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开局融合三倍吕布战力

大唐:开局融合三倍吕布战力 第392节

“承乾,那你便说一说武考多少名才能进入你筹备的军事学院。”

李承乾回应道:“回父皇,儿臣打算第一期招收学子一百五十人,作为重点军事将领的培养对象。”

“这些学子将不单单要学习兵法,研读兵书,最主要的是为我大唐军队多兵种联合作战培养综合性的人才。”

“今后他们所统帅的军队,不单单是某一支单兵种部队,更多的是将热武器军队,混搭入其他军队中进行多兵种联合作战。”

听着李承乾的话众人陷入了沉思,他这话还真不是随便说说玩的。

若是按照李承乾的设想,那今后大唐军队发挥出的战斗力,那是不可估量的。

这是今后大唐君临天下,横扫八荒的本钱。

李世民开口道:“好,既然大家都没有其他意见,便按照朕和承乾的意思去办。”

“药师,三日后正式开始武举考试,此次武考由你全权负责。”

李靖上前拱手道:“末将领命,定不负陛下所托。”

三日后……

武考正式开始。

三百名参加武考的学子,进入长安城西城演武场进行初试。

这三百人中,豪门子弟占两百人,寒门子弟有一百人,即便豪门子弟人数是寒门子弟人数的一倍,这一足以令人惊讶。

武考初试非常简单,只有三项,但却是筛选实力的标准。

由于大唐已许久没有开设武考,武考开始后,长安城内万人空巷,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

李承乾稳坐东宫。

但考场上所有人的表现他都一清二楚。

毕竟军事学院是他一手操办的,为学院选拔人才,他还是要重点关注一下的。

尤其是寒门子弟,豪门自然不必多说,他们本来就有着天然的优势。

如果不是特别出色,断不会入李承乾的法眼。

“太子殿下,这些是初试中表现较为出色的寒门学子。”

武考初试结束后,秦风将一本花名册递到了李承乾手中,这是第一手资料。

李承乾将目光从地球仪上收了回来,接过花名册翻阅起来。

其实第一场武考不在李承乾的考量范围之内,他注重的是第二场,兵法策略演练。

秦风在一旁说道:“陛下,武考初试,要说最露脸的莫过于段玉龙与宁荣两人了。”

“这两人皆是白衣出身,今日在这演武场中可谓出尽了风头。”

“段玉龙骑射技艺之精湛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从他手中飞出去的箭矢就像有生命一般,箭无虚发,百发百中,他只用了不到一半的时间便拿了满分。”

“还有那宁荣,天生怪力,力大无穷,骑枪术更是了得,马儿在他胯下,就好像他的双腿一般灵活,一手枪术路子十分野,却又十分强悍。”

“今日,这两人将那些世家子弟的风头全都抢了,那些世家子弟已经将两人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发誓要在军事策略场中碾压两人。”

秦风越说越激动,恨不得提枪上阵。

奈何他只是一个文官,只有点三脚猫的功夫。

李承乾点了点头,“好,那你便替本宫盯好了他们。”

紧接着……

兵部一小吏在殿外求见。

秦风出去接见,进来后汇报道:“太子殿下,武考第二场的考题您拟定好了吗?李靖将军派人来取军事策略场的考题了。”

本来李承乾不愿参与此事,让他们去拟题便好了,但李靖执意要李承乾出此题,说是为了公平公正。

毕竟兵部这些大臣和大唐有名的将军们都或多或少的点拨过这些豪门的子弟们。

不管让谁出题,都是不妥。

李承乾回身从一旁的案牍上取了个信封,站了起来,“考题本宫已经拟定好了,本宫亲自去送吧。”

秦风点头附和道:“恩,还是殿下亲自送一趟比较稳妥,毕竟此事事关重大。”

少顷……

李承乾带着秦风来到了兵部。

李靖正带领兵部的各位大臣对参加武考考生们的成绩进行再整理。

看见李承乾进来,众人皆是上前见礼。

“末将参见太子殿下……”

……

李承乾淡声道:“免礼。”

随后望向李靖,“李将军,参与第二场军事策略考试的主审官是哪几位将军。”

李靖上前回应道:“分别是末将,秦叔宝与苏定方。”

提及苏定方,李靖的嘴角不免露出一丝欣喜,毕竟苏定方可是他的高徒。

不过苏定方之所以能成为主审官之一,绝不是因为他是李靖的爱徒,亦或是李承乾身边的红人,白袍军的统帅。

靠的是他的军事战略眼光与自身的才华。

李承乾点了点头,“好,请三位将军与本宫到里屋议事,今日我们便敲定武考第二场的题目。”

第507章 论长平之战

三人跟随李承乾到了里屋。

李承乾将手中的信函递到了李靖的手中,“李将军,这是本宫拟定的考题,你们三人看一眼。”

李靖接过信函,将里面的纸条拿了出来,只四个字「长平之战」。

苏定方与秦叔宝两人围到李靖身旁,望着他手中的纸条眉头微微皱起。

“长平之战……”

李靖抬头望向李承乾,问道:“太子殿下,您的意思是,第二场考试便是论这长平之战吗?”

“没错……”李承乾点头应道:“这便是本宫出的考题。”

“长平之战,秦国名将白起率领四十万秦军攻打赵国长平,赵国大将廉颇坚守城邦,死守不出,白起散布谣言,用离间计,使赵王用赵括换下了镇国大将廉颇。”

“秦将白起针对赵括傲慢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装不敌,引蛇出洞的计策,对追击出来的赵军进行分割包围,诱敌歼灭的作战方针,围歼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大军。”

“此战过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强大的秦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全国的速度。”

长平之战,是史上最为经典的战役之一。

虽然它不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那般以少胜多,但此战是战国名将之间,无所不用其极的博弈。

此战的精彩程度足以让它成为经典,但这经典背后葬送的却是六十万忠魂。

六十万忠魂,这是多么令人难以想象的数字。

李靖回应道:“长平之战确实是一场名垂千古之战,此战是秦,赵两国因为上党之争而引起的,秦国迫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

“而秦国攻占长平,坑杀四十五万赵军却仅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这之间的战略博弈是这场战役的焦点,让赵国老将廉颇含恨,让赵括遗臭万年,更让杀神白起受世人所敬畏。”

苏定方附和道:“胜败得失虽然只在方寸之间,但方寸之下的暗流却如海浪一般汹涌,以长平之战为题,既不突兀,又能考察考生的战略眼光与能力,确实是上上之选。”

紧接着……

李靖望向李承乾的眼光,多了几分光润。

李承乾转头望向他,轻声道:“李将军有何事,但说无妨。”

“呵呵……”李靖尴尬的笑了笑,“末将斗胆向太子殿下请教,不知太子殿下对此战有何见地……”

李靖此话还真不是刻意为难李承乾,而是单纯的敬仰之情。

他知道,既然李承乾能选长平之战作为题目,那他对此战一定有着很深的见地。

顿了顿……

李承乾缓缓开口道。

“夫两阵之间,出甲阵兵,纵卒乱行者,所以为变也;深草蓊翳者,所以逃遁也;

溪谷险阻者,所以止车御骑也;

隘塞山林者,所以少击众也;

坳泽窈冥者,所以匿其形也;

清明无隐者,所以战勇力也;

疾如流矢,如发栅者,所以破精微 也;

诡伏存设奇,远张诳诱者,所以破军擒将也;

……

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

竖子无情杀降卒,赵王有恨愧书生;

李承乾从系统中获得了几本兵法典籍,深得其中要领。

这长平之战的评判,那是信手拈来。

三人听着李承乾对长平之战的点评,渐渐入了迷。

他们没想到,长平之战可以分析的如此透彻清晰透彻。

苏定方和秦叔宝两人是惊奇,而李靖表现出来的是震惊。

因为他发现李承乾对长平之战的见解,竟然有太公遗风,尚氏韵意。

这分明就是「六韬」中军事战略的思想核心。

少倾……

当李承乾讲解完毕后,苏定方与秦叔宝意犹未尽的看着他。

首节 上一节 392/4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开局祸害了黄月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