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当暴君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455节

给蓟镇、山海关、宁远三个地方调动不同数量的军队。

以及定量化给从上海补给辽东粮食。

同时,在大沽口分设一个临时调度港口,为以后战争突发做预备。

这件事是绝密,毕竟皇太极在北京还是安插了不少探子的。

皇太极并不知道,崇祯已经开始主动打他的主意了。

他当然不知道,他现在沉迷在他的新政成果中。

几年的新政,皇太极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无论是火炮还是火枪,或者粮食,财政收入,都大大增加了。

而且因为迎来了孔府的人,皇太极在辽东儒士们心中的地位节节暴涨。

反倒是崇祯这个中原正统皇帝,被辽东的儒生们骂得左一个暴君,右一个昏君。

皇太极也在筹划着,最新消息回报说北京的粮价已经恢复了,这让皇太极百思不得其解。

皇太极召见了所有人,专门成立了一个专项讨论组来讨论关于这次北京粮价下降的原因。

皇太极这段时间,将张凡写的《宏观经济学》、《国富论》翻了无数遍。

粮价回调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明朝朝廷向顺天府投入了大量的粮食。

皇太极恼怒地说道:丫的狗皇帝哪里来的那么多粮食?

众人讨论了几天,口水都说干了。

有人说是山东省调来的,有人说是南直隶调来的。

可问题是,一下子几千万两银钞投下去,就算从山东省和南直隶抽调粮食也不可能填补得下来。

那可是几千万两啊!

据说北京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新城区建设计划。

皇太极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崇祯是从哪里弄来的粮食。

直到最新的消息传来,是佟养性的安排的细作传来的。

而且是不太重要的天津卫一带的细作。

据说大沽口现在商船云集,一箱一箱的粮食日日夜夜不停往岸上搬运。

这下就把皇太极搞懵逼了。

海上运来的?

难道是朝鲜那边运过来的粮食?

不可能,朝鲜才多大点地方,能有多少粮食。

皇太极立刻给佟养性下了一道命令:“一定要查清楚,狗皇帝到底从哪里弄来的粮食。”

事实上,皇太极不知道太正常了。

安南之战,北京朝堂上知道的人也只是少数一些御前大臣。

而且离得非常远,一般捷报回来,都是直接给了皇帝。

其他大臣根本就不知道南边的情况。

要不然朝堂上对新城新政怎么吵上天呢?

佟养性硬着头皮道:“嗻!”

七月七日,七夕节。

下午的时候,崇祯看完关于顾炎武山西煤矿开采的奏表。

关于煤矿的开采,现在的进展非常可观。

准确的来说,今年入冬之后,九边的将士们都可以享受到煤炭,取暖、煮水。

这将大大提高边境士兵的生活质量,确保他们的身体的健康。

这一点的重要性,完全不亚于新式武器的研发。

既然今天是七夕节,崇祯也并未一直闷在宫中。

他有约会,看完奏表,便换了一身素衣,出了宫。

北京城热闹而繁华。

经历了六年的新政发展,北京城已经与崇祯元年的北京有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去年的新城新政推出后,以北京城护城河为界的周围,开始搞基建。

一条条水泥路也在铺设起来。

为了改善环境,崇祯还私下发起了广植树的活动,他还亲自跑到护城河边种树。

明朝的时候,北京的自然环境其实已经很恶劣了,经常有沙尘暴。

北京城在扩大,人口在增多,自然环境当然也要跟上。

就说现在海淀一带的新城区,一座座新的亭台楼阁正在耸立起来,周围的树也一颗颗种起来。

七夕这一天,不少年轻人都会选择去海淀新区的新商业街。

毕竟这一带的大学生非常多,秉承着就近原则,大家喜欢到这一带逛街。

人多,当然就慢慢有了生意。

附近的酒楼、商铺也慢慢开始兴起。

不远处的杨柳下,崇祯就看到了一个俏丽的身影。

第533章 你确定要做皇帝的情敌吗?

她站在杨柳下,撑着一把油纸伞。

身姿细柔,肤如凝脂,宛若温玉。

又有几分英气。

眉黛藏青山,双眸含秋波。

顾盼四周,似在人群中寻人。

“小姐,那人怎么这样,竟然让小姐在这里等这么久,到现在还不来。”

李静珊连忙说道:“休要胡说,张公子只是事务繁忙。”

丫鬟小玲继续说道:“事务繁忙也不能这样啊,真是的!”

“不要说了。”李静珊说话很温柔,连批评人都柔声细语,“张公子应该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旁边的丫鬟嘟了嘟嘴,也不再说话。

这时,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了李静珊的面前。

车的窗帘被拉开了,是一个年轻英俊的男子。

男子笑道:“李小姐,这么巧,在这里遇见你了。”

“王公子。”

这坐在车上的年轻男子名叫王令,他本是山西人,最近两年家族生意越做越大,随着朝廷新政的颁布,民间大商人对朝廷官员的依赖度越来越高。

所以,从今年开始,王令便从山西到北京,混迹在北京的上流圈子里。

目的当然是为家族争取更多的政治资源。

而当下,最赚钱的有这样几方面:粮食、铁矿、煤矿、新城建、水泥厂、香皂、织布厂等等。

王家在山西,自前年顾炎武在山西一带寻找开采煤矿开始,王家抓住了朝廷政策,赚够了第一桶金。

但王家并不满足,在这个大量人口往北京城汇聚的时代,王家想着到北京城找到更多的资源,抓住更多的商机。

例如,最近在大沽口一带的粮食。

这些粮食是朝廷组织船队,从安南运输回来的。

按照现在的流程,粮食运输到大沽口后,会转运到通州一带的码头仓库存放。

然后有通过商务部招标的民间商社到通州采购,再运输到北京城售卖。

也就是说,卖这些粮食,都是有门槛的。

实际上,许多民间有实力的商人,都想抓住这些机会。

毕竟是朝廷主导的,肯定是能赚大钱的。

不仅仅如此,能与朝廷形成稳定合作,以后其他产业不愁拿不到招标。

王令明显心情大好,看起来意气风发,他说道:“李小姐,在下刚才去府上拜会了令尊,提及李小姐,令尊说你出来见一位朋友。”

“是的,我在等一位朋友。”

王令从马车上下来,他穿着一身紫色的长衫,身高修长,面容俊朗,风度翩翩。

他一下来,就引起了周围路过女子的侧目。

崇祯八年,北京城的风气与过去早就不一样了,以前女子不能出门,现在不仅仅都敢出门了,甚至一些女子还公然在大街上看俊男帅哥。

不过,这种风气倒也只是北京这种新政风气浓厚的地方才有。

“不知是哪位朋友这么大的荣幸,竟然让我们的京城第一美人甘愿在这里等候。”

李静珊很礼貌地回应道:“这就不烦恼王公子操心了。”

王令也不生气。

人有钱,自然流露出来的气质也会大度从容。

更何况,最近王令在北京城的上流圈子游刃有余,收获不菲。

在他看来,自己迟早会得到李静珊的。

“听说李小姐也是一位商业奇才,正好在下要去京都商会,若是不嫌弃,在下诚邀李小姐一同前往,不知李小姐可否愿意?”

“多谢王公子的好意,我就不去了。”

首节 上一节 455/10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集美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