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46节

“秦国人居然真的退兵了?”

没有人能够形容信陵君心中这一刻的震撼。

这种震撼并不是因为赵括又取得胜利,而是因为赵括说白起要退兵,然后白起就真的退了。

白起有多强?

作为和白起在宜阳城之战中对抗过的大将,信陵君有着无比深切的体会。

时至今日,信陵君再三回想宜阳城之战的诸多细节,还是觉得在那样的情况下即便自己再怎么想办法,联军也不可能从白起手中获胜。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白起,今天却因为赵括的算计而撤军了。

信陵君很清楚白起这一撤代表着什么。

白起这一撤,代表着秦军正式将宜阳之战胜利之后夺取的所有土地拱手交还给了韩国,给了联军!赵括甚至没有因此而付出赵国哪怕是一兵一卒的代价,仅仅是带着十多万赵军在外面晃荡了两天而已。

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谋算?

如果将来魏国对上这样的敌人能赢吗?

信陵君突然感受到一阵无力。

平心而论,信陵君自认为自己也算是当世名将了。

可现在他突然发现,自己的面前出现了一个让人高山仰止的白起。

白起的背后,还有一个更高,更让信陵君完全看不清楚的赵括!如果要用一个更加形象的比喻,那就是信陵君在第一层,白起在第二层,而赵括在第五层!“怎么会这么强”信陵君喃喃自语。

片刻之后,信陵君终于回过神来。

这一刻,信陵君脑海之中的一个念头无比强烈。

赵括必须死!如果赵括不死,魏国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在赵括的手中!突然,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打断了信陵君的思绪。

他下意识的沿着欢呼的声音看去,发现一支举着红旗的部队正在从北方而来,朝着秦军的大营进发。

赵括回来了。

回来拿走这场属于赵括、属于联军的胜利!一场兵不血刃,但依旧让信陵君佩服得五体投地,恐惧得恨不得当场杀死赵括的胜利!信陵君深吸一口气,收起心中所有杂念,淡淡的对着身边的心腹道:“传令下去,全军出营,随本侯去见赵括大司马!”

不管怎么说,对付赵括那都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就先好好的享受胜利吧。

毕竟,这也是一场属于信陵君的胜利!许历此刻已经化身为十万个为什么。

“主君,为什么白起会退兵?”

赵括道:“因为白起的顾虑太多,所以他不可能像长平之战时候那样和我们拼死一搏了。”

许历又问道:“主君,为什么白起会有这么多顾虑?”

赵括答道:“因为秦国方面已经派人去邯郸议和了,这件事情不可能瞒过白起的。

白起可能以为这件事情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束缚,但是他并没有想过,议和对他来说同样也是一种束缚!如今,他身上的这种束缚生效了。”

许历再问道:“主君,为什么白起的束缚比你的束缚更早生效?”

赵括:“”此刻的赵括真的很想静静,特别的想静静。

赵括的战车进入了秦军大营之中。

这里如今已经被无数的赵军将士所占领,所有人看向赵括的眼神之中都带着炙热和毫不掩饰的崇敬。

兵不血刃就逼退了秦国人,让白起这样刚刚打败了六国联军,气势汹汹而来的秦国大将落荒而逃。

将士们甚至都不需要拿命在战场上和秦国人去拼,就能够轻轻松松的捞到这一次的战功。

虽然说这样的战功肯定没有战场上拼杀之后拿人头换的奖励更多,但这种战功可是白来的啊!如果能好好活着,谁又想冒拿生命危险呢?

跟在这样的将军麾下作战,实在是一件三生有幸的事情啊。

秦军走得很仓促,很多物资都匆忙的留在营地之中,赵括甚至看到了一些投石机和攻城车被砸毁之后留下来的一地零件。

片刻之后,赵括来到一座十分巨大的大帐,这里就是白起之前居住的帅帐了。

抢先一步进去确定安全情况的许历走了出来,脸色有些奇异:“主君,白起好像在里面给你留了一封信。”

赵括咦了一声,有些好奇的走入帅帐。

这间帅帐虽然很宽敞,但实际上摆设相当的简单,一张坐席一张桌案,一个摆放武器盔甲的架子还有一张矮木榻,然后就再无他物了。

赵括的目光落在了桌案上,那里果然放着一封简牍。

赵括将简牍拿起,发现上面写着很简单的一句话。

“君之头颅暂且寄存,有朝一日老夫必定取之。”

赵括看着面前这封简牍,一丝笑容渐渐的从嘴角扩散开来:“有意思,很有意思。”

赵括拿起了桌案上的笔,蘸了蘸墨之后继续写下了四个字。

“活在梦里。”

直起身来之后,赵括笑着对许历说道:“传令下去,全军继续紧随秦军,直到宜阳为止!”

五日内,秦军连退一百五十里,将宜阳之战获胜后所攻占的所有土地全部拱手相让给了赵括。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从邯郸传来的八百里加急命令放在了赵括的桌案上。

虽然平原君竭尽全力想要阻止,然而赵王最终还是和秦国的使者达成了和谈协议,并下令赵括撤军!赵括仔细的审视了这封命令良久,突然问了一句许历:“蚩尤军这段时间的士气如何?”

蚩尤军就是赵括一手组建的赵氏私兵,也是如今整个华夏唯一的一支重甲骑兵!许历笑道:“士气好着呢,就是一个个嗷嗷叫着想要打仗。”

“打仗?”

赵括笑了起来:“告诉他们,这一天不会太久了。

好了,传令下去,我们准备一下,明日班师回返邯郸!”

赵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底的怒火渐渐的凝聚了起来。

有些人啊,做事情怎么就不长jixk

第73章 赵括怎么可能赢?

邯郸,虞信府。

大堂之中,虞信和蔺相如相对而坐,脸上带着淡淡笑意:“蔺卿,大王已经同意了秦国人的和谈要求,赵括这一次不会再获得任何战功了。”

虞信语气之中的喜悦只要不是一个聋子都能够听得出来。

蔺相如的脸上明显带着几分迟疑,过了片刻之后才轻叹了一口气:“就为了压制赵括而失去这一次大赵可能的获胜机会,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虞信正准备开口答话,已经有另外一个犹如洪钟一般的声音帮他做出了回答:“就算没有议和,赵括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胜利的。”

赵国大将军廉颇大步走入了大堂之中,刚才这句话正是廉颇所说。

廉颇的到来让虞信的脸上更多了几分笑意,对着面前的蔺相如道:“蔺卿你看,连大将军也这么说,这一次可不是我一个人的一面之词了。”

蔺相如并没有理会虞信,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廉颇:“大将军何出此言?”

虞信在军事上的错判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显然还是廉颇说的话更加靠谱。

廉颇淡淡的说道:“白起此人,老夫之前虽然也在长平和他交手,但那次这一次的宜阳之战老夫才算是真正的领教了白起的实力,以白起之能,虽然赵括眼下的兵马更多,但也不可能在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不到就打败白起的。”

蔺相如皱起了眉头,道:“所以大将军你其实并没有什么依据,就是一种直觉?”

这种质疑显然让廉颇很不高兴,就连说话时候的语气都变高了不少:“蔺卿还想要什么依据?

战场之上的事情本来就是瞬息万变,别说是你我远在数百里的邯郸了,就算是真的亲临战场,又有哪个主将敢说能够对战场每一个细节了如指掌,并且能够及时作出回应的?”

蔺相如叹了一口气:“廉颇将军,老夫并没有任何想要揭你伤疤的意思,只是想要更加客观的了解一下战况。

如果赵括真的存在速胜的希望,那么这一次从大赵的利益来说,那就是我们做错了。”

廉颇硬邦邦的说道:“不可能,赵括绝对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击败白起。”

蔺相如道:“可是那长平之战,赵括不也只用了十一天就打败白起了?”

廉颇怒道:“但是在那之前,老夫已经和秦军王齕进行了上百个日夜的对抗!”

蔺相如一时哑然。

虞信趁机道:“蔺卿,你说你不信我的判断也就算了,若是连廉颇大将军的判断也不信,那未免也过于没有道理了吧?”

蔺相如叹了一口气,不再说话。

虞信见局面已经压倒了蔺相如,心中顿时有些得意,道:“是这样的两位,既然赵括这一次的出征注定已经是无功而返,那么他在国内的威望必然会产生一些动摇。

我们只需要在大王那边加把劲,然后再于邯郸城以及国内传播一下关于赵括想要篡权的谣言,大王一定会很快将赵括撤下去的,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是真正的高枕无忧了!”

原来虞信的计划还不止于阻止赵括获得功劳,而是直接就想要将赵括的政治生命彻底终结!虞信捻着胡须,有些得意的看着廉颇和蔺相如:“两位觉得我这一计如何?”

虞信对赵括可谓是恨之入骨,赵括不但接二连三的打脸虞信,更让虞信的政治前途都遭受极大的威胁,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虞信都必须要除掉赵括。

廉颇沉默片刻,缓缓点头,对虞信的计策表示认同。

只有蔺相如依旧还是有些犹豫:“赵括毕竟是为大赵立下大功我们这么对他,还是不妥吧。”

虞信看到蔺相如这个态度,心中顿时急了,道:“蔺卿啊蔺卿,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想着这些?

要是让赵括继续这样下去,等到将来大王完全信重于赵括的时候,就是你我的死期了!难道蔺卿真的要想眼睁睁的看着赵括将我们一个个除掉吗?”

蔺相如缓缓说道:“赵括的父亲马服君赵奢当年也是一个性情刚直之人,赵括虽然行事有些冲动,但也未必见得就是那种会斩尽杀绝的小人吧。”

虞信顿足道:“蔺卿,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再说了,就算是赵括不会害我们好了,平原君和平阳君呢?

这两个人可是和蔺卿你还有大将军斗了几十年的,你觉得他们把赵括扶持起来,彻底得势之后还会放过你吗?

不可能的啊。”

虞信的这番话终于让蔺相如产生了动摇,但这位赵国名臣依旧还是在犹豫:“话虽如此,赵括毕竟是我大赵如今的第一名将,没有了赵括的话将来谁来抗衡白起?”

虽然不是一派的,但赵括是现在整个赵国乃至于整个华夏唯一一个击败过白起的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板上钉钉一样的事实。

廉颇突然沉声开口道:“这一点虞卿你也不要担心,老夫虽然输给了白起一次,但老夫以性命担保将来绝对不会再输给白起第二次了!”

这两人一唱一和,将该说的不该说的基本上都全说完了,蔺相如纵然再想要说什么,站在政治立场上来说似乎也没有回护赵括的必要了。

蔺相如沉默良久,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么老夫也”突然,一个惶恐惊慌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主君、主君,事情不好,大事不妙啦!”

一名虞信府邸的心腹家臣踉踉跄跄的奔进了大堂之中。

虞信眉头一皱,十分不高兴的喝道:“慌慌张张的像什么样子,没看到老夫在议事吗?

首节 上一节 46/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