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185节

天下第一名将的名头可不是白来的,即便是拥有两倍多的兵力优势,燕王依旧没有十拿九稳的感觉。

剧辛和郭隗的目光对视一眼之后,咬牙道:“若是大王愿意发布旨意再行征兵,那么十二万也没有问题。”

十万到十二万,听起来好像也就是两万人的差距,但燕国的兵力却已经达到赵括兵马的整整三倍之多!三打一还打不过?

这不可能吧。

燕王这才放下心来,笑道:“对于,齐国那边有没有什么反应?”

由于地理条件的原因,燕国只有赵国和齐国两个邻国。

郭隗忙道:“齐王那边的回复已经过来了,他说和大燕之间的人参生意还是照做,但是这一战齐国不会出兵参与。”

燕王冷哼一声,道:“齐王还真是一如既往的胸无大志啊,其他国家呢?

楚国和秦国可有说法。”

郭隗道:“路途遥远,一时间尚未有回信。”

燕王点头,这个答案说起来还确实是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寡人决意和武信君正面决战,不知诸位觉得如何?”

燕王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是有底气的,毕竟双方之间的数量差距摆在这里。

燕王话音落下,几名燕国重臣便纷纷出言附和。

“大王所言极是,那赵国人如此猖狂,正好给他们一个教训!”

“对,正是要让天下知晓大燕的厉害!”

“这一次便要终结武信君的不败神话!”

就在燕王心花怒放,准备开口下令的时候,乐毅之子、昌国君乐间站了起来。

“大王,臣以为万万不可和武信君赵括正面交战!”

大殿之中的气氛顿时有些凝滞。

燕王皱起眉头,脸上表情明显不满:“昌国君,你这是何意?”

乐间脸色凝重,道:“大王,那武信君赵括乃是天下第一名将,这一次带着四万骑兵而来定然是有所准备。

骑兵不善于攻城乃是众多周知之事,大燕只需要据城池而守,武信君无功之下自然退去,又何必冒险与武信君野战呢?”

乐间的话说话,燕王突然又觉得好像也有点道理。

守城就能稳赢的话,那还主动出击干嘛呢?

燕王陷入了沉吟之中。

乐间见状,也是轻出一口气。

乐间的父亲乐毅是赵国人,当年因为和上一代燕国国君燕惠王不合也是逃到赵国寻求庇护,直到后来和燕惠王和好才重归燕国。

正是有着这样的关系,所以乐间属于燕国之中难得的“亲赵派”,并且对于赵国的事情一直都很关注,在赵国之中也有不少的沟通渠道。

越了解,乐间就越明白那位大名鼎鼎的武信君赵括究竟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对手。

和这样的对手打仗,别说是十二万对四万,就是十二万对一万,乐间也觉得必须要小心翼翼,能守则守。

赵括,实在是太强了!看着燕王陷入沉吟,乐间是高兴了,其他人却又急了。

郭隗眉头一皱,冷冷的说道:“昌国君此言差矣!如果我们大燕十二万大军在面对赵括仅仅四万兵马的情况下都要龟缩防守,这消息若是传出去了,天下诸侯怎么看待我们燕国?

大燕难道不要脸面的吗?”

郭隗当然是不可能同意这种做法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燕国人参的经营现在就是郭隗在做。

只有干脆利落的击败赵括所率领的赵军,取得这一场“人参战争”的胜利,郭隗负责的人参生意才能够真正的打开销路,走向其他的华夏诸侯国。

这可都是滚滚的利益啊。

郭隗看了剧辛一眼,剧辛虽然之前和郭隗有所不和,但这一次也同样被郭隗拉进了人参生意的渠道之中。

果然,剧辛立刻会意,正色道:“大王,臣也觉得郭相的话很有道理。

臣愿意领兵出战,这一次必然能够击败赵括,为大燕取回胜利!”

有才能的人,他的内心一定都是相当自信的。

上一次剧辛在灵丘被赵括击败,回来之后剧辛一直愤愤不平,觉得自己并非才能不如赵括,而是因为上了赵括的当!剧辛一直在等待着一个复仇的机会,如今这个绝佳的复仇机会就放在眼前。

击败天下第一名将,终止赵括无敌神话,这样的诱惑对于任何一个将军来说都实在太大!在郭隗和剧辛先后开口之后,局势再度逆转。

双方一番争执,十分激烈,但终究郭隗和剧辛资历更老官位更大,乐间还是落了下风。

燕王见状,也终于下定了决心。

“郭相、剧卿所言极是。

如果武信君率领十万大军前来,寡人自然是退避三舍。

但如今武信君手中仅仅四万骑兵,寡人若是怕了他的话,岂不是沦为天下诸侯的笑话了?

剧情,寡人命你为主将,即刻征调十二万兵马给你,出兵迎战武信君。

这一次,你必须要消灭掉武信君这支兵马,让天下诸侯都知晓我大燕的厉害!”

剧辛闻言大喜过望,高声道:“大王英明!”

燕国的大殿之中,君臣一片自信,都觉得击败赵括的日子就在眼前!

第314章 李牧论兵

根据惯例,赵国出征的军队通常都会先集结在邯郸,然后整整齐齐浩浩荡荡的出发。

但这一次赵括并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了让五万骑兵先在赵国北方唐河南岸的中山郡顾城集结。

赵括将会在那里和他们会合。

从邯郸出发的时候,赵括的身边只有五千蚩尤军骑士,五千这个数字其实不少,但相较于以往动辄十万、二十万的数目无疑就要少了许多。

当五千骑兵卷着烟尘滚滚而去,赵国国内对于这场战争获胜的信心并没有提高,质疑声反而越发的高涨了。

但这一切赵括此刻都已经不再关心,作为一名领兵统帅,从出兵的那一刻起赵括就只关心一件事情如何击败敌人,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对此,赵括也和身边的蚩尤军主将李牧进行了一番交流。

“李牧啊,你觉得本侯这一次出征胜利的希望大吗” 李牧的脸庞颇为黝黑,这是多日的军旅生涯给他带来的,这种黝黑并没有让他显得难看,反而让他看上去格外的精神。

这位历史上赵国的骑兵名将自从进入了蚩尤军之后就如鱼得水,不但在短时间内把蚩尤军训练得如臂使指,更在赵括提出的骑兵练兵方法上更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了一系列新的、更加有效的练兵方法。

对此赵括也是极为叹服,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的天赋是真的与生俱来,不服不行啊。

对于赵括的提问,李牧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就做出了回答:“主君当然会胜利。”

赵括饶有兴致的问道:“为何?”

李牧正色道:“因为主君是主君啊。”

不得不说,被李牧用这样崇拜式的语言称赞真的让人很爽,但赵括还是不得不打断这种愉悦:“说点实在的,李牧。”

李牧沉思片刻,道:“主君,这一战其实不大好打。”

赵括道:“为何?”

李牧道:“燕国南境的河流实在是太多了一些。

有黄河、滹沱河、唐河、南易水、北易水、永定河等等,这些河流的存在会影响我军的机动性。”

赵括笑着点头,道:“如果你是燕军统帅,你会怎么做?”

李牧又思考了一会,道:“若我是燕军统帅,则有上中下三策可选。”

赵括有些吃惊的咦了一声,道:“都说说看。”

李牧稍微夹紧了一下马腹,好让胯下的战马和赵括的马车正好平齐:“上策就是,避免野战,利用燕国境内众多的河流地形和城池来拖延我们的进攻进度。

再进行坚壁清野,将城外的所有民众都撤入附近的城池之中,同时销毁所有田地之中的庄稼让我们无法达成就食于敌,从而拖垮我们的后勤最终实现迫使我们退兵的企图。

这是上策。”

赵括想了一会,道:“从军事的角度来说你这确实是上策。

但你要注意到的一点就是,燕国的春耕现在刚刚进入到尾声之中,如果这个时候将田地之中的庄稼全部销毁,那么他们的粮食必然会大受影响。”

李牧笑道:“臣只是将军,考虑的只是要怎么击败敌人,至于粮食庄稼这些是地方官应该考虑的事情。”

赵括点了点头,道:“那么中策是什么?”

李牧道:“中策就是燕王尽起倾国之军,自己率军亲征前来和我军作战。

燕人和我们赵人一样从来都是以勇武著称,一旦燕王亲征的话必然能够大大的提高燕军上下的士气,而且至少能够征发到十五万以上的军队。

十五万士气旺盛的军队,对于我军眼下的战斗力而言几乎是不可能战胜的。”

赵括点头道:“这一策听起来似乎也是很不错的,但以本侯对燕王的了解来看,这个人应当不会做出亲征这么冒险的举动。”

在西周时期周天子御驾亲征是很常见的事情,春秋时期各国君候的亲征也屡见不鲜,但到了战国时代各国大王亲征的记录就迅速减少了,最近的一次亲征还是差不多四十年前赵武灵王亲率赵国大军灭掉中山国之战,从那以后直到现在都再没有任何国君亲征的记录了。

李牧点了点头:“那么就是下策了。

下策便是燕国会组织起一支军队,由剧辛之类的将军所率领。

既然并非倾国之师,那么这支军队的数量有很大可能不会超过十五万。

这支军队若是固守的话可能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大麻烦,但燕国人凭借着兵力优势很可能会主动选择野外决战,那我军就可以迎战并击败燕军,从而获得主君您想要的胜利。”

赵括笑了起来:“你就这么相信我军能够战胜十五万以下的燕军?”

李牧有些疑惑的说道:“这难道不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吗?”

作为一个几乎每时每刻都全身心投入在蚩尤军之中的骑兵将领,李牧觉得自己麾下的这支骑兵就是真正的天下无敌!赵括哈哈大笑了起来:“好,本侯就喜欢你这样的自信!”

前方,一名斥候狂奔而至,向赵括禀报道:“君候,刚刚传回的消息,已经发现了燕军的踪迹!”

“哦?”

赵括眼睛一亮,道:“快,说说看。”

“燕军以剧辛为主将,昌国君乐间作为副将,率领十二万燕军从蓟都出发正朝着燕赵边境而来。”

赵括楞了好一会,忍不住失笑:“本侯还要两天时间才能够和边骑军团会合呢,燕军居然就已经从蓟都出发了吗?

看来这一次的燕国君臣还真的是有点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意思呢。”

李牧闻言,脸色却已经变了,沉声道:“主君,这是燕国人对您的藐视!”

赵括哈哈大笑起来:“想不到啊想不到,本侯竟然也有被藐视的一天。

首节 上一节 185/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