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风流小地主

大唐风流小地主 第535节

李忘忧与牛武在一旁窃窃私语时,程处默上前两步,提高了音量,向老兵痞们介绍了一番,这几位有心招揽他们的勋贵身份。

“都听好了,这位是清河崔氏的家主,崔公。这位是潞国公,侯大将军。这位少年郎,可是了不得,是开国县伯,户县伯,他如今在长安城中,可是鼎鼎有名。尔等最近喜欢听的三国一书,便是这位户县伯所著……”

程处默也是亲疏有别,对于崔信和侯君集,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其身份,而对于李忘忧,却是好一番大吹大捧。

不过他这番话,却有点白做无用功。

在清河崔氏与侯君集的名声面前,似乎没有什么老卒,对李忘忧这小小的开国县伯感兴趣。

毕竟清河崔氏,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清河崔氏的赫赫之名,当时都认为是“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甚至贞观六年,李二为了压抑世家势力,加强皇权巩固统治,命人重修《氏族志》,要将天下氏族进行重新排名。

结果到了贞观十二年,《氏族志》修成,却依旧将清河崔氏排在了第一的位置上,把李二给气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在李二的强硬打压下,命人再次重修,才贯彻了李二的指示,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清河崔氏被降为第三等。

由此可见,清河崔氏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

今日清河崔氏的家主崔信,亲自来招募他们,充为部曲,这是何等荣耀?

而侯君集,虽非世家,但却是圣人亲封的潞国公,右卫大将军。对于那些有心搏个前程的老兵来说,也是相当的有吸引力。

至于李忘忧,众人华丽丽的无视了。

虽然金吾卫护卫长安城,对于长安城中各种事情也是一清二楚。李忘忧这位新晋崛起的户县伯,众人也早有耳闻,知道他搞出了诸般事情。

但不管怎么说,在众人看来,一名少年县伯,又没入朝为官,无权无势,如何能与另外两家相提并论?

这些老卒,听过程处默的介绍后,态度倒是恭敬了几分,重新给崔信、侯君集与李忘忧见礼。

但众人的目光,却大多落在了崔信与侯君集的身上,对于李忘忧,只是用好奇的目光扫上两眼而已。

毕竟李忘忧这少年县伯,在长安城中坊市之中,传闻甚多。

有说其败家子的,有称他为财神的,还有说他是文曲星转世,或者是神医之类。

不过这些对于老兵而已,仅仅是闲聊的话题而已。

要将自己的后半生托付给这种少年,投身附籍,将其奉为主家,他们却几乎不会考虑。

老兵痞的这番表现,自然落在崔信与侯君集的眼中。

两人看向李忘忧的眼神,更是带着几分戏谑,觉得这户县伯,今日看来是要丢一个大大的脸面。

甚至崔信都已经在心中琢磨,待此间事了,今日这事可要拿到酒宴之上,去好好说道说道。

户县伯想要招揽部曲,结果铩羽而归,这事对于世家来说,能笑上许久。

程处默的脸也有些发黑,却也无法说什么,只能瓮声瓮气的说道:“外祖父、侯公,子忧,你们与他们说一下薪俸吧。”

这便是要开出“工资福利待遇”了。

李忘忧心知肚明,今天能否招揽到部曲,就要看自己给出的福利,能不能吸引人了……

469 送媳妇!

崔信与侯君集两人互相客套了一番,根本没理会李忘忧,便朝那群老兵开口说道。

“清河崔氏,部曲月俸六贯。如有伤残死伤,另有抚恤,赏金另算。”

“某的府上,也与崔公一样。”

其实崔信与侯君集开出的条件,也是长安城中世家和勋贵们招收部曲的惯例。

月俸六贯,这收入确实不低。

这与朝堂二品大员的薪俸一样,当然官员另有其他补助和福利,还有职田收入。

不过六贯铜钱,也与四品官员的实际收入相当,在长安城人均收入一贯的情况下,属于高收入阶层。

所以不是豪门权贵,也养不起部曲。

李忘忧要不是如今不差钱,也不敢说收五十名部曲。即便按照“市价”,五十名部曲一个月,也是三百贯铜钱的支出。

毕竟部曲要护佑主家,有需要的时候,上阵搏命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主家给予部曲的待遇自然优厚,与后世的保镖类似。

对于崔信和侯君集开出条件,一众老兵满意的点点头,互相小声议论几句,商议是投奔清河崔氏,还是潞国公侯君集。

众人议论纷纷时,李忘忧却在一旁噗嗤一下笑出了声,引得人人侧目。

崔信与侯君集心中原本就不喜李忘忧,此刻更觉得他轻浮,不由面露愠色。

李忘忧收起笑脸,轻咳一声:“不好意思,一时没忍住。我只是没想到,长安城中部曲的月俸那么低。我户县县伯府,给部曲的月俸,咳咳,牛武,你自己说吧,你月俸多少?”

部曲不同于奴婢,虽是附籍,但与主家却并非卖身关系,自然是要给薪俸的。

李忘忧当初穷屌丝一个,不愿意收下牛家兄弟,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穷,给不起薪俸。

不过好在牛家兄弟根本不在乎这些,他们兄弟二人原本就是为了报恩。

李忘忧发家倒也很快,小半年时间,身家就蹭蹭的往上涨,老宅中的钱库都堆不下铜钱了,对于牛家兄弟,他自然更不会吝啬。

而且牛家兄弟成亲以后,也要养自己婆姨,李忘忧当然不能让这兄弟二人囊肿羞涩。
首节 上一节 535/11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召唤传说

下一篇:法兰西之狐

推荐阅读