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当暴君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256节

“劳烦大人了。”

此时,崇祯站在巨大的地图面前,看着整个北方,陷入了思考中。

棋局从来不是孤立的,不要看朝鲜小小的一个半岛,它的投降,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影响到战局的。

皇太极内部的粮食危机大大缓解,战争胜利,带来的是权威的加强。

漠北蒙古最近几个月又一直不安分。

如果明年北方爆发规模战争,将又是一大笔开支,而且这笔开支暂时是没有直接回报的。

这无疑是给财政系统增加巨大的压力。

但是,这仗还不得不打。

他已经给卢象升下了诏令,立刻调天雄军回京。

现在他手下的几个能打且打过大胜仗的大将全部在南方,总得调一个回来。

至于周可言那些叛贼,此事交给郑芝龙去吧。

又给郑芝龙爵位,又赐国姓的,总得办点事了吧。

不多时,军委会的人全部来了。

“都坐吧。”

下面的宫女们端上来茶水和点心。

“朕今日召诸位来,是想商议北边的局势。”

“朝鲜投降了,供粮20万石。”

皇帝此话一出,军委会的诸位大佬都露出了震撼的神色。

朝鲜投降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但这供粮20万石,却并不知情。

20万石粮,3600万斤。

假设一个士兵一天的口粮是1.5斤,10万士兵一天是15万斤。

3600万斤,可以供10万人吃240天。

大半年!

这对皇太极来说简直就是瞬间回了一半的血!

不仅如此,皇太极眼下正在改制。

最典型的就是废除了奴隶制。

努尔哈赤时代,大部分汉人都只能作为女真人的奴隶。

例如努尔哈赤的女婿刘兴祚,曾经就是田里的一个奴隶,努尔哈赤见他有才能,提拔了他。

而绝大多数汉人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只能是奴隶。

什么是奴隶?

就是物品!

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杀。

而皇太极现在将这些都废掉了。

这一点,还真不是受到了崇祯的启发,正统历史上,皇太极继位后,对外作战,年年胜利,巩固了自己的权威,干掉八王议政制度后,便大规模改制,缓解民族矛盾,其中就包括废除这种奴隶制。

历史上的满清,入关的时候虽然是顺治,是多尔衮辅政,但真正的奠定人是皇太极。

没有皇太极,是不可能有后面的清朝的。

皇太极的一系列改革,才让辽东政权,从一个落后的奴隶制,转变成了帝制国家。

其中重用汉人,就是皇太极施行的最成功的一个策略,简直将大明朝的人才全部掏空了。

当然,历史已经被张凡改变了。

即便皇太极依然在改制,可张凡的改革却更彻底。

东方大陆的格局已经完全不同了,一个古老、腐朽的国家,正在脱去她身上的枷锁。

那个曾经热血沸腾的时代,正在以一种古朴的方式,重新降临这片土地。

第310章 援朝之策

皇帝坐在上面,扫视一圈,道:“都说说看,接下来,如何做。”

李邦华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尚有转机。”

“如何转机?”

“朝鲜虽败,但要筹集20万石粮草,并非易事,这20万石粮草,自然是分批给出,没有个半年时间,恐怕难以交付出来,这半年时间,我们正好可以组建一支军队,将建奴从朝鲜驱逐出去。”

崇祯并未立刻表态,他看着其他人。

阎鸣泰道:“臣以为李大人说的有道理。”

“臣认为,出兵援朝原因有三:一、朝鲜是我朝属国,作为宗主国,在属国遇到困难的时候,理应帮一把,如此才能向四海彰显我天朝之威;二、朝鲜地处东北疆域,若是被建奴占领,必成为建奴的粮仓,于我朝不利;三、朝鲜国主与大臣皆侍奉我大明为正宗。”

英国公张维贤道:“老臣也认为李大人所言极是,朝鲜投降也是迫不得已,可能是缓兵之计,朝鲜使臣来我朝陛见天子,便是来求援的。”

黄得功道:“陛下,朝鲜若是有失,臣担心一来建奴能源源不断从那里要粮食,二来日本人贼心不死,很可能再借道朝鲜,一旦日本人来了,辽东局势更加复杂,朝鲜是东北屏障,不能丢失。”

黄得功说的这一点,也是万历年间,大明为何要大军援朝的原因。

如果大明朝当年不出兵,试想想,日本人占领朝鲜后,便与大明在陆地上接壤。

到时候,鸭绿江那里必然要设立独立的军镇,甚至陈兵十万,才能保障辽东。

同样,

那么回到明末的朝鲜。

这个世界还没有美帝那样的强大对手,是不是朝鲜的地位就不重要了?

也不是,正如万历派兵援朝一样。

这一点,眼下,大明朝朝堂上必然有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要援朝的。

可是,问题来了。

明朝是如何衰落的?

就是抗日援朝之后,明显开始走下坡路。

那一仗的确打出了大明的威风,打得日本人再也不敢来了。

但是那一仗,也耗资巨大。

入朝的基本上是辽东兵,此战之后,辽东兵额锐减60%,大明朝在辽东军事衰落下来,这才有努尔哈赤崛起的机会。

若是没有发生这一战,努尔哈赤想要崛起,恐怕难度更大。

而现在,眼下,支援朝鲜,战略上肯定是正确的。

战术呢?

如何支援?

这才是崇祯最担心的。

现在的局面,已经不是万历朝的时候了,那时候辽东是大明的,只需要从辽东派兵过去就可以了。

现在,辽东被建奴占据着,想要派兵过去,得坐船。

坐船就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

粮草补给点的问题。

陆地接壤,粮草的补给点可以分出好几个来,前线的粮草随时可以调度过去。

但如果是现在的局面,就必须得先放在皮岛。

加入卢象升率领3万天雄军支援朝鲜,上岸之后,深入朝鲜境内打仗,过一段时间要补给粮草,就得从皮岛补给。

这个时候也得用到船,用船运输到岸边,有人来接应。

这里就是关键点了,如果我是皇太极,我就在皮岛附近安排许多探子,专门打击明军的粮草补给。

要知道,明军的补给方在船上,接货放在岸上,一旦卸货的时候,是很难战斗的。

这也是为什么义州沦陷后,陈新甲迅速将5000明军撤到皮岛的原因,因为粮食无法补给。

那么谈到海运补给粮食,为何上海就能向辽东补给粮食呢?

因为辽西走廊在大明手中啊,有如此漫长的海岸线在大明手里,在那里在补给点就可以了,十分安全。

而朝鲜的局面则不然。

这才是崇祯顾虑的地方。

孙承宗出列道:“陛下,老臣以为,朝鲜的确该救,但是具体如此来救,才是重点,眼下的辽东局面与万历年间依然不同,海线补给粮食,登陆点并无大明疆域,风险很大。”

还是孙承宗看问题毒辣,他一句话就说到了皇帝所想的上面来了。

眼下张凡其实已经有了可执行的战术,他倒是还想听听其他人的想法。

“老臣倒是认为,并非一定要立刻将建奴驱逐出朝鲜,而是采取虚实结合的战术,使建奴军队疲劳,一旦如此,朝鲜境内只会有人组织反抗,届时建奴被双线夹击,一旦战时拉长,建奴军心疲惫,必然主动退兵。”

李邦华道:“若是皇太极增兵呢?”

“皇太极不可能增兵。”皇帝接过话来了,孙承宗的每一个字都说到他的心坎儿上了,“皇太极不可能在朝鲜战场投入更多的军队。”

“一、一旦投入更多军队,主战场进入朝鲜,于建奴不利,因为朝鲜人很痛恨建奴;二、一旦投入更多军队,沈阳空虚,辽东军不是吃干饭的。三、即便夺不下沈阳,攻占辽阳,辽阳是一个粮仓,失去辽阳,建奴将陷入缺粮的境地。”

崇祯看着那张地图:“所以,朕倒是觉得孙胡子说得对!皇太极攻打朝鲜,本身不想吞并朝鲜,他吞不下,只是想要要粮食而已。”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连声道:“陛下圣明。”

崇祯又道:“孙爱卿,你方才所说使建奴疲惫,具体如何执行?”

“以皮岛为据点,在岸边附近驻扎一支军队,确保粮食能随时安全运输上岸,一旦建奴知晓我军已经上岸,必然会率军前来,我军只需打防守战即可。”

这就是心理战了。

一是让建奴有所忌惮,你不是要运粮食么?现在有一支明军在朝鲜境内,而且在北边边境,你确定你敢放心的运粮食?

首节 上一节 256/10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集美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