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131节

第220章 用我的人来压制我?

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周少奋顿时大吃一惊,过了好几秒才道:“太后,臣武信君可是国之栋梁啊。”

太后淡淡的说道:“老妇当然知道武信君是国之栋梁,但你也要想想,若是将来朝中无人能制武信君的话该是如何危险的情形?

周卿,老妇觉得你足以当此重任。”

周少奋深吸一口气,收拾了一下心中犹如惊涛骇浪一般的思绪,正色朝着面前的太后行了一礼:“请太后放心,臣一定尽心竭力,为太后和大王尽忠!”

看着面前毕恭毕敬的周少奋,太后的嘴角也是渐渐露出了笑容。

由于秋儿的怀孕,赵括这段时间的晚上都很难过!众所周知,男人都是有极限的,当过了极限之后,原本快乐的事情就开始慢慢变成了一种折磨。

但赵括是一个崇高的人,是一个对美貌如花举世无双的妻子爱得入骨的好男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所以他勇敢的站了出来,默默的在每一个黑夜里承受着这一切!在这一天晚上,当赵括已经和田婉一同准备再度进行日常造人工作的时候,许历的声音突然在门外响起。

“君候,有贵客至!”

赵括长出了一口气,朝着田婉露出了一个抱歉的笑容:“那个,婉儿啊,你先睡,为夫处理一下事情,晚点再回来。”

田婉眨了眨美丽的眼睛,吐气如兰的在赵括耳边轻轻的说了一句话:“夫君,不管多晚,婉儿都等你哦!”

不知为何,在听到这句甜腻腻的话之后,赵括的腿莫名就是一软,站起来的时候差点摔了一跤。

片刻之后,赵括在书房之中见到了周少奋。

“周卿,喝杯酸梅汤解解暑。”

赵括亲手端给周少奋一碗冰镇酸梅汤,然后问道:“周卿深夜来访,莫非是出了什么事情不成?”

周少奋点了点头,露出了一丝古怪的笑容:“是这样的君候,今天我奉诏进宫,然后太后和我说”周少奋如此这般,将大殿之中发生的事情全部向赵括道来,没有任何隐瞒。

赵括听完之后,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这个太后还真是有意思,竟然用我的人来对付我?

还别说,当初赵括没有让周少奋表明立场而是让他“潜伏”在蔺相如阵营之中,确实是起到了很重大的作用。

赵括握住了周少奋的手,十分诚恳的说道:“周卿,这一次多谢你了!”

周少奋笑道:“君候言重了,周某当年刚刚结识君候之时就已经下定决心追随君候,没有君候又怎么可能有周某的今日呢?”

赵括哈哈大笑,正色道:“只要我这一支赵氏不倒,将来和周氏的情谊永远不绝!”

以周少奋的身份自然是不能在赵括府多停留的,片刻之后就离去了。

赵括坐在书房之中,陷入了思考。

如果不是周少奋的报信,赵括就不能确信太后确实是有了想要对付自己的想法,在未来说不定就会因此而吃上大亏。

过了片刻,赵括不禁摇了摇头:“还真是有其夫必有其妻啊。”

赵威王一直想要对付赵括,现在赵威王死了,他的遗孀太后韩姬还是死死的盯着赵括不放。

其实赵括也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太出色,太光芒四射了,所以才会被人忌惮,害怕赵括功高震主。

但如果赵括不站出来,不去获得一场场的胜利,不去努力的统一华夏,谁还能做到这一点呢?

赵括深吸一口气,决定暂时将此事记在心中,以后再见机行事。

夺权是必须的,但现在显然还不是最佳时机。

一定要等到赵括的势力能够真正掌控整个赵国政坛的时候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一阵敲门声让赵括从沉思中惊醒。

房门被打开了,田婉捧着一碗热腾腾的人参汤走了进来:“夫君,这么晚了,也该休息了。”

看着含情脉脉眉目含春的妻子,赵括顿时心中一紧。

这个人参汤来者不善啊!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

出使的几名赵国重臣也纷纷回归了,由于这一次蔺相如和廉颇的失败,所以士人派的声势不但没有像太后韩姬希望的那样涨起来,反而被赵括和平原君这边继续打压下去。

太后或许也收到了教训,接下来并没有很仓促的进行其他行动,加上夏天即将过去秋收将近,无论是赵国政坛还是其他诸侯国之中都出现了难得的一段平静。

许多消息也在不停的通过赵国官方渠道以及夜莺渠道传到赵括的案头。

原先在邯郸当过质子,曾用名嬴异人的秦国王子嬴子楚终于被秦王正式册封为太子,成为了下一任秦王的继承人。

吕不韦则被授予大夫的爵位,并被秦王任命为太子傅,专门负责教导太子嬴子楚。

刚刚继位的燕王雄心勃勃,让人暗中联络郭纵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走私武器。

对此赵括也是做出了批示:“涨价三成,然后全力供应给他们!”

赵括知道燕国为什么要求购武器,这属于燕国在拒绝了赵国同盟之后的一种自保行为。

不仅如此,由于嬴子楚已经是太子,所以吕不韦作为嬴子楚最为信任的人也终于能够开始接触到秦国的一些机密事项,就比如说燕王已经秘密派出使者到了咸阳,正在和秦国暗中商议两国结盟共抗赵国之事。

但赵括并不担心这个,因为燕国真的很弱。

在历史上,赵国先是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军歼灭了四十多万将士,又被秦军围攻邯郸打了一年,整个赵国元气大伤损失无比惨重,然后遭遇到了燕国的趁机入侵。

结果呢?

结果廉颇带着八万赵国东拼西凑起来的残兵败将,把燕国整整二十万兵马打得溃不成军!历史上输了长平之战的赵国都能吊打燕国,现在身为天下第一强国的赵国打燕国自然更不在话下。

也不仅仅是国外,国内也有一件对于赵括来说相当重要的事情发生。

经过赵括的大力支持而得以兴建的赵国学宫已经完成了初步的主体建筑,即将在秋日迎来开山大典!

第221章 赵国学宫马上开业啦

根据之前赵括给学宫做的规划,这座赵国的新学宫占地超过万亩,将会由多个教学区和住宿区组成。

这么大的工程短短的几个月内当然是无法完成的,赵括一开始的计划是两年内开学,五年内初步完成,十年内彻底完工。

所以赵括在接见了亲自上门的荀况并得到了邀请之后多少有些不解:“为何要如此之快举行开山大典?”

荀况干笑一声,脸上闪过几分红色,犹豫了一会才颇为不好意思的说道:“因为来的人太多了但是又没有地方住,只有开学之后才能正式搬入学宫之中。”

在接受了赵括的任务之后,荀况自然也是立刻修书给之前在齐国稷下学宫之中关系不错的一批诸子百家的学者,邀请他们前来赵国学宫。

原本荀况以为这些老朋友能来一部分就不错了,而且没有个一年半载的也凑不齐足够的人数,没想到信才发出去不到两个月,众多学者便纷纷齐至邯郸,来到荀况府中。

虽然荀况如今已经有了赵国大夫爵位和一座府邸,但由于没有封地和额外产业,只靠着官府那份俸禄支应这么多人还是十分吃紧。

从各地来的学者和他们的弟子数量又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三四百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停的增加,眼看着就要维持不下去了。

加上这些学者们分属各家思想完全不同,每日里在荀况的府上激烈辩论甚至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搞得是乌烟瘴气让荀况心力交瘁,只能尽早让学宫开门,好让这些家伙到学宫里吵去。

赵括听完这个原因之后不由笑出声:“大祭酒你也不早点和本侯说这件事情,不就是钱吗,小事情。”

赵括现在说这句话是非常有底气的,如今经过了这么多国家的人参和走私渠道,赵括的身家正在以一个惊人的速度犹如滚雪球一般成长。

前几年还空得能够饿死耗子的赵氏库房如今已经被装满,许历前几天还打了报告上来,希望能够同时开工修建第二和第三座库房。

荀况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总之,只要学宫一开就能够解决问题,也不劳君候了。

到时候还请君候一定前来赏光才是。”

赵括笑着答应了下来,并立刻让人送给了荀况一批客观的财富,瞬间解决了这位苦逼大祭酒面临的财政危机。

说是很着急,实际上学宫的开学日期定在了十月初一,也就是三个月之后。

之所以这么久,主要是因为要让消息能够及时传开,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来。

为此,赵括暗中动用了自己的夜莺情报系统。

在各国许多士人聚集的场合,都能够听到如下的对话。

“你们听说了吗,赵国新学宫即将开学!”

“哦,又是和稷下学宫一样的?

没兴趣,不去。

去了也没用,那些学者大能们收弟子极为严苛,少则一两名、多则两三名入门弟子,记名弟子也不过十名八名乃至二三十人,怎么轮得到我等?”

“这你便不知道了,这一次赵国学宫和以往不同了,在武信君赵括的主持下,那可是有了重大改革啊!”

“什么改革?

说来听听。”

“首先,每一名学者都要收十位正式弟子和一百名记名弟子。

若是连续三年不收满,直接取消这名学宫在赵国学宫之中的一切待遇,将其劝离!”

“这么说来,若是每一位学者都能够收这么多弟子,我等还是有些机会的啊不对不对,若是这些弟子一直跟随着他们的师傅,那岂不是也没有我等的出头之日?”

“这你便不懂了吧,武信君也想到了这一点,正式弟子最多只能跟随老师六年,记名弟子只能跟随老师四年就必须离开学宫。

如此一来,就不用担心这些弟子们一直赖在老师身边不走了。”

“哇,武信君此举甚好!唉,只可惜我家家境贫寒,实在是无力支撑如此长时间的求学啊。”

“这位兄台多虑了,只要能够被收入学宫之中,无论是正式弟子还是记名弟子,食宿全部都由赵国官方解决,不需要一文钱!不仅如此,武信君还设立了一个叫做、叫做对了,奖学金的奖项。

每年都会进行评选出一定数量的士子用金钱进行奖励,据说是十万钱起步,第一名能有五十万钱!”

“五、五十万钱?

能学习知识还能赚这么多钱?

你莫要骗我!”

“我骗你作甚?

自己出去打听打听,外面早就传遍啦!对了,赵国学宫的好处还不止如此,只要你从学宫之中学成离开,那么立刻就能加入赵国官府之中,按照你的才能授予官吏之职,成为赵国官吏的一员!”

“嘶,赵国乃是如今天下第一强国啊,若是能在赵国出任官吏甚至升职,以后岂不是衣食无忧?

兄台别说了,我这便回家收拾行李,前往邯郸!”

一时间,整个华夏都沸腾了起来,无数士人拜别自己的父亲妻儿,披星戴月的赶往邯郸。

无他,只为了心中那一份出人头地的梦想!随着学宫新学制的传开,赵括的名声在无形中也得到了提高。

大家都不是傻子,所有人都知道赵国学宫这种完全和之前主流教育制度不同的方式定然是这位年轻的武信君为大家争取而来的。

武信君,大好人啊!赵括看着从各地夜莺传回来的汇报,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没想到单单是一个改革教育制度就能让我的名声提高如此之多看来,这些底层的士人们对于眼下这种落后的人才选拔制度真的很有怨念啊。

嗯,也算是积点德吧。”

或许正是这么多福泽的原因,赵括很快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田婉又一次怀孕了!在诊断出了喜脉之后,田婉立刻就不再和赵括这个“工具人”同房了,这也让夜夜被压榨的赵括如释重负,大有起死回生之感。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波澜不惊的过去,三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赵国学宫的开山大典到来了!

首节 上一节 131/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