这些蠢蠢欲动的悍臣。这也是为什么各个权贵门前排起长龙的原因。

  放在以前,没人能如此豪横。

  如果有,也就证明他离死不远了。

首节 上一节 124/2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