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大秦复辟

三国之大秦复辟 第1706节

反而是旁枝末节,现在根本用不上的咸阳大宛道等开凿问题。

闻言,右相陈宫微微躬身,道:“禀王上,咸阳大宛道只剩下最后一段的开凿,即延城至大宛段,其余国内工程进展颇为顺利。”

陈宫心里清楚一个问题,其实并不好回答,主要是看秦王嬴斐想要如何,否则不论如何回答,都是错误。

“嗯。”

微微颔首,秦王嬴斐并没有苛责,因为他心里清楚,此事上,右相陈宫可以说是鞭长莫及。

有时候根本不能无力兼顾,特别是战争爆发的这段时间更是如此。只是咸阳大宛道关系重大,绝对不能不管。

一念至此,秦王嬴斐沉默了片刻,朝着陈宫,道:“右相,传令宇拓,加快咸阳大宛道的开凿。”

“一旦中原战争结束,孤要在短时间内投入大军,咸阳大宛道至关重要。”

第1365章 再提变法!

“诺。”

点头应诺一声,右相陈宫不在言语,他心里清楚,秦王嬴斐对于咸阳大宛道极其看重,更是清楚秦王嬴斐的雄才大略。

正因为如此,对于秦王嬴斐的命令,陈宫都是不打折扣的完成。

毕竟当初在咸阳,秦王嬴斐不止一次提起过他的宏图大志,以及未来秦国的蓝图,作为秦国的三公重臣,陈宫自然清楚咸阳大宛道的重要性。

看到陈宫点头,秦王嬴斐沉吟了片刻,看着在场的众人,再一次叮嘱,道:“咸阳大宛道,已经只差最后一步。只要完成延城到大宛段,就可以投入使用。”

“咸阳大宛道的开凿,对于未来汉州是否会彻底的并入大秦,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一点,于国于民都是极其重要的。”

“哪怕是延迟统一天下的脚步,也绝对不能放任咸阳大宛道不顾,这一点是当下的秦国国策,绝对不容有丝毫的质疑。”

“诺。”

秦王嬴斐的目光虽然看着众人,但是陈宫心里清楚,这句话其实就是说给他听的,毕竟咸阳大宛道的开凿,他才是第一负责人。

整个秦国之中,除了大匠宇拓之外,就只有他最清楚咸阳大宛道的开凿进度,以及多久能够彻底完成。

正因为如此,他在秦王嬴斐话音刚落之际,连忙点头保证,道。

“嗯。”

微微颔首,秦王嬴斐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蒋琬,他心里清楚陈宫乃当世大才,就算是不比蒋琬,也不会弱上半分。

虽然有些智迟,但是对于他的才华,嬴斐还是十分认可的。

“左相,孤许久不在咸阳,长时间的战争爆发,不知对秦国影响如何?”

闻言,左相蒋琬目光闪烁了一下,朝着秦王嬴斐,道:“王上,这一场战争爆发,我军伤亡惨重,光是抚恤金就是一大笔天数字。”

“再加上战争爆发,粮草,辎重,兵器,皮甲,战马,等一系列的消耗,已经让国库空虚。”

“特别是如今又要征兵五十万,这样一来,对于国库的压力,将会是极其严重的,如果控制不好,都会有崩盘的可能。”

这一刻的蒋琬脸色并不大好,他心里清楚,秦王嬴斐做出的决定不可能更改,因为一旦更改,就会动摇秦王嬴斐的威望。

金口玉言,一旦出口,就算是错的也只能是对的,作为臣下,他必须要维护秦王嬴斐的威望。

无奈之下,只好将到了嘴边的话压下下去。

“呼”

深深的吐出一口气,秦王嬴斐突然发现,由于战争的连续不断,导致秦国内部反而极其脆弱。

此时此刻,秦国的强大,不在于国力,而是在于秦军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甚至于一旦征兵五十万,秦国在一定程度上都算是穷兵黩武,一想到这里,他就清楚,光凭借陈宫与蒋琬,还远远不够。

他们终究没有萧何的那份大才,更何况秦王嬴斐想要的天下,可不是汉王刘季统一天下,导致天下一片残破。

休养生息了四世,才有资格北上大幕,与匈奴决战。

拥有远大志向的秦王嬴斐,自然不想要一个战后残破的中原。

心中念头闪烁,秦王嬴斐看着左相蒋琬与右相陈宫两个人,道:“征兵一事,不可不进行,至于内政问题,也必须要解决。”

说到这里,秦王嬴斐看着秦一,道:“你立即前去将李法找来,孤在未央宫等着。”

“诺。”

望着秦一离去的方向,秦王嬴斐目光如炬,他心里清楚,战争已经落幕,如今秦国是时候推行第二次变法了。

此刻等待秦国的只有四种选择,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最后一种便是进行彻底的土地革命,然后征收农业税。

只是秦王嬴斐心里清楚,万事万物都必须要循序渐进,一旦贪功冒进,必将会吃大苦头。

在漫长的历史中,新朝的王莽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

秦王嬴斐志在天下,有着超越先贤的野心与壮志,他自然不愿意落得王莽的下场。故而土地革命,不可取。

这也就意味着秦国一旦再一次提起变法,就只有三种选择。

“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定出的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目向当地人户征收。

主户和客户,都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依照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户等,两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收。

“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全部取消,但丁额不废。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田亩税以当下的垦田数为准,均平征收。

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征收三十分之一的税。
首节 上一节 1706/20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战国赵为王

下一篇:大唐好伙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