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381节

没有任何人应该为了别人的愚蠢而丧命!然而赵括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庞煖居然对此表达了反对。

庞煖道:“武信君,你不能再做更多的事情了!”

庞煖的语气十分坚决。

赵括摇头,沉声道:“我必须要做,这不是为了我自己一个人,而是为了前线十五万的大赵将士!”

庞煖厉声道:“武信君!你知道你这样做的结果吗?

你现在已经是所有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了!如果你再继续这么和太后、大王对抗下去的话,你会毁掉自己的!”

赵括默然。

庞煖语气微微放缓了一些,道:“武信君,我知道你向来都是有很多办法的,我也相信如果你真的想要去做的话是一定能够成功的。

但你有没有想过成功之后会是怎么样的结果?

太后会更加忌惮你,平原君会更加疏离你,文信君会更加起劲的攻讦你。

到那个时候,谁还能保住你?”

赵括深吸了一口气,道:“我还有军功,所有人都不能及的军功!”

庞煖怒道:“我当然知道你有军功,事实上如果你不是有这么多军功的话,你早就被除掉了,你明白吗?

当年魏国大将吴起的军功多不多?

不一样被逼得离开魏国去了楚国。

齐国大将田忌的军功多不多?

不一样被邹忌陷害逃出齐国。

秦国大将白起的军功多不多?

不一样被解除职位软禁在咸阳。

武信君,你如今其实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了,你明白吗?

只要一次失败,你就会万劫不复!不,甚至都不需要一次失败。

只要你这一次站出来,敢和大王唱对台戏,那不但你完了,我也会跟着你一起完蛋。

如果我们都完了,谁来给千千万万的大赵子民负责,谁来给整个大赵的未来负责?

到时候,你我都是大赵的罪人,都是历史的罪人!”

庞煖这一番话疾言厉色,犹如疾风骤雨一般向赵括袭来。

赵括第一次在辩论之中无言以对,就连身躯都开始颤抖了起来。

庞煖的话其实是对的。

虽然赵括现在无比风光,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赵括身上,这既是无上的荣耀,同时也是无上的压力!庞煖的语气越发平静:“武信君,你我作为臣子,很多时候有很多东西都无法改变的,你明白吗?”

赵括默然良久,道:“难道那些将士和民众就白死了?”

庞煖呵呵一笑,突然轻声道:“武信君,老夫问你一句话如果是你来指挥这场攻伐魏国之战,能赢吗?”

赵括不假思索的说道:“能赢。”

庞煖又问道:“那你觉得乐乘能赢吗?”

赵括同样也迅速给出了早就已经在心中思考已久的答案:“乐乘的胜率不超过四成。”

庞煖眨了眨眼睛,笑道:“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让乐乘赢下这场战争呢?

这样一来大赵的将士们不就不需要白死了吗?

再精确一点,如果能让乐乘勉强获胜但又无力攻克大梁,那就更好了。”

赵括有些吃惊的看着庞煖,过了好一会才道:“庞卿的意思是让我想办法帮一下乐乘?”

庞煖微微一笑,嘴角闪过一丝莫名笑意:“武信君啊武信君,你是当局者迷啊!你想想,太后和大王为何忌惮你,不就是因为大赵军中完全没有一个人能够对你形成任何限制吗?

一场小小的惨胜,并不能让军队对乐乘的评价有任何提升,但是却足以让太后和大王大喜过望,觉得乐乘和你并肩指日可待!所以你觉得这是在帮乐乘?

不,其实这是在帮助你自己啊。

如果你能够在不停取得胜利的同时也让乐乘不断取得胜利,那就最好不过了!”

庞煖的话犹如一道惊雷劈过,直接让赵括愣住。

良久之后,赵括突然起身,朝着庞煖深施一礼:“长者之言,让赵括茅塞顿开啊!”

赵括是真的发自内心的佩服庞煖,这一招扶持敌人来帮助自己壮大的方式,简直是太出人意料了。

有人可能要说,这样帮助乐乘让乐乘强大起来,会不会尾大不掉?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假如赵括的能力是95,乐乘的能力是70,那么赵括帮助乐乘提升,让所有人都觉得乐乘的能力到了90。

但事实上,等到有一天乐乘真的和赵括你死我活的时候,失去赵括帮助的乐乘还是只能以70分的能力出战,而赵括却有95分,那还不是轻松碾压?

想到这里,赵括整个人的心情都完全好了起来。

庞煖的师傅果然不愧是和鬼谷子齐名的大隐士鹖冠子,真是名师出高徒!庞煖哈哈一笑,站了起来,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话。

“武信君心怀大志,老夫也是看得出来的。

老夫想要告诉武信君,若是真有一天老夫要做出选择的话,老夫可能会更相信武信君一些!”

第630章 要把乐乘抬到不属于他的位置

看着庞煖离去的身影,赵括的脸色有些阴晴不定。

一直以来,赵括都觉得庞煖这个老家伙只是自己的小弟。

但现在,赵括突然发现自己有些看不透这个老家伙了。

许历从大堂角落出现,轻声道:“主君,今后要不要特别注意一下庞卿?”

赵括沉默片刻,突然笑了起来:“这是什么话,哪里有监视自己盟友的道理?”

许历还待再度开口,赵括已经摆手:“无妨,庞卿既然今天能对我说出这样的话,那就证明他确实是没有什么恶意的。”

许历道:“刚得到的消息,楚国由春申君挂帅,景阳作为副将的十万楚军已经沿着鸿沟逆流而上进入魏国境内,不日便可赶到大梁城外。”

赵括眉头一扬:“楚国人果然还是这么果断啊李牧呢?

去把李牧找来吧。”

稍晚时分,赵括和李牧在书房之中对坐,两人正中央的桌案上摆着一个地图,地图的顶端清楚的写着两个字大梁。

赵括看着李牧,问道:“李牧,若你是楚魏联军的主将,你会如何应对这一次乐乘的进攻?”

李牧并没有立刻回话,而是思索了良久,才道:“回主君,臣会选择长期坚守。”

赵括目光微微闪动一下,道:“为何?”

李牧伸出手,在地图上指指点点:“主君请看,如今的大梁城北面是乐乘军的地盘,而南边则是楚魏联军。

从地形上来说,北边的大沟是乐乘的屏障,南边的粱沟是楚魏军的屏障。

粱沟以南、以西的部位是逢泽,这里各种细小湖泊众多如今又是雨季,非常不利于大军行动。

所以楚魏联军只需要牢牢的守住鸿沟和粱沟的交汇处,再将重兵集合在北方和东方就能够实现对乐乘军的完美防御。

反观乐乘军就要麻烦不少,想要获胜要么就正面攻克大梁城,要么就只能突破楚魏联军重兵把守的鸿沟粱沟防线,哪一条路都非常困难。”

赵括一边听着,一边赞同点头:“说得不错。”

赵括当年也是围攻过大梁城的,对大梁城周围的地形地貌有过十分详细的实地考察,李牧对于战局的这番分析,正好和赵括之前所想完全相同。

赵括又道:“那若是把你的身份换成乐乘,你觉得你有机会获胜吗?”

李牧不假思索的笑道:“臣至少有两种办法能够获胜。”

赵括咦了一声,笑道:“巧了,我也正好有两种办法能获胜。

不如你我二人都把计策写在纸上,然后相互印证一番?”

两人分别提笔,刷刷在纸上写了起来。

片刻之后,两张纸同时放在桌案上,赵括和李牧同时看向对方的答案,然后又同时笑了起来。

赵括写的是“水攻大梁”和“骑兵包抄”,李牧写的是“掘大河水”和“蚩尤军断鸿沟粮道”。

赵括笑道:“大河水从西向东而来,乐乘控制的大沟正好可以利用起来,把大河水引入大沟之中对大梁城进行冲击。

大梁城的城墙虽高但都是夯土所制,只需要最多一两个月的浸泡冲击,大梁城的城墙必榻无疑!大梁城一旦被淹没,那楚魏联军士气大衰,必败无疑了。”

李牧笑道:“这一计当年主君就想要用在大梁城上,只可惜韩徐为那老家伙从中作梗,不然大梁如今早就已经是大赵领土了。”

赵括摆手,道:“韩徐为已死,往事也不必再提了。

你说说第二计吧。”

李牧点头,道:“这第二计其实也很简单。

虽然楚魏联军确实能够防守住大梁这一线,但后勤却会成为楚国人的软肋。

从大梁到陈城这数百里的路程,楚国的粮草想来都是会用船只来进行运送。

我军只需要派出一支精锐骑兵从如今已经是我大赵领土的济阳朝着西南方快速进军,就能够在两三日内抵达鸿沟。

一旦鸿沟的粮草补给被切断,十万楚军就是进退维谷,必败无疑!”

李牧说完,和赵括相视大笑。

这一次,两人的计策还真是不约而同啊。

片刻之后,笑声渐渐止歇,赵括笑道:“李牧,你觉得乐乘能赢吗?”

李牧断然摇头,道:“赢不了。”

赵括道:“为何?”

李牧道:“首先,乐乘此人优柔寡断,他不能、也不敢掘开大水冲击大梁城,城中几十万的人命对他来说是巨大的心理负担。

其次,乐乘不是主君,他没有蚩尤军这样的骑兵能够包抄。

而北方边骑军团如今绝大部分兵力都用来镇守匈奴和东胡两地,也没有多余的兵力南下支援乐乘。

所以臣敢断言,这一次乐乘要么就是无功而返,要么就是大败而归!”

首节 上一节 381/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