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596节

这番话对于周少奋而言,无异于公开处刑,周少奋的脸色是极为难看的,但依然只能够捏着鼻子答应下来。

没办法,就算周少奋想赖账,赵王和赵括也不会答应的啊。

赵括咳嗽一声,朝着周少奋笑道:“其实本候也不缺房子,不过既然是免费的,那当然是不要白不要,多谢周卿了。”

这一波,那就是再明显不过的当众打脸。

周少奋只感觉喉咙一阵阵的发热,好像有鲜血要从里面冒出来一样,费了好大劲才压制下去。

差一点点,周少奋就被赵括气得当场吐血!另外一边,赵王虽然也输了和李王后之间的赌约,但是他的心情依然是不错的。

在赵王看来,李王后的所谓赌约,无非就是床笫之间的事情。

赵王可是很喜欢尝试新东西的!赵王对着赵括道:“武信君,经过今天这一番实地调查,寡人觉得你这个临街铺面的政策改革确实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了。

这样吧,要不然就从明天开始,正式在整个国家之中颁布吧。”

赵王作为年轻人,有一个年轻人很显著的特点就是果断,所以在确认了赵括的政策确实有用之后,他就立刻想要推广起来。

然而赵王并没有想到的是,赵括居然说不。

赵括道:“多谢大王的厚爱,不过臣觉得,最好还是一步步的来为好。

这毕竟是一个新的政策,邯郸城之中的人或许知道了一个平康坊,但是平康坊毕竟才刚刚出现一个月而已。

至于邯郸城外,绝大部分的赵国子民都还不知道平康坊,更不知道平康坊是怎么运作的,又怎么能够复制出平康坊的效果呢?

到那个时候,恐怕是事与愿违了。”

赵王顿了一下,道:“好像也有道理。

那么,武信君你的打算是?”

赵括道:“臣的打算是,先给平康坊三个月的时间,让平康坊这个地方在邯郸城之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等到平康坊效应打开之后,我们再在邯郸城之中全城推广,邯郸城作为大赵的都城,在大赵之中是有领头示范效应的,只要邯郸这边做起来,其他地方自然就会纷纷跟进。

到那个时候,举国上下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对平康坊模式有了一个正确的认知,也知道怎么样去利用这个模式来发展商业和经济,何愁大事不成呢?”

赵括的意思总结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饭要一口口的吃,事情要一步步的做。

赵括作为穿越者和政策的开创者,他当然知道这个政策要怎么做才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才是对发展最好的。

但是下面的那些官员又不是赵括,他们是不可能像赵括想得这么明白透彻的,万一要是想叉了,那反而是有害无益。

所以赵括需要树立一个典范。

对于整座邯郸城来说,这个典范就是平康坊,其他坊市的官员和人们不知道怎么做,来平康坊看看,感受一下、研究一下就懂了。

对于整个赵国来说,这个典范则是邯郸,其他郡的官员和人们不知道怎么做,来邯郸看一下,感受一下也就都明白了。

赵括也不要求大家全部都明白,只要懂个大概,慢慢的发展起来,也就足够了。

赵王听完之后,也是立刻就理解了赵括的意思,一拍大腿赞道:“武信君你说得对,确实是这个道理。

事情如果做得太急的话,下面的人也会无所适从的。

那么就这样吧,平康坊这边三个月,邯郸再用一年的时间发展,明年的这个时候,正式推广全国!”

赵括这才露出笑容,对着赵王道:“大王果然英明!”

在场的其他赵国大臣们静静的看着这一幕,心中突然都有了一种感觉。

如今赵国的内政大事,似乎已经真正的被掌控在了武信君手中,就连大王都要对武信君言听计从了。

第977章 秦国和楚国的纠结

于是平康坊的改革也就正式被确定成了赵国的新政策。

赵王下达命令让赵括全权负责把这个改革推广到赵国的各地,给出来的期限是三年。

这件事情对于赵括来说当然是非常容易办的,毕竟赵括现在只需要出脑海里的想法和理念,剩下来的事情自然会有一大堆忠心耿耿的部下去帮助赵括处理。

周少奋在这件事情上,显然是被重重的打了一波脸,但是事情传出去之后,听在赵国民众的耳朵之中,竟然却有了一种非常奇怪的变化。

“武信君在政治斗争之中胜利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惊讶的。”

“就是就是,这些年那么多的政敌都想要扳倒武信君,但是他们的结果都是被武信君狠狠的打脸。

所以我说周卿的输一点都不奇怪,反而是如果周卿赢了,那才是真正奇怪呢。”

“现在这个样子也挺好的,有武信君来主持大局,其他的人就乖乖的听从武信君的命令就好了。

不要再出什么小心思了,反正我觉得只有武信君才能够让我们能够让我们赵国变得真正的强大起来。”

“说的太对了。

这些年我们赵国之所以能够灭掉燕国和魏国,不就是因为武信君的存在吗?

所以呀,我们一定要相信武信君,其他人的话就不需要再去管它了。”

这些言论虽然只是邯郸城之中的一部分言论,但其实也反映了出来现在的赵国政坛和民间之中,对于赵括的信任,究竟有多么的强烈。

简单的总结就是一句话,只有赵括才能拯救赵国。

这件事情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众人在几天之后就不再把平康坊的改革放在嘴上,而是开始讨论起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现在还在进行中的赵国灭亡韩国的战争。

韩国,新郑城。

李牧注视着面前高大的新郑城墙,整个人的眉头就没有松开过。

“这些该死的韩国人打仗是不会打,但是建造龟壳还是挺在行的。”

也难怪李牧要这么吐槽,实在是韩国人的防御过于完备了,让李牧这样久经战阵的将领都有些无从下手。

其实李牧也并不是没有别的手段,他手中的炸药只要能够达到足够的量,炸掉这个城墙也不是不行。

但是呢,李牧也非常清楚,炸药这种东西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拿出来的。

在李牧的身边有不少赵国的将军,他们正在向李牧汇报着情况。

“大将军,韩国人的所有城池都已经被我们攻克了,阳翟城在两天前刚刚陷落。”

韩国之中最著名的两座城池就是阳翟城还有新郑城,分别是韩国之前的首都和现在的首都。

如今旧的首都阳翟城已经陷落,那么这座新征程之中的韩国守军就成为了最后一支依然还在坚持战斗的韩国军队。

换句话说,只要能够攻克这座城池,那么韩国也就可以正式宣告灭亡了。

只不过面对着这样的消息,李牧多少还是有些不太高兴。

在李牧看来,韩国应该早就已经灭亡了,而不是一直被拖到现在。

如果这些韩国人能够有勇气一些出城决战的话,李牧觉得他还是可以给韩国一个体面的亡国之路的。

只可惜这些韩国人显然早就已经打定了主意,就算是再怎么样也不会投降,他们只会坚守在这座城市之中,一直到最后一刻。

李牧摸了摸下巴,有些无奈的开口说道:“再派人去告诉邯郸那边,我们这边暂时是没有什么结果了,围困这个城池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让邯郸那边也做好相应的准备。”

李牧虽然有些着急,但是实际上他也很清楚,这种事情是急不来的。

其实从战争的角度来说,李牧仅仅用了一个多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把韩国打到只剩下最后一座城池,这绝对是一个任何人过来都挑不出毛病的速度了。

李牧的这个情报很快就被送到了邯郸,并且在又一次的廷议上,被许历通知给了赵国君臣。

即便周少奋在这件事情上和赵括一派非常的不对付,但是周少奋也并没有提出什么反对或者质疑。

因为周少奋也很清楚这个时候反对还是质疑,都只能够是自取其辱,真的想要做这件事情的话,那还是得等到李牧失败的时候。

赵王也是差不多的想法,他开口说道:“只要能够在今年内打下韩国也就行了,眼下看来这样的希望应该还是相当大的。”

赵王在说话的时候语气中带着明显的高兴,毕竟这马上就是赵王要灭掉的第3个国家了。

这对于任何一位赵国的国君来说,都是一个前无古人的重大成就,将来在史书上必然也会被浓墨重彩的记载。

赵括点了点头,对于赵王的分析表示赞同,并且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虽然说现在的情况对我们确实是相当有利的,但是臣觉得还是有一些其他方面要值得关注,尤其是在外交方面。

根据我们赵国在其他三个国家之中的探子汇报,齐国眼下是完全没有任何调动兵马的打算,但是秦国和楚国似乎都有了一些想要调动兵马的迹象,这一点绝对是不可不防呀,大王。”

赵王一听到这句话之后,也是连连点头,开口说道:“其实是这个道理,武信君呀,你可得好好的准备一下,绝对不能够让这些家伙干扰到寡人灭亡韩国的事业,明白了吗?”

另外一边的周少奋听着这些话,感觉好像在这场廷议之中被完全无视了,但是偏偏周深还不能够提出任何的意见,因为这种无视并不是赵括有意而为之,完全是赵王在一直询问赵括。

正如赵括所说,远方的秦国和楚国确实也正在进行着一场讨论,究竟是不是要对赵国开战?

咸阳,秦王宫。

秦王赢子楚坐在王位上,对着在场的其他秦国大臣说道:“你们说一说,现在我们最近要不要和赵国开战呢?”

赢子楚绝对是最讨厌赵国的国君,所以对于他来说,他是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可能会打击到赵国的机会的。

如果是其他问题的话,赢子楚刚刚话音落下的瞬间,绝对就会有一大堆人抢着回答了。

但是在涉及到赵国问题的时候,这里总是会习惯性的冷场。

这其实也并不奇怪,因为对于这些秦国大臣来说,他们对于赵国是真的有了阴影。

这么多年下来,秦国和赵国的战争之中,胜利的次数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更重要的是秦国从来都没有战胜过赵括,赵括在一天,秦国人心中的压力就一直都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涉及赵国的时候,大家不敢开口,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甚至赢子楚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况,所以他也不废话,直接开口点名。

“太师,你来说说究竟应该怎么办吧?”

秦国太师吕不韦装模作样的思考了一会,给出了一个答案。

“大王,老臣觉得现在确实还不是和赵国开战的时候。

去年我们虽然赢了赵国一次,但那一次毕竟是廉颇领军。

这一次赵国派出来的大将是李牧,这位李牧可是赵括麾下的头号大将,如果对上他的话,我们胜利的把握其实很小。”

对于吕不韦来说,他当然是不希望看到秦国和赵国开战的。

总体的战略非常简单,就是一直拖延秦国和赵国的战争,等到哪天这个世界上只剩下秦国和赵国两个国家的时候,吕不韦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以投诚的名义重新回到赵国之中了。

吕不韦的这个观点,其实也并没有出乎在场其他人的意料之外,毕竟一直以来吕不韦就以和赵国妥协,讲究和平而著称。

秦国相邦范睢在听到了吕不韦的话之后,不由皱起了眉头说道:“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的话,那么韩国岂不是就这么白白灭亡了吗?

首节 上一节 596/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