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系统派我来抗战

系统派我来抗战 第119节

没有明确表示采纳,也没有明确表示拒绝。

而是告诉杨靖,如果城内百姓提前撤离,恐动摇守卫戍军的军心。

杨靖无奈,只得将给远在武汉的老上司陈辞修发电,请求他说服委员长,给唐孟潇下达疏散百姓的命令。

随后,杨靖又将卫戍军兵力部署的情况在地图上标注展示出来。

只看了一眼,他的眉头便紧紧蹙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大大的川字。

这些卫戍军的头头脑脑们,打仗都是一把好手,可就是思想太过于呆板,沿用的一直都是老一套的战术。

旁边的参谋长马海峰看出杨靖表情变化,问道:“团座,怎么啦?卫戍军几乎都是据险以守,根据地利优势部署防线,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杨靖道:“不仅不对,而且还是很大的不对!”

见马海峰、耙耳朵等人皆是面露困惑之色,杨靖又道:“山西之战,你们都知道吧?”

众人点头。

杨靖接着道:“就地势而言,你们觉得江南和山西,哪个更为险要一些?哪里又更容易防守一些?”

“山西!”

众人几乎不假思索的同时回应。

情况也确实如此,山西多山地。

而江南一带,虽也有不少山,但总体来说却是相对平缓。同时,由于距海更近,又有长江水道,日军可以得到海军舰队和舰载机群的空中火力支援。

所以,日军对于江南的进攻,明显要比山西容易很多。

“不错!山西的地势更为险要,也更容易防守!”

杨靖深以为然的重重点头,旋即又道:“可最后的结果,你们都看到了,几十万晋绥军和中央军完全不敌几万日军。

甚至在短短两三个月之内,连太原城都丢了。

而第二战区采用的,就是据险以守的这套战略部署!”

顿了顿,杨靖似乎说的有些渴了,端起身前的水杯喝了一口,然后接着说道:“兵者,诡道也!

在实力远不及对方之时,我们更要学会出奇制胜!

山西之战之所以以我军惨败而告终,说到底,就是我军指挥官的思想太过于呆板。

特别是一些北伐时期的将领,沿用的还是老一套战术。

这些战术,对于以前的旧军阀有用,但对于日军这种拥有现代化装甲部队,和航空部队的敌人来说,就有些过时了。”

说着,杨靖来到旁边的沙盘前,对马海峰道:“我们来一盘沙盘军旗推演,我执日军进攻,你执卫戍军防守!”

“是!”

马海峰点头。

杨靖又对着一旁的耙耳朵、范铁头等人道:“接下来的兵棋推演,你们都看仔细了!”

“是!”

众人纷纷点头,旋即围拢过来。

沙盘军棋推演开始。

短短不到8分钟马海峰就落败了。

再怎么说,他也是正经科班出身,即使明知不敌杨靖,却也不该如此快就落败才是。

于是,不甘心失败的马海峰又和杨靖进行了第二次对决。

6分钟。

这一次,杨靖仅仅只用了6分钟,就彻底撕开了他的防线。

马海峰的额头开始见汗。

又进行的第三次对局,还是以他的惨败而结束。

5分钟时间,他就被杨靖杀得片甲不留了。

杨靖笑了笑,说道:“来,这一次由你执日军进攻,我防守!”

“好!”

马海峰整理了一下思绪,誓要在进攻中击败杨靖,以找回刚刚丢失的颜面。

只可惜,他的如意算盘还是打错了。

失败!

失败!

还是失败

“为什么?”

马海峰一脸懵逼,防守失败,是因为日军战斗力更强。

可是,进攻时,明明他的实力更强,为什么还会以失败而告终?

杨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刚刚的兵棋推演,你们都仔细看了没有?”

“嗯!”

众人纷纷点头。

杨靖道:“那我们现在再进行一次复盘,你们都要听仔细了。”

“作为实力薄弱的一方,在选择部署防线的位置时,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险要的地势。

除非这个地势足够抹平敌我双方的实力差距,否则,失败方一定会是你!

因为,作为进攻方,他们同样能够知道哪里地形险要,哪里适合布防,又该怎么布防。

然后,进攻方便能因地制宜,制定出合适的进攻策略。

如此一来,等于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了进攻方手中!

而防守方因为地形所限,无法做出灵活有效的变动,只能被进攻方一点点撕开防线,进而全军溃败!”

顿了顿,杨靖接着说道:“作为防守方,我们确实应该据险以守。不过,却不一定要据最为险要的地势进行防守,而是要据敌军意料之外的险地防守。

必要时刻,甚至可以放弃险要地形,以换取进攻的主动权,出奇制胜!”

“这就是马海峰不管作为防守方,还是进攻方,都不敌我的原因!”

众人纷纷深以为然的点头。

而杨靖之所以说这么多,就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军事指挥能力,以便将来离开他后,也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军事指挥官。

几分钟后,待众人消化的差不多。

杨靖来到挂在墙壁上的巨幅作战地图,继续开口道:“来,你们现在根据当前形势,再分析一下卫戍军究竟应该在哪些位置布防。”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给出自己的意见。

杨靖颇为满意的点头,根据之前的兵棋推演,马海峰、耙耳朵,以及范铁头等人排兵布阵的军事指挥能力,都有了一个显著的提升。

听到不满意的地方,杨靖又适时候提醒,给出合适的讲解和建议。

晚上七点。

杨靖根据众人的排兵布阵,再配合防御战精通里面的要素加以修饰后,重新绘制了一份布防图。

随后,又对这份布防图做出一番详解。

最后收起地图,对耙耳朵道:“耙耳朵,今夜还得辛苦你一趟,务必以最快的速度,连夜将这份布防图送抵卫戍军司令部。

并告知司令部的长官们务必根据这份布防图来排兵布阵!

稍后,我会给司令部去一份电,将这个情况汇报上去。”

“是!团座,保证完成任务!”

耙耳朵收起杨靖递过来的布防图,啪的收脚立正,并抬手打了一个敬礼。

杨靖点了点头,又拍了拍耙耳朵的肩膀,“辛苦你了!”

耙耳朵离开团部之后,便立即带着几名警卫,乘坐一辆军用汽车出西门,走落马山直奔浦口而去。

而杨靖则是在耙耳朵离开后,便立即以他的名义,给卫戍军司令部去了一份电。

扬州城距离南京足足有200里地,其间还需要从浦口横渡长江。

是以,等耙耳朵赶到南京卫戍军司令部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两点。

当时,唐孟潇、罗尤青、刘铁夫等司令部高层都已经睡去。

不过,因为提前收到杨靖电报的缘故,唐孟潇特别交代执勤的参谋人员,一旦耙耳朵抵临司令部,需立即把他们叫醒。

所以,耙耳朵刚在作战室里面坐下没几分钟。

唐孟潇、罗尤青等人,便先后从外面赶了过来。

耙耳朵站起身敬了个礼,又简单的做了一番自我介绍后,便与众军官就杨靖给的这份布防图展开会谈。

卫戍司令部的高级军官中,有不少都是旧军官,他们的战术思想颇为保守落后,主张据险以守,认为杨靖的这套布防颇具风险,故而持否定态度。

卫戍军司令唐孟潇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就应该按照之前的那套作战体系,利用有利地形据险、据城以守。

待众军官争议的差不多了,耙耳朵这才扶了扶自己的眼镜,开口说道:“诸位长官,现在我来给你们分析一下,我们团座这份布防图的优点所在”

因为耙耳朵是宋家人身份,其父亲,以及诸多长辈在民国政府身居要职。

再加上耙耳朵又是杨靖派来的代表。

故而,尽管耙耳朵只是一个小小的少校军官,唐孟潇等人还是给了他发言的机会。

10分钟后,待耙耳朵讲述完毕,作战室顿时陷入短暂的沉寂。

一些反对派,似乎也觉得杨靖的这套布防有不少可取之处。

而支持派,则是已经开始在脑海中推演,若是按照杨靖的计划来布防,是否真的可以出其不意,击败日军。

片刻后,副司令罗尤青率先开口道:“我觉得杨团长的这份作战计划虽然看似有些冒险,但不失为一套可行的方案。”

“嗯!确实可行!”

首节 上一节 119/5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盛世大唐美名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