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第44节

热气球,成了长安一个最为热门的话题。
只不过,自从那天以后,再也没有人见到热气球再一次从国师府上升空了。
位于尚书省西边上的一座宫殿,叫做将作监,偌大的宫殿里,此时,工匠们忙碌一片,空气中便飘动着,一缕缕油墨香的味道。
宫殿外,李世民、江枫、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五位大唐五巨头,正在雅间之中喝茶。
为了能够给李二陛下找一点儿事情做,江枫想了想,提出来大唐时代周刊这个新想法。
然后,活字印刷术、改良造纸术就被提了出来。
如今,将作监的人,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印刷术,此刻,正在印刷大唐第一版时代周刊。
用江枫的话来说,这个时代周刊,可以让大唐的所作所为被士林所熟知。
而每一个州县,都会有读刊者。
到时候,大唐的百姓就可以通过这个周刊,从而知道大唐朝堂的所作所为。
也知道,其他地方发生了什么。
这是要开启民智。
对此。
李世民全力支持。
至于那些世家之人,如今还在想着要如何修好一百八十座大桥。
这些大桥,将会联通关中和河南之地。
到时候,关中到河南道、去汉中,路程将会缩短很多。
所以他们并没有精力来反对国师要开启民智,举办大唐时代周刊的想法。
再加上,这些人也不觉得,用一个什么时代周刊,也就是让大唐百姓知道朝堂做了什么,知道其他地方发生什么事情,就可以收服民心为所用。
就可以再一次加强皇权。
毕竟,天下读书人,有一半,都是世家供养出来的,没有世家,他们那里来的书籍?那里来的老师?那里来的钱财用以生存?
用一张纸,就能够收服整个士林的话。
那也太小瞧了这些读书人了。
更加小瞧了世家对于化的控制,各地大儒的背后,都站着一个世家。
这是为何,他们没有在这件事情上阻止国师和陛下的原因。
改良了纸张,自然也就不会出现隐墨或者是沁墨的现像,用活字印刷术来排版,最后铺上纸张,一个小板块儿就完成了。
一名宫人立刻欢喜的拿着一张,刚刚印刷成的报纸,一脸兴奋之色的拿到了李二陛下的面前。
成了!
李二陛下一下子从那名宫人的手里,接过还散发着浓浓油墨香的报纸,看着报纸的最上方,那硕大的几个字大唐时代周刊。
这六个字,乃是他亲笔书写,然后工匠们被刻印下来。
以后,这六个字将会成为大唐时代周刊的专用字。
头版头条,也就是大唐五年机会的纲要,并且加以说明,算是明里暗里赞颂了李二陛下的政绩。
这一版,乃是房玄龄亲自所写。
然后便是各州发生的事情,第二个醒目的头条,乃是:崔、王、卢、元、赵、郑六大家,请江洋大盗偷神物,却被国师召回,罚其修桥一百八十座。
字体稍微大一些,看起来稍微有一些醒目。
就是这标题字数太长了,而且也非常中规中矩,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如果让江枫来写的话,必然会是。
震惊,天赐神物土豆被盗,国师作法召回,崔、卢六大家为何心慌请罪?
这才符合一个奇闻异事的标题。
当然,这用在大唐时代周刊上面,多少还是有一些违规了。
中规中矩才能彰显官方的身份。
所以啊,这份报纸一旦发行出去,崔、元、郑等六家就要损失一点儿声誉了。
连神物都敢偷,真是胆大妄为。
再加上国师说的那些话,必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
要知道,神物可是关乎于大唐,关乎于全天下的百姓,而世家竟然想着要去偷,简直是损害了大唐所有人的利益。
虽然这个时候,大唐百姓还没有这种观念。
但是不妨碍,他们尊崇大唐国师江枫,只要是江枫说这些人做错了,那必然是做错了。
“还是小郎君狠呐”李二陛下叹了口气,指着上面的内容,禁不住摇头叹道:“这一来,这几个世家的名声也会受到影响,不愧是大唐之声!”
此刻,李二陛下差不多已经明白,这一份大唐时代周刊的作用了。

第48章重开科举
八月,中秋。
随着节日的到来,一份名为大唐时代周刊的报纸,横空出世,先是在长安引起轩然大波,而后迅速将影响力,向着大唐刚刚规划的十道,迅速蔓延。
每一个州都设立了读报刊的高台,每天巳时开始读,持续五天时间。
七天之后,会出第二版。
比如,大唐的神物已经在什么地方开始种植,又收获了多少。
比如,六大家修建的大桥,已经修建到了第几座。
又比如,北方的突厥产生了何等内乱。
还有一些奇闻趣事。
其中也有着一些,讲述了大唐边疆那些镇守于边关的将士们的疾苦。
这大唐时代周刊,除了送往各州一份之外。
剩下的自然都卖出去了,崔家、元家等世家大族,都必须一份。
当然,在江枫出面之下,他们都是心甘情愿地答应了。
一份也不过才几个钱,对于世家来说,并不是很贵,就算是十年、二十年,他们也买得起。
收了世家的好处,自然也要给世家一点儿好处,温水煮青蛙,不能让世家觉得这是在压迫和剥削。
所以大唐时代周刊上面,也会允许这些世家之人呈辞,每一次,通过一篇。
仅仅是三版大唐时代周刊,就让世家之人明白了这个新型事物的强大作用。
本来他们修建大桥的时候,都是闷声修建,以免让别人知道,他们是因为偷了神物而被国师和陛下惩罚了。
结果,大唐时代周刊报道了之后。
很多人都去观望世家修建的大桥,还要求,这些个世家,也要把路给修了。
然后也不知道在谁的带头之下,那些百姓就联名上报,各州便有了个万民请愿。
面对如此场景,世家也只好出资修路。
那些个闲暇,或者是没有田地的闲人,也就找到了活儿干,有了生存之本。
“好一个大唐时代周刊!”
聪明的人,自然明白这个大唐时代周刊的作用,它会让大唐百姓慢慢地接受这个王朝,或者是慢慢地认可。
就像是如今他们这些人,认可自己汉人之身份一样,最后也会认可自己唐人的身份。
关键是,这些人已经开始听到,在民间,关于大唐的政策,关于大唐的皇帝,关于大唐的国师的说辞。
谈及皇帝和国师,没有人不尊崇,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没有人不尊敬。
所有的一切,都是大唐时代周刊带来的。
大唐的百姓知道大唐朝廷在做什么,知道神物已经种植道了什么程度。
也知道大唐皇帝做了什么。
更加知道,明天将会越来越好。
为此有弘馆的学士,开始写诗赞美,最后还有几篇写得好的,登上了大唐时代周刊。
一下子,那些人志士,都以自己的赋能够登上大唐时代周刊而为荣。
至于主管大唐时代周刊的弘馆,如今已经是每天都可以见到不少的读书人,拿着稿子在排队。
因为弘馆登报他们的赋的时候,不仅仅可以让他们收获名声,还可以得到一笔钱财。
读书人虽然从来不谈钱,不喜欢这种庸俗。
但是用国师的话来说,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赋,便是自己的心血。
朝廷对读书人非常重视,钱财,只是陛下的奖赏罢了。
有了名,还有了钱。
何乐而不为?
李二陛下拿着大唐时代周刊,津津有味地看着。
除了第一版,是他亲自审核之外,后来都是交给了弘馆的长孙无忌、孔颖达、杜如晦等人。
“人才啊!”
李二陛下看到有一版写的乃是大唐大势的分析,说的也是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一看名字。
“马周?”
是一个新人。
“去,查一下这位马周乃何人,现在何地。”
“喏!”
首节 上一节 44/5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之开局一张十字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