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350节

这件事情最近在邯郸城之中可是相当火爆的,许多人对于武信君的这种行为都不太欣赏,觉得太过残忍无道,和暴秦几乎没有区别。

主君完全可以用这个理由来弹劾武信君,若是操作得当武信君必然灰头土脸,岂不妙哉?”

乐乘闻言先是一愣,细细琢磨之下突然觉得好像还挺不错的。

退一步来说,就算这个弹劾失败了,那乐乘也不会有任何的损失,不是吗?

乐乘一拍大腿,对着出这个主意的门客笑道:“先生果然大才,老夫这就上奏章,好好的弹劾一下这个赵括!”

乐乘说干就干,第二天他的奏章就送到了宫中。

赵国宫城之中,太后斜倚榻上,有些懒散的打了一个哈欠。

就在太后前方不远处,少年赵王正在认真的拿起一份份奏章,进行审阅。

随着赵王开始听政,太后也试着将一些简单的政务交给赵王处理。

通常来说,冬天的事情无非就是哪里哪里受灾,哪里哪里冻死人这样的事情,只要随便批示一下让地方官去处理即可,是比较好的练手对象。

如果真的碰上了什么难办的事情,赵王也可以当面向太后咨询。

就在太后的瞌睡虫已经要完全占据她身体的时候,少年赵王突然咦了一声,抬头道:“母后,这里有一份奏章,您最好还是过目一下。”

太后一个激灵,顿时就从刚刚那种昏昏欲睡的状态之中摆脱出来,有些不高兴的说道:“什么奏章?

念来听听。”

赵王道:“这是一份来自大司马乐乘的奏章,他在奏章之中弹劾武信君赵括,说武信君赵括在平阴城外筑京观的手段极为残忍,让华夏诸侯都觉得我们大赵乃是一个野蛮之邦,极大的损害了大赵的名声。

因此,大司马乐乘建议撤除武信君的爵位,免去武信君的官职,以儆效尤!”

太后楞了好一会,才哈哈的笑了起来,笑得花枝乱颤。

“这个乐乘,还真是敢想敢说啊,撤除赵括的爵位,免去赵括的官职?

老妇还真挺想这么做的。”

太后当然不会把乐乘这种攻讦的奏章当一回事,她甚至能猜出乐乘之所以上这一份奏章,十有是因为之前乐其、廉靖之事上觉得被赵括坑了。

但那件事情其实太后已经给了蔺相如和乐乘足够的偏袒和面子,不然的话廉靖早就应该人头落地,而乐其自然也只能以败军主将的身份载入史册。

现在乐乘还在这上奏章哔哔,那不是没事找事嘛。

太后摆了摆手,道:“这份奏章就留着吧,不必回复了。”

这就是太后的态度,你尽管上奏章,我就当没看到。

原本这件事情似乎就应该这么告一段落,但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却在此刻发生了。

少年赵王的脸庞上闪过一丝阴霾,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张口道:“母后,儿觉得或许不应该就这么让这件事情结束。”

第578章 赵王背后有人(第一更)

赵王的话让大殿之中的温度似乎都降低了不少。

太后惊奇的睁开眼睛,这下子是彻底没有了任何的睡意:“王儿,你为何这么说?”

赵王鼓起勇气,道:“之前母后不是一直都觉得武信君尾大不掉吗?

如今趁着他离开中枢之际,正好可以趁机打压一番他的力量,对于大赵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太后笑了起来:“吾儿有什么话,就直接和母后说吧。”

赵王点头,正色道:“母后这些年来一直打压武信君,但似乎都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儿觉得这一方面是因为武信君的战功确实彪炳,另外一方面也是武信君本人的能力颇为出色。

儿觉得,既然无法从战功和能力上抹黑武信君,那为何不能从个人的名声上去做呢?

武信君一直以来的性情都是十分火爆的,之前和虞信、韩徐为乃至乐乘等人的冲突都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我们不妨就用他的性情做文章,以这一次对匈奴人的筑京观来作为出发点,利用乐乘的力量来打击武信君的名声。

一次两次或许难以动摇武信君的声望,但若是能够长久去做的话,那必然就能够让武信君声望慢慢变坏,久而久之不就能让武信君在大赵之中人人喊打了?

到那个时候再除去武信君,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了。”

赵王一口气说完这番长篇大论,然后朝着太后恭敬行礼,道:“只是儿的一些浅见,还请母后指点。”

太后这下子是真的吃惊了,看着赵王好一会都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太后脸上的笑意再度出现:“好,很好。

想不到吾儿如今也能这么有主意了,实在是让母后高兴啊。”

赵王毕竟是个少年,得到母亲的称赞之中不免心中欢喜,笑道:“母后,儿说得对不对?”

太后笑道:“此事事关重大,母后还需要好好的想想,等过几天再答复你吧。”

赵王哦了一声,神色明显有些失望,但却并没有继续说些什么。

片刻之后,赵王放下了最后一份奏章,然后朝着太后行礼,随后离开这座大殿。

当赵王的脚步迈出宫殿的那一刻,太后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了。

“滚出来。”

太后突然淡淡的说道。

一个身影迅速出现在太后面前,然后跪了下来,正是一脸诚惶诚恐的宦者令。

太后盯着宦者令,目光如刀,冷冷说道:“是谁?”

宦者令惶恐道:“臣不知,臣有罪,请太后责罚。”

太后冷冷的说道:“你有三天时间来查清楚这件事情,若是三天之后还不能知道究竟是谁在背后教唆大王,那你就回你老家去吧。”

宦者令唯唯诺诺,随后快步离去。

太后摇了摇头,注视着殿门之外的风雪,风韵犹存的俏脸上闪过几丝寒霜。

“吾儿尚未亲政,这些人就已经如此迫不及待了吗?”

少年赵王回到宫殿之中,感觉自己的心都还在不停的砰砰跳。

一直以来,所有人都对赵王恭恭敬敬,都将赵王当成了统治赵国的国君来对待,但偏偏赵王却不能发号施令,甚至连任何一个影响国家的决定都做不出。

赵王当然知道这是因为自己还年幼,还没有真正亲政的原因,但这种错位的感觉依旧在不停的撕扯着他的内心,提醒着他你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大王罢了。

当赵王还是一个儿童的时候,他能够察觉到这种感觉,但却对面前的一切无可奈何。

如今他已经成为了少年,一股莫名的冲动在他的体内觉醒,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成熟,已经可以尝试着去解决一些一直以来让母后忌惮不已却无可奈何的事情。

比如说他曾经的童年偶像,武信君赵括。

定了定神之后,赵王缓声道:“来人。”

一名宫廷内侍出现,在赵王面前恭敬下跪。

赵王有些兴奋的说道:“你马上出宫去通知平阳君,就说他之前的建议本侯已经找到机会告诉母后了!”

当天晚上,看着面前的宫廷内侍,平阳君赵豹露出了笑容。

一直以来,平阳君赵豹其实都是一个不怎么引人注目的赵国重臣。

但实际上呢?

作为司寇,平阳君赵豹在赵国文官之中的排位仅次于相邦平原君赵胜,还在出任内史的文信君蔺相如之上。

只不过绝大部分人的目光其实都聚焦在了平原君赵胜、武信君赵括、文信君蔺相如这三巨头的身上,无形中让平阳君成为了配角。

这让平阳君有些不太满意。

平阳君耐心的等待着,想要找到一个机会,一个能够让自己改变这种配角处境的机会。

终于,机会来了。

在太后的任命下,平阳君成为了那个负责教授少年赵王政治经验的老师。

还有什么能够比影响大王更加容易左右朝政的事情吗?

平阳君十分和蔼的对着面前的宫廷内侍说道:“你回去告诉大王,就说老臣多谢大王的帮助,老臣这边也会尽心竭力,想办法帮助大王除去武信君这个祸患!”

看着内侍领命离开,平阳君脸上的笑容越发浓郁。

第二天,平阳君宴请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哥哥平原君赵胜在自己府中饮宴。

两位大人物一起喝酒,免不了的就是风花雪月,再然后便是军国大事。

平原君放下刚刚喝完的酒爵,一脸感慨的说道:“武信君击败匈奴,其实为兄心中倒并不意外。

你说匈奴人算个什么东西,也就只有乐乘和廉颇教出来的蠢货才能输给匈奴人,浪费我们大赵的上万精锐!”

将廉颇乐乘两人破口大骂一番之后,心情不错的平原君又继续道:“只不过武信君这筑京观的事情,确实也是太过暴戾了一些,就连为兄听了也有些毛骨悚然啊。

此人果然不愧是当世名将,就连行事风格都如此出人意料!”

平阳君静静的听着平原君的话,直到此时才不紧不慢的开口:“不瞒兄长,弟刚刚得到消息,那大司马乐乘刚刚上了奏章攻讦武信君,想要让太后除了武信君的爵位,罢免武信君的官职呢。”

平原君先是一愣,随后忍不住大笑起来:“这个乐乘,真亏他敢想啊。

武信君若是这么容易就被扳倒的话就好喽!”

平阳君淡淡说道:“兄长啊,弟是觉得以乐乘的力量当然是无法扳倒武信君的,但若是再加上你我二人的力量呢?”

第579章 兄长,除掉武信君吧!(第二更)

平阳君的话说完,空气突然变得安静。

足足过了好一会,平原君才不可思议的看着平阳君,道:“你要对付武信君?”

平阳君温和的笑着,道:“兄长何必如此惊讶?

之前我们不也曾经和蔺相如连过手,对付过武信君了吗?”

平原君脸上的酒意完全消失了,十分严肃的看着平阳君:“之前我们的行为只能说是坑了一把武信君罢了,但你现在说话这个语气你是想要一举打倒武信君,对吧?”

平阳君从容点头,道:“兄长果然高明,一下子就明白了弟的心思。”

平原君重重放下酒爵,金黄色的杯底和木制桌案碰撞,发出一声清脆响声:“简直是胡闹!武信君虽然需要适度打压,但蔺相如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如果和蔺相如联手除去了武信君,那真正得益的就是蔺相如,而不是我们!”

平阳君脸色不变,淡淡说道:“兄长所说的那是从前。

那个时候的武信君还是听从你我命令的,即便偶尔有些出格但基本上还在掌控之中。

可现在呢?

首节 上一节 350/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