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218节

“我们只需要在此坚守,等到匡梁击败春申君之后,秦、韩、齐三国共同夹击武信君,胜利的把握就非常大了!”

王龁的话语落下,冯亭神情顿时就是一动,赞道:“大将军果然高见,看来这一次击败武信君确实有希望了!”

另外一边的蒙骜嘴角微微扯动了一下,显然有些不屑。

在蒙骜看来,王龁这种自己不想办法,反而将希望寄托在齐军身上的行为,是不折不扣的愚蠢之举!“有句老话说得好,求人不如求己。”

赵括对着面前的李牧和许历说道:“所以不管楚国人走还是不走,这一次击败秦韩联军的关键都必须得落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对于赵括这个观点,许历和李牧自然连连点头赞同。

许历道:“主君,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直接渡河与秦韩联军决战吗?”

赵括笑了起来,道:“这当然也是一种可取的方案。

如今本侯麾下是二十五万兵马,王龁那边是二十八万。

但王龁麾下是两国联军,号令不齐的现象必然存在,而大赵这边的兵马实力也强于秦国,总体来说可以判断为我军拥有至少六成以上的胜利把握。”

“六成?”

听到这里,许历的脸上已经放出光芒。

可别小看六成这个数字,很多将军如果在开战前能有这样的胜利概率,绝对笑得合不拢嘴。

赵括咳嗽一声,道:“但是,若是正面作战的话,即便能够取胜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这一策只能作为中策。”

许历忙道:“那么上策呢?”

赵括看了李牧一眼,笑道:“李牧,你有什么看法?”

李牧的目光一直锁定在赵括面前的地图上,再加上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显然是有所想法的。

李牧抬头道:“不瞒主君,臣确实是有一点点想法。

主君请看,如今的秦韩联军其实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赵括笑道:“什么问题?”

李牧将手指放在地图上,比比划划:“根据我们之前的情报来看,二十八万秦韩联军的军粮主要供应是来自于魏国大梁城。

但是呢,魏国大梁城距离我们平丘也是足足有着上百里的路程,而且这段路程之中还全是平原。”

赵括嘴角的笑意越发浓郁:“然后呢?”

李牧道:“如此漫长的补给线再加上平原地形,简直就是我大赵骑兵的完美作战场景啊。

臣斗胆,请主君将三万骑兵全部交给臣,臣带着这些骑兵去截断这条补给线!”

许历听到这里,忍不住插了一句嘴:“真的能截断吗?

秦韩联军想来也会有军队护送的吧。”

李牧笑道:“有是肯定有的。

但正常情况下护送粮草的兵马也就数千人,根本不可能是我三万骑兵的对手。

如果王龁要调动大军,秦韩联军以步兵为主,又根本不可能追上我们大赵骑兵。

联军二十八万人,每天的粮草那可是天文数字,他们军中的存粮必然不可能太多。

只要能够拖上个十天八天的时间,没有存粮的秦韩联军就必败无疑!”

李牧话音落下,赵括顿时抚掌大笑:“好,非常好!”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李牧所提出来的这个计策,还真就和赵括所想的上策一模一样。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王龁以为严防死守就能够拦住本侯,让整个战争产生一些不一样的变数?

赵括只想说,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很傻很天真!赵括手腕一翻,一张令牌已经出现在了手中。

“李牧,你立刻率领三万骑兵和五千蚩尤军出击,绕到王龁的背后去,把他的粮道给本侯直接切断掉!”

第370章 武信君要造反?(7/35)

邯郸城。

虽然是战争期间,但邯郸城的所有城门依旧大开,每一处城门都是人潮汹涌,川流不息。

芳草青青,绿树阴阴,一条大马路从邯郸西门伸出,一直朝着西方远远延伸出去。

一辆马车从西边而来,车轮吱吱悠悠,沿着这条马路向邯郸城的西门慢慢靠近。

“出示一下验传!”

守城的士兵将这辆马车给拦住,掀开车帘,对着车厢之中的老者说道。

老者笑了笑,拿出两张木简放在手中士兵手中。

士兵低头念出声:“晋阳郡晋阳城五里坊人士,侯氏,单名吉,年五十二,两鬓白,样貌寻常,身高约五尺二寸。”

士兵抬头看了一眼老者,发现和验传之中所描述的完全相符,于是便将验传交回到老者手中,道:“侯吉老丈,如今都已经不用木制验传了,你记得离开前去邯郸官衙那边领一份纸质的,不然以后不方便。”

名为侯吉的老者笑着点了点头,道:“明白。

对了,老朽想要请问一下,最近不是都在打仗吗,为何邯郸这边未有戒严迹象?”

士兵笑了起来:“老丈是第一次来邯郸吧?”

侯吉眨了眨眼睛,道:“壮士果然明察秋毫,老朽确实是第一次来邯郸。”

士兵似乎被这一声壮士的夸奖弄得颇为开心,当即耐心解释道:“老丈有所不知,我大赵这些年来出兵连战连捷,战火压根就没有烧到国境内部来,何须什么戒严?”

侯吉楞了几秒,道:“前两年的高唐不是”士兵脸色一变,抬高声调说道:“高唐之战,那是因为武信君没有出马,明白吗?

现在是武信君出马,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你还不知道吧,前几天武信君才刚刚攻破了魏国的灵丘城,把大名鼎鼎的信陵君和魏国大将军晋鄙都给活捉了!”

士兵显然极为自豪,说话的时候胸膛高高挺起,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侯吉吃了一惊,道:“老朽以前在晋阳也时常听说武信君威名,如今看来,似乎还是孤陋寡闻了一些。”

士兵看上去有些失去了兴趣,挥了挥手道:“总之,老丈你只管安心的在邯郸住下便是。

别管什么燕国齐国还是魏国秦国,这天下就没有任何一个将领能打败武信君,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打到邯郸!”

车帘被放下了,马车继续行驶,顺着人流进入了邯郸城之中。

坐在车厢里,老者侯吉的笑意完全消失。

所谓“侯吉”,其实就是姬侯这两个字倒过来而已。

这位秦国谍报系统的幕后指挥者在秦王的命令下,乔装打扮并伪造了一个身份来到邯郸城中,目标只有一个想尽办法给正在前线征战的武信君赵括拖后腿!坐在车厢之中,姬侯自言自语。

“武信君啊武信君,这才几年的时间,想不到你在赵国的威望就已经上涨到了这个地步了吗”但姬侯的脸上并没有什么挫败的表情,反而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既然如此,那老夫就好好帮你一个忙吧,武信君!”

马车终于停在了邯郸某个不起眼的平民坊里某座同样不起眼的小屋面前,姬侯走下马车进入小屋之中,对着早已经在此等候多时的属下们淡淡的说道:“去,发动你们的所有力量,在邯郸之中传播这个言论”数日之后。

太后端坐主位,听着面前的宦者令毕恭毕敬的汇报着:“这段时间,邯郸城中对于武信君的称赞尘嚣日上,部分言论让老臣都有些忧心。”

太后眉头微微一皱,道:“什么言论?”

宦者令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诸如武信君乃是大赵救星,大赵只要武信君出马即可,没有武信君就没有现在的大赵,大赵的未来必将会由武信君所引领”“够了!”

太后听到这里已经是脸色铁青,终于忍无可忍的打断了宦者令的话:“简直是胡言乱语,胡说八道,妖言惑众!”

太后十分生气。

称赞赵括其实并不是不能理解,但问题在于“大赵的未来必然会由武信君所引领”这种话,那可就是赤裸裸的诛心之言了。

在这个世界上谁能引领一个国家?

当然只有一国的国君才能引领!太后脸色铁青,过了好一会才冷冷的说道:“这个武信君,难道是想要自立不成?”

砰的一声,宦者令十分识趣的跪下,一个字都不敢说。

自从上一任宦者令繆贤因为在和赵括的斗争之中失势并完蛋之后,这位接任者可以说是小心翼翼谨守本分。

但再怎么谨守本分,为太后汇报邯郸城之中的舆论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毕竟宦者令本人是依靠王室、依靠赵国太后才能生存的,这点宦者令心知肚明。

大殿之中陷入一片沉默,足足过了良久之后,太后才冷冷的说道:“去,派人把文信君蔺相如和周少奋周卿找来!”

宦者令忙道:“喏!”

在起身朝着殿外走去传令的时候,宦者令的心中其实是带着几分疑惑的。

这样的事情,太后为什么不召集太师韩徐为呢?

难道说宦者令深吸一口气,直接掐灭了脑海之中还在不停发散的想法,有些后怕的轻声自言自语了一句。

“老夫只是太后的一个家奴罢了,切不可参与到这些大事之中去啊。”

一个时辰之后,蔺相如和周少奋两人急匆匆的进宫,并出现在了太后面前。

行礼完毕之后,蔺相如忍不住开口道:“不知太后召集老夫二人,究竟所为何事?”

蔺相如已经嗅到了几分不寻常的气息。

如果是平时的廷议,太后断然不可能会只召集两人前来。

难道发生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

另外一边的周少奋脸色同样也是颇为凝重,显然想法和蔺相如相差不多。

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太后也重新平静了下来,淡淡的说道:“不知两位卿家可听说了最近邯郸之中的某些传言?”

蔺相如和周少奋对视一眼,发现周少奋也是一脸茫然,于是便道:“回太后,臣这段时间都忙于政事,并没有注意到什么传言。”

作为内史,蔺相如在处理平时政务的同时,还要用绝大部分精力来解决赵括二十五万大军出征在外的后勤供应问题,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忙的脚不沾地连睡觉的时间都是扣出来的,压根就没有心思去打听什么邯郸传言。

太后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宦者令你再给两位卿家说一遍吧。”

宦者令心中忐忑,但依旧点头,将刚才和太后禀报的话给蔺相如两人再说了一遍。

两人听完之后也是一脸的震惊,蔺相如忍不住道:“这、这些传言也未免过于离谱了一些吧?”

太后淡淡的说道:“所以,在两位的眼中,武信君究竟有没有反意?”

第371章 蔺相如的回答(8/35)

这句话一说出来,大殿之中的气氛顿时凝固。

首节 上一节 218/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