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开局剧透大明结局!老朱原地爆炸

开局剧透大明结局!老朱原地爆炸 第105节

  不过不同的是,欧洲再经过了漫长的中世纪压迫后,最终开启了文艺复兴,进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

  可是整个华夏却被儒教束缚地毫无活力。

  闭关锁国,僵化不堪,最终败于洋人军队的坚船利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论哪朝哪代的统治者,只要适应

  了现在的位置,就会迅速固化,极端厌恶任何改变。

  因为改变,就会带来动荡,动荡就会带了不安,进而可能会产生威胁到他们统治的变革。

  哪怕这次变革是好的,是有益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通知,那些君王也会本能地扼杀变革。

  将思想界的改变消灭在萌芽状态。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是如此,更何况出身农民,本就思想保守的洪武大帝呢?

  正是因为如此,方云飞才会主动退让,让朱元璋想好了再来。

  “也好!让咱回去好好想想。”“等有结果了,咱再给你个答复。”“标儿,咱们走!”

  朱元璋点了点头,招呼朱标向外头走去。

  “四哥,父皇这是怎么了?恩公想教书育人,让天下太平是好事啊?怎么父皇看上去心事重重的?

  “我也不知道啊。谁知道老爷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呢?瞧那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思考讨伐北元呢!”

  “算了算了。这些事又用不着咱们管。咱们还是看看南边的柑橘运过来没有。周舍(沐英小民)可是回信了,说是这两天他准备回金陵一趟,橘子也会给咱们捎回来。

  “真的吗?那太好了!韩国公和信国公也真是的。不分青红皂白就把那些柑橘给毁了,害得咱还得重做。西平侯真是我朱家的及时雨啊!

  看着朱元璋和朱标走后,嫡出四王一边七嘴八舌地议论

  一边准备和方云飞一起下山。

  等朱元璋和朱标走出山寨,发现李善长、汤和、李文忠和李景隆正在外面带队警戒。

  甚至连蓝玉和常茂、常升都在山脚下放哨,显然是担心自己这个做皇帝的安全。

  “去,让永昌侯他们过来。”

  看着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老兄弟,再想想他们在历史上的遭遇,朱元璋突然心生感慨,命人将蓝玉他们叫过来。

  “上位,您找末将有事?

  蓝玉惴惴不安地走到朱元璋面前。坏了!

  自己刚才放哨肯定是被上位给察觉了。

  虽然自己是一片好意,但是毕竟违背了上位的旨意。上位一怒之下不会真让自己去洞庭和一辈子泥吧?要是真是那样,那俺蓝玉的脸也不要了,豁出去求太子怎么样也得让上位收回成命。

  不仅是蓝玉,就连常茂和常升哥儿俩都是同一副表情。看着一脸忐忑的蓝玉,又想起他被自己剥皮萱草,株连

  三族的下场,朱元璋心中闪过一丝内疚。

  他伸手拍了拍蓝玉的肩膀说道:“仁伯啊!今天的事就算了,以后不要再这么鲁莽了。只要你不先负朕,朕绝不会负你!

  “嗯?”

  “末.末将谢主隆恩。末将一定不会辜负上位的期望。”蓝玉都被朱元璋这一下给拍懵了!什么情况?这又是什么情况?

  上位什么时候对自己这么亲切过?又什么时候叫过自己的字?

  怎么上位从山寨里出来整个人都古里古怪的?上位不会是沾上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了吧?不对!

  上位是真龙天子,自有满天神佛护佑。那些脏东西休想靠近陛下身前十里。陛下该不会是吃坏肚子了。吃惊的不只是蓝玉一个。

  朱元璋对着汤和、李善长这帮老伙计也是一阵嘘寒问暖。特别是对李善长更是关怀备至,不断叮嘱他要养好身体,他们一定要创造一段君臣佳话。

  整得李善长和汤和他们也是一脸懵逼。上次上位和自己这么说的时候还是上次。上位这是吃错药了了?

  只有跟在朱元璋身边的朱标知道,自己老爹是得知了历史上这些功臣惨死自己手上后,心中过意不去。这番表态,其实是替历史上的洪武大帝道歉。

  回到金陵皇宫,已经是夜半时分.

  朱元璋吩咐太子回去休息,自己则下意识地走到御书房准备批几道奏折。

  可还没有走到门口,就看到自己的贴身太监王景弘正站在那里守候。

  “怎么?有什么事吗?”朱元璋随口问道。“陛下,有两件大事。

  王景弘一边说,一边捏了捏袖中的两道奏折。“哦?大事?还是两件?拿来给朕看看。听王景弘这么说,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

  自己平时要么处理一些大臣之间互相吵架这种狗屁倒灶的琐事,要么就是强忍着不适看茹老西儿他们的水文,需要自己重视的大事儿难得遇见一件。没想到今天居然一次性遇到俩?朱元璋颇有一种否极泰来的感觉。“请陛下过目!”

  王景弘犹豫了一下,将一份稍薄点的奏折递到了朱元璋面前。

  他袖中的奏折一薄一厚,一好一坏。薄的是好消息,厚的是坏消息。

  按照王景弘对朱元璋的了解,如果万岁爷先看的是坏消息,那么盛怒之下,恐怕会连夜处理公务,压根儿不会理会其他奏折。

  既然如此,不妨先让陛下看看好消息高兴高兴。“哦?哈哈哈.

  “方小子所言不差,这高丽李成桂果然率军回返,兵谏了高丽皇帝。

  “这是上表向咱讨要新的国号啊!”朱元璋看了一下手中的奏折,哈哈大笑。这份奏折是高丽大军主帅李成桂亲自上的降表。

  他在这份降表里说自己迫于高丽君主的胁迫,不得不率领大军同天明开战。

  但是在两国交界的鸭绿江威化岛上,李成桂乘人不备杀死了东班大臣安排的监军,掌握了大军的军权。

  李成桂随即率领大军杀回了高丽开京,不仅将亲近北元的东班大臣杀了个干净,就连有黄金家族血统的高丽君主王禑也落到了他的手上。

  李成桂表示现在他已经是高丽的监国大臣,因为仰慕天朝上邦,愿意率领高丽举国来1.2降。

  同时为了表示对过去历史的切割,李成桂表示自己不仅愿意抛弃高丽这个旧有国号,还希望大明天子可以重新赐给他们一个国号。

  以示自己归顺!

  “高丽?高丽?高丽是在咱大明的东面吧?”朱元璋敲了敲奏折,向一旁的王景弘问道。

  “回万岁爷,确实在我大明之东。”王景弘立刻回复道。“若是在我大明之东,岂不是每天都能比我大明早些见到朝阳?”

  “这真是朝日鲜明之国啊!干脆,就叫做朝鲜好了!”朱元璋在御书房直接敲定了高丽的新国号一一朝鲜!“万岁爷起得这个名字真好!

  “名儿好,寓意也好!真是便宜李成桂了。”王景弘在旁边大吹法螺。

  “行了,别拍马屁了。不是还有一封奏折吗?哪来给咱看看,等咱处理完正好睡觉。”

  朱元璋伸了个懒腰说道。岁月不饶人!

  从金陵到方山来回八十里地,饶是朱元璋是个马上皇帝,也有点疲乏。

  只想处理完这件事尽早休息

  0117什么父父子子?还是标儿的性命重要!(

感谢139.0读者老爷的催更鼓励)“陛下请看。”

  王景弘战战兢兢地将奏折递了上去。“混账!胆大包天!

  “这些人怎么敢?他们怎么敢这么做?”朱元璋刚扫了几眼,就勃然大怒!

  奏折是负责在北平巡查的御史余敏和丁廷联名上书。两位御史在奏折上说北平布政使李彧和按察使赵全德趁着燕王朱棣南下京师的时候,串通户部左侍郎郭桓营私舞弊,上下其手,大肆贪墨税粮。

  余敏和丁廷初步估算了一下,被李彧、赵全德和郭桓贪墨的粮食估计有上百万石之多。

  除此之外,他们还发现,不仅是北平一地,相邻的山东、河南和山西都有类似的事情。

  因此二位御史估计,除了侍郎郭桓之外,朝中应该还有人牵涉案中。

  所以他俩才联名上表,恳请洪武大帝彻查此事。

  “混账!不必查了!凡是涉及到案情的省份,上到布政使和按察使,下到知府、知州和22县令,通通给咱关入大牢!”“命令锦衣卫即刻将户部左侍郎郭桓押入诏狱严刑逼供!”“咱倒要看看,他还有多少同党。

  “这些硕鼠,又贪墨了百姓和朝廷多少钱粮!”朱元璋杀气腾腾地说道。

  要知道现在是洪武年间,因为战争倍受摧残的北方还没有恢复生产力。

  北平和山东、山西、河南这些地方一年的税收也不过二百万石左右。

  李彧、赵全德和郭桓相当于贪墨了北平半年的赋税!要知道北平可是负责防御北元余孽的主战区啊!

  一下少了一半的赋税,你让士兵怎么打仗?

  万一发生个天灾人祸,难道让这些地方的老百姓易子而食吗?

  此时洪武大帝心中杀意翻涌。这次自己就是要杀一儆百!

  让那些敢贪墨粮饷的官吏们看看,是你们的脖子硬,还是咱老朱的刀把子硬!

  “奴婢遵命!奴婢这就去通知毛指挥使。”王景弘吓得连连点头。

  他上一次看到万岁爷如此愤怒,还是空印案的时候。上次空印案死了一万多人。

  这次的大案,估计比上次死得还要多。就是不知道里头有多少倒霉鬼啊!

  不过王景弘并不敢说什么,低着头快步走了出去。呼!

  怒气未消的朱元璋一拳重重砸在了书案之上,一堆已经批阅完的奏折顺势倾倒,铺满了整个书案。

  洪武大帝扫了一下书桌上的奏折,突然发现一个眼熟的名字。

  “济宁知府方克勤?方克勤?”

  “方克勤咱有印象,不是在济宁知府当得不错,咱还让吏部通报表扬吗?”

  “可是这个名字咱好像还听谁提起过。”朱元璋盯着奏折上的名字冥思苦想道。对了!

  咱想起来了!

  朱元璋突然回忆起,白天在山寨之中,方云飞曾经跟自己说过,今年会发生洪武四大案中的其中一件。

  除了那些贪官污吏之外,还有不少无辜官员被自己诛杀。这个叫方克勤(作者菌改变了时间线)的,不就是方小子特意提到的那个好官儿吗?

  自己刚才让王景弘下旨将北平、河南、山西和山东四地的官员全部入狱。

  这个济宁府,不就归山东布政使司管吗?难道这个案子,就是方小子说的洪武四大案?

  朱元璋在心中把整件事捋了一遍,终于确信眼前这个郭桓案就是方云飞所说的洪武四大案之一,而那个叫方克勤的济宁知府,则是被自己冤杀的好官儿。

  如果今天没有方小子的提醒,那么这个叫方克勤的知府恐怕稀里糊涂的就成了刀下亡魂了!咱大明就又少了一个贤臣啊!

  朱元璋猛地站了起来,因为他想到了一个更可怕的事情。既然郭桓案如期而至,那标儿还不不会在十年后暴毙?虽说自己和标儿已经提前知道了这个噩耗,但是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朝政处理体制,那就是治标不治本!

  就算太子可以躲过十年后那一劫,那十一年后?十二年后?十五年后呢?

  要想消除而不是推迟标儿英年早逝这个事情,必须改变现在的机制。

首节 上一节 105/2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董公之子,开局天胡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