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开局剧透大明结局!老朱原地爆炸

开局剧透大明结局!老朱原地爆炸 第51节

  结果1.2用来制作青霉素的柑橘还被李善长和汤和给毁了!就是傻子也知道他俩是奉命而来。

  万一方先生心中有气,把对自己老爹的怒火转移到他俩身上。

  那自己不是彻底没救了吗?面子算个什么东西?总比未来被毒死强吧?

  想想自己/二哥未来的下场,秦王和晋王的表情就更加谄媚了。

  “方先生,这些东西真的能促进庄稼生长?我以前怎么没听过?”

  “五弟,现成的例子不是摆在眼前吗?后院那些土豆、玉米啥的不是几天就长好了?”

  和秦王、晋王相比,周王朱橚和燕王朱棣就简单多了。朱棣是感激方云飞答应医治朱高炽。朱橚则是纯粹对农学感兴趣。

  “缺啥少啥仔细看,氨黄红磷钾褐斑。钾扛倒伏磷抗旱枝叶黄瘦却因氨。氨长叶子磷长果,有了钾肥腰杆粗。”方云飞说了一句后世的农业顺口溜,笑着对朱橚说道:“你们做的这些东西确实能促进庄稼生长,不过和第一批庄稼的关系不大。能长这么快,估计是穿越的缘故。”“方小子你还在吗?1

  朱橚刚想开口询问庄稼长得快和穿越有什么关系时,一记响亮的声音从十王府外传来。

  朱元璋、朱标、李善长和汤和依次鱼贯而入。他们后面还跟着一大群抬着木箱的仆役。

  这些仆役每四个人挑一个箱子,但是依旧累得气喘吁吁。显然这些箱子分量十足!看到这一幕,方云飞顿时笑了。太好了!

  终于能把手里那些废纸给兑出去了!·

  0062那年我双手插兜,不知道什么才是对手!

  (求老爷们订阅!)

【內 篰 群 (qi liu san si ba ling yi wu qi )】

  “不就是一点钱嘛!还劳烦陛下你还亲自跑一趟,陛下你实在是太客气了了!”

  看到朱元璋进门,方云飞立刻笑眯眯地迎了过去。态度十分热情。

  在他眼里,现在的洪武大帝已经不是那个高高在上威严无比的大明皇帝,而是梳着两个揪揪,手拿铜钱,一身红袄的散财童子!

  咋看咋顺眼。

  谁知朱元璋根本没有理会方云飞。

  一个原地漂移,直接闪现到了他的身后。

  “标儿,这就是你口中能亩产万斤的神物?”朱元璋指着

  三口大缸问道。

  李善长和汤和此时也凑了过来。

  他们扫了一下三口大缸,果断把注意力放到已经结出苞谷的玉米上。

  “颗粒丰满,果实累累。难的是还这么好看,不愧是亩产万斤的神物啊!秀外慧中,难得难得!”

  “就是!看着金灿灿的!感觉和大汉将军一样威风!就冲着卖相,收成绝对少不了!

  来十王府的时候,朱元璋已经告诉李善长和汤和,方云飞种了可以亩产万斤的神物。

  他俩也不知道哪个可以亩产万斤,干脆逮着玉米狂吹。看到几个人的样子,方云飞也反应过来了。

  原来兑钱只不过是顺便,朱老板此行的真正目的是自己栽种的玉米、土豆和红薯。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民以食为天!

  历代君主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老百姓们有口吃的饿不死。如果治下的百姓都能吃饱饭,那就是了不得的盛世。就连史官写史的时候也会大吹特吹。

  朱老板对土豆、玉米和红薯这么重视也在情理之中。“父皇、二位国公,这口缸里栽种的是玉米。它虽然高产,但是最多一亩只能收获一千五百斤。“一千五百斤?那也不少了!”

  “对啊!上好的江南水田才五六百斤的常量。你这一缸黄土就可以种出一千五百斤的庄稼。这简直就是奇迹啊!”

  听到方云飞的解释,李善长和汤和心情激动之余还松了

  一口气。

  虽然上位说了方小友/方兄弟这里有亩产万斤的庄稼,直接22把他俩吓了一跳。

  一万斤?

  铺也把一亩地给铺满了。

  一千五百斤的产量虽然也很惊人,但是和亩产万斤比起来,那就正常多了。

  “方小子,你这里到底有没有亩产万斤的庄稼?”朱元璋向方云飞问道。老实说,朱元璋心里也没底。

  虽然太子说他亲眼所见,但是一万斤的产量怎么听怎么假!

  “能亩产万斤的,是这两口缸里种植的土豆和玉米。”太子朱标向朱元璋三人解释道。

  听了太子的话,朱元璋和李善长、汤和立刻对自己刚才夸赞不停的玉米弃之如履,果断围在栽种土豆、红薯的大缸前。

  “这土豆和玉米在哪儿呢?”

  “对啊!不是亩产万斤吗?这庄稼在哪儿呢?”

  “太子殿下,恕老臣眼拙。老臣实在看不出这两个庄稼如何亩产万斤。

  朱元璋和李善长、汤和围着两口大缸左看右看,瞅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名堂。

  和外形堪比高富帅的玉米相比,土豆和红薯就逊色多了。墨绿色的叶子上落满了黄土,整个作物看上去灰扑扑的。要是放到路边,估计都没人搭理。

  和金灿灿的玉米放一块儿,简直是土到家了!就这土不啦叽的,还是能解万民之倒悬的生物?最最最关键的是,它结出来的果实呢?咱/老夫/俺老汤怎么没看到呢?

  “哈哈哈!父皇、李大爷和汤大爷,你们也有不知道的时候啊!”

  就在这个时候,一记嚣张的笑声传来。燕王朱棣双手叉腰,笑得肆无忌惮。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和周王朱橚也咧着嘴在一旁偷乐。淮西群臣基本都是佃户或者贫农。

  就算是出身最好的李善长,也不过是一个乡下小地主。所以这些人对农事都非常熟悉。

  朱棣他们作为大明的第一批亲王,虽然也习文练武体验民情,但是基本没干过农活。

  为了这个,他们哥儿几个小时候没少受自己老爹念叨。什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是家常便饭。

  还动不动就说自己这些小辈是黄鼠狼下豆杵子一一一茬儿不如一茬儿。

  朱棣他们哥儿几个早就不服气了。

  现在看见自己老爹和两个大爷居然在他们一向自傲的农事上栽了跟头,自然要大笑特笑了!

  “少在这装腔作势,还不告诉咱这是怎么回事?”被自己儿子贴脸嘲讽,朱元璋面子上挂不住了,一脚揣

  在了朱棣屁股上。

  朱棣也担心继续笑下去自己老爹会恼羞成怒,立刻收住了笑声,一本正经地向朱元璋和李善长、汤和解释,

  “父皇、两位大爷,这土豆和红薯就像咱们这儿的山药一样。这果实是长在土里的!你得把它刨出来才能看到它们的收成。

  “原来是埋在土里啊!真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啊!”朱元璋摸了摸胡子,微笑着赞叹道。

  要是换了平时,少不得要给老四见识一下自己的父爱。不过咱老朱今天高兴,就放过这个兔崽子吧!“上位说得对!俺汤和也是这么想的。

  看到自己老大这么高兴,汤和也急忙凑过去想拍两句马屁。

  奈何肚子里墨水有限,憋了半天也只憋出一句「俺也一样」!

  “上位所言正是!”

  “《易经》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孙子曰:「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魏武(代指曹操)批阅《孙子兵法》也曾说过「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的道理。

  “看来这土豆和红薯,不仅是君子,还深通兵法,堪称一员儒将,为我大明扫除饥荒,带来万世太平啊!

  和没读过几年书的汤和相比,李善长的奉承话就花样百出,一通马屁拍得朱元璋浑身通泰!

  “哪里哪里!如果我大明安享盛世,也少不了你们的功劳啊!”朱元璋哈哈大笑道。

  刚才还被三人看好的玉米,此时已经完全不被几人放在眼里。

  几个人在那里商业胡吹,太子朱标和朱棣等人视若无睹。显然平时这事朱元璋和自己这些老伙计也没少干。只有方云飞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说好的洪武群臣刚正不阿呢?说好的洪武大帝一身正气呢?原来史书上都是骗人的!

  看来大家都是普通人,都喜欢听好话啊!“方小子,这些庄稼都成熟了吗?

  互吹一通后,朱元璋扭头向方云飞问道。

  “启禀陛下,差不多再过一两天就可以收获了。”方云飞如实回答到。“哦?这么快?

  “咱听太子说,你第一批庄稼几天就成熟了。这第二批庄稼居然也这么快!

  “朕问你,以后的庄稼是不是也长得这么快?”朱元璋一脸期待地问道。

  在农民眼里,不仅庄稼的亩产很重要,生长周期也十分重要!

  如果以后栽种的玉米、土豆和红薯也能像现在这样十天左右就收割一批,哪怕它亩产一二百斤,也值得朝廷大力推广啊!

  “陛下,根据我的观察,这三个庄稼的生长趋势有迭代减缓的趋势。就是一代比一代长得慢。

  “估计到了最后,就会恢复到它们的正常生长周期。土豆差不多是两三个月。玉米是三四个月。红薯根基气温不同,可能是五到七个月,也可能是三到四个月。

  “这两批庄稼之所以长这么快,我觉得可能和穿越有关系。不能当成常态。”方云飞实话实说道。“原来如此!”

  朱元璋点了点头,也没怎么失望。

  玉米、土豆和红薯的亩产已经十分惊人了。生长周期短固然好,就算长点也没关系。毕竟既要又要的好事也只能在梦里发生。

  “方小子,咱看着土豆和红薯也没啥特别的,咋就能亩产万斤呢?”

  朱元璋又看了看土豆和红薯,好奇地问道。

  “陛下,这土豆和玉米不挑地,耐寒耐旱耐干燥。一亩地可以栽种两千株左右。”

  “土豆和红薯一株可以结果五个左右。每个差不多都能长到一斤重。算下来,确实是一万斤。

  “那玉米呢?”朱元璋又指了指玉米。

  “玉米比土豆和红薯更抗造!随便撒个犄角旮旯就能种。如果条件合适的话,一亩地可以种四千株。每个苞谷大约重

三、四两。

  “不过玉米每株只能长一个苞谷。论收成,是远比不过土豆和红薯的。”

  一般的玉米是双穗或者三穗。不过方云飞种的玉米是单穗。

  每株只接一个苞谷棒子。由于养分全部集中到了一个棒子上面,所以每个苞谷几乎可以达到四两左右!所以亩产一千斤对于这些玉米来说轻轻松松。远远超过大明现在耕种的庄稼。

  不过见识了土豆和红薯的惊人产量之后,区区一千五百斤的玉米已经不放在朱元璋的眼里。

  他全部的心思,都集中在了前两者身上。

首节 上一节 51/2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董公之子,开局天胡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