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304节

随后,各国国君的答复陆续出炉,通过一封封密信被齐王知晓。

秦国和楚国在这一年的战争之中都是元气大伤,再加上秦楚相互间的提防,于是不约而同的拒绝了和齐国联手的提议。

燕国自然是第一个举双手赞成齐国的,而魏国则是第二个回信表示同意并签订盟约的国家。

韩国的态度颇为暧昧,齐国使者虽然多次觐见韩王,但韩王始终没有表态。

对此,齐国君臣也是进行了一番分析。

匡梁道:“大王,如今我们这一边拥有的是齐魏燕三国,实力足够强大了。”

齐王皱眉道:“才三个国家,不太够吧?

如今可是整整有七大强国呢。”

匡梁笑道:“话是这么说,但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愿意加入战争之中的,不是么?

秦国必然不会加入赵国一方,甚至还有可能在分出胜负之后对赵国进行攻击。

楚国虽然是赵国盟友,但接连吃到败仗之后元气大伤,再加上秦国的牵制,楚国不可能去支援赵国。

如此一来,唯一一个有可能支援赵国的就是韩国。

而韩国则是七国之中和魏国、燕国一般的弱小国家,大王只需要派出使者说明利害,韩王还是很有可能争取过来的,至少也会保持中立。”

后胜也道:“大王,就算是韩国加入赵国一方又如何呢?

那样的话齐魏燕对赵韩,依旧是大齐这边拥有优势!”

齐王听完这一番分析之后,又问了一个问题:“武信君真的不要紧吗?”

齐王最怕的还是武信君赵括。

如果换做别的国家,齐王早就已经拍板决定了,但武信君赵括这个妹夫的存在实在是让齐王无比的头疼和忌惮。

那可是百战百胜的武信君啊!匡梁正色道:“大王,当年的武安君白起不也百战百胜,现在呢?

再往前看,魏国吴起、大齐军师孙膑同样也是百战百胜,那又如何?

武信君赵括确实是一代名将,但若是因为忌惮赵括而不敢和赵国进行战争的话,大齐过往对赵国的两场胜利也就无从谈起了。

如今正是大齐最佳的机会,还请大王不要迟疑,一定把握住才是啊!”

这番话终于完全打动了齐王,让他做出了决定。

“好吧。

先让地方官员注意暗中调集物资,等到明年春耕之后就征集军队,向赵国开战!”

邯郸。

秋天,大地一片金黄,无数落叶飘飘荡荡从树上落下,然后被马车的车轮深深碾入地面,最终和养育它们的土地重新交汇在了一起。

赵括的马车驶进了宫城之中,在丛台正殿外停了下来。

赵括走下马车,正好看到庞煖的马车也正从后面驶来,于是就等了一会。

片刻之后,庞煖喜气洋洋的走下马车,朝着赵括打招呼:“君候!”

赵括哈哈一笑,对着庞煖道:“听说庞卿最近刚刚得子,真是恭喜、恭喜啊。”

别看庞煖的头发都白了,但这位估计是和师傅隐居山林多年之后憋得有点慌了,出山之后第一件事居然是去找了一个老婆,然后才来的邯郸。

来到邯郸之后又花费了几个月才和平原君见上面,然后出任大行人到现在又是三四个月的时间,来回一算时间正正好好,避免了戴帽子的嫌疑。

庞煖一听,整个人顿时眉飞色舞,笑道:“同喜同喜,武信君,请。”

两人并肩走上台阶。

庞煖看看左右没人,轻声道:“武信君,太后这一次召集廷议,莫非是为了明年的战事?”

赵括笑了笑,道:“应该如此。”

庞煖低声道:“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赵括摸了摸下巴,十分淡定的说道:“今年不好办啊。

不过本侯倒是有一个主意,等会庞卿可以向太后提一下。”

片刻之后,七名赵国重臣在大殿之中朝着太后行礼,然后各自落座。

太后轻咳一声,道:“诸卿,近年来大赵虽然多次获胜,但也同样遭受了不少的失败。

如今秦国虽定,但齐国却又蠢蠢欲动,实在是让老妇有些担心啊。”

赵国本身在其他国家也是有着大量间谍的存在,齐国朝诸侯国派出使者这种事情自然不可能瞒得过赵国在各国埋藏的耳目,太后也是在得知了齐国异动之后立刻就召集了这一次的会议。

听完太后的话之后,诸卿也开始纷纷进言。

平原君道:“太后,老臣觉得秦国应该不会认同齐国的野心,而楚国则是我们大赵的盟友,如今的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去掌控韩国和魏国。

只要韩魏能够站在大赵身边,那齐国其实也就不足为惧了。”

太后微微点头。

蔺相如道:“太后,老臣觉得可以利用大司马乐乘和燕国昌国君乐间同属乐氏一族的关系,想办法从燕国那边获得一些情报,甚至说不定能够策反燕国,让燕国站在大赵这一边。”

太后眼睛一亮,连连点头,显然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如果是在之前,讨论到了这里就基本上可以定下调子了。

但今天无论是平原君还是蔺相如都十分默契,将目光投向了赵括。

在获得了庞煖的支持和追随之后,赵括现在的话语权也是非常强大的,不给赵括发表意见就通过决议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赵括朝着庞煖点了点头。

庞煖毕竟是刚刚上任,所以这种出风头的机会就让给他,让他多弄点功劳,稳固一下地位。

到了赵括现在这种境界,功劳对于赵括来说已经是可有可无了。

真要论功劳,放眼天下哪个大臣能和赵括相提并论?

庞煖站了起来,道:“太后,老臣也有一个主意。

想要分辨谁是大赵的朋友,谁是大赵的敌人,其实非常简单就能够做到。”

太后有些惊讶:“此话怎讲?”

庞煖道:“太后只需要以大赵的名义召开会盟,来的自然就是朋友,不来的自然就是敌人。

无论是平原君的争取魏韩还是信君的争取燕国,都可以在派出使者去通知他们盟会的时候顺便做到,岂不是一举两得?”

太后思考了一下,然后笑了起来:“不错,庞卿说得非常的有道理,那就这么办吧!举办一次会盟,看看究竟谁是大赵的盟友,谁是大赵的敌人!”

第502章 春申君的困境

会盟这种事情,通常都会在春天或者夏天举办,因为这个时间段非常适合达成会盟之后立刻发动战争。

但作为天下第一强国的赵国而言,当然是有这个为所欲为的资本,来在秋冬之际举办一场会盟的。

赵国的使者飞速前往各个国家,向各个国家提交国书,邀请诸侯前来会盟。

对于赵国的这一次会盟,诸侯们的态度也并不一致。

秦国和齐国毫不意外的拒绝了会盟的邀请。

楚国、魏国和韩国则先后表态,愿意前来会盟。

在燕国方面,赵括原本以为燕国人很有可能会同意前来,毕竟有着乐乘和昌国君乐间同处乐氏一族的血缘上。

不要小看这样的血缘,事实上这个时代像乐氏一族这种多方下注的家族就很多。

比如说大名鼎鼎的苏秦,他主要效力的国家是燕国和齐国,而苏秦的两个兄弟苏代如今在赵国为官,苏厉则在齐国出任大夫。

像苏氏一族和乐氏一族这种“跨国家族”,一般来说内部是肯定有很紧密的联系渠道来进行沟通,保证家族利益的。

乐乘刚刚上任就丢了一个极大的面子,想必也一定憋足了一口气想要通过这件事情来证明自己。

但事实的情况却是乐乘搞砸了,燕王十分果断的拒绝了会盟。

看着一脸惶恐朝着太后请罪的乐乘,赵括冷眼旁观,倒是明白了一些东西。

看来,昌国君乐间自从上一次被赵括打得吐血之后,在燕国政坛上的局面并没有因为蓟都保卫战的胜利而有根本性的好转啊。

但仅仅从这一次会盟的“寒酸”程度来看,也足以看出廉颇连续的失败对于赵国国力的巨大影响。

六个其他诸侯国之中,愿意会盟的仅仅只有三个国家!而且,这三个国家其实也并非就和赵国一条心。

看着渐渐临近的邯郸宫城,魏王皱起眉头,有些不高兴的对着身边的信陵君说道:“信陵君,既然我们大魏已经下定决心要和齐国站在一起征讨赵国,你为何还要极力主张寡人前来邯郸呢?”

在过去几年的战争之中,赵国在武信君赵括的率领下可是整整占领了魏国东部的大片土地,让魏国的面积缩水到原来的一半,对此魏王自然是无比的怀恨在心。

信陵君魏无忌苦笑一声,道:“大王,臣其实也不愿意前来邯郸。

可若是不来的话,万一赵国又将大魏确定为下一次战争中的第一个征伐目标,如之奈何?”

魏王脸色一变,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就好像上一次的战争一样,明明赵国一开始是要征伐秦国的,但就因为魏国距离赵国更近,然后武信君就直接先打上门来了。

这种地理条件上的劣势,魏国君臣还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过了好一会之后,魏王才猛的一拍马车座位的扶手,极为不爽的说道:“难道寡人就只能对着那个老女人低声下气了?”

信陵君察言观色,为了缓解魏王心中的烦躁,又道:“其实这一次臣觉得大魏还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对明年的战争也是很有好处的。”

魏王道:“说!”

信陵君道:“这一次韩王也是要来的,韩国对于是否和赵国开战的态度相当模糊,之前大魏派去使者也并没有得到韩王的接见。

这一次的会盟正好能够以诸侯相互联络的借口求见韩王,然后就可以说服韩王加入到我们这一边和赵国开战了。”

魏王目光闪烁,过了好一会才道:“韩王那个贪生怕死的东西,他真的敢加入?”

信陵君笑道:“再怎么贪生怕死的人,他也总是会有弱点所在。

臣可以打包票,只要臣能够见到韩王,那臣就有八成的把握说服韩王!”

八成的把握,绝对是相当高了。

魏王脸色这才变得稍稍好看了一些,道:“若是这样的话,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话又说回来,武信君赵括不会在这件事情上使绊子吧?”

这个名字好像有着某种魔力,从魏王口中吐出来之后直接让当世声名赫赫的信陵君魏无忌脸色都变得白了不少。

首节 上一节 304/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