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128节

当然,也不一定就要先打秦国,总之只要赵国的盟友够多,先打燕国、齐国等等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

在有足够盟友支持的情况下,赵国以天下第一强国的国力必然是能够轻松灭掉除了秦、楚之外韩魏齐里任何一个国家的。

赵楚结盟,就是赵国这个庞大的统一计划之中的一部分。

无论昭仲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来反对赵楚结盟,这位昭氏的家主都看穿了赵国隐藏着的雄心,确实是个人才!辩论这个东西是要讲道理的,当昭仲这么一番十分有道理的话说出来之后,就连春申君一时之间也都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了。

这个时候,三大家族之中屈氏的家主屈奉也站了出来,高声道:“上柱国所言极有道理。

赵国野心勃勃,就如同之前的秦国一般对天下诸侯都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威胁,大楚不可不防啊!”

昭氏和屈氏的大臣立刻纷纷开口,支持各自的家主。

而景氏家主景阳虽然无法到场但也早就事先吩咐过,一时间三大家族的大臣们联合起来,在大殿之中形成了一波汹涌的反驳浪潮。

“绝对不该和赵国结盟!”

“大楚应该联络诸侯,一起反对赵国!”

“大楚还是能够复兴霸业的,何必要位居他国之下?”

春申君一派的大臣虽然也在不停开口辩护,可是道理看上去是被三大家族给把持住了,因此春申君这一派对赵楚同盟的辩护就显得颇为无力。

众议汹汹,就连楚王的脸色都开始产生许多变化,看上去显然也有些动摇。

楚王确实是很信任春申君没错,但三大家族在这件事情上的提议似乎才是对楚国更加有利的。

当过楚王多年属官的春申君见状心中顿时感到不妙,知道自家大王的变卦已经马上就要发生。

但春申君偏偏一点办法都没有。

该怎么办?

就在春申君已经开始有些惊慌失措的时候,一个平静而温和的声音响了起来。

“大王,诸位卿大夫,不知可否听本侯说上几句?”

春申君下意识的投去目光,随后瞬间感觉到了希望。

正是赵括站了起来,开口说的话。

如果是武信君的话,应该还能逆转吧?

第215章 赵括的两条道理

为什么楚王会特地举行一次大朝议,并且让赵括来参与,其中就有对现在这种局面的考虑如果楚国内部反对的声音占上风,那就给赵括一个和反对派辩论的机会。

若是赵括赢了,那楚赵结盟皆大欢喜。

若是赵括辩论输了,那也是赵括技不如人,怪不到楚王的头上来。

所以在赵括开口之后,楚王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直接同意了:“武信君有话但说无妨。”

另外一边,早有所料的昭仲同样也向赵括投来目光。

作为纵横楚国政坛乃至华夏舞台多年的老者,昭仲对于刚刚那番说辞还是很有信心的,他同样很好奇武信君赵括拿什么来反驳?

在大殿之中,几名坐在角落的楚国大夫窃窃私语。

“武信君能行吗?”

“武信君的长处乃是打仗,这外交恐怕不行。”

“如此一来,上柱国岂不是等于打败了武信君?”

“咦,这么说来我们大楚才是给武信君首败之人啊。”

一阵低低的笑声随之响起。

虽然没有读心术,但赵括其实也很清楚这座大殿之中的大部分人对于自己恐怕并不带有什么善意。

怎么说服这些人,尤其是那位坐在王座之上的楚王?

赵括其实早就已经有了腹案。

只见赵括不慌不忙的说道:“大王,方才上柱国说了那么多,外臣若是逐条逐句的驳斥,未免过于浪费时间。

所以外臣在这里就简单的说两条吧。”

楚王闻言微微点头,示意赵括继续说下去。

赵括道:“上柱国口口声声说赵国的强大会对楚国产生无比巨大的威胁,但不知道上柱国想过没有,其实赵国和楚国之间并不接壤。

既然两国互不接壤,赵国又如何能够危及到楚国呢?

这是外臣所说的第一条。”

为什么说这一次出使楚国的任务难,其实这也是一部分的因素。

由于赵国和楚国并不接壤,固然赵国还是可以越过韩国或者魏国来攻打楚国,但却不可能攻占楚国的领地,这就让赵国对楚国的威胁无形中小了不少。

但威胁小这件事情其实也是可以作为一个好处来看待的,就如同赵括刚刚所说的那般。

楚王一听之后仔细一想,突然觉得好像赵括说得也没毛病。

楚国和赵国之间从西向东分别隔着秦国、韩国、魏国、鲁国和齐国五个国家,除非赵国灭掉其中任何一个不然的话都无法和楚国接壤,但想要灭掉这五个国家之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一件易事。

如果赵国对楚国眼下没有那么大的威胁,楚国似乎也就没有迫切反对赵国的必要了。

赵括又继续说道:“外臣再说第二条。

陈城虽好,但总好不过郢都。

只要楚国愿意和我们大赵同盟的话,将来我们两国就可以一起进攻秦国,大赵完全有能力帮助楚国收复被秦国人夺走的郢都和鄢都,乃至是方城之地。

难道大王对此就真的完全无动于衷?”

赵括这句话说出来,楚王的脸色又一次的变了。

这一次,是心动的感觉!众所周知,楚国的旧都郢都和鄢都位于江汉平原地区,但那里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被白起攻占,成为了楚国的南郡。

在南郡的北方还有秦国的南阳郡,南阳郡当年也是楚国的地盘,被楚国人称为“方城之地”。

这里虽然不是楚国的都城,但却是楚国最大的铁矿产地和铁制兵器冶炼基地,对于楚国的战略意义同样极其重要。

楚国为什么这些年来一直不停衰落,就是因为郢都南郡和方城之地南阳郡处于秦国的控制之下,若是楚国真的能够把这两个地方夺回来再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的话,楚国的霸业重新复兴就绝对不是一个空谈了!不单单是楚王,大殿之中众多楚国大臣也纷纷意动。

国都被攻克,只能仓皇东逃,这是无数楚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楚。

如果真的能够收复郢都,单单是这个象征意义就堪称无以伦比!楚国令尹春申君深吸一口气,十分震惊的看着赵括。

春申君万万没有想到,赵括竟然仅仅凭借着这么两段简单的话,就直接让昭仲刚才那一番颇有道理的话变得摇摇欲坠了起来。

但赵括的话还没有结束。

只见赵括十分诚恳的说道:“大王,我们赵国和楚国同盟固然首先是为了赵国的利益,但楚国也并非是无利可图的。

外臣斗胆请大王想一想,如果楚国不和我们赵国合作的话,单单凭借楚国自己的力量能够将郢都和方城之地夺回吗?

若是大王觉得可以,那我赵括立刻离开,不再做任何劝说!”

赵括说完这番话之后不再开口,直接回身落座,静静等待着楚王的大夫。

听完这番话之后的楚国君臣脸色再度发生变幻。

楚国能独力从秦国手中夺回郢都和方城吗?

答案当然是不行。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的秦国已经不是之前那个无比强大的秦国了,但别忘了秦国的白起还在。

白起,这个一手葬送了楚国霸业的男人只要还在世一天,楚国人就根本不敢动和秦国单独开战的心思。

无他,就是被白起杀怕了。

但是,要是和赵国合作的话,收复郢都和方城之地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因为赵国不但国力强于秦国,更有着举世皆知的白起克星,就是现在这位站在大殿之中侃侃而谈的赵国武信君赵括!大殿之中的气氛再度变化。

如果说刚才昭仲在关键时刻站出来驳倒了春申君的话,那现在赵括同样凭借着一己之力将局势完全逆转。

昭仲心中暗叫不妙,正打算站起来说些什么,然而楚王却已经在这个时候开口了。

“上柱国,你不必多说了。

寡人已经决定了,这一次就和赵国签订盟约!”

昭仲闻言身体剧震,但依旧想要做最后一丝努力:“大王,赵国狼子野心”“够了!”

楚王突然打断了昭仲的话,冷冷的说道:“上柱国,难道你就不想要收复郢都和方城,一血之前大楚败在秦国之下的耻辱吗?”

昭仲胡须颤动不止,却哑口无言。

楚王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还等什么,快让人把三牲之血取来,寡人今日就要在这座大殿之中和武信君歃血为盟!”

听到这句话之后,赵括终于放下心来,脸上露出笑容。

虽然这一次出使楚国的经历一波三折,但赵括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达成目标,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第216章 赵括的小心机

作为楚国的最高统治者,楚王既然已经当众宣布了决定,那就不可能再有任何人能够质疑和更改了。

所谓的三牲,就是鸡、狗、马三种动物,这三种动物也是战国时代常用来祭祀的祭牲,在楚王的一声令下之后,它们的鲜血很快就被放在三个不同的小鼎之中呈了上来。

楚王脸色郑重,伸手在三个小鼎之中各沾了一下鲜血,然后将这些鲜血涂抹到了嘴唇之上,再对着赵括道:“武信君,请。”

赵括也是一脸严肃的走了上去,同样和楚王一样用手指沾了三种动物的鲜血涂抹在嘴唇上。

楚王之后是春申君,然后是昭仲,屈奉等几名重臣,赵括之后则是韩非、李斯等一干使团官员,双方各出九人,每一个人都完成了和楚王、赵括一模一样的动作。

这便是古代大名鼎鼎的“歃血为盟”。

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歃血为盟这种仪式由于是用祭天三牲的血来进行,相当于是得到了天上泰一神的见证,等于是双方都对神做出了宣誓保证,属于盟约之中最高级的一种。

在歃血完毕之后,一旁的楚国书又送上一块足足有一尺宽的木简,上面分别用赵国、楚国两国字写了两份盟约,分别位于木简的左右两部分。

在众人的见证下,赵括和楚王两人手持同一把匕首将这块木简切开,随后各自在木简上按下手印,双方分别保存一份。

到这里为止,整个歃血为盟的仪式就算是完全结束了。

做完这一切之后,楚王显然也松了一口气,大笑道:“来人啊,马上准备宴席,寡人今日要好好招待一番武信君,庆祝两国之间的结盟!”

楚王话音落下,赵括、春申君一方喜笑颜开,而另外一边三大家族则是脸色沮丧,如丧考妣。

首节 上一节 128/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