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开局剧透大明结局!老朱原地爆炸

开局剧透大明结局!老朱原地爆炸 第115节

  一旦交予外人,那离王朝覆灭也就不远了。

  想来想去,好像也就剩下决策权可以用了。

  “恩公,我那瞻基侄孙就不担心大权旁落?”朱标忧心忡忡地问道。

  因为目前看看来,朱标他以后也要面对这个问题。“呵呵!这就是朱瞻基的高明之处了!”

  方云飞微笑着说道:“要知道文官可是自幼读圣贤书的读书人。他们天然看不上净身入宫的宦官,认为他们是祸国殃民的阉竖。

  “而大内的宦官也知道那些文官儿看不上自己,一有机会就想削弱自己的权柄,所以必然会和内阁为代表的文官儿对立。

  “虽然太监手里有决策权,但是文官人多势众,自己则身单力孤。就算真打起来,两边也就是打个平手。

  “文官和太监,两个都看对方不顺眼,两个都想将对方消灭。但是偏偏双方势均力敌,谁都奈何不了谁。太子殿下你觉得这种情况文臣和太监他们会怎么办啊?”“自然是向皇帝求助了!”方云飞笑着向太子朱标说道。原来如此啊!

  所有人都恍然大悟!朱瞻基这小子这手高啊!

  凭空就给那帮文臣创造了一个死敌。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一是因为宦官和文臣历来就不对付。

  一旦宦官掌权,不管是出于自保还是为了心中的理想,那帮文臣必然要把活力全部集中在这帮宦官身上。

  而宦官们为了自保,必然也会全力反击。

  这样文臣们的斗争目标自然而然就从皇帝转移到了宦官身上。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身为局外人,皇帝自然可以看清局势。

  第二个好处就是,双方斗个你死我活,那必然要寻求外援。

  外援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勋贵武将,另一个则是皇帝。兵权是皇家的禁脔,谁动谁死。那就只能寻求皇帝的帮助了。

  这样皇帝就可以利用帝王之术,操纵两派人马狗咬狗了。谁弱了,就帮谁一把。谁强了,就踹谁一脚。

  只要把自己定位成宦官和文臣之间的搅屎棍,这思路立马就清晰了。

  “除此之外,就算内阁成员全部都是外朝重臣,但是因为内阁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临时机构,这个从根上是无法改变的0

  ““皇帝虽然不可以决定庭推结果,但是完全可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否定那些庭推人选。甚至可以直接用中旨来任命

  内阁成员。”

  “所以皇帝只要不嫌麻烦,沉得住气,和文臣斗个几年。就算不利用宦官,也可以搞定那些文官。只不过时间太长,大多数皇帝觉得费时费力不值得而已。

  方云飞接着叙述道。

  文臣必须经过庭推才能入阁,那是士大夫之间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并不是正式规章。

  所以皇帝要是真的犯浑,那文臣还真没办法阻止皇帝将他的人安插进内阁。

  只不过如果这么做,入阁的文臣肯定身败名裂,终身没法在官场立足。

  所以很多官员宁肯违抗皇帝的旨意也不愿意入阁。如果皇帝硬来,没也多少文臣顶得住。

  只不过朱瞻基之后的大明皇帝都比较懒,不愿费这个事儿。

  也就只有(钱吗好)嘉靖这个奇葩皇帝愿意花几年时间来和文臣们耗。

  至于宦官那就更简单了。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皇权的延伸,是皇权的影子。

  这些宦官手里没有兵权,又没法在皇宫外开衙建府,所以他们依仗的只有皇帝的宠幸。

  说白了,任凭大太监在外面权势滔天,在宫内也不过是天子家奴。

  皇帝要想撤了这些太监的职务,就是一句话的事儿,比决定内阁官员任命可是简单多了。

  一个临时工,一个家奴,还互相冲突,凡事都需要皇帝仲裁和平衡。

  这看上去似乎挺不错啊茅!

  “那方小子,朱瞻基那小子是怎么把决策权让渡给宦官的

  朱元璋想了一下,觉得朱瞻基这波操作没有问题,但是这个细节他还想再了解一下。

  “很简单,批红!”

  0134朱元璋:这噩耗也太多了吧?(感谢153

  47读者老爷的月票鼓励!)》

  批红?

  听到这个字,所有人顿时了然于心。

  「批红」又被称为「朱批」,原本是指皇帝用朱笔在大臣的奏折上写上自己的意见。

  除了上朝,皇帝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奏本批红。这也是皇帝实施自己皇权的最后体现。

  没想到朱瞻基这小子连批红的大权都让出去了?他是真一点活儿都不想干啊?

  “恩公,瞻基这么做就不怕被人架空吗啊?”太子朱标一脸担心地说道。

  “这个还请太子放心,明宣宗在位的时候,对于重要的奏折还是要亲自处理的。”

  “再说,明朝后面的皇帝越来越懒,几十年不上朝不批阅奏折也有的是。也没见大明怎么样啊?

  “实践证明,只要文臣和宦官们狗咬狗。就算皇帝把决策权交出去,也不用担心被别人架空。方云飞一脸无所谓的态度。

  听到大明后世皇帝居然懒到连奏折都不想批了,朱标等人顿时一阵无语。

  朱元璋更是当时气得血压就上来了。

  好在他还知道现在的重点是搞清楚大明以后843的朝廷运转机制,现在不易转移重点。

  大不了等一会儿再揍老四一顿出出气就好了。

  燕王朱棣在一旁什么也没干,身上就又背了几口大黑锅。“方小子,咱还有两个顾虑。

  朱元璋想了一下,伸出两根手指:“如果这些太监插手兵权怎么办?还有,万一文臣和太监联手,那岂不是直接把皇帝给架空了?”

  “陛下所言极是。不过大明的后世皇帝也考虑到这点了。所以大明以后只要开战,统帅大军的都是文臣,武将只能乖乖按照文臣的布置来冲锋作战。

  “另外皇帝还会派太监作为监军去监督文臣和武将,一旦发现他们有不轨意图,立刻可以行使钦差先斩后奏的权力。

  方云飞如实回答道。

  听了方云飞的话,所有人都大皱眉头。

  在场的人都是知兵领军的,知道大军在外作战,最忌讳的就是令出多门。

  现在打一场战一下来了三个老大,那下边的士兵到底听谁的?

  最要命的是,统兵打(ccbc)仗的武将没有指挥权,能指挥大军行动的居然都是些文臣?

  这些文臣知道怎么打仗吗?

  估计真实水平还不如李景隆那小子吧?而且你还要安排个太监来监军?太监是什么德性谁不知道?不给你捣乱就算你碰见好人了!大明的后世皇帝怎么都这样啊?有着自己的性子胡来?

  “方先生,这样的军队配置,能打赢仗吗?”朱棣小心翼翼地问道。

  “要是进攻的话,可能打不赢。但是你只要安心做个缩头乌龟,那还是完全没问题的。”方云飞一脸笃定地说道。

  众人听到这又是一阵无语。

  现在的明军上下就是一群嗷嗷直叫的饿狼,草原上那些鞑子则是他们眼里的肥肉。

  大明官兵就指望着出去打鞑子加官进爵,发财致富呢!谁想到后面明军上下就只能被动防守了?这反差也太大了吧?

  事实上,自永乐大帝之后,明军就很少主动出击了。特别是经历了土木堡之后,朝廷上下更是畏敌如虎。哪个敢提议主动出击的,那绝对要被扣一个「轻起事端,居心不良」的帽子。

  反正鞑子也打不进来,大家一起混混日子,争权夺利岂不是好?

  从君王到臣子,一个个都丧失了进取心。

  就算有几个目光长远的君臣,也挡不住大势所趋。“再说第二个,就是内外朝联手的问题。

  “其实这个事儿也不是没出过,就是那个喊「吾非相,乃摄也」的张居正,他之所以能这么嚣张,就是因为他就是内外勾结的代表。

  方云飞对朱元璋坦言道。

  “什么?这个逆臣真的内外勾结了?”洪武大帝“嚯”得站起来身子,一脸惊骇之色。

  今天自己听到噩耗,绝不弱于方小子穿越第一条告诉自己的那些消息。

  没想到,居然还有一个这么难以置信的消息。自己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

  一瞬间,即便沉稳如洪武大帝,也觉得心脏乒乒乱跳。“陛下稍安勿躁!这个情况只是个例,终明一朝,也不过发生了一次。”

  “况且那时的司礼监内相也只不过和这个张相是盟友,又不是上下级关系。张居正也命令不动司礼监。所以这个情况也就持续了十几年,以后就再也没有了。方云飞出言安慰道。

  张居正之所以能成为大明有史以来最牛逼的首辅,原因有三点。

  首先是万历登基的时候年龄太小,无法亲政,只能通过

  太后、内阁和司礼监代为处理朝政。这样就大大助长了内阁和司礼监的权势。

  其次是万历的生母李太后出身于市井百姓之家。本来是嘉靖赐给自己儿子的宫女,机缘巧合之下才生下了万历。

  李太后本身见识短浅,又因为小门小户出身,娘家也没什么指望上的人。这种情况下,她也只能指望内阁和司礼监

  了。

  要知道李太后本来是万历年幼时,代为行使皇权的人物。结果这样的人反而要向自己压制的对象寻求帮助,那内阁和司礼监还不高兴坏了?

  最后一个关键因素,则是当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了。要知道从明宣宗以后,内廷的大太监们都出身于内书堂,全部都是翰林学士教出来的学生。那时儒家的洗脑能力还是十分强悍的。

  这些内书堂出身的大太监,不少人的价值观都倾向于文人士大夫,觉得自己也是儒林一员。最典型的就是冯保了!

  他不仅编纂了《启蒙集》、《帝鉴图说》和《四书》等多种书籍,平时也是以士大夫自居。

  更有传闻冯保还乔装匿名改变参加了京师的县试、府试和院试,并且考取了顺天府秀才第一。

  这件事让冯保非常得意,不时向周围的人感叹自己乃状元之才,只是受限于残缺之身!

  所以当冯保遇到满腹经纶的张居正之后,价值观相投的两人关系自然十分好。

  再加上他们还有共同的利益,两人当即一拍即合,联手统揽大权!.

  0135官场的精髓在于扯皮!

  不过这种好事毕竟是暂时的。

  随着万历逐渐长大,尤其是大婚之后,谁都不能以年幼为借口干涉皇帝亲政。

首节 上一节 115/2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董公之子,开局天胡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