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风流小地主

大唐风流小地主 第744节

房玄龄几人,对此也是相当恼火。但世家如今势大,要想遏制他们,却也并不容易。

“陛下,世家之事,只能徐徐图之。世家之根本,在于士林。如今我大唐有子忧弄出的雕版印刷术,书籍价格大大降低。这天下的读书人会越来越多,世家要想继续把持士林,也没那么容易。加上科举为陛下选材,世家衰败是必然之事,只是此事需要时间,陛下无需过于着急。如今世家也掀不起波澜,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房玄龄出言宽慰道。

房玄龄说的也是实情,李忘忧知道历史上,世家自从进入大唐之后便越来越衰弱。但却也并未消失,直至唐末天下大乱,世家的身影,才与大唐一同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李二自然也清楚这一点,却依旧不满:“哼,如今科举,投卷、荐卷风行。长此以往,这科举考生只知举主,不知朝堂,也是一大祸端。朕有心继续改良科举,却一时又不知从何下手,诸公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李二曾经因为大唐的科举制度,大为得意,甚至说过“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样话语。

但随着时间推移,李二却愕然发现,投卷、荐卷反而让世家大为受益。

毕竟世家在士林与百姓之中,拥有着朝堂不能比拟的影响力。五姓七望这些世家,就连李二的子孙后辈,都想迎娶五姓女,更何况那些勋贵百姓?

向世家豪门投卷、荐卷,风行一时,走后门现象、依靠权势求科举的做法,在大唐大行其道,这自然引得李二十分不满,却又不知应当如何改变。

其实即便如此,科举制度对于世家利益的损坏也是相当大的。

对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选拔人才、澄清政治、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大唐的科举制度都是有极大贡献的。

世家之所以在唐末消亡,科举制度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科举制度的起源,后世史学家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始于隋朝,一种认为是始于大唐。

但不管怎么说,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

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制度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方法。

只不过,大唐的科举制度,比起明清两代而言,确实还粗糙了许多。 科举制虽好,但负责考录的官吏又多有私心杂念,徇私舞弊者不在少数,故而李二才会有这般感叹。

李二的问题,房玄龄等人又如何不知道,可是要想改良科举制度,众人一时间却也没什么好办法,自然无言以对。

倒是李忘忧眼睛一亮,张口便说道:“叔叔,这有何难?……”

670 大唐科举

“叔叔,这有何难?我倒是有几个办法,可让那世家再无法插手科举春闱之事。”

李忘忧的话,自然让李二与房玄龄几位大佬精神一振。众人皆知,李忘忧素有才智,他既然说有办法,那自然要好好听听。

“子忧,有何好办法,说来听听。”

李忘忧笑道:“只需糊名和誊录考卷,使判卷者无法知某卷为某人所作,还怕世家插手其中吗?”

他这话,倒是听得李二与房玄龄等大佬一愣,思索之后立刻面露欣喜之色。

“妙啊!陛下,子忧这办法甚好!老夫之前为何没有想到?糊名、誊录考卷,自然就可将判卷者与那考生分开。那些考生即便向世家投了行卷,却也无济于事。”房玄龄琢磨一下李忘忧的话,立刻抚掌大笑道。

杜如晦也是连连颔首:“不错,子忧此举甚妙。无需多少功夫,春闱之后,将考生的考卷全部糊名,然后由书吏誊抄。如此一来,判卷之人就无法从笔迹、记号等方面得知答卷之人究竟是谁,那世家即便想插手其中,却也无处下手。”

李二自然也明白了李忘忧的意思,激动的站起身来,在大殿之中连连踱步:“好,此举可行!还有一个多月,便是今岁春闱。房公,杜公,那就烦劳你们二位,将子忧这办法完善一番,今岁春闱便依次照办。”

“诺!”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笑着点头应下。

李二又扭头看向李忘忧:“子忧,朕真想看看,你这肚子里面,究竟藏了多少好东西?哈哈,科举春闱一事,你还有什么建议?别藏着掖着了,都说来给朕听听。”

李忘忧有些不好意思,习惯性摸了摸鼻子。

其实李忘忧这也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这糊名其实还是武则天那位女皇帝弄出来的。

而且在李忘忧看来,大唐的科举制度,虽然不足之处还有许多,但也有比之明清两代,却是强上不少。

最主要便在于考试内容。

明清两代科举,主要侧重八股文。

发展到之后,可谓是内容空洞,专讲形式,成了文字游戏。明清两代,反对以八股取士的声音,也是层出不穷。

反观大唐,虽然科举制度不完善,但考试的内容却是相当丰富。

每年春闱,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考试科目。而这些科目,考中者,都会被授予官职,当然,大多是低级职务。

可以说,大唐的科举考试,更像后世的“公务员考试”。

广博开放,求人为本,唯才是举。

只是到了明清两代,反而被人为地搞得完全走了样。

不过明清两代科举制度的严谨性,倒是值得李忘忧将其搬来大唐,二者结合却也不错。

李忘忧回忆了下自己所知道的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挑选出有用的内容,照猫画虎,向李二与房玄龄等大佬讲述了一番。

他如今倒是脸皮越来越厚,抄袭这些丝毫没有愧疚之感。倒是李二与房玄龄等人听得连连击掌叫好,让李忘忧微微有些汗颜。

李二听完李忘忧所言,不禁看他一眼:“子忧,你如今也年满十七,不若就此入仕吧?今年春闱,不若就交由子忧你来负责?”

李忘忧闻言,顿时一个头两个大,自己是不是装逼装过头了?好端端的,怎么又提这入仕一事?

作为一位立志于混吃等死,逍遥一生的屌丝,李忘忧对如今的日子可是相当满意,打死他也不想入仕,去当那苦逼的官员。

自己有爵位在身,又有家财万贯,鬼才想去当什么官。更何况自己如今年方十七,真要去负责春闱一事,还不知道要惹出多少非议来。

对于李忘忧这般懒人,哪里肯跳进这种火坑之中。

他赶紧搬出那万能的借口来敷衍李二:“叔叔,小侄尚在斩衰,入仕一事,再缓两年吧。”

李二不满瞪他一眼:“你这疲怠小子,什么斩衰守孝,朕看就是你的借口!好,既然如此,朕就看明年你还如何说。”

李二也知道,李忘忧的话虽然是借口,却是个很好的借口,即便他身为帝王,也不能阻止自己侄儿为父守孝啊。
首节 上一节 744/11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召唤传说

下一篇:法兰西之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