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742节

而且,还很容易受人歧视。

赵括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过了好几秒钟之后,赵括才十分严肃的说道:“我们皇家为什么能够得到这片江山,是因为我们的军队强力吗?

当然是。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我们的军队从哪里来?

那是从平民百姓之中来。

皇族确实尊贵,但不应该摆什么架子,不应该搞什么高高在上的东西。

我们皇族应该要与民为善,要时时刻刻和最底层的平民百姓们站在一起。

这样,才能够让所有的子民们发自内心的爱戴我们,才是我们大汉国长治久安的真正道路。

许叔啊,你到时候和其他两名丞相还有大宗正他们研究一下,从今往后,每一位皇子都必须要迎娶平民女子作为正妻,如果将来的皇子没有来自平民的血统,那么在继承皇位的时候应该考虑把他的顺位推迟!”

赵括也是非常有魄力,原本只是想要考虑一下,但是在发觉就连妻子田婉都有些迟疑的时候,赵括就立刻下定了决心。

说白了,在这个时代贵族们那种高高在上的心态还是有的,王侯将相在这个时代是真的“有种”,是真的能够世世代代的相传。

这很不好。

赵括很清楚如果这种势头继续下去会发生什么,那就是这些所谓的王侯将相将会形成一个和国君对抗的阶层,他们将会一代代坚持不懈的和国君争夺权力,并且趁着出几个平庸或者昏庸国君的时候慢慢的架空国君,最后再把国君取而代之。

像赵括作为开国之君,他在世的时候肯定是风平浪静,没有任何一个人敢放个屁,但是等到赵括死去之后,赵括的子孙们能够拥有这种镇压一切不服的魄力和能力吗?

所以,赵括这个时候就要未雨绸缪,给子孙后代们留一条路,指出一个方向。

别的朝代的开国之君可能不懂解决的办法,但是作为一名穿越者,赵括又怎么可能不懂呢?

想要打破这种局面,赵括必须要扶持起一个阶层来和这些王侯将相所代表的贵族阶层们对抗。

历史上的皇帝们其实也尝试过很多,比如说扶持外戚,又比如说扶持宦官。

但是,这有用吗?

历史已经告诉赵括没用。

无论是外戚还是宦官,他们掌控了权力之后,所作所为和贵族阶层没有任何区别。

汉朝末期的外戚一样能够架空皇帝,唐朝末期的宦官更是直接就随意废立皇帝。

所以,只有从平民百姓之中寻找帮手,才是皇帝最应该做的事情。

皇帝不停的从平民阶层之中提拔帮手,和贵族们对抗,维持一个均势就可以了。

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之中,会有许多被提拔起来的平民慢慢的融入到贵族之中,但那不要紧,全天下那么多的平民,再继续多提拔一些帮手就是了。

皇帝不需要担心贵族的势力会越来越膨胀,因为本身在博弈的过程之中,就肯定会有一部分的贵族被皇帝给剔除出贵族阶层了。

同时皇帝也不需要担心这些从平民出身的官员们会尾大不掉,因为平民阶层就注定了背后没有什么势力,一个没有势力的人怎么可能在被贵族阶层疯狂打压下一边发展壮大,一边还能架空皇帝呢?

如果真有这样的人,那怕只能是有一个穿越者了。

这样一来的话,皇帝、贵族、平民就形成了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稳固的铁三角,大汉国未来的政治体系就可以维持住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然了,如果期望就这么一个体系便能维持几百上千年的稳定,赵括也没有这么天真,毕竟未来的事情是怎么样的,赵括又不是先知,又怎么能够知晓?

赵括所要做的,就是搞出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来给子孙后代,这样的话就算是将来真的出来什么乱子,这种稳定的框架也会尽可能的给子孙后代们一些想办法的时间,这就够了。

这就是赵括作为一个祖宗,给子孙后代们留下的最好遗产了。

赵括咳嗽一声,缓缓重复了一次:“皇室在贵族面前永远都是最高贵的,但是在平民面前,我们也应该永远都是最和蔼的。

朕当然知道很多人对朕的话不以为然,朕也知道很多人将来只会做做样子,但是朕这里要说的是,不管他们怎么想,这个样子都得给朕做好了!谁要是做不好,那么谁就给朕从皇家之中滚出去!”

赵括的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其他人自然也就不能够再说些什么,连声应是。

只有太子赵谦听完之后,一时间心潮起伏。

要知道,赵谦在之前平康坊的时候,可是在吴飞家里的豆腐店帮过一段时间工的。

那个时候的少男少女,其实就已经是暗生情愫了。

少年人的爱情其实很简单,什么身份地位家室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双方之间擦出来的爱情火花。

但是赵谦也知道自己的地位是比较高贵的,吴飞家的女儿只不过是一个卖豆腐的,自家父母又怎么能够允许呢?

所以赵谦的心中虽然很想,但也仅仅只能是想而已。

但现在,一切都已经不同了。

赵谦的目光投向了不远处的那名亭亭玉立的宫廷女官,恨不得想要直接冲过去把对方搂在怀里,大声的告诉她:“父皇已经允许了这门婚事,甚至还允许你将来成为我们大汉国的皇后!”

这一刻,赵谦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家的这位父皇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太圣明了!

第1121章 对王翦的当头棒喝

赵括的这个命令当场就颁布了下去,群臣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也是议论纷纷。

“陛下还真是足够爱护平民百姓啊。”

“要我说啊,陛下这个爱护也太过分了,皇家血脉高贵,怎么能够和平民通婚呢?”

“就是就是,我们这些贵族的血脉同样高贵,才是最适合跟皇家通婚的对象嘛。”

“要不然,你们去和陛下提个意见?”

“咳咳,老夫家里还有事,先回家了,告辞!”

贵族们的心理大抵就如同刚刚发生的那番对话一般,虽然心中很不爽,但是也找不到什么太好的办法。

可没有人会真的傻到去赵括这位戎马一生打下江山的皇帝面前提什么不识趣的意见,这不是和自己全家老小的性命过不去吗?

这就是开国之君的威严所在,真正意义上的说一不二,别人是真的屁也不敢放一个。

至于站在大汉国最顶层的那几名大臣来说,他们的想法又和别人不一样了。

许历表情严肃,对着一旁的庞煖说道:“庞丞相啊,看来你我二人还是低估了陛下对民众的爱护之心。”

庞煖想了想,同样也点头道:“是啊是啊,其实老夫有时候也挺奇怪的,你说陛下明明是一位百战名将,为何却如此的仁慈和体恤子民呢?”

从庞煖,或者说是多人的逻辑来讲,死在赵括麾下的敌军士兵数量都已经超过了一百万,说是真正的杀人如麻也不为过,赵括怎么就能够这么仁慈?

许历笑了笑,对着庞煖道:“其实啊,当年陛下和我说过一句话。”

庞煖好奇道:“什么话?”

许历道:“陛下说:所有的杀戮,都是为了真正的和平!”

庞煖愣住,过了半晌之后才发出了一声来自内心的赞叹:“陛下这才是真正的大仁慈,是真正的胸怀天下啊!”

春耕既然已经开始,那么大规模的兵力和资源调动自然也就随之展开了。

赵括并没有去关注这些具体的事务,反正自然会有许历等人来帮助操持。

这一天,在李牧的陪同下,赵括来到了王宫之中一座十分偏僻,同时并不起眼的小院子之中。

不起眼归不起眼,但是这座小院子的安保措施却是非常严格的。

李牧眯着眼睛注视着这一切,心中也是有些疑惑,他性格一向直爽,于是便忍不住开口道:“陛下为何这么重视这个王翦?”

是的,在这座小院子之中所关押的,就是自从秦国灭亡之后就成为了赵括俘虏的王翦。

赵括微微一笑,对着李牧道:“李牧啊,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并不是赵国人而是一个秦国人,你今天的结果会是什么?”

李牧愣了一下,他还真的没有想过这种可能。

赵括笑着拍了拍李牧的肩膀,道:“朕觉得,如果你是一个秦国人,那你现在也会住在这座院子之中。”

说完这句话之后,赵括就走进了院子里。

李牧摸了摸脑袋,随后有些吃惊:“陛下居然觉得,这个王翦能和我相提并论?”

带着这种吃惊,李牧也快步走进了院子里。

这是一个相当清静典雅的小院子,花草树木各自按照着不同的方位摆放,看上去就给人一个很平和的感觉。

在院子之中还有一个小小的亭子,王翦穿着一身士人的普通袍子,正静静的坐在亭子之中,手里拿着一本书籍聚精会神的阅读,就连赵括走到他面前都没注意。

李牧心中不快,觉得这王翦也太不懂事了,于是就重重的咳嗽了一声。

王翦这才回过神来,一抬头看到赵括,顿时吃了一惊,站了起来朝着赵括行礼:“见过大汉国主。”

王翦的这个“大汉国主”的称呼,也是相当有意思的。

赵括笑了起来,对着王翦说道:“无妨,坐吧。

看什么书看这么入迷?”

一边说,赵括一边坐了下来,还示意李牧和王翦一起入座。

王翦笑了笑,将书籍推到了赵括的面前:“不瞒国主说,王翦看的其实是国主的著作。”

赵括咦了一声,随后目光落在了书籍的封面上,只见上面写着三个字岳飞传。

赵括忍不住笑了起来:“你怎么知道这书是朕的著作?”

王翦十分诚恳的说道:“这本书的情节如此的跌宕起伏,岳飞蒙冤的遭遇又如此的让人身临其境,若非是国主亲笔写就,又有谁能够写得出来?”

赵括哈哈大笑了起来:“好你个王翦,想不到你拍起马屁来也是挺有一套的。”

王翦认真的摇头,道:“不瞒国主说,这确实是王翦心中的所思所想。”

李牧在后面直接翻了一个白眼。

赵括笑呵呵的说道:“所以你觉得,这个岳飞传其实是朕自己的遭遇?”

王翦道:“王翦之前虽然在秦国,但是也听说过一些国主一直被打压和排挤的消息,甚至还被投入过监牢,所以王翦确实是这么觉得的。

不仅如此,王翦还觉得当年的赵国王室如此排挤打压功臣,如今沦落到灭国的下场也是罪有应得。”

赵括笑了起来:“不得不说,你的话确实很动听。

但是朕还是告诉你,岳飞这个故事啊是真人真事,确实曾经存在过岳飞这么一个人,也确实曾经存在过宋朝这么一个朝代。”

王翦愣住,过了好一会才道:“真人真事?”

赵括点头,大有深意的说道:“是啊,真人真事。

只不过,这个故事只能在朕的记忆之中,才能够被称为真正的真人真事了。”

历史已经被赵括所改变,基本上什么宋金对峙之类的事情是不可能再发生了,甚至将来会不会有岳飞这个人赵括都不知道。

首节 上一节 742/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