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579节

赵括一开口,像庞煖、许历、李牧等人自然也是纷纷跟上,各种开口劝架。

这劝架的人一多,赵王的理智也就慢慢恢复了。

赵王的胸膛剧烈的起伏着,思考了一会,终于冷冷的开口。

“周王后从今日起打入冷宫,没有寡人的命令不得离开冷宫一步!周少奋、周少良兄弟降爵二等,在府中思过,不得出门一步!”

赵王的决断一说出来,周王后的俏脸顿时大变。

打入冷宫,这几乎等于是注定了周王后的前途彻底完蛋了。

周氏兄弟同样也是脸色惨白,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原本一次好好的对赵括一方进行突袭的计划,为何却以如此的惨败而告终?

周王后发出了叫声:“大王,你不能如此绝情呀。

看在臣妾多年服侍的份上,还请大王再给臣妾一次机会!”

几乎是在同时,周少奋、周少良两兄弟也是争先恐后的发出了求饶:“大王,臣知道错了,还请大王饶恕臣一次啊。”

赵王脸色铁青,怒吼道:“还在等什么还不给寡人把他们带下去!”

在赵王的怒吼声和周氏三人组的求饶声中,整件事情终于还是完全落幕了。

赵括看着周氏三人组被拖走,脸上的笑意终于慢慢的扩散开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周少奋的目光正好和赵括相对。

下一刻,周少奋突然醒悟过来,发出了一声极为凄厉的叫声。

“原来是你,是你安排了这一切,果然是你!”

在叫声中,周少奋彻底从赵括的视线中消失。

大殿之中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事情虽然结束了,但是剩下来的人也是各有心思,一时间没有任何人想要说话。

突然,一阵嘤嘤的哭泣声响起,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是李妃。

赵王愣住,下意识的开口道:“爱妃,你这是”李妃梨花带雨,道:“大王居然不相信臣妾,居然觉得臣妾会偷野男人,臣妾实在是太失望了,呜呜呜!”

赵王一听,身躯顿时有些僵硬,尴尬的笑道:“这个、爱妃啊,你听寡人解释,都是误会,误会啊!”

赵括看着李妃,心中暗道好家伙,刚刚还能抛媚眼勾引人呢,一转眼就悲伤成这个样子,你怕是国家特级演员吧?

不过这也正好给了赵括等人一个脱身的时间,于是赵括立刻机智的开口道:“大王,既然事情已经解决了,不如臣等就告退了?”

正在尴尬中的赵王赶忙投来一个感激的眼神,道:“武信君,你今天的表现很不错,给寡人揪出来了这个大阴谋,寡人改天再好好谢谢你。”

赵括微微一笑,向赵王回了一个大家都是男人的眼神,然后道:“那臣等就告退了。”

很快,赵括等人就离开了宫殿。

李牧心情大好,呵呵笑着对赵括说道:“君候,想不到今天看了这么好的一场大戏,还真是都没有出乎我们的意料啊。”

赵括笑着点头,道:“是啊是啊,计划虽然很多,但是像今天这么顺利进行的确实还是不多见的。”

许历同样笑道:“这一下子,足够周氏兄弟喝一壶的了。”

庞煖摸着胡须,笑道:“只可惜大王终究还是保持了一点点的理智,没有选择当场废掉王后,仅仅是把王后打入冷宫之中。

若是能够当场废掉王后的话,那么整个计划就真的是完美无瑕了。”

赵括闻言也笑了:“你们啊,不要总是想要把所有便宜都占了。

大王不废除周王后,其实也没什么意外的,等到回去之后,我们发动一下各地的官员,让他们上奏章就是了。”

赵王没有当场选择废后,这是在赵括的意料之中的。

王后虽然是赵王的正妻,但是正如周少奋之前所说,王后同时也是赵国的“母后”,母仪天下的女人,所以废后这件事情不仅仅是赵王的家事,同时还是赵国的国事。

既然是国事,那么从赵括的角度而言,他当然是不希望这件事情单独由赵王作出决定,而是应该让赵王和赵括等大臣进行商议之后再做出决定。

“商议”这个权力,事实上就等同于“决定”,赵王单独掌控决定权,或者是赵王和赵括等臣子一起掌控决定权,这里面的意义自然是完全不同的。

在赵括看来,赵王应该所有的事情都要和赵括商议,或者交给赵括来做出决定,这样才是真正的好大王呢!面对着赵括的话,几名心腹自然也是纷纷表示了赞同,一片欢声笑语。

赵括笑道:“好了好了,大家都不用说了,今天都去我家,好好的喝上几杯,庆祝一下!”

众人大笑,同时点头。

片刻之后,赵括坐上了马车,注视着渐渐远去的宫殿,突然有些感慨。

“将来我的几名夫人,会不会也这样子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赵括想了想,又笑了:“应该是不会的。”

三名夫人之中,田婉作为齐国公主,无论是身份还是年纪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秋儿原本是田婉身边的女官,对于田婉是忠心耿耿,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至于义渠薇就更不用说了,这妮子的性格十分的直爽,你让她去玩宫斗?

不存在的。

所以,只要赵括将来不娶新的夫人回家,现在的这三位夫人绝对是不会因为下一任赵国的王位而产生任何的矛盾。

这不由让赵括有些头疼:“所以说,难道我以后就不能娶新的女人了?”

赵括开始慎重考虑起这个问题!

第961章 赵国政坛的反周声浪

赵括说干就干。

回到家中之后,赵括立刻就写好了一份奏章。

这份奏章的意思也很明确,那就是废后!废后是必须的,也是整个计划之中最后、最关键的一步。

如果周王后的位置不被废除,那么赵括整个计划的成果其实也就是狠狠的打了一波周氏的脸而已。

赵王再怎么生气,但是从他当天只不过让周氏兄弟关禁闭的命令就可以看得出来,赵王其实心中对于周氏兄弟还是没有完全放弃。

赵括也并没有天真到觉得自己能够一步到位直接搞死周氏兄弟,赵括只需要把周王后废掉就行了。

废除周王后,让李妃上位,那么赵括在王宫之中的枕头风就能够呼呼的使劲吹了。

为了保证二王子成为太子和将来顺利登基,可以预料到的是李妃将来必然会不停的在赵王的耳边说赵括的好话,同时讲周氏兄弟的坏话。

一次两次可能没什么,一天两天可能也没什么,但是讲个几百次,几百天呢?

到时候,就算是赵王再怎么意志坚定,也必然会对周氏兄弟产生怀疑。

到那个时候,赵括就能够顺利的把周氏兄弟扳倒,把整个朝政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权倾朝野!实现了这一步之后,赵括就等于是成为了曹操级别的权臣,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慢慢的、不知不觉的把赵王所有的权力全部夺走,然后就是让赵王禅位,赵括登基!说起来似乎是要很长的时间,但是赵括心中笃定,这一定用不了几年。

“黎明已经到来,真正阳光灿烂的日子还会远吗?”

赵括自言自语的一句,然后将刚刚写好的这份废后奏章放在了抽屉里。

赵括并不想要立刻将这份奏章呈上去,道理也很简单。

赵括现在是赵国相邦,是赵国百官之首,真正意义上的“大佬”级人物。

大佬是从来不会第一个表态的,而是要等到众议纷纷的时候才站出来,一锤定音!第二天,王宫之中的“捉奸被反杀”奇闻立刻就开始疯传起来。

平民百姓们对于这种“大人物秘闻”一直都是非常喜闻乐见的,更何况这一次可是所有大人物之首的王宫爆出来的宫廷秘闻,更是绝对的让人津津乐道。

短短一天时间,事情就已经传遍了整个邯郸,然后开始飞速的朝着四周传播。

几乎邯郸城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讨论着这件事情。

“没想到这李妃虽然是出身青楼,但一点都不水性杨花,甚至还为了给大王守贞,连召见艺人都是一个阉人。”

“是啊,还有武信君,之前都说武信君是李妃宫外的靠山,我还说武信君为什么要和李妃这种青楼女子联手呢。

如今看来,武信君肯定是早就知道李妃其实是很忠诚的,所以才会这么做。”

“武信君慧眼识人啊!”

“周王后就不一样了,没想到周王后一直以来名声那么好,但却搞出来诬告这种事情,简直让人寒心。”

“这你就不懂了吧?

其实就是一个家教的问题,这些大人物家里出来的女子,看上去好像一个个优雅大方,其实都是满肚子坏水,一个比一个会算计呢。”

“对对对,李妃虽然出身青楼,但她其实才是我们老百姓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接地气。”

“你们说,要是李妃能当王后就好了,这样的话就是真正的能够顾及我们民间老百姓的王后了。”

在这些言论当中,自然有着大量的夜莺探子悄无声息的引导着舆论,为的就是要把舆论的锋芒直接指到周王后和周氏兄弟的身上来,为废后以及更近一步的打击周氏兄弟力量做出贡献。

由于周氏兄弟这边,或者说这个时代的政客们完全就没有任何对舆论的正确控制和认知,人们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舆论是可以被引导的,所以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直接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周”声浪。

直到这个时候,赵括才有条不紊的进行下一步。

接下来,邯郸赵国学宫之中的讲师韩非送上了一份奏章。

韩非的奏章之中洋洋洒洒,列举了周王后和周氏的一大堆错误,直接把周王后比做了妲己,把周氏兄弟比做商纣王宠信的奸臣费仲、尤浑,直言若是此三人还能继续在赵国霍乱朝纲窃居高位的话,那么将来必然会让赵国产生大难!韩非虽然眼下身份不显,但所有人都知道韩非乃是赵括的心腹之一,所以当奏章的内容在邯郸城之中传开之后,整座邯郸城都为之哗然。

大家都知道,这是赵括正式朝着周氏一派发动了总攻击!那么赵王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这也是所有人都关心的点。

赵王坐在王宫之中,注视着面前的这份由韩非写出来的奏章,面无表情。

突然,一阵香风袭来,随后李妃整个人都投入了赵王的怀中。

“大王,别一天天看这些没用的奏章了,来和臣妾玩一会嘛!”

面对着李妃这种尤物的挑逗,世界上又有几个人能够坚持住?

赵王当即就感觉到小腹处一股热流缓缓上涌。

赵王咳嗽一声,道:“爱妃稍等片刻,寡人想一想怎么批示这份奏章,然后再和你好好玩耍一番。”

说是这么说,但是赵王的手早就已经开始不老实了起来。

李妃嘤咛一声,整个人好像都要融化在赵王的怀中了,娇嗔道:“什么奏章还要大王在这种时候审批,随便打发了他便是。”

赵王被李妃所迷,心思早就已经不在奏章上了,随口道:“是那个武信君的心腹韩非所写的奏章,此人的采倒是不错,但是口口声声说什么要让周氏灭族,寡人还是有些不取。”

对于赵王而言,周氏属于他用来制衡武信君赵括的工具,现在周氏不听话了,确实需要好好的打压一番,但是也没有到必须要把周氏直接灭族的地步。

首节 上一节 579/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